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器单元及线束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07:47: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连接器单元及使用该连接器单元的线束。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作为使用于车载机器间的电连接的连接器的一种,已知安装有连接器盖的连接器单元,该连接器盖将连接器的周围覆盖,由弹性材料构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如下结构:由构成连接器盖的橡胶套将连接器的壳体和从壳体引出的电线覆盖。这样的连接器盖是将连接器的壳体、电线覆盖的结构,所以有如下优点:能有利地保护收纳于连接器盖内部的壳体、电线,使其不受到浸水、热损伤等。
3.另外,近年来,也广泛采用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那样具备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cpa(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部件)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保证与对方连接器的确实嵌合。在具备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的连接器中,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能移动地组装到壳体,在双方连接器的壳体完全嵌合的状态下,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能从初始位置(临时卡止位置)移动到嵌合保证位置(正式卡止位置)。故此,通过目视确认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位于嵌合保证位置,从而能确认双方连接器的确实嵌合被保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430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13373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5.即使在具备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的连接器中,从保护连接器使其不受周边环境影响等的目的出发,有时期望具备连接器盖。但是,在将连接器盖安装于具备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的连接器时,由于连接器盖,从组装于壳体的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的外部视觉辨认变得困难。故此,有针对具备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的连接器难以采用连接器盖的问题。
6.本公开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其解决课题是:公开具备能目视确认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的连接器盖的新颖结构的连接器单元及线束。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7.本公开的连接器单元,具备:连接器,具有与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端子、和保持所述端子的壳体;和筒状的连接器盖,由弹性材料构成,覆盖所述壳体,所述连接器具有保证向对方侧连接器的正规嵌合的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所述连接器盖具有使所述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露出到所述连接器盖的外部的开口窗、和开闭自如地覆盖所述开口窗的盖部。本公开的线束具备连接器单元和与所述连接器单元的连接器连接的电线。发明效果
8.根据本公开,能提供具备能目视确认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的连接器盖的连接器单
元及线束。
附图说明
9.图1是示出针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单元组装有对方侧连接器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单元和对方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连接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后方观看图3所示的连接器单元的情况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从后方观看图2所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情况的立体图。图6是图2所示的连接器单元的开口窗被覆盖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将图2所示的连接器单元的z轴方向的上部横向切断并去除的情况下的俯视图(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情况)。