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存储长形货物的存储架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12:10: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用于存储长形货物的存储架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存储诸如铝型材或檐槽的长形货物的存储架,该存储架具有由相对的侧壁限定的壳体,用于容纳多个托盘,长形货物容纳在该托盘中;具有设置在壳体的端面处的第一服务开口;以及具有用于自动输送托盘的输送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这种存储架的堆叠框架。
2.这种存储架称为垂直升降机(vertikallifte)或垂直传送带(umlaufregale)。存储架具有壳体,在该壳体上设置有服务开口。仓库管理员通过服务开口存放和取回存储的货物。存储货物被放置在托盘上,然后通过输送装置被运送到设置在存储架的壳体中的存储空间。在ep 0 722 894 a1中描述有这种垂直升降机,其具有两个间隔开的货架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输送装置。
3.对于仓库管理员来说,通过存储架的服务开口存放长形货物(例如长度为3至5米的铝型材或檐槽)通常是难以完成的,因为长形货物的长度可能会导致服务开口或托盘堵塞。也可能由此导致对存储货物的损坏。此外,对存储货物的针对性获取可能导致不需要的存储货物首先被取回。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言中所述类型的存储架,其能够简单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地存放长形货物。
5.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提出了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存储架以及具有权利要求11的特征的堆叠框架。
6.有利的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2至10的主题。
7.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存储架的特点在于该存储架具有第二服务开口,其中,该第二服务开口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
8.第二服务开口使得仓库管理员能够从侧面接近托盘,由此他能够沿着纵向方向插入和取回长形货物。这是有利的,因为长形货物能够仅由单个仓库管理员手动存放。由于经由第二服务开口的递送,避免了存储货物的堵塞和由此导致的损坏。因此,它能够以简单、有针对性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方式存放和取回长形货物。
9.第二服务开口可以设置在侧壁上,使得在第一服务开口中接触工作表面上的托盘成为可能。可替代地,第二服务开口可以设置为使得接触位于输送装置上的托盘成为可能。
10.端面沿着存储架的纵向延伸。横向方向沿着侧壁延伸。通常,存储架在纵向上相较于在横向上具有更大的规模。
11.有利地,存储架具有由承载支架形成的多个存储空间,这些承载支架位于彼此上方并且间隔开,并且成对地设置在壳体的相对侧壁处,用于容纳托盘,其中,托盘能够通过输送装置被输送至存储空间或从存储空间取回。这种存储架被称为垂直升降机。因此,第一服务开口上方的表面可额外地用于存储。主要地,这种存储架的特征在于货物(特别是大型部件)的高存储密度的情况下的快速存取时间。
12.可替代地,存储架可配置为具有循环输送装置的垂直传送机。在这种情况下,存储货物通过输送装置的循环运动被输送到第一服务开口。这种垂直传送机通常也被称为链斗式提升机(paternoster)。
13.有利地,存储架具有用于容纳长形货物的堆叠框架,长形货物容纳在托盘上。额外的堆叠框架被设计为使得能够被放置在托盘上。在这种情况下,托盘的基部可以适于装配到托盘的向上突出的侧壁上,使得堆叠框架可靠地抵靠在托盘上。堆叠框架使得存储货物不会从托盘上滚落或滑落,特别是在通过输送装置输送的过程中。
14.为此,堆叠框架可以具有垂直向上突出的侧向限制杆。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堆叠框架具有多个侧向且相对的限制杆。它们还可具有将限制杆相互连接的稳定腹板,从而增加刚度。
15.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堆叠框架可联接到托盘。该联接可包括可拆卸的连接,例如螺钉、螺栓、用于快速连接的张力锁或其他合适的装置。通过联接,确保堆叠框架不会使得托盘翻倒。
16.有利地,堆叠框架具有用于支撑长形货物的支撑臂。此外,通过将支撑臂设置在彼此之上,这使得可能在堆叠框架内以多层的方式存储长形货物。同时,堆叠框架因此仅具有较小的重量,并且额外地增加了存储密度。支撑臂可以支撑在两个相对的侧向限制杆之间。
17.有利地,堆叠框架具有支撑长形货物的插入元件(特别是辊)。因此,这便于将长形货物存放在堆叠框架上以及从堆叠框架上取回。插入元件可包括辊,或仅包括由用于保护长形货物免受损坏(例如刮擦)的材料组成的盖。例如,诸如聚四氟乙烯(teflon)或聚甲醛(pom)的具有高抗摩擦属性的塑料可用作盖的材料。此外,也可以在堆叠框架的每个支撑臂上设置这种插入元件。这有助于特别轻松地以对材料温和的方式移动存储货物。
18.有利地,堆叠框架具有单独的隔间。单独的隔间使得能够单独取回长形货物。为了限定隔间,可设置有单独的限定装置,该限定装置分别连接到支撑臂。此外,长形货物不会因长形货物的堆叠而损坏。
