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锁扣以及具有其的储物盒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03:34: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锁扣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扣以及具有其的储物盒。


背景技术:

2.目前,多数储物盒采用卡扣式结构以将盒体部分与盒盖部分锁紧。然而,卡扣式结构往往存在使用寿命较短、锁紧不牢固、当手上无法腾出足够的空间时难以操作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锁扣以及具有其的储物盒,旨在实现简化盒体与盒盖的互锁与解锁的步骤。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锁扣,用于在储物盒中实现盒体与盒盖之间的互锁与解锁,所述锁扣包括锁扣主体、锁扣连接杆、弹性件以及锁扣支架,所述锁扣支架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锁扣连接杆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锁扣支架上,所述锁扣主体与所述弹性件可移动地装设在所述锁扣连接杆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锁扣主体与所述锁扣支架上,用于抵顶所述锁扣主体而将所述锁扣主体与所述盒盖卡合,以将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互锁;
6.当所述锁扣主体在外力驱动下在所述锁扣支架上移动至预设的解锁位置时,所述锁扣主体与所述盒盖分离,使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解锁。
7.可选地,所述锁扣支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部以及第二支架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锁扣主体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支架部上。
8.可选地,所述锁扣主体设有通孔,所述锁扣连接杆穿过所述通孔,且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部与所述第二支架部上。
9.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部设有咬合部,所述锁扣主体设有与所述咬合部对应的锁紧部,所述弹性件被抵压在所述第二支架部和所述锁扣主体之间,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以推动所述锁紧部与所述咬合部卡合。
10.可选地,所述锁扣主体还设有用于与所述盒盖卡合的扣合部,所述盒体开设有位移孔,所述锁扣主体的扣合部穿过所述位移孔并可转动且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锁扣连接杆上。
11.可选地,当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互锁时,所述锁扣主体的扣合部与所述盒盖卡合,且所述锁紧部嵌入所述第一支架部的咬合部;
12.当所述锁扣主体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扣主体的扣合部与所述盒盖分离,且所述锁紧部从所述第一支架部的咬合部中移出,使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解锁。
13.可选地,所述锁扣主体还设有防滑槽,所述防滑槽内设有磨擦条。
14.可选地,所述锁扣主体还设有辅助孔以及按压部,所述辅助孔设置在所述扣合部的厚度方向上,用于当所述弹性件失效时,通过对所述辅助孔的内孔壁施加外力,以实现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的解锁;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扣合部相对于所述锁扣主体的对向上,
用于对所述锁扣主体施加外力以驱动所述锁扣主体相对于所述锁扣支架运动。
15.一种储物盒,包括盒体、盒盖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扣,所述锁扣的锁扣支架装设在所述盒体上,所述锁扣主体用于与所述盒盖可分离地相互卡合,以在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之间形成互锁和解锁。
16.可选地,所述盒体的一侧面向内凹形成锁扣安装部,所述锁扣安装部上设有锁扣容纳槽,当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互锁时,所述锁扣容纳槽用于对所述锁扣主体的扣合部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锁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锁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锁扣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储物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6.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7.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特定的顺序。
28.此外,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29.请参考图1与图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锁扣,用于在储物盒中实现盒体与盒盖之间的互锁与解锁,锁扣包括锁扣主体100、锁扣连接杆200、弹性件300以及锁扣支架400,锁扣支架400设置在盒体上,锁扣连接杆200的两端固定在锁扣支架400上,锁扣主体100与弹性
件300可移动地装设在锁扣连接杆200上,且弹性件300的两端分别抵靠在锁扣主体100与锁扣支架400上,用于抵顶锁扣主体100而将锁扣主体100与盒盖卡合,以将盒体与盒盖互锁。
30.在本实施例中,锁扣支架400设置在盒体一侧面的边缘处,锁扣连接杆200的两端设有卡接部,锁扣主体100与弹性件300穿过锁扣连接杆200后,通过卡接部将锁扣连接杆200、锁扣主体100以及弹性件300固定在锁扣支架400上。通过锁扣连接杆200、锁扣主体100以及弹性件300的配合以实现盒体与盒盖的互锁。其中,弹性件300可以是多种弹性元件,如弹簧、弹性橡胶等。