图8是将图1所示的连接器单元的z轴方向的上部横向切断并去除的情况下的俯视图(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位于正式卡止位置的情况)。图9是将图2所示的连接器单元的z轴方向的中央部分横向切断并从上方观看的横截面放大图。图10是图9中的对方侧连接器和连接器单元的嵌合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图6中的xi-xi截面放大图。图12是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单元的开口窗被覆盖的状态的立体图,是相当于图6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连接器单元,(1)具备:连接器,具有与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端子、和保持所述端子的壳体;和筒状的连接器盖,由弹性材料构成,覆盖所述壳体,所述连接器具有保证向对方侧连接器的正规嵌合的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所述连接器盖具有使所述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露出到所述连接器盖的外部的开口窗、和开闭自如地覆盖所述开口窗的盖部。
11.根据本公开的连接器单元,覆盖壳体的连接器盖具有使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露出到连接器盖的外部的开口窗。由此,即使是将连接器盖安装于连接器的状态,也能通过连接器盖的开口窗目视确认设置于壳体的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而且,连接器盖因为具有覆盖开口窗的盖部,所以也能一并维持连接器盖的保护功能以使得不受到浸水、热损伤。
12.(2)优选地,所述盖部与所述连接器盖连结。是因为:通过盖部与连接器盖连结,从而能提高盖部的处理性、排除丢失盖部的风险。
13.(3)优选地,所述盖部具有朝向所述壳体侧突出的检测肋,所述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能从预定的第1位置向与所述第1位置不同的第2位置移动,所述检测肋设置于满足预定的条件的位置,所述预定的条件是:在所述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检测肋与所述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干涉,在所述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位于所述第2
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检测肋与所述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不干涉。设置于盖部的检测肋与位于第1位置的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干涉,阻止盖部向开口窗的嵌合。即,在此,所谓“干涉”是指阻碍盖部向开口窗的嵌合。故此,能将诸如忽略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的确认或者错误地关闭盖部的、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的确认错误的发生防止于未然。另外,在能将盖部与开口窗嵌合的状态下,可保证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位于保证正规嵌合的第2位置,所以能更容易确认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的状态,能提高连接器单元的组装作业性、组装可靠性。
14.(4)优选地,在所述盖部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持用突部。盖部的装卸变得容易,能提高盖部向开口窗的装卸操作性。此外,保持用突部的形状能采用通过手指能保持的形状、通过工具能保持的形状等任意的形状。
15.(5)优选地,所述保持用突部具有能卡合工具的凹部。是因为:保持用突部具有能卡合工具的凹部,所以即使以手指不能保持的大小使保持用突部突出,也能使用工具保持保持用突部。其结果,能抑制保持用突部的突出高度,降低保持用突部与其他构件干涉的风险,能抑制盖部从开口窗意外地脱离,连接器盖的防水性、屏蔽性等保护功能的可靠性更加提高。
16.(6)优选地,所述开口窗具有设置于内周面的凸部,所述盖部具有设置于与所述内周面接触的外周面的凹部,所述凸部朝向所述外周面突出,所述凹部以密接状态收纳所述凸部。通过凸部和凹部的密合,盖部与开口窗的接触面间的密封性提高,能实现连接器盖的防水功能的提高。进一步地,能有利地防止盖部从开口窗的意料之外的脱离。
