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SMT行业的送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0:55: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适用于smt行业的送板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到smt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smt行业的送板装置。


背景技术:

2.smt生产线也叫表面组装技术,是由混合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而来的新一代电子装联技术,以采用元器件表面贴装技术和回流焊接技术为特点,成为电子产业制造中新一代的组装技术。smt生产线主要设备有:印刷机、贴片机(上表面电子元件)、回流焊、插件、波峰炉、测试包装。smt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多功能,为大批量生产、低缺陷率生产提供了条件。
3.现有运送pcb板的传送机构,大多采用普通的传送机构,当pcb板要进入贴片机,进行电子元件的装配点焊时,需要人工将pcb板由传送机构上转移至装配点焊工位,人工成本较高,且pcb板无法精准移动到指定位置,影响装配精度,生产效率低。
4.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适用于smt行业的传送机构,本案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适用于smt行业的送板装置,包括传送轨道主体、以及设置于传送轨道主体上且用以传送pcb板的转动组件,所述传送轨道主体包括第一支撑主体、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撑主体的一侧的第二支撑主体,还包括两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主体和第二支撑主体上的纠偏组件、将第一支撑主体和第二支撑主体连接的连接组件、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撑主体和第二支撑主体的阻拦组件。
7.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主体上且用以pcb板在第一支撑主体上传送的第一转动单元、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撑主体上且用以pcb板在第二支撑主体上传送的第二转动单元。
8.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动单元包括两组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主体的两侧的第一固定轴承、两个分别套设且转动连接两第一固定轴承的第一转动轴、套设在两第一转动轴上且受第一转动轴驱动的第一传送带、固定于第一支撑主体一侧的第一固定座、以及固定于第一固定座上且驱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支撑主体和第二转动轴通过皮带、链条转动连接。
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转动单元包括两组分别固定于第二支撑主体的两侧的第二固定轴承、两个分别套设且转动连接两第二固定轴承的第二转动轴、套设在两第二转动轴上且受第二转动轴驱动的第二传送带、以及固定于第二支撑主体底部且驱动第二转动轴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支撑主体和第二转动轴通过皮带、链条转动连接。
10.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纠偏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主体靠近第二支撑主体的一侧的第一纠偏单元、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撑主体远离第一支撑主体的一侧的第二纠偏单元,所
述第一纠偏单元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主体一侧的第一固定挡板、固定于第一支撑主体且位于第一固定挡板对侧的第一驱动气缸、以及固定于第一驱动气缸输出端的第一移动挡板,所述第一驱动气缸上固定有感应pcb板信号并控制第一驱动气缸启动的第一感应控制器,所述第二纠偏单元包括固定于第二支撑主体一侧的第二固定挡板、固定于第二支撑主体且位于第二固定挡板对侧的第二驱动气缸、以及固定于第二驱动气缸输出端的第二移动挡板,所述第二驱动气缸上固定有感应pcb板信号并控制第二驱动气缸(322)启动的第二感应控制器。
11.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拦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主体的第一阻拦单元、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撑主体的第二阻拦单元。
