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集成吊顶构件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08:46: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修建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吊顶构件。


背景技术:

2.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简单来说,就是天花板的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3.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的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
4.家装吊顶是家装中常见的环节。吊顶根据装饰板的材料不同,分类也不同。吊顶装修材料是区分吊顶名称的主要依据,主要有: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石膏板吊顶、矿棉板吊顶、夹板吊顶、异形长条铝扣板吊顶、方形镀漆铝扣板吊顶、彩绘玻璃吊顶、铝蜂窝穿孔吸音板吊顶、全房复式吊顶等。在整个居室装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居室顶面作适当的装饰,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还能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艺术形象。在选择吊顶装饰材料与设计方案时,要遵循既省材、牢固、安全、又美观、实用的原则。
5.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521665.6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集成吊顶构件及其安装方法,包括主龙骨、用于安装灯具的环形灯槽单元、框顶平面单元、连接单元和用于安装在墙面上的收边龙骨;在主龙骨上设置有用于与房顶平面连接的主悬挂件;在环形灯槽框单元上设置有用于与房顶平面连接的灯槽悬挂件;框顶平面单元覆盖在环形灯槽框单元的顶部开口上,且框顶平面单元通过能够上下左右调整位置的调节挂件悬挂在主龙骨的下方;连接单元的内侧边缘与环形灯槽框单元连接,其外侧边缘收纳在收边龙骨内,该发明提供的集成吊顶构件及其安装方法,减少了安装程序,其能够快速组装、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劳动强度,并减少环境污染。但是现有集成吊顶构件及上述发明中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均无法实现框架的竖直移动,难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高度的调整,不够人性化。


技术实现要素:

6.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成吊顶,解决了现有集成吊顶框架固定单一的技术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吊顶构件,包括龙骨框架及单元板,所述龙骨框架包括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的交叉连接处设置有垂直于水平面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末端设置有与屋顶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套设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与所述龙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内管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内管上设置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通过弹簧与所述内管的内侧壁弹性连接,所述外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相同,所述弹性凸起穿透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固定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相互垂直交叉形成多个安装单元,所述单元板扣合在所述安装单元上。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连接的螺纹杆和设置于所述螺纹杆上的稳固盘。
9.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滚珠轴承,通过滚珠轴承与所述支撑杆实现相对可转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稳固盘为倒圆台状。
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凸起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槽内螺合有堵块。
12.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现有龙骨框架上的支撑杆,现有常规支撑杆为根据客户需求预先测量好吊顶所需高度,进而加工与之高度相互适配的支撑杆,而后进行龙骨框架的安装,在进行单元板的安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撑杆设置有相互套设的内管和外管,做到了通过改变内外管相互重叠的区域而改变支撑杆的整体长度,能够在支撑杆已经与屋顶固定配合后通过改变自身长度而调节吊顶的高度,其中,设置于所述内管上的弹性凸起用于固定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在高度调节至合适的时候,弹性凸起通过同时穿透内管上的第一通孔和外管上的第二通孔实现二者的固定。
14.2、连接部包括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连接的螺纹杆和设置于所述螺纹杆上的稳固盘,螺纹杆用于与屋顶固定连接,其安装方式简便,同时通过设置有稳固盘,在螺纹杆与屋顶连接后,向上旋动稳固盘,使得稳固盘贴合屋顶表面,增强了支撑杆与屋顶配合的稳定性。
15.3、所述稳固盘为倒圆台状,通过设置为倒圆台状,由于圆台状自身具备稳定性能,故能够发挥自身结构优势,保证支撑杆与屋顶之间配合稳定。
16.4、弹性凸起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槽内螺合有堵块,其目的是在支撑杆高度调节合适后,通过堵块螺合进弹性凸起的连接槽内,避免弹性凸起回缩,实现高度的固定。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19.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20.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集成吊顶构件,包括龙骨框架1及单元板2,所述龙骨框架1包括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横梁11和纵梁12,所述横梁11和所述纵梁12的交叉连接处设置有垂直于水平面的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自由端末端设置有与屋顶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支撑杆3包括相互套设的内管31和外管32,所述外管32与所述龙骨框架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内管3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11,所述内管31上设置有弹性凸起34,所述弹性凸起34通过弹簧33与所述内管31的内侧壁弹性连接,所述外管32上设置有
四个第二通孔321,所述第二通孔321的孔径与所述第一通孔311的孔径相同,所述弹性凸起34穿透所述第一通孔311和所述第二通孔321,用于固定所述内管31和所述外管32,所述横梁11和所述纵梁12相互垂直交叉形成多个安装单元,所述单元板2扣合在所述安装单元上,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连接的螺纹杆7和设置于所述螺纹杆7上的稳固盘4,所述稳固盘4与所述螺纹杆7相互螺合,所述稳固盘4为倒圆台状,所述螺纹杆7上套设有滚珠轴承6,通过滚珠轴承6与所述支撑杆3的内管31实现相对可转动连接;
23.所述弹性凸起34上开设有连接槽341,所述连接槽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槽341内螺合有堵块5,所述堵块5与所述连接槽相互螺合,用于在支撑杆3的高度调整完成后固定弹性凸起34。
24.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吊顶构件,包括龙骨框架及单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框架包括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的交叉连接处设置有垂直于水平面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末端设置有与屋顶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套设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与所述龙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内管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内管上设置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通过弹簧与所述内管的内侧壁弹性连接,所述外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相同,所述弹性凸起穿透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固定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相互垂直交叉形成多个安装单元,所述单元板扣合在所述安装单元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吊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连接的螺纹杆和设置于所述螺纹杆上的稳固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吊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滚珠轴承,通过滚珠轴承与所述支撑杆实现相对可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吊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盘为倒圆台状。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集成吊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槽内螺合有堵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修建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吊顶构件,包括龙骨框架及单元板,所述龙骨框架包括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的交叉连接处设置有垂直于水平面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末端设置有与屋顶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套设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内管上设置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通过弹簧与所述内管的内侧壁弹性连接,所述外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相同,所述弹性凸起穿透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固定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解决了现有集成吊顶框架固定单一的技术问题。定单一的技术问题。定单一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双龙 陈志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万邦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6
技术公布日:2022/1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