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收集机构以及上料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22:37: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集机构以及上料输送机。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玻璃上料工序为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的首道工序,其工作效率将直接影响整条光伏组件流水线的产量。玻璃作为光伏组件的基本材料在供货时为叠层放置状态,且每层玻璃间铺放隔纸用以保护玻璃表面;玻璃在放置到流水线上之前,需要取下隔纸。如图1所示,光伏组件的生产厂家普遍使用门框式上玻璃机械手。此类机械手通常有两个机械手臂,其中一个机械手安装吸盘夹具1.1’,用于玻璃1.2’的转移;另一个机械手安装夹纸气缸夹具1.3’,用于隔纸的回收,隔纸回收后存放至废纸车1.4’内,但是目前的隔纸收集机构收集隔纸后未做处理,占用空间大,影响机械手的节拍。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收集机构以及上料输送机,以改善隔纸收集后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收集机构,用于收集玻璃上的隔纸,包括:
6.机架;
7.取纸组件;
8.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卷纸组件,所述卷纸组件包括第一辊筒单元以及第二辊筒单元;
9.所述卷纸组件具有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
10.所述卷纸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辊筒单元与所述第二辊筒单元分离以形成通道,所述取纸组件能够穿过所述通道以抓取所述隔纸,并牵引所述隔纸的后段穿过所述通道;
11.所述卷纸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辊筒单元与所述第二辊筒单元合拢并卷绕所述隔纸。
12.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辊筒单元包括彼此贴合的固定辊筒以及微调辊筒,所述第二辊筒单元包括可动的浮动辊筒;
13.所述卷纸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固定辊筒以及所述微调辊筒位于所述通道的顶侧,所述浮动辊筒位于所述通道的底侧;
14.所述卷纸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浮动辊筒分别与所述固定辊筒以及所述微调辊筒贴合,所述浮动辊筒、所述固定辊筒以及所述微调辊筒围设形成卷纸空间。
15.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辊筒单元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浮动辊筒端部连接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做升降动作。
16.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辊筒单元包括压纸辊筒;
17.所述卷纸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固定辊筒以及所述微调辊筒位于所述通道的顶侧,所述浮动辊筒以及所述压纸辊筒位于所述通道的底侧;
18.所述卷纸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压纸辊筒与所述微调辊筒抵触。
19.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辊筒单元包括第二支架;
20.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压纸辊筒端部弹性连接;或,
21.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弹性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压纸辊筒端部固定连接。
22.一实施例中,所述卷纸组件包括滑板以及两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滑板两端的端板;
23.所述浮动辊筒、所述固定辊筒以及所述微调辊筒可转动地设置在两块所述端板之间;
2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端板上,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浮动辊筒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端板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连接。
25.一实施例中,所述取纸组件包括悬挂架、横梁、导向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夹爪装置以及抽纸装置;
26.所述导向装置连接所述悬挂架与所述横梁;