12.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阻拦单元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主体上端且位于纠偏单元和第二支撑主体之间的第一支撑座、固定于第一支撑座上且位于第一支撑主体上方的第一升降气缸、以及固定于第一支撑座且控制第一升降气缸升降的第一信号控制器,所述第一信号控制器接收到第二阻拦单元已经有pcb板的信号,控制第一升降气缸启动,对pcb板形成阻挡,所述第二阻拦单元包括固定于第二支撑主体上端且位于第二支撑主体远离第一支撑主体一端的第二支撑座、固定于第二支撑座上且位于第二支撑主体上方的第二升降气缸、以及固定于第二支撑座且控制第二升降气缸升降的第二信号控制器,所述第二信号控制器接收到贴片机中已经有pcb板的信号,控制第二升降气缸启动,对pcb板形成阻挡。
1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挡板和第一移动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二固定挡板和第二移动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二缓冲垫。
14.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挡板、第二固定挡板均分为缩口部、以及固定于缩口部靠近第二支撑主体的一侧的平行部,所述缩口部沿pcb板传送方向,由第一支撑主体/第二支撑主体12侧边向中部延伸,所述平行部与第一支撑主体/第二支撑主体12的侧边平行。
15.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撑主体靠近第一支撑主体一端的两侧壁的第一固定板、以及两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撑主体靠近第一支撑主体一端的两侧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支撑主体通过螺栓锁合固定并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一支撑主体通过螺栓锁合固定并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二支撑主体具有一定的夹角,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靠近第一支撑主体一端的侧壁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支撑主体靠近第二支撑主体一端的侧壁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均通过螺栓锁合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将第一支撑主体和第二支撑主体固定。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通过设置传送轨道主体和转动组件,纠偏组件、连接组件以及阻拦组件,传送轨道主体包括第一支撑主体、第二支撑主体,连接组件将第一支撑主体和第二主体进行固定连接,pcb板由第一支撑主体远离第二支撑主体的一端放入,转动组件带动pcb板向第二支撑主体进行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纠偏组件对pcb进行纠偏,保证pcb板精准的进入贴片机内的指定位置,提高贴片的精准度;
18.2、通过设置纠偏组件,纠偏组件包括第一纠偏单元和第二纠偏单元,第一纠偏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挡板、第一驱动气缸、第一移动挡板,第一固定挡板分为缩口部和平行部,当转动组件将pcb板转运至第一纠偏单元时,缩口部所限pcb板在第一支撑板上宽度方向的
移动空间,pcb板进入平行部后,第一驱动气缸带动第一移动挡板与平行部同时抵接在pcb板的两侧,进行纠偏,保证pcb板按照指定位置进入第二支撑主体,再由第二纠偏单元再次对pcb板进行二次纠偏,保证pcb板准确进入贴片机内的指定位置,提高贴片的精度;
19.3、通过设置阻拦组件,阻拦组件包括第一阻挡单元和第二阻挡单元,当第二阻挡单元接收到贴片机中pcb还在贴片的信号时,则对在第二支撑主体上最靠近贴片机的pcb板进行阻挡,同时将信号传递给第一阻挡单元,第一阻挡单元则对第一支撑主体上最靠近第二支撑主体的pcb板进行阻挡,避免pcb板在贴片机中发生碰撞或堆叠,影响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1.其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第一固定轴承及第一传动轴;
23.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中未示出第一固定轴承及第一传动轴;
24.图3是图1中b部的放大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主体的内部结构图。
26.标号说明:
