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有文丘里检测装置的风阀及风量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01:48: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文丘里检测装置的风阀及风量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2.风量调节系统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等领域,用于调节建筑或机械设备内部的通风量,以将建筑或机械设备内部空间的温度、湿度、气压等调节至有利状态。例如安装在建筑结构中,用以保证室内人员的安全舒适;安装在机械设备中,以保证设备稳定运行,或保证被加工产品的质量等等。其中,在某些场合,对风量调节系统的调节精度有非常高的要求,例如洁净车间、医院手术室等,需要通过风量调节系统对室内通风量进行精确调节,以保证室内环境洁净以及控制其内部气压处于正压状态;又如化学实验室,为保证实验人员的健康以及避免室内的有害气体扩散,需及时排出有害气体以及将室内气压严格控制在负压状态,等等。
3.风量调节系统与建筑结构或机械设备的通风管道(风管)连通,风量调节系统包括开度可变的风阀,通过调节风阀的开度即可调节风管内的风量,从而调节室内的风量。在利用风阀对风管内的风量进行调节之前,应首先对风管内的风量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作为风量调节的依据。
4.现有技术中,通过在风管内设置检测装置来对风管内的风量进行测量,但现有的检测装置经常会出现测量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流量检测装置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文丘里检测装置的风阀及风量调节系统,可有效提高气体流量值的检测精度。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带有文丘里检测装置的风阀,包括:
7.阀体,阀体包括筒体和设于筒体内的多个叶片,各叶片能够在筒体内转动,以对阀体的开度进行调节。
8.文丘里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的出风口与阀体的进风口相连,文丘里流量计用于检测风阀内流体的流量。
9.可选地,各叶片环绕筒体的周向排列,叶片呈扇面状,阀体还包括:
10.多个转轴,设于筒体内,转轴的数量与叶片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叶片上都连接有一个转轴,转轴的轴线与筒体的轴线相垂直;
11.传动机构,设于筒体上,每一个叶片均与传动机构相连;
12.驱动机构,设于筒体上,驱动机构与传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传动机构,使传动机构驱动每一个叶片绕各自的转轴同步转动,以使阀体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13.在关闭状态,相邻的叶片的侧端相互贴合,侧端沿筒体的径向延伸;
14.在打开状态,相邻的叶片的侧端相分离。
15.可选地,传动机构驱动每一个叶片绕各自的转轴同步转动相同的角度,以使阀体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
16.可选地,驱动机构与至少一个转轴相连,传动机构设于筒体内部,传动机构包括:
17.安装筒,设于筒体的内部,安装筒的轴线与筒体的轴线重合,安装筒通过横梁固定于筒体上;
18.第二齿轮盘,设于安装筒的一端,第二齿轮盘能够围绕安装筒转动;
19.第三齿轮盘,设于安装筒的另一端,第三齿轮盘能够围绕安装筒转动,第二齿轮盘与第三齿轮盘上均设有沿周向分布的齿,且第二齿轮盘上的齿和第三齿轮盘上的齿相对设置,各叶片围绕于第二齿轮盘和第三齿轮盘的外侧;
20.与多个转轴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叶片齿轮,每一个第二叶片齿轮与相对应的转轴连接,第二叶片齿轮设于第二齿轮盘的齿和第三齿轮盘之间,各第二叶片齿轮均与第二齿轮盘的齿和第三齿轮盘的齿相啮合。
21.可选地,传动机构设于筒体外部,传动机构包括:
22.第一传动部,第一传动部呈环状,套设于筒体的外表面,与驱动机构连接;
23.与多个叶片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传动部,每一个第二传动部与相对应的叶片的转轴连接,并与第一传动部连接;
24.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传动部沿周向正向或反向转动以同步驱动每一个第二传动部,以使每一个第二传动部驱动相对应的叶片绕各自的转轴正向或反向转动;
25.在第一传动部沿周向正向转动的过程中,阀体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
26.在第一传动部沿周向反向转动的过程中,阀体由打开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
27.可选地,文丘里流量计包括:
28.管体,沿管体的延伸方向,管体中部的内径小于管体的进气端的内径,管体上设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第一通气孔靠近管体的进气端设置,第二通气孔设于管体的内径最小处的侧壁上,第二通气孔沿管体的径向方向延伸,且第二通气孔与管体的内腔相连通;
29.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流经第一通气孔的气体的第一压力值和流经第二通气孔的气体的第二压力值,并输出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差值。
30.可选地,第一通气孔设于管体的进气端的内壁上,第一通气孔沿管体的径向方向延伸,且第一通气孔与管体的内腔相连通。
31.可选地,第一通气孔设于管体的进气端的端面上,第一通气孔的延伸方向与管体的延伸方向平行,当气体吹向管体的进气端时,气体能够流入第一通气孔内。
32.可选地,还包括:
33.控制柜,检测机构设于控制柜内;
34.第一气管,其一端与第一通气孔相连通,另一端与检测机构相连通;
35.第二气管,其一端与第二通气孔相连通,另一端与检测机构相连通。
36.可选地,还包括:
37.外筒,外筒套设于管体的外部,管体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间隔设置,外筒的侧壁上
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38.第一隔板,设于管体与外筒之间,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分置于第一隔板的两侧,第一隔板、管体的外壁和外筒的内壁共同围合成第一腔体;
39.第二隔板,设于管体与外筒之间,第二连接孔与管体的出气端分置于第二隔板的两侧,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管体的外壁和外筒的内壁共同围合成第二腔体;
40.其中,第一腔体分别与第一通气孔和第一连接孔相连通,第一气管的端部与第一连接孔相连,第二腔体分别与第二通气孔和第二连接孔相连通,第二气管的端部与第二连接孔相连。
41.可选地,第一通气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第一通气孔沿管体的周向均布排列;第二通气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第二通气孔沿管体的周向均布排列。
42.可选地,筒体与外筒为一体式结构。
43.可选地,筒体与外筒可拆卸连接。
44.可选地,筒体与外筒之间设有管道,筒体可拆卸连接与管道的一端,外筒可拆卸连接于管道的另一端。
4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风量调节系统,包括前述任一种风阀。
4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7.本实施方式通过在阀体内设置多个叶片,当需要调节风量时,多个叶片同时转动,形成多条均匀分布的条气流通道,从而能够使气体均匀稳定的通过多条气流通道,进而避免因气体流动方向偏移而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并且,由于多叶片结构可使气体均匀稳定的通过阀体,因此可以避免气体出现紊流、反流、乱流的情况,进一步增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本技术利用文丘里流量计来检测流量,由于文丘里流量计的检测结果会随气体流量的实际情况而实时变动,因此可更加有效的提高气体的流量值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48.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风阀的示意图;
49.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阀体的示意图;
50.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阀体的示意图;
51.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52.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53.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54.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55.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文丘里流量计的示意图;
56.图9示出图8的剖视图;
57.图10示出图9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58.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文丘里流量计的示意图;
59.图12示出图11的剖视图;
60.图13示出图1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61.附图标记:
62.1.管体,11.第一通气孔,12.第二通气孔,13.进气端,2.控制柜,3.传动机构,31.
传动环,311.第一凸块,312.第二凸块,32.叶片拨杆,321.第一通孔,33.驱动拨杆,331.第二通孔,34.连杆,35.摇杆,36.第一叶片齿轮,37.驱动齿轮,38.第一齿轮盘,41.安装筒,42.支撑梁,43.第二齿轮盘,44.第三齿轮盘,45.第二叶片齿轮,5.外筒,51.第一连接孔,52.第二连接孔,53.第一隔板,54.第二隔板,55.第一腔体,56.第二腔体,7.阀体,71.筒体,72.叶片,73.转轴,74.驱动机构,8.第一气管,9.第二气管,10.文丘里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6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4.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65.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6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68.现有技术中,通过在风量调节系统中设置检测装置来对风管内的风量进行测量,但现有的检测装置经常会出现测量结果不准确的情况。申请人经探索发现,现有的风量调节系统中流量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调节系统中的风量,普遍会在流量检测装置的下游区域设置阀体,通过控制阀体内叶片的转动角度,来调节阀体内气流通道的截面积大小,从而对风量进行调节。然而,由于现有的阀体普遍为单叶片结构,会导致气流在通过阀体时向叶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开口处偏移,从而导致整个气流路径产生偏移,若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距离偏移后的气流较近,就会造成检测结果增大,若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距离偏移后的气流较远,就会造成检测结果减小,因此会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此外,气流在通过单叶片阀体时分布不均匀,还容易产生紊流、反流、乱流的情况,也会导致流量的检测结果不准确。