17.(7)优选地,所述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具有操作部,所述连接器盖具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配置于与所述操作部对置的部位,能从所述连接器盖的外部按压所述操作部。在连接器单元中,需要在已安装连接器盖的状态下将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然后操作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的操作部,使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向保证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正规嵌合的正式卡止位置移动。在本方式中,因为连接器盖具有配置于与操作部对置的部位的按压部,所以即使是在盖了连接器盖的状态不能视觉辨认操作部的状态,通过按压连接器盖的按压部,也能确实操作操作部。其结果,能实现连接器的组装作业性的提高。
18.(8)优选地,所述连接器盖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从所述连接器盖的外表面向与所述连接器向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地设置。是因为:在将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时,能使作业人员的手指卡止于支承部,能将连接器向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的压入力稳定地传递到连接器。其结果,连接器的组装作业性进一步提高。
19.(9)优选地,所述支承部随着朝向向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侧,从所述连接器盖的所述外表面算起的突出高度增大。是因为:通过从支承部的外表面算起的突出高度随着朝向向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侧而增大,从而支承部容易沿着按压支承部的作业人员的指尖的形状,作业人员能稳定地按压支承部。此外,支承部的突出高度既可以朝向向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侧逐渐增大,也可以阶段性地增大。
20.(10)优选地,所述连接器盖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壳体接触而进行所述连接器盖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定位。是因为:通过连接器盖的定位部向壳体的接触,能容易且正确确认壳体和连接器盖的正规的组装位置。而且,能使壳体和连接器盖的位置管理容易,能实现连接器单元的组装作业性的进一步提高。
21.(11)优选地,所述连接器盖具有设置于连接器盖内周面的收纳凹部,所述壳体具有设置于与所述连接器盖内周面接触的壳体外周面的收纳凸部,所述收纳凸部朝向所述连接器盖内周面突出,所述收纳凹部以密接状态收纳所述收纳凸部。是因为:通过壳体和连接器盖以正规的朝向组装,从而收纳凸部能收纳组装于收纳凹部,所以能将连接器盖上下反向等误组装的发生防止于未然。
22.本公开的线束,(12)具备上述(1)至(11)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和与所述连接器单元的连接器连接的电线。
23.根据本公开的线束,通过构成具备上述(1)至(11)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和与连接器单元的连接器连接的电线的线束,从而能提供发挥与上述的连接器单元同样的作用效果的具备连接器单元的线束。
24.《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单元及线束的具体例。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希望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25.《实施方式1》以下,一边参照图1至图11一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表示针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单元10组装有对方侧连接器12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组装有连接器单元10的对方侧连接器12固定于未图示的逆变器等电气设备的箱体等。此外,附图中的x、y、z轴中的x轴方向表示连接器单元10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表示连接器单元10的宽度方向,z轴方向表示上下方向。另外,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附图中的一部分构件标注附图标记,对其他的构件省略附图标记。
26.《对方侧连接器12》如图2所示,对方侧连接器12具备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4。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4为合成树脂制。如图2所示,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4具有方筒形状,以在长度方向的前方(x轴方向的一方)和后方(x轴方向的另一方)开口的方式配置。在此,所谓长度方向(附图中的x轴方向)是指连接器单元10相对于对方侧连接器12的装卸方向。更详细地,所谓长度方向的前方是在连接器单元10向对方侧连接器12嵌合时连接器单元10移动的方向。在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4的前方侧形成有固定部18。固定部18从前方开口部16的开口周缘部朝向与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4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且外方呈凸缘状突出。固定部18在从长度方向的前方侧观看的主视时为矩形平板状。在固定部18的四角,在板厚方向贯穿设置有圆形截面形状的贯穿孔20。并且,通过螺栓在固定部18的贯穿孔20中贯穿,从而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4固定于未图示的电气设备的箱体。另外,圆环形的橡胶密封件24装配于固定部18的前表面22,与未图示的电气设备的箱体及屏蔽构件接触。由此,可抑制水、尘埃等向未图示的电气设备的浸入。