31.请参考图2与图6,当锁扣主体100在外力驱动下在锁扣支架400上移动至预设的解锁位置时,锁扣主体100与盒盖分离,使盒体与盒盖解锁。具体地,在默认状态下,由于弹性件300对锁扣主体100施加了一个支撑弹力,以使得锁扣主体100与盒盖卡合,此时盒体与盒盖互锁,将该状态下的锁扣主体100的位置称为互锁位置。通过对锁扣主体100施加一个外力,将锁扣主体100从互锁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后,锁扣主体100与盒盖之间断开连接,从而实现盒体与盒盖的解锁。
32.请参考图1与图5,在本实施例中,锁扣支架40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部4010以及第二支架部4020,弹性件300的一端抵靠在锁扣主体100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二支架部4020上。具体地,第一支架部4010与第二支架部4020为弧状柱形结构,且中间均穿孔。另一方面,弹性件300设置在锁扣主体100与第二支架部4020之间。
33.请参考图1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锁扣主体100设有通孔1010,锁扣连接杆200穿过通孔1010,且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架部4010与第二支架部4020上。具体地,锁扣连接杆200的卡接部1020穿过分别穿过第一支架部4010与第二支架部4020的孔内,两端分别卡接在第一支架部4010和第二支架部4020上,以使得锁扣连接杆200的位置在相对于锁扣支架400固定。
34.请参考图5与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部4010设有咬合部4011,锁扣主体100设有与咬合部4011对应的锁紧部1020,弹性件300被抵压在第二支架部4020和锁扣主体100之间,弹性件300的弹力以推动锁紧部1020与咬合部4011卡合。具体的,咬合部4011设置在第一支架部4010的一侧上,锁紧部1020设置在锁扣主体100的通孔1010的外边缘处,咬合部4011与锁紧部1020互为相互契合的钩形结构。在锁扣主体100处于互锁位置时,锁扣主体100在弹性件300的支撑弹力的作用下推动锁扣主体100的锁紧部1020与第一支架部4010的咬合部4011相嵌并锁紧。
35.请参考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锁扣主体100还设有用于与盒盖卡合的扣合部1030,盒体开设有位移孔,锁扣主体100的扣合部1030穿过位移孔并可转动且可移动地套设在锁扣连接杆200上。具体地,扣合部1030设置在锁扣主体100的通孔1010的上端,且为弯钩式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盒体上开设有一个位移孔,用于使得锁扣主体100在锁扣连接杆200上能够移动与转动,盒盖上设有一个对接部(999),且锁扣主体100的扣合部1030穿过位移孔之后能够与盒盖的对接部(999)卡合。
36.在本实施例中,当盒体与盒盖互锁时,锁扣主体100的扣合部1030与盒盖卡合,且锁紧部1020嵌入第一支架部4010的咬合部4011。具体地,在弹性件300的支撑弹力的作用下,锁扣主体100被推动至第一支架部4010,从而使得锁扣主体100的锁紧部1020嵌入到第一支架部4010的咬合部4011,同时锁扣主体100的扣合部1030与盒盖卡合,实现了盒体与盒
盖的双重互锁,增加了储物盒整体的锁紧稳定性。
37.当锁扣主体100位于解锁位置时,锁扣主体100的扣合部1030与盒盖分离,且锁紧部1020从第一支架部4010的咬合部4011中移出,使盒体与盒盖解锁。具体地,通过对锁扣主体100施加一个沿第二支架部4020方向的力,从而使得锁扣主体100压缩弹性件300并以锁扣连接杆200为轴进行旋转,以同时实现锁扣主体100的锁紧部1020从第一支架部4010的咬合部4011中移出,以及锁扣主体100的扣合部1030与盒盖脱离,盒体与盒盖解锁。另一方面,若要使得盒体与盒盖恢复互锁状态,仅需要撤销施加在锁扣主体100的外力,即可使得弹性件300被压缩时所积累的弹性势能转换成动能,将锁扣主体100重新向第一支架部4010的方向推动,进而实现盒体与盒盖的互锁,步骤简易且操作方便。
38.在本实施例中,锁扣主体100还设有防滑槽1040,防滑槽1040内设有磨擦条1041。具体地,防滑槽1040设置在锁扣主体100的通孔1010的外壁上。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滑槽1040的数量为两个,且呈间隔分布。其中,防滑槽1040内还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磨擦条104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滑槽1040内设置的磨擦条1041的数量为三个。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可能在某些情况不便于直接对锁扣主体100施加外力以实现解锁,那么此时便可以选择通过将两根手指放置在防滑槽1040的磨擦条1041上,通过手指对锁扣主体100施加一个沿第二支架部4020的方向的力,从而实现盒体与盒盖的解锁。
39.在本实施例中,锁扣主体100的扣合部1030沿厚度方向设有辅助孔1031,用于当弹性件300失效时,通过对辅助孔1031的内孔壁施加外力,以实现盒体与盒盖的解锁。具体地,由于弹性件300存在疲劳极限,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由于弹性件300失效导致无法直接通过对锁扣主体100施加外力的方式以达到盒体与盒盖解锁的目的,因此通过在锁扣主体100的扣合部1030开设一个辅助孔1031的方式以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辅助孔1031设置在锁扣主体100的扣合部1030上,且为椭圆形结构。用户可以通过如螺丝刀、笔、钥匙等物件对辅助孔1031的内孔壁施加一个沿第二支架部4020方向的外力,从而实现盒体与盒盖的解锁。
40.在本实施例中,锁扣主体100相对扣合部1030的另一端还设有按压部1050,按压部1050用于对锁扣主体100施加外力以驱动锁扣主体100相对于锁扣支架200运动。具体地,按压部1050设置在锁扣主体100的通孔1010的下端,且为矩形结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指捏住按压部1050,并对锁扣主体100施加一个沿第二支架部4020方向的外力,从而实现盒体与盒盖的解锁。
4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储物盒,包括盒体、盒盖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的锁扣,锁扣的锁扣支架装设在盒体上,锁扣主体用于与盒盖可分离地相互卡合,以在盒体与盒盖之间形成互锁和解锁。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的一侧面向内凹形成锁扣安装部,所述锁扣安装部上设有锁扣容纳槽,当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互锁时,所述锁扣容纳槽用于对所述锁扣主体100的扣合部1030进行限位。
4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