27.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悬挂架与所述横梁并能够驱动所述横梁相对于所述悬挂架前后运动;
28.所述夹爪装置与所述抽纸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横梁上
29.所述卷纸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横梁向前运动,所述横梁、所述夹爪装置以及所述抽纸装置穿过所述通道,所述抽纸装置能够带动所述隔纸靠近所述夹爪装置;所述夹爪装置能够将所述隔纸夹紧,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横梁向后运动,以牵引所述隔纸的后段穿过所述通道。
30.一实施例中,所述夹爪装置包括夹爪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夹爪开启或者闭合;
31.和/或,所述抽纸装置包括压轮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第五驱动装置,所述第五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压轮前后运动以带动所述隔纸到所述夹爪装置的夹取范围。
32.一实施例中,所述收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能够提升或者降低所述卷纸组件的高度。
33.一实施例中,所述收集机构包括输送组件以及回收车,所述输送组件能够将所述第一辊筒单元与所述第二辊筒单元合拢并卷绕的所述隔纸传送到所述回收车中。
34.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托盘、竖向设置的提升履带以及与所述提升履带传动的第六驱动装置,所述提升履带上均布有多个提升钩,所述托盘的较高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卷纸组件旁,所述托盘的较低的一端延伸到所述提升履带的底端,所述提升履带的顶端与所述回收车连接。
35.一实施例中,所述收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底端的压纸部,所述压纸部位于所述卷纸组件的前方以用于压住玻璃上的隔纸。
36.一种上料输送机,包括传送带、上料机构以及上述的收集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
将所述玻璃转移至所述传送带上,所述收集机构用于收集玻璃上的隔纸。
37.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输送机包括固定架;所述上料机构包括x直线轴、滑动板、运动件、以及夹具,所述x直线轴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滑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x直线轴上,所述运动件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上并可竖向升降,所述夹具设置在所述运动件底端。
38.本技术实施例的收集机构以及上料输送机通过设置取纸组件、以及活动设置在机架上的卷纸组件,卷纸组件处于第一状态,第一辊筒单元与第二辊筒单元分离以形成通道,取纸组件能够穿过通道以抓取隔纸,并牵引隔纸的后段穿过通道。卷纸组件处于第二状态,第一辊筒单元与第二辊筒单元合拢,第一辊筒单元与第二辊筒单元通过辊筒旋转,使得隔纸在辊筒的作用下卷绕形成纸卷c,占用空间小,不会产生杂乱的堆叠,更加效率和方便。
附图说明
39.图1为现有技术中,玻璃运输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料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4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料输送机的俯视图,其中,省略了固定架;
4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收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3.图5为图4中的卷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6为图5的卷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滑板以及第一辊筒单元;
45.图7为图4中的取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6.图8为图4中的收集机构收集隔纸的原理图,其中,卷纸组件处于第一状态,图中的箭头分别代表第三驱动装置、夹爪装置、抽纸装置的动作方向;
47.图9为图4中的收集机构收集隔纸的原理图,其中,卷纸组件处于第二状态;
48.图10为图4中的取纸组件、卷纸组件、提升组件、输送组件以及回收车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其中,卷纸组件处于第一状态,图中的箭头代表隔纸卷绕成纸卷后的转移轨迹;
49.图11为图4中的卷纸组件将隔纸卷绕的第一阶段的原理图,其中,图中的箭头分别代表隔纸的后段的运动方向、固定辊筒的旋转方向以及浮动辊筒的旋转方向;