27.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4的前方开口部16的内侧设置有对方侧电线贯穿部26。对方侧电线贯穿部26与前方开口部16的周缘部连结且朝向前方突出。对方侧电线贯穿部26为方筒形状。在对方侧电线贯穿部26的突出端部的在宽度方向分隔的两处设置有一对对方侧电线贯穿孔28。一对对方侧电线贯穿孔28在前后方向开口。一对对方侧电线贯穿孔28为矩形截面形状。如图1及图2所示,与带端子电线30的末端部压接的未图
示的对方侧端子在一对对方侧电线贯穿孔28中贯穿。
28.再者,如图2所示,在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4的外周面,在上表面的宽度方向(附图中的y轴方向)中央部设置有一对突条32。一对突条32遍及长度方向的大致全长而延伸,在宽度方向分隔。在此,所谓宽度方向(附图中的y轴方向)是指在附图中的z轴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的状态下从长度方向的前方或者后方观看连接器单元10的情况下的左右方向。另外,在一对突条32的长度方向的后方侧形成有卡止突起34。卡止突起34从与对置的突条32分隔侧以大致梯形截面形状向宽度方向延伸。进一步地,在一对突条32的长度方向后方侧之间形成有卡止突部36。卡止突部36以大致三角截面形状向宽度方向延伸。卡止突起34及卡止突部36的长度方向的前方侧的面是朝向上方垂直延伸的垂直面。卡止突起34及卡止突部36的长度方向后方侧的面是朝向斜下方延伸的锥面。另外,如图5所示,在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4的外周面,在下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里侧)设置有突条38。突条38遍及长度方向的全长延伸且朝向斜下方突出。此外,一对突条32及突条38按对方侧连接器12的种类以分别在上下方向具有不同的位置、不同的长度尺寸的方式形成。
29.《连接器单元10》如图3所示,连接器单元10具备连接器11,连接器11具有:端子42,是与电线40的末端部连接的阴端子;壳体44,保持端子42;以及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保证向对方侧连接器12的正规嵌合。连接器单元10具备将连接器11的壳体44覆盖的方筒形状的连接器盖48。
30.《壳体44》壳体44为合成树脂制。如图3所示,壳体44具有在长度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开口的方筒形状。在壳体44的内部,在宽度方向分隔的两处形成有端子保持部52。端子保持部52具有对方侧端子贯穿孔50,在对方侧端子贯穿孔50插入与带端子电线30的末端部连接的未图示的对方侧端子。进一步地,端子保持部52在内部收纳保持有与电线40的末端部连接的端子42。在壳体44的后方侧形成有插入端子42的端子贯穿孔54。
31.如图3及图4所示,壳体44的长度方向的前方部44a与后方部44b相比为大径。在长度方向的前方部44a形成有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收纳部58。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收纳部58的、形成壳体44的周壁56的上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遍及长度方向的全长朝向上方突出地形成。进一步地,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收纳部58的长度方向的后方侧朝向后方延伸出。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收纳部58的长度方向的后方侧在后方及上方开口。在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收纳部58的长度方向的后方侧的壳体44的后方部44b的周壁56的上部形成有卡止部60。卡止部60在朝向上方突出后朝向长度方向的两侧伸出。如图7及图8所示,卡止部60的前方侧具有朝向前方延伸的框体形状。在卡止部60的前方侧的中央部设置有在上下方向贯穿设置的卡止孔62。卡止部60的后方侧具有以悬臂梁状朝向后方延伸的矩形平板形状。卡止部60的后方侧如后所述通过按压而能容易解除卡止孔62和卡止突部36的卡止。
32.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在壳体44的长度方向的前方部44a、且在宽度方向对置的周壁56的后端部形成有防滑凹部68。防滑凹部68在从宽度方向观看的侧视时通过三个矩形凹部连结而形成。防滑凹部68的三个矩形的凹部越往后方侧,在上下方向构成得越长且深。通过防滑凹部68,能利用手指稳定地把持壳体44,并且能将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向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收纳部58内插入。再者,在壳体44的后方部44b的在宽度方向对置的周壁56的后方侧设置有卡止突起70。卡止突起70为了将后述的后止动体80安装于壳体44的后方部