27.1、传送轨道主体;11、第一支撑主体;12、第二支撑主体;2、转动组件;21、第一转动单元;211、第一固定轴承;212、第一转动轴;213、第一传送带;214、第一固定座;215、第一驱动电机;22、第二转动单元;221、第二固定轴承;222、第二转动轴;223、第二驱动电机;224、第二传送带;3、纠偏组件;31、第一纠偏单元;311、第一固定挡板;3111、缩口部;3112、平行部;312、第一驱动气缸;313、第一移动挡板;314、第一感应控制器;315、第一缓冲垫;32、第二纠偏单元;321、第二固定挡板;322、第二驱动气缸;323、第二移动挡板;324、第二感应控制器;325、第二缓冲垫;4、连接组件;41、第一固定板;42、第二固定板;43、第一螺纹孔;44、第二螺纹孔;5、阻拦组件;51、第一阻拦单元;511、第一支撑座;512、第一升降气缸;513、第一信号控制器;52、第二阻拦单元;521、第二支撑座;522、第二升降气缸;523、第二信号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本实施例如下:
30.参照图1至图4,一种适用于smt行业的送板装置,包括传送轨道主体1、以及设置于传送轨道主体1上且用以传送pcb板的转动组件2,传送轨道主体1包括第一支撑主体11、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撑主体11的一侧的第二支撑主体12,还包括两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主体11和第二支撑主体12上的纠偏组件3、将第一支撑主体11和第二支撑主体12固定连接的连接组件4、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撑主体11和第二支撑主体12的阻拦组件5。
31.pcb板由第一支撑主体11远离第二支撑主体12的一端放入,转动组件2驱动,带动pcb板向靠近第二支撑主体12的一端移动,再由第一支撑主体11移入第二支撑主体12,移动过程中,通过纠偏组件3对pcb板进行纠偏处理,当贴片机中存在pcb板正在进行贴片组装时,阻拦组件5接收到贴片机的信号,对第一支撑主体11和第二支撑主体12进行分段阻拦,避免pcb板发生碰撞和堆叠,影响加工精度。
32.转动组件2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主体11上且用以pcb板在第一支撑主体11上传送的第一转动单元21、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撑主体12上且用以pcb板在第二支撑主体12上传送的第二转动单元22。
33.第一转动单元21包括两组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主体11的两侧的第一固定轴承211、两个分别套设且转动连接两第一固定轴承211的第一转动轴212、套设在两第一转动轴212上且受第一转动轴212驱动的第一传送带213、固定于第一支撑主体11一侧的第一固定座214、以及固定于第一固定座214上且驱动第一转动轴212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215。第一支撑主体11和第一转动轴212通过皮带、链条等转动连接。
34.进行传送时,第一驱动电机215启动,通过皮带或者链条带动第一转动轴21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送带213进行传动,进而带动pcb板在第一支撑主体11上移动。
35.第二转动单元22包括两组分别固定于第二支撑主体12的两侧的第一固定轴承211、两个分别套设且转动连接两第二固定轴承221的第二转动轴222、套设在两第二转动轴222上且受第二转动轴222驱动的第二传送带224、以及固定于第二支撑主体12底部且驱动第二转动轴222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223。第二支撑主体12和第二转动轴222也通过皮带、链条等转动连接。
36.进行传送时,第二驱动电机223启动,通过皮带或者链条带动第二转动轴22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传送224进行转动,进而带动pcb板在第二支撑主体12上移动。
37.纠偏组件3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主体11靠近第二支撑主体12的一侧的第一纠偏单元31、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撑主体12远离第一支撑主体11的一侧的第二纠偏单元32。
38.第一纠偏单元31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主体11一侧的第一固定挡板311、固定于第一支撑主体11且位于第一固定挡板311对侧的第一驱动气缸312、以及固定于第一驱动气缸312输出端的第一移动挡板313。第一驱动气缸312上固定有感应pcb板信号并控制第一驱动气缸312启动的第一感应控制器314。第一固定挡板311和第一移动挡板31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一缓冲垫315。
39.第二纠偏单元32包括固定于第二支撑主体12一侧的第二固定挡板321、固定于第二支撑主体12且位于第二固定挡板321对侧的第二驱动气缸322、以及固定于第二驱动气缸322输出端的第二移动挡板323。第二驱动气缸322上固定有感应pcb板信号并控制第二驱动气缸322启动的第二感应控制器324。第二固定挡板321和第二移动挡板32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二缓冲垫325。
40.第一固定挡板311、第二固定挡板321均分为缩口部3111、以及固定于缩口部3111靠近第二支撑主体12的一侧的平行部3112,缩口部3111沿pcb板传送方向,由第一支撑主体11/第二支撑主体12侧边向中部延伸,平行部3112与第一支撑主体11/第二支撑主体12的侧边平行。
