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圆弧段张拉底座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4: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圆弧段张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圆弧段张拉底座。


背景技术:

2.传统项目施工时一般需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张拉,混凝土构件端部多为平面,因此张拉底座与构件的接触面也设计为平面,张拉底座与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保证了张拉底座与构件间的紧密贴合,同时确保了布设在张拉底座上的张拉钢绞线、精钢的均匀受力。
3.但随着工程需求复杂化,需张拉的构件也更为多样化,其接触面也不仅限于平面,传统张拉底座逐渐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4.针对具体项目的施工需求,急需设计出一种能实现圆弧面构件张拉、接触面积足够大、强度适宜的张拉底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实现圆弧面构件张拉、接触面积足够大、强度适宜的张拉底座。
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圆弧段张拉底座,包括平钢板,平钢板朝向钢管的一侧布设有加劲钢板,加劲钢板的一侧连接平钢板,加劲钢板的另一侧连接钢管,平钢板上布设有若干孔道。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劲钢板包括纵向布设的若干第一加劲板、若干第二加劲板、若干第三加劲板,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第三加劲板在平钢板上由外至内依次布设。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第三加劲板的长度一致,第一加劲板的宽度大于第二加劲板,第二加劲板的宽度大于第三加劲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加劲板、第二加劲板、第三加劲板左右对称布设。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劲钢板包括横向布设的若干第四加劲板、若干第五加劲板、若干第六加劲板、若干第七加劲板,第四加劲板、第五加劲板、第六加劲板、第七加劲板在平钢板上由外至内依次布设。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七加劲板居中布设,第四加劲板、第五加劲板、第六加劲板以第七加劲板为中心左右对称布设。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加劲板、第五加劲板、第六加劲板、第七加劲板沿钢管轴向等间距布设。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加劲板的第四内弧面、第五加劲板的第五内弧面、第六加劲板的第六内弧面、第七加劲板的第七内弧面依次趋于平缓。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孔道位于加劲钢板的中心位置,孔道在加劲钢板上等间距布设有3个。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孔道被第三加劲板和第七加劲板交叉包围。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平钢板和加劲钢板的组合,通过加劲钢板与圆弧面焊接,增大了接触面与圆弧面的接触面积,避免局部应力过大,适用于不同圆弧面构件,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只需提前确定好圆弧面尺寸,即可提前加工平钢板和加劲钢板,便于现场快速安装、使用,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向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b向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平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加劲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加劲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加劲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加劲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加劲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加劲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加劲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附图标记:平钢板1,加劲钢板2,钢管3,横梁4,孔道11,第一加劲板21,第二加劲板22,第三加劲板23,第四加劲板24,第五加劲板25,第六加劲板26,第七加劲板27,第四内弧面241,第五内弧面251,第六内弧面261,第七内弧面271。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31.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圆弧段张拉底座包括平钢板1,平钢板1朝向钢管3的一侧布设有加劲钢板2,加劲钢板2的一侧为平面并连接平钢板1,加劲钢板2的另一侧为弧面并连接钢管3,加劲钢板2和平钢板1、加劲钢板2和连接钢管3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
32.具体的,与圆弧段张拉底座相适配的横梁4由对称的型钢组成,对横梁4施加预应力,并沿横梁4水平轴线在横梁4上布置若干个预应力横梁孔道,横梁孔道采用钢管材料,每横梁孔道内放置若干束钢绞线,根据横梁4横梁孔道的尺寸以及横梁4正面尺寸确定平钢板1尺寸,根据平钢板1和钢管3的尺寸确定加劲钢板2,平钢板1远离加劲钢板2的一侧安装千斤顶和锚垫板,平钢板1另一侧平面连接加劲钢板2,而加劲钢板2弧面一侧连接圆弧面构件。
33.如图2

8所示,加劲钢板2包括纵向布设的若干第一加劲板21、若干第二加劲板22、若干第三加劲板23,第一加劲板21、第二加劲板22、第三加劲板23在平钢板1上由外至内依次布设,第一加劲板21、第二加劲板22、第三加劲板23朝向平钢板1的一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34.第一加劲板21、第二加劲板22、第三加劲板23的长度一致,第一加劲板21的宽度大于第二加劲板22,第二加劲板22的宽度大于第三加劲板23,第一加劲板21、第二加劲板22、第三加劲板23左右对称布设,这是根据连接的钢管3的尺寸而设立,保证受力的均匀。
35.如图9

12所示,加劲钢板2包括横向布设的若干第四加劲板24、若干第五加劲板25、若干第六加劲板26、若干第七加劲板27,第四加劲板24、第五加劲板25、第六加劲板26、第七加劲板27在平钢板1上由外至内依次布设,第四加劲板24、第五加劲板25、第六加劲板26、第七加劲板27朝向平钢板1的一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进一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36.第七加劲板27居中布设,第四加劲板24、第五加劲板25、第六加劲板26以第七加劲板27为中心左右对称布设,第四加劲板24、第五加劲板25、第六加劲板26、第七加劲板27沿钢管3轴向等间距布设,多个第四加劲板24、第五加劲板25、第六加劲板26、第七加劲板27的设立增大了加劲钢板2与钢管3的接触面积,保证了连接强度。
37.第四加劲板24的第四内弧面241、第五加劲板25的第五内弧面251、第六加劲板26的第六内弧面261、第七加劲板27的第七内弧面271依次趋于平缓。
38.如图1

12所示,孔道11位于加劲钢板2的中心位置,孔道11在加劲钢板2上等间距布设有3个,孔道11与横梁4上的横梁孔道相对应,以便后续钢绞线穿过,孔道11被第三加劲板23和第七加劲板27交叉包围,孔道11不被加劲钢板2干涉。
39.具体实施一种适用于圆弧段张拉底座时:加劲钢板2弧面一端与钢管3侧面焊接,相应的,张拉底座就固定在钢管3外立面,将钢绞线从孔道11中穿过,千斤顶和锚垫板放在平钢板1外侧使用。张拉完成后,预应力通过平钢板1传递至加劲钢板2再传递至钢管3。
4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41.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平钢板1,加劲钢板2,钢管3,横梁4,孔道11,第一加劲板21,第二加劲板22,第三加劲板23,第四加劲板24,第五加劲板25,第六加劲板26,第七加劲板27,第四内弧面241,第五内弧面251,第六内弧面261,第七内弧面27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