44b而设置。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壳体44的前方部44a的周壁56的内部设置有收纳突条38的收纳凹部72。如图5所示,收纳凹部72在与设置于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4的突条38对应的位置在前方及内方开口地设置。
33.《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cpa(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部件)46为合成树脂制。如图3所示,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具有u字形的框体形状,朝向前方及上下方向开口。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通过棒状的连结部74连结。通过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的前端部朝向下方呈l字形弯折,从而形成有一对卡止部76、76。另外,通过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的后端部形成有操作部78。
34.《电线40、后止动体80以及密封构件82》进一步地,壳体44具备:电线40,与端子42连接,从壳体44的后端部延伸出;和后止动体80及密封构件82,安装于壳体44的后端部,保持电线40。
35.《连接器盖48》连接器盖48使用弹性材料、例如具有弹性的合成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弹性体材料形成。如图3及图4所示,连接器盖48具有在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开口的方筒形状。连接器盖48的长度方向的前方侧与后方侧相比为大径。连接器盖48的前方侧是收纳保持连接器单元10的壳体44的壳体保持部84。连接器盖48的后方侧是电线贯穿筒部86。电线贯穿筒部86收纳保持与端子42连接并朝向后方延伸出的电线40。
36.如图3所示,在连接器盖48的前方侧的壳体保持部84设置有凹部收纳部88。凹部收纳部88在与设置于壳体44的收纳凹部72对应的位置向前方及内方开口地设置。另外,在壳体保持部84的前方侧的上表面设置有收纳部89,收纳部89在内部收纳壳体44的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收纳部58。收纳部89朝向上方呈矩形块状突出,朝向前方及内方开口。进一步地,在壳体保持部84的后方侧设置有朝向上方呈矩形块状突出的突部90。在突部90的中央部贯穿设置有向上方及壳体保持部84内开口的开口窗92。开口窗92具有大致矩形截面形状。如图1及图2所示,开口窗92以使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露出到连接器盖48的外部的方式形成。由此,即使在将连接器盖48安装到连接器11的壳体44的状态下,也能通过开口窗92目视确认设置于壳体44的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如图11所示,在开口窗92的内周面设置有朝向内方突出且朝向周向以大致三角截面形状延伸的环形的凸部94。凸部94在上下方向(附图中的z轴方向)分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在此,所谓开口窗92的内周面是指沿着开口窗92的开口方向(附图中的z轴方向)延伸、且规定开口窗92的开口的面。另外,所谓上下方向(附图中的z轴方向)是与附图中的x轴方向垂直交叉的方向中、在连接器单元10的开口窗92的开口方向和其反方向延伸的方向。
37.再者,在突部90的宽度方向跟前侧的侧面通过连结部96连结有盖部98。在盖部98的底面(在图4中位于上下方向的上侧且向x方向及y方向扩展的面)的后方侧遍及宽度方向的全长设置有矩形平板状的检测肋100。盖部98的顶面(在图4中位于上下方向的下侧且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扩展的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圆筒状的保持用突部102。由此,盖部98的装卸变得容易,能提高盖部98向开口窗92的装卸操作性。另外,在盖部98的外周面设置有朝向外方开口且朝向周向以大致三角截面形状延伸的环形的凹部104。凹部104在上下方向(z方向)分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盖部98的连结部96形成为薄的矩形平板
状,能向板厚方向等弯折。由此,能将盖部98从设置有检测肋100的一侧容易地插入到开口窗92。即,利用盖部98能开闭自如地覆盖开口窗92。如图11所示,在开口窗92被盖部98覆盖的状态下,设置于开口窗92的内周面的凸部94朝向盖部98的外周面突出。另外,凸部94以密接状态收纳到设置于盖部98的外周面的凹部104。由此,盖部98与开口窗92的接触面间的密封性提高,能实现连接器盖48的防水功能的提高。而且,能抑制盖部98从开口窗92的意料之外的脱离。