50.图12为图4中的卷纸组件将隔纸卷绕的第二阶段的原理图,其中,图中的箭头分别代表隔纸的前段的运动方向、固定辊筒的旋转方向、浮动辊筒的旋转方向以及微调辊筒的旋转方向;
51.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隔纸的收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技术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
5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上”、“下”、“左”、“右”、“前”、“后”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4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4.一种上料输送机,用于输送玻璃92,多块玻璃92堆叠成玻璃垛,两块玻璃92之间具
有隔纸91,上料输送机包括传送带920、上料机构930以及收集机构800,上料机构930用于将玻璃92转移至传送带920上,以进行下一道工序,收集机构800用于收集玻璃92上的隔纸91。
55.收集机构800包括:机架100、取纸组件200、以及活动设置在机架100上的卷纸组件300,卷纸组件300包括第一辊筒单元310以及第二辊筒单元320。
56.卷纸组件300具有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一状态,第一辊筒单元310与第二辊筒单元320分离以形成通道301,取纸组件200能够穿过通道301以抓取隔纸91,并牵引隔纸91的后段91b穿过通道301。
57.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二状态,第一辊筒单元310与第二辊筒单元320合拢并卷绕隔纸91形成纸卷91c。
58.具体地,上料机构930将玻璃垛表层的玻璃92转移至传送带920上,下一块玻璃92的表面铺放有隔纸91以保护玻璃92的表面。如图8所示,控制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一状态,第一辊筒单元310与第二辊筒单元320分离以形成通道301,从而方便取纸组件200能够穿过通道301以抓取隔纸91,并牵引隔纸91向后穿过通道301,使得收集机构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紧凑。
59.取纸组件200到达预定位置后,取纸组件200松开隔纸91,此时隔纸91沿水平的前后方向的两头均处于自由状态,也即是说,隔纸91的前段91a仍然在通道301外,隔纸91的中段(未标出)正处于通道301中,隔纸91的后段91b穿过通道301到达另一侧。如图9所示,控制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二状态,第一辊筒单元310与第二辊筒单元320合拢,通道301关闭,从而使得通道301中的隔纸91的中段与第一辊筒单元310与第二辊筒单元320接触,第一辊筒单元310与第二辊筒单元320通过全部或者部分的辊筒旋转,旋转的方向可以为正向或者反向,从而使得隔纸91在辊筒的作用下卷绕形成纸卷91c,再通过输送组件500(下文提及)将纸卷91c传输到回收隔纸91的回收车600中,由于隔纸91已经卷绕形成纸卷91c,占用空间小,不会产生杂乱的堆叠,回收车600相同的体积下可放入更多的隔纸91,降低了更换回收车600的频次,且操作人员清理回收车600中的隔纸91(为纸卷91c的状态)更加效率和方便。
60.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纸卷91c为平铺的隔纸91通过绕自身轴线卷绕形成的纸筒结构,其纸筒的筒壁至少为一层。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隔纸91应能根据其含义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由含植物纤维的原材料经过制浆等工艺形成的纸张,也可以理解为由塑料等材质制成的塑料纸。
61.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第一辊筒单元310包括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两者相对位置固定,不会发生相对位移。且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彼此贴合,可以理解的是,贴合的定义是两者之间的缝隙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例如一张隔纸91的厚度,但是两者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干扰,即固定辊筒311旋转,微调辊筒312可以保持静止,反之,微调辊筒312旋转,固定辊筒311也可以保持静止,当然两者也可以同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或者均静止。
62.第二辊筒单元320包括可动的浮动辊筒321;如图5所示,浮动辊筒321可沿竖直方向升降,根据设计结构的不同,浮动辊筒321在不同的装置里也可以沿其他方向,例如水平方向横向移动,从而达到相应的效果。