41.pcb板在第一支撑主体11向第二支撑主体12所在方向移动时,由缩口部3111进入
到平行部3112,第一感应控制器314感应到pcb板,控制第一驱动气缸312启动,带动第一移动挡板313向平行部3112所在一侧移动,第一移动挡板313与平行部3112同时抵接在pcb板的两侧进行纠偏;pcb板在第二支撑主体12向远离第一支撑主体11所在方向移动时,由缩口部3111进入到平行部3112,第二感应控制器324感应到pcb板,控制第二驱动气缸322启动,带动第二移动挡板323向平行部3112所在一侧移动,第二移动挡板323与平行部3112同时抵接在pcb板的两侧进行纠偏,通过两次纠偏,提高运输的流畅性,保证pcb板进入到贴片机的指定位置,提高加工精度。
42.阻拦组件5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主体11的第一阻拦单元51、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撑主体12的第二阻拦单元52,第一阻拦单元51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主体11上端且位于第一纠偏单元31和第二支撑主体12之间的第一支撑座511、固定于第一支撑座511上且位于第一支撑主体11上方的第一升降气缸512、以及固定于第一支撑座511且控制第一升降气缸512升降的第一信号控制器513,第一信号控制器513接收到第二阻拦单元52已经有pcb板的信号,控制第一升降气缸512启动,对pcb板形成阻挡。
43.第二阻拦单元52包括固定于第二支撑主体12上端且位于第二支撑主体12远离第一支撑主体11一端的第二支撑座521、固定于第二支撑座521上且位于第二支撑主体12上方的第二升降气缸522、以及固定于第二支撑座521且控制第二升降气缸522升降的第二信号控制器523,第二信号控制器523接收到贴片机中已经有pcb板的信号,控制第二升降气缸522启动,对pcb板形成阻挡。
44.连接组件4包括两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撑主体12靠近第一支撑主体11一端的两侧壁的第一固定板41、以及两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撑主体12靠近第一支撑主体11一端的两侧的第二固定板42,第一固定板41与第二支撑主体12通过螺栓锁合固定并呈平行设置,第二固定板42与第一支撑主体11通过螺栓锁合固定并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42与第二支撑主体12具有一定的夹角,第一固定板41和第二固定板42靠近第一支撑主体11一端的侧壁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43,第一支撑主体11靠近第二支撑主体12一端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44,第一固定板41、第二固定板42均通过螺栓锁合第一螺纹孔43、第二螺纹孔44,将第一支撑主体11和第二支撑主体12固定。
45.当需要进行斜坡运输时,则将第二固定板42的第一螺纹孔43与第一固定板41的第二螺纹孔44通过螺栓锁合固定,此时,第一支撑主体11呈水平状态,第二支撑主体12倾斜向下;当需要进行水平运输时,第一固定板41的第二螺纹孔44和第二固定板42的第二螺纹孔44通过螺栓锁合固定,此时,第一支撑主体11与第二支撑主体12处于同一直线,增强机构整体的实用性。
46.本实施例的运输流程:
47.s1:启动第一驱动电机215、第二驱动电机223,pcb板由第一支撑主体11远离第二支撑主体12的一侧进入第一传送带213;
48.s2:pcb板进入到第一纠偏单元31时,第一感应控制器314感应到pcb板,控制第一驱动气缸312启动,带动第一移动挡板313向第一固定挡板311方向移动,第一移动挡板313和第一固定挡板311抵接在pcb板两侧,对pcb板进行纠偏;
49.s3:最前方的pcb板进入到第二纠偏单元32,第二感应控制器324感应到pcb板,控制第二驱动气缸322启动,带动第二移动挡板323向第二固定挡板321方向移动,第二移动挡
板323和第二固定挡板321抵接在pcb两侧,对pcb板进行纠偏;
50.s4:最前方的pcb板经第二纠偏单元32纠偏后,进入到贴片机中的指定位置,第二信号控制器523接收到贴片机中的信号,控制第二升降气缸522伸出,将第二支撑主体12上的pcb板进行阻隔,同时第二信号控制器523将信号发送给第一信号控制器513,第一信号控制器513接收到第二信号控制器523的信号,控制第一升降气缸512伸出,将第一支撑主体11上的pcb板进行阻隔;
51.s5:当贴片机中的pcb板完成贴片时,将信号传送至第二信号控制器523,第二信号控制器523接收到贴片机贴片完成的信号,则控制第二升降气缸522回缩,结束对pcb板的阻隔,最前方的pcb板进入贴片机中,同时第二信号控制器523将信号发送给第一信号控制器513,第一信号控制器513接收到第二信号控制器523的信号,控制第一升降气缸512回缩,结束对第一支撑主体11上pcb板的阻隔,第一支撑主体11上最靠近第二支撑主体12的pcb板进入第二支撑主体12;
52.s5:按照s1-s4步骤进行加工,实现pcb板传送过程中不易发生卡壳,不易发生相互碰撞和堆叠,提高进入贴片机中的指定位置的精准度,从而提高贴片机的加工精度。
5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