38.如图4所示,在连接器盖48的具有开口窗92的突部90的后方侧设置有按压部106,按压部106具有朝向上方呈圆弧状突出的形状。按压部106构成为在长度方向容易按压变形。例如图2所示,按压部106配置于与通过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的后端部形成的操作部78对置的部位。通过从连接器盖48的外部朝向长度方向的前方按压按压部106而能按压操作部78。由此,即使是在盖了连接器盖48的状态下不能视觉辨认操作部78的情况,也能从连接器盖48的外部按压操作部78。故此,能实现连接器单元10的组装作业性的提高。
39.如图4及图6所示,在连接器盖48的壳体保持部84中位于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侧面的后端部分别设置有支承部108。即,支承部108从连接器盖48的各侧面向与连接器单元10向对方侧连接器12嵌合的嵌合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长度方向的前方)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宽度方向)设置。由此,在将连接器单元10与对方侧连接器12嵌合时,能将向连接器单元10向对方侧连接器12嵌合的嵌合方向的压入力稳定地传递到连接器单元10。故此,能提高连接器单元10的组装作业性。而且,支承部108以随着朝向向对方侧连接器12嵌合侧(即朝向长度方向的前方),从连接器盖48的外表面算起的突出高度阶梯状增大的方式形成。故此,支承部108容易沿着按压支承部108的作业人员的指尖的形状,作业人员能稳定地按压支承部108。此外,支承部108的突出高度朝向向对方侧连接器12嵌合侧逐渐增大。
40.如图7~图10所示,在连接器盖48的壳体保持部84的前端部即第1端部109中的前方开口部的周缘部设置有定位部110和环形密封部112。更详细地,在连接器盖48的前方开口部的周缘部,遍及全周设置有朝向内方突出的凸缘状的定位部110。如图9所示,通过使定位部110与壳体44的前方部44a中的前方开口部的周缘部遍及全周地抵接,从而能容易进行壳体44与连接器盖48间的定位。故此,能实现连接器单元10的组装作业性的提高。另外,能有利且容易地实现环形密封部112向对方侧连接器12的后表面113的接触。进一步地,在定位部110的外周缘部,遍及全周设置有环形密封部112。环形密封部112具有朝向对方侧连接器12侧(长度方向的前方侧)扩径并且呈头细状突出的形状。连接器单元10的环形密封部112在连接器单元10向对方侧连接器12的嵌合状态下与对方侧连接器12的后表面113接触。由此,环形密封部112的顶端部分能一边向离开环形密封部112的中心轴的方向扩展一边与对方侧连接器12的后表面113接触。故此,能有利地增大对方侧连接器12向后表面113接触的接触面积,能提高环形密封部112的密封性。
41.如图4及图9所示,在连接器盖48的电线贯穿筒部86,在前后方向开口地设置有一对电线贯穿孔114。一对电线贯穿孔114以圆形截面形状在长度方向延伸出且在宽度方向分隔。即,与两个端子42分别连接的电线40在连接器盖48的电线贯穿筒部86贯穿。在电线贯穿筒部86的一对电线贯穿孔114间设置有作为与各电线40的外表面密接的隔壁的第1隔壁115a和第2隔壁115b。第1隔壁115a和第2隔壁115b设置于内表面,位于两条电线40间,划定各电线40的贯穿区域。由此,能抑制两条电线40彼此的干涉,并且能使各电线40稳定地保持
于电线贯穿筒部86。另外,能利用位于电线40间的第1隔壁115a和第2隔壁115b将在使两条电线40贯穿于电线贯穿筒部86时成为问题的在电线40间产生的间隙封住。故此,也能一并担保在使多条电线40贯穿于电线贯穿筒部86时成为问题的电线40间的防水性。进一步地,电线贯穿筒部86的内表面包括将邻接配置的两条电线40夹在中间并在上下方向对置的第1面116a和第2面116b。在第1面116a设置有朝向第2面116b侧突出、位于两条电线40间并与各电线40的外表面密接的第1隔壁115a。在第2面116b设置有朝向第1面116a侧突出、位于两条电线40间并与各电线40的外表面密接的第2隔壁115b。
42.如图9所示,在电线40贯穿后利用捆扎带等紧固构件118将电线贯穿筒部86的后方侧捆扎固定。由此,第1隔壁115a的突出端部和第2隔壁115b的突出端部抵接地连接,划定各电线40贯穿的一对电线贯穿孔114。即,第1隔壁115a的突出端部和第2隔壁115b的突出端部不与电线贯穿筒部86的内表面连结,能从内表面分离。因此,在进行使两条电线40贯穿配置于电线贯穿筒部86的作业时,能作为单一的电线贯穿筒部86来处理。即,通过使第1隔壁115a的突出端部和第2隔壁115b的突出端部相互分隔,从而能使一对电线贯穿孔114相互连通。由此,能容易进行各电线40向各电线贯穿孔114的贯穿作业。并且,如上所述,在电线40贯穿后利用紧固构件118将电线贯穿筒部86的后方侧捆扎固定。由此,电线贯穿筒部86的防水性及防尘性提高。即,在电线贯穿筒部86的外周面固定有紧固构件118,紧固构件118使电线贯穿筒部86的内表面与电线40的外表面接触。另外,电线40贯穿的电线贯穿筒部86具有位于连接器盖48的前端部(图9中为左端部)即第1端部109的长度方向的反侧(图9中为右侧)的第2端部119,电线贯穿筒部86的内表面与电线40的外表面密接。在此,所谓电线贯穿筒部86的内表面包括作为隔壁的第1隔壁115a及第2隔壁115b的形成面。由此,通过环形密封部112担保连接器盖48的第1端部109侧的防水性。连接器盖48的第2端部119侧的防水性通过使电线贯穿筒部86的内表面与电线40的外表面密接而被担保。由此,能实现连接器盖48的进一步的防水性的提高。
