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急救呼吸器

2022-12-06 22:14: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呼吸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急救呼吸器。


背景技术:

2.急救呼吸器又叫急救复苏球,用于对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紧急通气抢救,以及运转时对病人的辅助呼吸。常用于急救场所和转运过程中,如救护车上。
3.简易呼吸器由面罩、单向阀、球体、储气安全阀、氧气储气袋、氧气导管组成。使用时,挤压球体时,产生正压,将进气阀关闭,内部气体强制性推动鸭嘴阀打开,并堵住出气阀,球体内气体即由鸭嘴阀中心切口送向病人。
4.但是其在实际的所用过程中发现,球体在输送氧气的过程中需要人工手动对其进行挤压,而在急救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患者进行球体的挤压供氧,同时还需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因此需要至少两名医护人员的同步操作,不仅较为浪费抢救资源,同时由于直接对球体进行挤压,不同时段挤压的力度不一,从而直接的导致患者的供氧量也不尽相同,进而不利于患者持续稳定的供氧,为此提出一种急救呼吸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急救呼吸器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至少需要配备两名急救人员而容易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以及直接对球体进行挤压,容易造成挤压力度不易而影响患者持续稳定供氧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急救呼吸器,以改善上述问题。
8.本技术具体是这样的:包括呼吸面罩、负压机构、储氧机构和挤压机构;
9.所述呼吸面罩和负压机构之间共同设有第一输气软管,所述负压机构和储氧机构之间共同设有第二输气软管,所述负压机构和挤压机构之间共同设有第三波纹输气软管,所述第一输气软管的内部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输气软管的内部设有第二单向阀;
10.所述挤压机构包括与第三波纹输气软管一端相连通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表面的一侧通过销轴活动安装有踏板,所述踏板下表面的两侧对称设有弧形环,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波纹挤压气囊,所述波纹挤压气囊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压板;
11.所述挤压机构还包括设于壳体一侧的用于对第三波纹输气软管进行收纳的收纳机构;
12.所述负压机构包括与第三波纹输气软管另一端相连通的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两接口共同连通设有导流壳,所述导流壳的内侧固定设有弧形挤压气囊,所述导流壳内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增压腔,所述增压腔的内部滑动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内侧设有调节组件,所述密封板通过调节组件固定设有弧形挤压板。
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挤压机构还包括固定于踏板两侧的滑块,所述踏板通过滑块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踏板的上表面设有防滑胶条。
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收纳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壳体一侧的框体,所述框体的内侧开设有滑轨,所述框体通过滑轨水平滑动设有缠绕板,所述缠绕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框体一侧的顶部滑动设有弹性卡环,所述弹性卡环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
1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弧形环远离踏板的一端贯穿壳体抵触于压板的表面,所述压板与壳体水平上下滑动连接。
1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氧机构包括与第二输气软管一端相连通的储氧罐,且所述第二输气软管的一端与弧形挤压气囊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储氧罐的底部连通设有用于与外部供氧设置相连接的连接管。
1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输气软管的一端与呼吸面罩相连通,所述第一输气软管的自由端与弧形挤压气囊的顶部相连通。
1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压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密封板表面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增压腔的内壁,两个所述增压腔与三通管对应的接口相连通。