63.如图4至图8所示,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一状态,浮动辊筒321降低所处的高度,使得第一辊筒单元310与浮动辊筒321相对间隔设置,即形成通道301。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
筒312位于通道301的顶侧,浮动辊筒321位于通道301远离第一辊筒单元310的底侧。
64.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二状态,浮动辊筒321升高所处的高度,从而使得浮动辊筒321分别与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贴合,三者呈品字形布置,三者之间的缝隙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确保三者在转动的过程中彼此不会干扰即可。浮动辊筒321、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围设形成供隔纸91卷绕的卷纸空间302,从而方便在卷纸空间302内将隔纸91形成纸卷91c。
65.可以理解的是浮动辊筒321、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均为有电动滚筒,即操作人员可通过相应的控制组件(未标出)按照预定的程序控制其转动与停止,以将隔纸91卷绕为纸卷91c。
66.具体地,取纸组件200抓取隔纸91后,将其带入预定位置,卷纸组件300卷绕隔纸91形成纸卷91c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如图9和图11所示,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二状态,浮动辊筒321分别与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贴合,固定辊筒311与浮动辊筒321逆向转动,也即是控制浮动辊筒321与固定辊筒311的其中之一顺时针转动,其中另一逆时针转动,隔纸91的其余部分由于微调辊筒312未转动,因此不会被卷入卷纸空间302中;从而将穿过通道301的隔纸91的后段91b重新撵入三个辊筒间的卷纸空间302中,卷纸空间302狭小且固定辊筒311与浮动辊筒321带动隔纸91朝同一方向卷动,隔纸91的后段91b在卷纸空间302内分别与固定辊筒311、浮动辊筒321以及微调辊筒312形成接触,其中后段91b与固定辊筒311、浮动辊筒321的接触点所受到的卷绕方向相反且两者抵消,后段91b与微调辊筒312的接触相对静止,使得后段91b在卷纸空间302内呈波浪状的折叠,最终形成纸卷91c的卷芯。第二阶段,如图12所示,卷纸组件300仍然处于第二状态,浮动辊筒321分别与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贴合,控制浮动辊筒321、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同向转动,即三者同时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由此,纸卷91c的卷芯分别与浮动辊筒321、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的三个接触点均受到同一个方向的驱动,并由此实现自身的自转,也即是被带动为绕自身轴线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由此,仍然在卷纸空间302外的隔纸91的前段91a被不断的卷入,最终形成卷绕的纸卷91c。
67.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浮动辊筒321与固定辊筒311的贴合切点a可作为隔纸91的后段91b的分界点。
68.隔纸91形成卷绕的纸卷91c后,处于卷纸空间302;如图8和图10所示,卷纸组件300重新变为第一状态,第一辊筒单元310与浮动辊筒321分离,卷纸空间302中的纸卷91c自动落下,并经过输送组件500(下文提及)将纸卷91c传输到回收隔纸91的回收车600中,纸卷91c占用空间小,不会产生杂乱的堆叠。隔纸91被取走后露出的玻璃92,通过上料机构930再次转移至传送带920上,同时露出下一块玻璃92上的隔纸91。取纸组件200能够再次穿过通道301以抓取该隔纸91,并牵引隔纸91的后段91b穿过通道301,从而可以不断的循环完成上述取玻璃92、取隔纸91、卷绕隔纸91成为纸卷91c等相关动作,工作效率高。
69.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9所示,第二辊筒单元32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24以及与浮动辊筒321端部连接的第一支架323。第一驱动装置324可为气缸、电机,用于驱动第一支架323做升降动作。
70.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一状态,第一驱动装置324驱动第一支架323下降,从而带动浮动辊筒321下降,第一辊筒单元310与浮动辊筒321分离以形成通道301,取纸组件200能够穿
过通道301以抓取隔纸91,并牵引隔纸91的后段91b穿过通道301。
71.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二状态,第一驱动装置324驱动第一支架323上升,从而带动浮动辊筒321上升,浮动辊筒321分别与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贴合,从而能够方便在卷纸空间302内将隔纸91形成纸卷91c。