43.<本实施方式的组装方法>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组装方法简单地进行说明。首先,使连接器盖48、后止动体80和密封构件82按记载顺序预先在电线40的后端部贯穿。接着,准备端子42,使该端子42相对于电线40的末端部导通连接。将与这样构成的两条电线40连接的端子42从端子贯穿孔54侧插入到端子保持部52内,并压入到内部。由此,设置于端子保持部52内的未图示的止动体卡止于端子42的后端部,在端子保持部52内稳定地收纳保持端子42。然后,使后止动体80和密封构件82向壳体44侧移动,将后止动体80卡止于壳体44的卡止突起70。由此,固定于壳体44的后方部44b。接着,在将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插入到壳体44的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收纳部58后,使连接器盖48向壳体44侧移动而覆盖壳体44。此时,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收纳部58以密接状态收纳于收纳部89,收纳部89是对设置于连接器盖48的内周面的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收纳部58进行收纳的收纳凹部。收纳部89设置于与连接器盖48的内周面接触的壳体44的外周面。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收纳部58是从壳体44的外周面的上部朝向连接器盖48的内周面突出的收纳凸部。由此,可抑制连接器盖48相对于壳体44上下反向等地误组装。
44.另外,如图9所示,在连接器盖48的壳体保持部84的前端部设置的定位部110卡止于壳体44的前方部44a的前端部。连接器盖48的壳体保持部84的后端部卡止于后止动体80的后表面。由此,连接器盖48定位固定于壳体44。如图9所示,在壳体44的前方部44a的后端
部和壳体44的后方部44b的前方侧,连接器盖48的内表面缩径。故此,连接器盖48的内表面和壳体44的外表面密合。由此,如图7所示,按压部106抵接于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的操作部78。由此,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定位配置于作为初始位置的临时卡止位置。如图7所示,在该状态下,在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与卡止部60的前方侧之间,向前方及上方开口地设置有一对收纳凹部120,一对收纳凹部120收纳在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4的上表面设置的一对突条32、32。以上的结果是,如图2所示,具备连接器单元10和与构成连接器单元10的连接器11连接的电线40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线束122完成。
45.最后,将连接器单元10组装于对方侧连接器12。更详细地,在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4的外周面设置的一对突条32、32和突条38收纳于在连接器单元10的壳体44的前方部44a内设置的一对收纳凹部120和收纳凹部72。由此,可抑制连接器单元10相对于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4上下反向等地误组装。如图7所示,在该状态下,在一对收纳凹部120内插入有一对突条32,在卡止突起34的锥面上载置有在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的前端部设置的卡止部76。另外,设置于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4的卡止突部36与卡止部60的卡止孔62嵌合,连接器单元10固定于对方侧连接器12。该固定通过按压卡止部60的后方侧而能容易解除。接着,通过将连接器盖48的按压部106朝向前方侧按压,从而卡止部76卡止于卡止突起34,固定变得牢固。
46.另外,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的操作部78向卡止部60的后方侧的下侧插入而阻止固定的解除(参照图7、8及图1、2)。如图1及图8所示,在该状态下,在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的操作部78与按压部106之间形成有检测肋收纳凹部124。由此,检测肋100收纳于检测肋收纳凹部124,能利用盖部98覆盖开口窗92。即,盖部98具有朝向壳体44侧突出的检测肋100。故此,在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位于保证正规嵌合的正式卡止位置时,检测肋100与配置于正式卡止位置的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不干涉,容许盖部98向开口窗92的嵌合。在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不位于保证正规嵌合的正式卡止位置时,检测肋100与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干涉而阻止盖部98向开口窗92的嵌合。即,检测肋100设置于满足预定的条件的位置。更详细地,预定的条件是:在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位于与作为正式卡止位置的第2位置不同的第1位置的情况下,检测肋100与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干涉。在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位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检测肋100与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不干涉。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能从预定的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
