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急救呼吸器

2022-12-06 22:14: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面罩(1)、负压机构(2)、储氧机构(3)和挤压机构(4);所述呼吸面罩(1)和负压机构(2)之间共同设有第一输气软管(5),所述负压机构(2)和储氧机构(3)之间共同设有第二输气软管(6),所述负压机构(2)和挤压机构(4)之间共同设有第三波纹输气软管(7),所述第一输气软管(5)的内部设有第一单向阀(8),所述第二输气软管(6)的内部设有第二单向阀(9);所述挤压机构(4)包括与第三波纹输气软管(7)一端相连通的壳体(401),所述壳体(401)上表面的一侧通过销轴活动安装有踏板(402),所述踏板(402)下表面的两侧对称设有弧形环(403),所述壳体(401)的内部设有波纹挤压气囊(404),所述波纹挤压气囊(404)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压板(405);所述挤压机构(4)还包括设于壳体(401)一侧的用于对第三波纹输气软管(7)进行收纳的收纳机构(10);所述负压机构(2)包括与第三波纹输气软管(7)另一端相连通的三通管(201),所述三通管(201)的两接口共同连通设有导流壳(202),所述导流壳(202)的内侧固定设有弧形挤压气囊(203),所述导流壳(202)内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增压腔(204),所述增压腔(204)的内部滑动设有密封板(205),所述密封板(205)的内侧设有调节组件(11),所述密封板(205)通过调节组件固定设有弧形挤压板(2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4)还包括固定于踏板(402)两侧的滑块(406),所述踏板(402)通过滑块(406)与壳体(401)滑动连接,所述踏板(402)的上表面设有防滑胶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机构(10)包括固定安装于壳体(401)一侧的框体(1001),所述框体(1001)的内侧开设有滑轨(1002),所述框体(1001)通过滑轨(1002)水平滑动设有缠绕板(1003),所述缠绕板(1003)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收纳槽(1004),所述框体(1001)一侧的顶部滑动设有弹性卡环(1005),所述弹性卡环(100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环(403)远离踏板(402)的一端贯穿壳体(401)抵触于压板(405)的表面,所述压板(405)与壳体(401)水平上下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氧机构(3)包括与第二输气软管(6)一端相连通的储氧罐(301),且所述第二输气软管(6)的一端与弧形挤压气囊(203)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储氧罐(301)的底部连通设有用于与外部供氧设置相连接的连接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气软管(5)的一端与呼吸面罩(1)相连通,所述第一输气软管(5)的自由端与弧形挤压气囊(203)的顶部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机构(2)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密封板(205)表面的弹簧(207),所述弹簧(207)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增压腔(204)的内壁,两个所述增压腔(204)与三通管(201)对应的接口相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1)包括固定安
装于弧形挤压板(206)表面的螺纹杆(1101),所述螺纹杆(110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环(1102),所述螺纹环(1102)的内侧开设有活动槽(1103),所述螺纹环(1102)通过活动槽(1103)转动安装有套筒(1104),且所述套筒(1104)部分套设于螺纹杆(1101)的表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104)远离螺纹环(1102)的一端与对应的密封板(205)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环(110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急救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挤压板(206)一侧面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主杆(12),所述主杆(12)的内部滑动插设有副杆(13),所述副杆(1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导流壳(202)的内侧。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呼吸器技术领域,且提供了一种急救呼吸器,包括呼吸面罩、负压机构、储氧机构和挤压机构;所述呼吸面罩和负压机构之间共同设有第一输气软管,所述负压机构和储氧机构之间共同设有第二输气软管。本申请通过设置的挤压机构,医护人员脚踏踏板使其上的弧形环抵触于压板并推动波纹挤压气囊压缩,使其内的空气输入增压腔内,使弧形挤压板对弧形挤压气囊进行挤压,从而可以使其内通过储氧机构输送的氧气通过第一输气软管输入呼吸面罩内,实现患者的供氧,且同时医护人员手部又可以进行心肺复苏按压等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单个医护人员单独对气囊进行挤压实现供氧而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资源浪费的问题。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孔俊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医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8.23
技术公布日:2022/1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