72.此外,如图4至图9所示,第二辊筒单元320还可包括第一导轨325,用于为第一支架323升降的路径进行导向,第一导轨325通常为竖向设置的直轨,并固定在端板340(下文提及)上;第一支架323沿着第一导轨325的延伸方向上下动作。
73.理论上,浮动辊筒321分别与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贴合,三者之间的具有非常小的缝隙,确保三者在转动的过程中彼此不会干扰,但实际上在浮动辊筒321与固定辊筒311的同向转动以及逆向转动过程中,缝隙的宽度会发生细微的变化,有可能导致本来设计为具有缝隙的两个辊筒出现贴合的情况。
74.如图4至图6所示,第二辊筒单元320可包括第二驱动装置327以及凸轮328,第二驱动装置327可为气缸或者电机,第二驱动装置327的一端与凸轮328铰接,凸轮328与第一支架323抵触,以控制浮动辊筒321与固定辊筒311之间的间隙。如图6和11所示,第二驱动装置327顶出,以使得凸轮328不会压迫到第一支架323,固定辊筒34与浮动辊筒51缝隙非常小,控制在0.05mm左右,以方便将穿过通道301的隔纸91的后段91b重新撵入三个辊筒间的卷纸空间302中。如图6和12所示,第二驱动装置327缩回,凸轮328压迫到第一支架323,从而使得固定辊筒34与浮动辊筒51的缝隙变得更大,确保固定辊筒311与浮动辊筒321在同向转动时不会相互摩擦干扰,此时两者的最小缝隙需控制在0.25mm左右。
75.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12所示,第二辊筒单元320包括压纸辊筒322。浮动辊筒321与压纸辊筒322两者相对位置固定,如图5所示,浮动辊筒321可沿竖直方向升降,压纸辊筒322随之沿竖直方向升降;浮动辊筒321与压纸辊筒322彼此贴合,也即是,两者之间的缝隙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但是两者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干扰。
76.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一状态,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位于通道301的顶侧,浮动辊筒321以及压纸辊筒322位于通道301的远离第一辊筒单元310的底侧;从而方便取纸组件200能够穿过通道301以抓取隔纸91,并牵引隔纸91向后穿过通道301,使得收集机构的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紧凑。
77.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二状态,压纸辊筒322与微调辊筒312抵触。
78.具体地,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控制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二状态,浮动辊筒321与压纸辊筒322升高所处的高度,使得浮动辊筒321分别与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贴合,三者呈品字形布置,压纸辊筒322与微调辊筒312抵触,即压纸辊筒322与微调辊筒312之间的隔纸91通过压纸辊筒322张紧,微调辊筒312保持静止,压纸辊筒322保持静止,微调辊筒312正向旋转,带动压纸辊筒322被动的逆向旋转。
79.卷纸组件300卷绕隔纸91形成纸卷91c的过程的第一阶段,如图9和图11所示,浮动辊筒321分别与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贴合,固定辊筒311与浮动辊筒321逆向转动,也即是控制浮动辊筒321与固定辊筒311的其中之一顺时针转动,其中另一逆时针转动,微调辊筒312保持静止,压纸辊筒322保持静止,隔纸91的前段91a因此不会被卷入卷纸空间302中;从而将穿过通道301的隔纸91的后段91b重新撵入三个辊筒间的卷纸空间302中,卷纸空间302狭小且固定辊筒311与浮动辊筒321带动隔纸91朝同一方向卷动,隔纸91的后段
91b在卷纸空间302内分别与固定辊筒311、浮动辊筒321以及微调辊筒312形成接触,其中后段91b与固定辊筒311、浮动辊筒321的接触点所受到的卷绕方向相反且两者抵消,后段91b与微调辊筒312的接触相对静止,使得后段91b在卷纸空间302内呈波浪状的折叠,最终形成纸卷91c的卷芯。
80.卷纸组件300卷绕隔纸91形成纸卷91c的过程的第二阶段,如图12所示,浮动辊筒321分别与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贴合,压纸辊筒322与微调辊筒312贴合,控制浮动辊筒321、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同向转动,即三者同时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由此,纸卷91c的卷芯分别与浮动辊筒321、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的三个接触点均受到同一个方向的驱动,并由此实现自身的自转,也即是被带动为绕自身轴线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压纸辊筒322与微调辊筒312之间的隔纸91通过压纸辊筒322张紧,使得仍然在卷纸空间302外的隔纸91的前段91a在张紧的状态下被不断的卷入,方便卷绕形成纸卷91c。