1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弧形挤压板表面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的内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螺纹环通过活动槽转动安装有套筒,且所述套筒部分套设于螺纹杆的表面。
2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筒远离螺纹环的一端与对应的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环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
2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挤压板一侧面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主杆,所述主杆的内部滑动插设有副杆,所述副杆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导流壳的内侧。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3.在本技术的方案中:
24.1.通过设置的挤压机构,医护人员脚踏踏板使其上的弧形环抵触于压板并推动波纹挤压气囊压缩,使其内的空气输入增压腔内,使弧形挤压板对弧形挤压气囊进行挤压,从而可以使其内通过储氧机构输送的氧气通过第一输气软管输入呼吸面罩内,实现患者的供氧,且同时医护人员手部又可以进行心肺复苏按压等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单个医护人员单独对气囊进行挤压实现供氧而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
25.2.通过设置的踏板和压板等结构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在踩踏过程中可以更好发力的同时,又可以通过压板下压于最低高度后产生的顿挫,而实现波纹挤压气囊形变量的把控,从而有利于在急救过程中更好的稳定供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直接手动挤压气囊,容易造成挤压力度不一而影响稳定供氧的问题。
26.3.通过设置的收纳机构,将缠绕板向外拉动,使多余的第三波纹输气软管通过收纳槽缠绕于缠绕板的表面,然后将缠绕板移动复位,使第三波纹输气软管的折出部分卡接于弹性卡环的内部,从而可以避免过长的第三波纹输气软管托落于地面而容易造成踩踏的情况,进而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急救操作。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急救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急救呼吸器的负压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急救呼吸器的调节组件拆解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急救呼吸器的挤压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急救呼吸器的收纳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急救呼吸器的收纳机构展开结构示意图。
33.图中标示:
34.1、呼吸面罩;
35.2、负压机构;201、三通管;202、导流壳;203、弧形挤压气囊;204、增压腔;205、密封板;206、弧形挤压板;207、弹簧;
36.3、储氧机构;301、储氧罐;
37.4、挤压机构;401、壳体;402、踏板;403、弧形环;404、波纹挤压气囊;405、压板;406、滑块;
38.5、第一输气软管;6、第二输气软管;7、第三波纹输气软管;8、第一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
39.10、收纳机构;1001、框体;1002、滑轨;1003、缠绕板;1004、收纳槽;1005、弹性卡环;
40.11、调节组件;1101、螺纹杆;1102、螺纹环;1103、活动槽;1104、套筒。
41.12、主杆;13、副杆。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3.因此,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4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7.实施例1:
48.如图1、2、3、4、5、6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急救呼吸器,包括呼吸面罩1、负压机构2、储氧机构3和挤压机构4;
49.呼吸面罩1和负压机构2之间共同设有第一输气软管5,负压机构2和储氧机构3之间共同设有第二输气软管6,负压机构2和挤压机构4之间共同设有第三波纹输气软管7,第一输气软管5的内部设有第一单向阀8,第二输气软管6的内部设有第二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9只能使储氧机构3内的气体单向流入负压机构2的内部,第一单向阀8只能使负压机构2内的气体单向流入呼吸面罩1的内部;
50.如图1和4所示,挤压机构4包括与第三波纹输气软管7一端相连通的壳体401,壳体401上表面的一侧通过销轴活动安装有踏板402,踏板402下表面的两侧对称设有弧形环403,壳体401的内部设有波纹挤压气囊404,波纹挤压气囊404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压板405,第三波纹输气软管7与壳体401内的波纹挤压气囊404相连通;