19.有利地,第二服务开口具有在存放和取回期间支撑存储货物的插入元件。插入元件可以由服务开口的下边缘或附加安装的装置形成。插入元件使仓库管理员更容易插入长形货物。插入元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辊,或者仅包括由具有良好抗摩擦属性的材料构成的盖。例如聚四氟乙烯(teflon)或聚甲醛(pom)的塑料可用作盖的材料。
20.有利地,第二服务开口可以通过闭合装置(特别是卷帘,或者手动或自动可移动的闭合构件)关闭。闭合装置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因为在正常操作过程中不可能从侧面进入。因此,不可能无意中进入该区域。
21.下面描述在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存储架和堆叠框架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22.图1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存储架的第一实施例;
23.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存储架的堆叠框架;
24.图3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存储架的部分;以及
25.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存储架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26.图1示出了用于存放长形货物24(例如铝型材或檐槽,其长度大约为2至5米)的存储架10的透视图。
27.被配置为垂直升降机的存储架10包括两个货架34、35,这两个货架34、35设置为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并且都被壳体11包围。货架34、35具有彼此平行定向的侧壁12。如图4所示,在每个货架34、35中设置有多个存储空间32,这些存储空间32具有位于彼此上方的间隔开
的承载支架31。存储空间32配置为用于容纳托盘15,存储货物或长形货物24存储在托盘15上。输送井道33位于货架34、35之间,输送装置14可以在输送井道33中上下移动。通过输送井道33,可控的输送装置14可将托盘15放置在存储空间32中或从存储空间32中移除托盘15。
28.为了由仓库管理员装载或移除存储货物24,存储架10具有第一服务开口16和第二服务开口17。后者在图3中放大显示。
29.第一服务开口16设置在存储架10的端面13处,该端面13沿存储架10的纵向方向l延伸。第一服务开口16具有工作表面16a,托盘15可插入到该工作表面16a上,以装载到输送装置14上和/或从输送装置14上移除。然后,仓库管理员可通过第一服务开口16手动地将存储货物放置在托盘15中。存储架10还可具有多个第一服务开口16。它们可并排地设置和/或分别设置在相对的货架34、35的两侧。
30.第二服务开口17设置在存储架10的侧壁12上,并且沿横向方向q延伸。通过第二服务开口17,使得侧向接触第一服务开口16的工作表面16a成为可能。
31.第二服务开口17具有插入元件18,该插入元件18在存放和取回期间支撑长形货物24。相对于工作表面16a,插入元件18设置在更高的高度。在图1中,插入元件18示为辊,而图3中的插入元件18示为第二服务开口17的下边缘的盖。
32.此外,第二服务开口17具有能够关闭工作表面16a的入口的闭合装置19。闭合装置可配置为卷帘。
33.如图3和4所示,堆叠框架20设置在托盘上。堆叠框架20在图2中单独地示出。它可通过联接装置紧固地连接到托盘20。
34.如图2所示,堆叠框架20具有纵向间隔开的支撑臂21和侧向限制杆25,它们形成用于长形货物24的存储隔间23。所示的限制杆25通过稳定腹板26连接。如图4所示,支撑臂21可额外地在彼此之上设置。此外,形成多个隔间23的附加的限制杆25可设置在支撑臂21上。为便于存放和移除长形货物24,堆叠框架20可具有插入元件22。例如,后者可配置为辊,或者仅包括由诸如ptfe或pom的具有良好抗摩擦属性的塑料材料构成的盖。盖可应用于每个支撑臂21。
35.图4所示的存储架10可认作图1和3所示存储架10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相同或功能相同的部件可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36.在存储架10的这个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开口17a、17b被分配给货架34和货架35中的每一个。它们由输送井道33分开,并且并排地设置在侧壁12上。
37.使用第二服务开口17,仓库管理员能够以特别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方式将长形货物24插入到存储架10中或从存储架10中取回它们。因为长形货物24沿其纵向方向被输送,所以避免了对长形货物24的损坏。堆叠框架20有助于长形货物24的有序放置。
38.附图标记列表
39.10存储架
40.11壳体
41.12侧壁
42.13端面
43.14输送装置
44.15托盘
45.16第一服务开口
46.16a工作表面
47.17第二服务开口
48.17a、17b第二服务开口
49.18插入元件
50.19闭合装置
51.20堆叠框架
52.21支撑臂
53.22插入元件
54.23隔间
55.24长形货物
56.25侧向限制杆
57.26稳定腹板
58.30操作元件
59.31承载支架
60.32存储空间
61.33输送井道
62.34货架
63.35货架
64.l纵向方向
65.q横向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