81.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浮动辊筒321与固定辊筒311的贴合切点b可作为隔纸91的前段91a的分界点。
82.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第二辊筒单元320包括第二支架326。第二支架326与第一支架323固定连接,且第二支架326与压纸辊筒322端部弹性连接。压纸辊筒322端部可设置一个弹性件,例如扭簧,当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二状态,浮动辊筒321与压纸辊筒322升高所处的高度,压纸辊筒322与微调辊筒312抵触,压纸辊筒322的高度可以更高一些,由此当压纸辊筒322与微调辊筒312抵触,通过第二支架326与压纸辊筒322端部的弹性连接,促使弹性连接在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发生形变;进而确保压纸辊筒322能紧贴在微调辊筒312上,最终使得压纸辊筒322与微调辊筒312之间的隔纸91通过压纸辊筒322张紧,方便隔纸91在第一辊筒单元310与第二辊筒单元320的作用下卷绕形成纸卷91c。
83.类似上一实施例,也可以设计第二支架326与第一支架323弹性连接,且第二支架326与压纸辊筒322端部固定连接;其目的都是在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通过弹力确保压纸辊筒322能紧贴在微调辊筒312上,最终使得压纸辊筒322与微调辊筒312之间的隔纸91通过压纸辊筒322张紧,方便隔纸91在第一辊筒单元310与第二辊筒单元320的作用下卷绕形成纸卷91c。卷绕的过程可参考前文叙述,这里不再赘述。
84.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卷纸组件300包括滑板330以及两块分别设置在滑板330两端的端板340。滑板330与端板340可呈凵字形。
85.浮动辊筒321、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可转动地设置在两块端板340之间。压纸辊筒322可转动地设置在两块端板340之间。第二驱动装置327、凸轮328均设置在端板340上。
86.取纸组件200通常设置在滑板330背离浮动辊筒321、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的后侧,滑板330上具有供取纸组件200通过的避让部331、可以是槽、孔。当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一状态,第一辊筒单元310与第二辊筒单元320分离,取纸组件200从避让部331伸出,并穿过通道301以抓取隔纸91。
87.当然滑板330也可以设置成不在取纸组件200的通过范围之内,这样就不用设计避让部331,结构更简单。
88.第一驱动装置324设置在端板340上,可以是设置在端板340背离浮动辊筒321的外
侧面上,空间大,方便结构设计;第一支架323的一端与浮动辊筒321端部连接,第一支架323的另一端穿过端板340并与第一驱动装置324固定连接,端板340形成有长孔341供第一支架323上下升降动作。
89.第一驱动装置324还可以设置在端板340靠近浮动辊筒321的内侧面上,第一支架323的一端与浮动辊筒321端部连接,第一支架323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装置324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324可直接驱动第一支架323上下动作,端板340无需开孔,结构更简单。
90.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卷纸组件300包括支撑杆350;支撑杆350的数量可为一根、两根或者多根,支撑杆350支撑在两块端板340之间,从而使得支撑杆350、滑板330与端板340形成立体的结构,使得结构刚度好。
91.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图7、图9和图10所示,取纸组件200包括悬挂架210、横梁220、导向装置230,第三驱动装置240、夹爪装置250以及抽纸装置260。
92.悬挂架210与卷纸组件300固定连接,具体地,悬挂架210可固定在滑板330的后侧。
93.导向装置230连接悬挂架210与横梁220;使得横梁220能沿导向装置23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悬挂架210运动。导向装置230可为导轨或者导轨槽,通常导向装置230可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横梁220的两端,避免横梁220相对于悬挂架210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倾斜。
94.第三驱动装置240连接悬挂架210与横梁220并能够驱动横梁220相对于悬挂架210前后运动。
95.如图7所示,第三驱动装置240可为气缸,其中缸体固定在悬挂架210的底端,活塞轴的端部与横梁220连接,第三驱动装置240通过活塞轴的伸缩驱动横梁220相对于悬挂架210前进或者后退。