51.其中,挤压机构4还包括设于壳体401一侧的用于对第三波纹输气软管7进行收纳的收纳机构10;
52.两个弧形环403远离踏板402的一端贯穿壳体401抵触于压板405的表面,压板405与壳体401水平上下滑动连接,挤压机构4还包括固定于踏板402两侧的滑块406,踏板402通过滑块406与壳体401滑动连接,踏板402的上表面设有防滑胶条,通过防滑胶条的设置,提高了脚底与踏板402接触面的摩擦力,使其在踩动的过程中不易与踏板402产生相对滑动,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挤压操作;
53.具体的将壳体401放置于地面,脚踩踏板402使其带动其上的弧形环403向壳体401的内部移动,使压板405向下挤压波纹挤压气囊404,波纹挤压气囊404受到挤压力后其内的气体通过第三波纹输气软管7输入负压机构2的内部;
54.如图1、2所示,负压机构2包括与第三波纹输气软管7另一端相连通的三通管201,三通管201的两接口共同连通设有导流壳202,导流壳202的内侧固定设有弧形挤压气囊203,导流壳202内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增压腔204,增压腔204的内部滑动设有密封板205,密封板205的内侧设有调节组件11,密封板205通过调节组件固定设有弧形挤压板206;
55.其中,弧形挤压板206一侧面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主杆12,主杆12的内部滑动插设有副杆13,副杆1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导流壳202的内侧,第一输气软管5的一端与呼吸面罩1相连通,第一输气软管5的自由端与弧形挤压气囊203的顶部相连通;
56.负压机构2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密封板205表面的弹簧207,弹簧207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增压腔204的内壁,两个增压腔204与三通管201对应的接口相连通;
57.具体的,第三波纹输气软管7将气体输入负压机构2内的增压腔204内,增压腔204内部压力增大使密封板205通过调节组件11同步带动弧形挤压板206挤压内侧的弧形挤压气囊203,弧形挤压气囊203受到挤压力后,其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输气软管5输入呼吸面罩1的内部,从而可以实现对患者的供氧;
58.且当挤压机构4内的踏板402不受到踩踏力后,通过波纹挤压气囊404和弹簧207的恢复力,可以使压板405向上移动复位,而此时弧形挤压气囊203产生负压通过第二输气软管6及其内的第二单向阀9使储氧机构3内的氧气送入弧形挤压气囊203内,然后再次踩踏踏板402,实现弧形挤压气囊203通过第一输入软管5送入呼吸面罩1内的操作,进而可以连续的实现供氧而有利于医护人员的急救使用。
59.储氧机构3包括与第二输气软管6一端相连通的储氧罐301,且第二输气软管6的一端与弧形挤压气囊203的底部相连通,储氧罐301的底部连通设有用于与外部供氧设置相连
接的连接管,将连接管与外部供氧装置相连通,部分氧气则可以临时存储于储氧罐301内,便于第二输入软管6的抽气使用,以便于及时的进行急救供氧使用。
60.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调节组件11包括固定安装于弧形挤压板206表面的螺纹杆1101,螺纹杆110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环1102,螺纹环1102的内侧开设有活动槽1103,螺纹环1102通过活动槽1103转动安装有套筒1104,且套筒1104部分套设于螺纹杆1101的表面,套筒1104远离螺纹环1102的一端与对应的密封板205固定连接,螺纹环110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
61.具体的,使用时转动螺纹环1102,使其与螺纹杆1101形成螺纹配合,从而可以同步带动套筒1104于螺纹杆1101表面的滑动,从而可以调整弧形挤压板206的水平位置,进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弧形挤压气囊203的挤压程度,进而可以合理的调整急救过程中对患者供氧量的合理调整,便于不同情况下更好的调节使用。
62.实施例2
63.实施例1内的结构安装完成后,为了实现对多余长度管道的收纳,从而将收纳机构进行安装;
64.如图1、5、6所示,收纳机构10包括固定安装于壳体401一侧的框体1001,框体1001的内侧开设有滑轨1002,框体1001通过滑轨1002水平滑动设有缠绕板1003,缠绕板1003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收纳槽1004,框体1001一侧的顶部滑动设有弹性卡环1005,弹性卡环100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
65.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将挤压机构4放置于地面,负压机构2放置于靠近患者的位置,将呼吸面罩1佩戴于患者的脸部,并使连接管于外部的供氧设备相连通,此时若是第三波纹输气软管7长度过长,则将缠绕板1003向外拉动,使多余的第三波纹输气软管7通过收纳槽1004缠绕于缠绕板1003的表面,然后将缠绕板1003移动复位,使第三波纹输气软管7的折出部分卡接于弹性卡环1005的内部,并转动限位螺栓对其进行固定,从而可以避免过长的第三波纹输气软管7脱落于地面而容易造成踩踏的情况,进而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急救操作。
6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