47.由此,能抑制诸如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的确认的忽略、或者错误地关闭盖部98的错误的发生。而且,在利用盖部98能覆盖开口窗92的状态下,能更容易确认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6位于保证正规嵌合的正式卡止位置,能提高连接器单元10的组装作业性、组装可靠性。以上的结果是,连接器单元10相对于对方侧连接器12的组装完成。在向该对方侧连接器12的嵌合状态下,连接器盖48的环形密封部112与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4的后表面113接触。即,环形密封部112设置于在与对方侧连接器12的嵌合状态下能与对方侧连接器12侧的后表面113接触的位置。
48.根据设为这样的结构的本公开的连接器单元10,连接器单元10的环形密封部112在连接器单元10向对方侧连接器12的嵌合状态下与对方侧连接器12的后表面113接触。此时,连接器盖48和对方侧连接器12的后表面113的间隙被密封。由此,能提高连接器单元10向对方侧连接器12的嵌合侧的防水性。另外,在使用时也有利地阻止附着于连接器盖48的周围的泥等异物向连接器盖48内进入。进一步地,在维护时等将连接器单元10向对方侧连
接器12插入或者从对方侧连接器12拔出时,能抑制或者减少异物进入到壳体44内而给连接器单元10和对方侧连接器12的再次嵌合带来不良影响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49.另外,通过构成具备连接器单元10和与连接器单元10的连接器11连接的电线40的线束122,从而能提供发挥与上述的连接器单元10同样的作用效果的具备连接器单元10的线束122。
50.《其他实施方式》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的技术范围。
51.(1)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保持用突部102以通过作业人员的手指能容易把持的大小设置于盖部98的顶面,但是不限于此。如图12所示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单元126那样,保持用突部128也可以以作业人员的手指难以把持的大小设置。例如,突出高度减小的保持用突部128也可以具有能卡止未图示的工具的狭缝状的凹部130。由此,即使保持用突部128是作业人员的手指不能保持的大小,但通过在凹部130插入工具,也能够使用工具来保持保持用突部128。其结果,能抑制保持用突部128的突出高度,所以能降低保持用突部128和其他构件干涉的风险。另外,能抑制盖部98从开口窗92意外地脱离,能更加提高连接器盖48的防水性、屏蔽性等保护功能的可靠性。
52.(2)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与各电线40的外表面密接的隔壁通过从第1面116a突出的第1隔壁115a和从第2面116b突出的第2隔壁115b形成,但是不限于此。既可以从第1面116a或者第2面116b的一方侧突出而构成隔壁,也能采用突出高度、个数等任意构成的隔壁。
53.(3)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开口窗92的内周面设置有凸部94,在盖部98的外周面设置有凹部104,但是也可以在开口窗92的内周面设置有凹部,并在盖部98的外周面设置有凸部。
54.(4)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连接器盖48的内周面设置有凹部收纳部88,在壳体44的外周面设置有凹部72,但是也可以在连接器盖48的内周面设置有收纳凹部72,并在壳体44的外周面设置有凹部收纳部88。附图标记说明
55.10 连接器单元(实施方式1)11 连接器12 对方侧连接器14 对方侧连接器壳体16 前方开口部18 固定部20 贯穿孔22 前表面24 橡胶密封件26 对方侧电线贯穿部28 对方侧电线贯穿孔30 带端子电线
32 突条34 卡止突起36 卡止突部38 突条40 电线42 端子44 壳体44a 前方部44b 后方部46 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48 连接器盖50 对方侧端子贯穿孔52 端子保持部54 端子贯穿孔56 周壁58 连接器位置保证部件收纳部(收纳凸部)60 卡止部62 卡止孔68 防滑凹部70 卡止突起72 收纳凹部74 连结部76 卡止部78 操作部80 后止动体82 密封构件84 壳体保持部86 电线贯穿筒部88 凹部收纳部89 收纳部(收纳凹部)90 突部92 开口窗94 凸部96 连结部98 盖部100 检测肋102 保持用突部104 凹部106 按压部
108 支承部109 第1端部110 定位部112 环形密封部113 后表面114 电线贯穿孔115a 第1隔壁(隔壁)115b 第2隔壁(隔壁)116a 第1面116b 第2面118 紧固构件119 第2端部120 收纳凹部122 线束124 检测肋收纳凹部126 连接器单元(实施方式2)128 保持用突部130 凹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