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线束搬运设备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10:22: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束搬运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2.线束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及绝缘包扎材料等组成,线束要达到使用要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或组装。
3.目前,线束通过载具在流水线上输送,当线束输送到工位进行加工后,载具需回收再利用时,常用的直线流水线不能满足载具回流重新利用,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去重复搬运载具,存在生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的缺陷。
4.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自动将载具回流重新利用,降低人力成本的搬运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载具搬运的生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的缺陷。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搬运设备,包括:
7.运输组件,包括第一运输线、第二运输线、载盘,所述载盘沿所述第一运输线或第二运输线运动,所述载盘设有第一随动器、放置槽;
8.升降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升降件、定位件,所述升降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定位件安装于所述升降件上,通过所述定位件沿第一预设方向运动,将所述第一随动器固定;
9.搬运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导向件、第二随动器,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导向件沿第二预设方向运动;若干个第二随动器安装于所述导向件上,且所述第二随动器沿第三预设方向运动与放置槽抵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运输线以及第二运输线设有第一滑轨,所述升降件设有第二滑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载盘还设有滑块,所述载盘通过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或第二滑轨滑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定位件设有定位槽,在所述定位件将第一随动器固定时,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第一随动器抵触。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件包括连接件、第三驱动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随动器连接,通过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随动器沿第三预设方向移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搬运组件还包括第四驱动件、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四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通过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所述固定件将载盘固定。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固定件设有固定槽,在所述固定件将所述
载盘固定时,所述固定槽与所述第一随动器抵触。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载盘还包括夹爪件,若干个夹爪件安装于所述载盘上,且沿第一运输线或第二运输线运输方向呈阵列式布置。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夹爪件包括第五驱动件、线束夹爪,所述线束夹爪与所述第五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五驱动件驱动所述线束夹爪将待运输的线束固定。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束搬运系统,包括所述的一种线束搬运设备。
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线束搬运设备及系统,形成回流运输线,实现在线束加工的自动化运输,满足载具回流重新利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搬运设备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搬运设备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运输线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运输线的局部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载盘的第一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运输件的示意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组件的示意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搬运组件的第一应用示意图。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搬运组件的第二应用示意图。
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搬运组件的示意图。
32.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运输线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33.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载盘的第二示意图。
34.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2、升降组件,3、搬运组件,4、线束,10、第一运输线,11、第二运输线,12、载盘,13、升降工位,14、第一滑轨,20、第一驱动件,21、升降件,22、定位件,30、第二驱动件,32、第二随动器,100、第四驱动件,101、固定件,102、固定槽,110、运输带电机,111、运输带,120、第一随动器,121、放置槽,122、运输件,123、弹簧件,124、滑块,150、第五驱动件,151、线束夹爪,210、第二滑轨,211、限位件,220、定位槽,221、定位件的驱动源,310、连接件,311、第三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二”、“第一”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此外,术语“包括”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39.参照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束搬运设备的实施例,包括
40.运输组件,包括第一运输线10、第二运输线11、载盘12,所述载盘12沿所述第一运输线10或第二运输线11运动,所述载盘12设有第一随动器120、放置槽121;
41.升降组件2,包括第一驱动件20、升降件21、定位件22,所述升降件21与所述第一驱动件20连接;所述定位件22安装于所述升降件21上,通过所述定位件22沿第一预设方向运动,将所述第一随动器120固定;
42.搬运组件3,包括第二驱动件30、导向件、第二随动器32,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30连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30驱动导向件沿第二预设方向运动;若干个第二随动器32安装于所述导向件上,且所述第二随动器32沿第三预设方向运动与放置槽121抵触。