96.此外,第三驱动装置240也可为马达驱动齿轮齿条运动,在此不做赘述。
97.夹爪装置250与抽纸装置260均设置在横梁220上;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一状态,第三驱动装置240驱动横梁220向前运动,也即是驱动横梁220远离悬挂架210,横梁220上的夹爪装置250以及抽纸装置260穿过通道301,抽纸装置260能够带动隔纸91靠近夹爪装置250;夹爪装置250能够将隔纸91的后段91b的端部夹紧,第三驱动装置240驱动横梁220向后运动,也即是驱动横梁220靠近悬挂架210,以牵引隔纸91的后段91b穿过通道301。
98.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定义横梁220远离悬挂架210的水平方向为前方向,定义横梁220靠近悬挂架210的水平方向为后方向。
99.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图7、图9和图10所示,夹爪装置250包括夹爪251以及设置在横梁220上的第四驱动装置252,第四驱动装置252可为电机或者气缸,夹爪251设置在第四驱动装置252远离悬挂架210的前端,第四驱动装置252能够驱动夹爪251开启或者闭合,从而通过夹爪251夹取隔纸91。
100.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图7、图9和图10所示,抽纸装置260包括压轮261以及设置在横梁220上的第五驱动装置262,压轮261可设置在第五驱动装置262远离悬挂架210的前端,第五驱动装置262能够驱动压轮261前后运动以带动隔纸91到夹爪装置250的夹取范围。第五驱动装置262可为电机或者气缸,压轮261的材质可为橡胶、尼龙或者木质等,可以与隔纸91的材质产生比较大的摩擦力,压轮261压在隔纸91的表面,第五驱动装置262驱动压轮261向后运动从而将隔纸91向后拖动,直至隔纸91到夹爪装置250的夹取范围。
101.如图2至图4、图7、图9和图10所示,夹爪装置250与抽纸装置260交替设置在横梁
220上,确保隔纸91受力均衡,防止撕裂。
102.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10所示,收集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00上的提升组件400,通常提升组件400设置在机架100顶端,提升组件400能够提升或者降低卷纸组件300以及取纸组件200的高度。具体地,提升组件400包括电机410、第二导轨420以及与电机410传动连接的链条(未标出),链条连接到滑板330上,滑板330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420上,第二导轨420竖向设置在机架100向,上料输送机实际工作过程中,随着玻璃垛的玻璃92与隔纸91不断被取走,玻璃垛整体的高度下降,通过电机410驱动链条,再由链条带动滑板330沿着第二导轨420竖直下降,从而可以确保卷纸组件300沿竖直方向做出调整,使得卷纸组件300处于适合卷绕隔纸91的高度位置。
103.此外,由于悬挂架210固定在滑板330的后侧,因此链条带动滑板330沿着第二导轨420竖直下降,相应的取纸组件200也沿竖直方向做出调整,使得取纸组件200处于适合夹取隔纸91的高度位置。
104.每取走一块或者几块玻璃92,提升组件400即需要对卷纸组件300以及取纸组件200的高度进行调整。在提升组件400调整高度的过程中,卷纸组件300以及取纸组件200整体的相对高度保持不变,到达合适的高度位置后,提升组件400保持卷纸组件300以及取纸组件200处于该位置,再通过控制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一状态或者第二状态,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步骤,通过取纸组件200完成相应的抓取隔纸,卷纸组件300卷绕隔纸91形成纸卷91c。隔纸91形成纸卷91c在前文实施例中已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105.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10所示,收集机构包括输送组件500以及回收车600,输送组件500能够将第一辊筒单元310与第二辊筒单元320合拢并卷绕的隔纸91传送到回收车600中。
106.具体地,输送组件500包括:托盘510、竖向设置的提升履带520以及与提升履带520传动的第六驱动装置530,第六驱动装置530可以为电机,第六驱动装置530通常设置在机架100上,履带520与第六驱动装置530之间通过可皮带传动、链条传动,传动能力好。
107.提升履带520上均布有多个提升钩521,托盘510倾斜设置机架100内;也即是,托盘510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托盘510的较高的一端设置在卷纸组件300旁,为了避免结构干涉,托盘510的较高的一端应当低于取纸组件200的高度,至少需要低于横梁220的高度。托盘510的较低的一端延伸到提升履带520的底端,
108.如图10所示,卷纸组件300将隔纸91卷绕形成纸卷91c后,控制卷纸组件300处于第一状态,通道301中的纸卷91c落到托盘510较高的一端,并进一步从托盘510较高的一端滚落至托盘510较低的一端,托盘510的较低的一端延伸到提升履带520的底端,并通过提升钩521带动纸卷91c向上提升,提升履带520的顶端与回收车600连接,纸卷91c到达最高点后即可从回收车600的顶端开口处落入,纸卷91c占用空间小,能整齐的在回收车600内堆叠,操作人员定时推走已满的回收车600并放入空的回收车600,即可满足整个上料输送机的不间断工作。