43.其中,所述第一运输线10设于所述第二运输的一侧,所述第一运输线10以及第二运输线11的位置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成本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一运输线10位于所述第二运输的上方;所述第二运输线11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成本设定,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运输带电机110与运输带111结合的运输线;所述运输组件设有升降工位13、运输工位,所述升降工位13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运输线10以及第二运输线11的起始端以及回流端,所述升降组件2安装于所述升降工位13,所述第一运输线10、第二运输线11与起始端以及回流端的升降组件2形成回流运输线,即起始端的升降组件2将第二运输线11的载盘12运输至第一运输线10,回流端的升降组件2将第一运输线10的载盘12运输至第二运输线11;所述第二驱动件30、导向件安装于所述运输工位;所述载盘12还设有运输件122,所述运输件122通过弹簧件123与所述载盘12连接,所述第二运输线11带动所述运输件122移动,通过所述运输件122带动所述载盘12同步移动;
44.所述第一驱动件20包括但不仅限于液压装置、气动装置、直线电机滑台模组等提供往复直线运动动力的现有驱动设备,具体型号由作业人员根据生产需求、成本设定;所述升降件21与所述第一驱动件20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定位件22的一端设有驱动源,所述定位件22的驱动源包括但不仅限于电缸、气缸,具体型号由作业人员根据生产需求、成本设定;
所述定位件22的另一端设有定位槽220,在所述定位件22伸出后,所述定位槽220与所述载盘12的第一随动器120抵触,将所述第一随动器120固定;
45.所述第二驱动件30包括但不仅限于液压装置、气动装置、伺服电机(驱动螺杆、凸轮)等提供往复直线运动动力的现有驱动设备,具体型号由作业人员根据生产需求、成本设定;所述第一随动器120以及第二随动器32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5和图10所示的,凸轮随动器;所述第二随动器32设有驱动源,所述第二随动器32的驱动源包括但不仅限于电缸、气缸,具体型号由作业人员根据生产需求、成本设定;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第二预设方向、第三预设方向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参考,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为定位件22向载盘12的第一随动器120移动的方向,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为起始端至回流端移动的方向,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为第二随动器32向载盘12的放置槽121移动的方向。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第二运输线11带动运输件122向起始端移动,通过所述运输件122带动置放有线束的载盘12同步移动,当所述载盘12移动至起始端后,起始端的定位件22向所述载盘12的第一随动器120移动,与所述第一随动器120抵触,进而所述起始端的升降件21在所述第一驱动件20的驱动下向第一运输线10移动;
47.所述导向件在所述第二驱动件30的驱动下向所述载盘12移动,通过所述导向件带动所述第二随动器32同步移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二随动器32向所述放置槽121移动,与所述放置槽121抵触;
48.所述导向件在所述第二驱动件30的驱动下向回流端方向移动,通过所述导向件带动所述第二随动器32同步移动,通过所述第二随动器32带动所述载盘12沿第一运输线10同步移动,待移动结束后,通过所述第二随动器32向所述放置槽121相反方向移动,退出所述放置槽121;
49.循环上述步骤,当所述载盘12沿所述第一运输线10移动至回流端后,回流端的定位件22向所述载盘12的第一随动器120移动,与所述第一随动器120抵触,然后所述回流端的升降件21在第一驱动件20的驱动下向第二运输线11移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二运输线11将所述载盘12向起始端的升降件21方向运动,使载盘12回流重新利用。
50.参考图3-5,图7所示,所述第一运输线10以及第二运输线11上设有第一滑轨14;所述升降件21设有第二滑轨210,所述第二滑轨210的一端设有限位件211;所述载盘12还设有滑块124;
51.其中,当所述升降件21向所述第一运输线10或第二运输线11移动后,所述第二滑轨210与所述第一滑轨14保持同一水平面,进而所述载盘12通过滑块124沿第二滑轨210移动至第一滑轨14,或,沿第一滑轨14移动至第二滑轨210。
5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124的设置,使所述载盘12沿第一滑轨14或第二滑轨210移动;即当所述载盘12从升降件21移动至第一运输线10或第二运输线11时,所述载盘12沿第二滑轨210移动至第一滑轨14上,当所述载盘12从第一运输线10或第二运输线11移动至升降件21时,所述载盘12沿第一滑轨14移动至第二滑轨210上,通过第一滑轨14以及第二滑轨210的设置,避免载盘12移动时出现偏移,影响载盘12运输效率;通过限位件211的设置,限制载盘12移动至升降件21的行程,当载盘12与所述限位件211抵触后,第一随动器120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与定位槽220中心线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
53.参考图8-10所示,所述导向件包括连接件310、第三驱动件311,所述连接件310与
所述第二驱动件30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311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随动器32连接,通过所述第三驱动件311驱动所述第二随动器32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
54.其中,所述第三驱动件311包括但不仅限于电缸、气缸,具体型号由作业人员根据生产需求、成本设定。
5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310在所述第二驱动件30的驱动下移动,通过所述连接件310带动第三驱动件311、第二随动器32同步移动,然后所述第二随动器32在第三驱动件311的驱动下向载盘12的放置槽121移动,与所述放置槽121抵触;进而通过所述连接件310带动载盘12沿第一运输线10的第一滑轨14同步移动。
56.所述第一运输线10设有加工工位,参考图11所示,所述加工工位包括第四驱动件100、固定件101;
57.其中,所述第四驱动件100、固定件101安装于第一运输线10的加工工位内;所述第四驱动件100包括但不仅限于电缸、气缸,具体型号由作业人员根据生产需求、成本设定;所述固定件101与所述第四驱动件100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固定件101设有固定槽102,在所述固定件101将所述载盘12固定时,所述固定槽102与所述第一随动器120抵触。
5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载盘12通过滑块124沿第一运输线10的第一滑轨14移动,且进入加工工位后,所述固定件101在所述第四驱动件100的驱动下向所述载盘12的第一随动器120移动,将固定槽102与所述第一随动器120抵触,进而通过所述固定件101将所述第一随动器120固定,通过所述第一随动器120将载盘12同步固定。
59.参考图12所示,所述载盘12还包括夹爪件,若干个夹爪件安装于所述载盘12上,且沿运输方向呈阵列式布置;
60.其中,所述夹爪件能够采用任意间距阵列式布置,具体间距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成本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参考等间距阵列式布置;所述夹爪件包括第五驱动件150、线束夹爪151,所述第五驱动件150包括但不仅限于电缸、气缸,具体型号由作业人员根据生产需求、成本设定;所述线束夹爪151与所述第五驱动件150的驱动端连接。
6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夹爪件的设置,当待搬运的线束置放于所述线束夹爪151后,所述线束夹爪151在所述第五驱动件150的驱动下将所述线束固定,避免线束搬运时出现掉落问题。
6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束搬运系统,包括所述的一种线束搬运设备。
63.其中,所述线束搬运系统既可以是加工所述的线束搬运设备的加工系统,也可以是使用所述线束搬运设备的操作系统,不以为限。
6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6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线束搬运设备及系统,通过升降组件以及搬运组件的配合,将载盘从第一运输线移载至第二运输线,再从第二运输线移载至第一运输线,形成载盘回流运输线,实现在线束加工的自动化运输,满足载具回流重新利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6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