109.可以理解的是,纸卷91c可以是依靠自身的重力从通道301中落到托盘510较高的一端,也可以设置相应的驱动结构驱动纸卷91c从通道301中落到托盘510较高的一端,驱动结构可以为风扇、或者相应的推板等,在此不做赘述。
110.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8所示,收集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00底端的压纸部700,压
纸部700可为毛刷,数量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压纸部700位于卷纸组件300的前方以用于压住玻璃上的隔纸91。具体地,首先压纸部700压在玻璃垛的表面,当玻璃92被夹具934(下文提及)垂直提起时,毛刷因为自身弹力会迅速压在隔纸91的表面;又因为毛刷的材料摩擦系数小,虽压在隔纸表面却不影响取纸组件200抓取隔纸91。
111.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上料输送机包括固定架910。上料机构930包括x直线轴931、滑动板932、运动件933、以及夹具934,x直线轴931固定设置在固定架910上,滑动板932滑动设置在x直线轴931上,滑动板932上具有第七驱动装置(未标出),可通过第七驱动装置驱动滑动板932的沿x直线轴931滑动,第七驱动装置可为步进马达。运动件933设置在滑动板932上并可竖向升降,运动件933上具有第八驱动装置(未标出),可通过第八驱动装置驱动运动件933竖向升降,第八驱动装置可为气缸或者马达。夹具934设置在运动件933底端,夹具934可为吸盘或者机械爪。
112.由此,通过第七驱动装置驱动滑动板932移动至玻璃垛的上方,第八驱动装置驱动运动件933竖直下降,夹具934将表层的玻璃92吸取,第八驱动装置驱动运动件933竖直上升,进而带动夹具934以及玻璃92共同上升。此时玻璃92下方的隔纸91位于玻璃垛最表层,取纸组件200抓取隔纸91,卷纸组件300可将隔纸91卷绕成纸卷91c。第七驱动装置驱动滑动板932移动至传送带920上方,夹具934以及吸取的玻璃92随之移动到传送带920上方,第八驱动装置驱动运动件933竖直下降,夹具934以及玻璃92随之竖直下降到一定高度,夹具934松开,玻璃92轻轻落入传送带920并传到下一个工序中,完成玻璃上料工序,效率高,且无需频繁处理隔纸91,使得光伏组件的整体生产效率高,节拍顺畅。
113.一实施例中,传送带920的两侧可分别布置一个玻璃垛以及收集机构800,上料机构930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玻璃垛的上方,实现双工位运作,工作效率效率高。
114.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上料输送机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架910上的围栏940、光幕950、以及除尘装置960,围栏940与光幕950可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除尘装置960能够过滤空气中的杂质,确保设备在合适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生产。
115.本技术再提供一种隔纸的收集方法,使用上述的收集机构800进行操作,如图13所示,包括:
116.s10、牵引隔纸91至通道301中。取纸组件200抓取隔纸91后,将其带入预定位置,隔纸91的前段91a仍然在通道301外,隔纸91的中段(未标出)正处于通道301中,隔纸91的后段91b穿过通道301到达另一侧。
117.s20、控制卷纸组件300进入第二状态。使得浮动辊筒321分别与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贴合,压纸辊筒322与微调辊筒312抵触。
118.s30、控制浮动辊筒321与固定辊筒311的其中之一顺时针转动,其中另一逆时针转动,以使得隔纸91的后段91b向前运动到卷纸空间302中形成纸卷91c的卷芯。微调辊筒312保持静止,压纸辊筒322保持静止,隔纸91的前段91a因此不会被卷入卷纸空间302中;从而将穿过通道301的隔纸91的后段91b重新撵入三个辊筒间的卷纸空间302中。
119.s40、控制浮动辊筒321、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同向转动,以使得隔纸91的前段91a向后运动到卷纸空间302中形成纸卷91c。纸卷91c的卷芯分别与浮动辊筒321、固定辊筒311以及微调辊筒312的三个接触点均受到同一个方向的驱动,并由此实现自身的自转,也即是被带动为绕自身轴线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压纸辊筒322与微调辊筒312
之间的隔纸91通过压纸辊筒322张紧,使得仍然在卷纸空间302外的隔纸91的前段91a在张紧的状态下被不断的卷入,方便卷绕形成纸卷91c。
120.本技术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12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