69.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带有文丘里检测装置的风阀,包括阀体7和文丘里流量计10。其中,阀体7包括筒体71和设于筒体71内的多个叶片72,各叶片72能
够在筒体71内转动,以对阀体7的开度进行调节。文丘里流量计10的出风口与阀体7的进风口相连,文丘里流量计10用于检测风阀内流体的流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流体为气体。
70.本实施方式通过在阀体7内设置多个叶片72,当需要调节风量时,多个叶片72同时转动,形成多条均匀分布的条气流通道,从而能够使气体均匀稳定的通过多条气流通道,进而避免因气体流动方向偏移而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并且,由于多叶片72结构可使气体均匀稳定的通过阀体7,因此可以避免气体出现紊流、反流、乱流的情况,进一步增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本技术利用文丘里流量10计来检测流量,由于文丘里流量计10的检测结果会随气体流量的实际情况而实时变动,因此可更加有效的提高气体的流量值的检测精度。
71.可选地,参考图2,各叶片72环绕筒体71的周向排列,叶片72呈扇面状,阀体7还包括多个转轴73、传动机构3和驱动机构74。其中,多个转轴73设于筒体71内,转轴73的数量与叶片72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叶片72上都连接有一个转轴73,转轴73的轴线与筒体71的轴线相垂直;传动机构3设于筒体71上,每一个叶片72均与传动机构3相连;驱动机构74设于筒体71上,驱动机构74与传动机构3相连,驱动机构74用于驱动传动机构3,使传动机构3驱动每一个叶片72绕各自的转轴73同步转动,以使阀体7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在关闭状态,相邻的叶片72的侧端相互贴合,侧端沿筒体71的径向延伸;在打开状态,相邻的叶片72的侧端相分离。优选地,传动机构3驱动每一个叶片72绕各自的转轴73同步转动相同的角度,以使阀体7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各叶片72同步转动相同的角度,可以进一步确保气流均匀稳定。
72.具体的,传动机构3可以设于筒体71内部,也可以设于筒体71外部,以下分别对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73.当传动机构3设于筒体71内部时,参考图3和图4,驱动机构74与至少一个转轴73相连,传动机构3包括:安装筒41、第二齿轮盘43、第三齿轮盘44及多个第二叶片齿轮45。其中,安装筒41设于筒体71的内部,安装筒41的轴线与筒体71的轴线重合,安装筒41通过支撑梁42固定于筒体71上;第二齿轮盘43设于安装筒41的一端,第二齿轮盘43能够围绕安装筒41的轴线转动;第三齿轮盘44设于安装筒41的另一端,第三齿轮盘44能够围绕安装筒41的轴线转动,第二齿轮盘43与第三齿轮盘44上均设有沿周向分布的齿,且第二齿轮盘43上的齿和第三齿轮盘44上的齿相对设置,各叶片72围绕于第二齿轮盘43和第三齿轮盘44的外侧;多个第二叶片齿轮45与多个转轴73一一对应,每一个第二叶片齿轮45与相对应的转轴73连接,第二叶片齿轮45设于第二齿轮盘43的齿和第三齿轮盘44之间,各第二叶片齿轮45分别与第二齿轮盘43的齿和第三齿轮盘44的齿相啮合。
74.当需要驱动叶片72转动时,驱动机构74带动与其相连的叶片以及与该叶片相连的转轴73和第二叶片齿轮45转动,该第二叶片齿轮45带动第二齿轮盘43和第三齿轮盘44转动,随后第二齿轮盘43和第三齿轮盘44带动其余第二叶片齿轮45转动,进而带动与其余第二叶片齿轮45相连的转轴73和叶片72转动,以实现各叶片72同步转动。
75.将传动机构3设于筒体71内部,可避免在筒体71上开孔,防止气体泄露,该结构可用于清洁室等不可漏风的场合。
76.当传动机构3设于筒体71外部时,如图2所示,传动机构3包括: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其中第一传动部呈环状,套设于筒体71的外表面,第一传动部与驱动机构74连接;
第一传动部能够相对于筒体71转动,但不能沿筒体71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二传动部与多个叶片72一一对应,每一个第二传动部与相对应的叶片72的转轴73连接,并与第一传动部连接。驱动机构74用于驱动第一传动部沿周向正向或反向转动以同步驱动每一个第二传动部,以使每一个第二传动部驱动相对应的叶片72绕各自的转轴73正向或反向转动;在第一传动部沿周向正向转动的过程中,阀体7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在第一传动部沿周向反向转动的过程中,阀体7由打开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传动机构3设于筒体71外部,可便于维修,且能够增强叶片72的闭合密封性。
77.本技术对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传动部为传动环31,第二传动部为叶片拨杆32,叶片拨杆32一端与传动环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叶片72的转轴73固定连接,每一个叶片拨杆32的另一端能够以转轴73与叶片拨杆32的连接点为支点进行摆动。传动环31的外周面设有与多个叶片拨杆32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凸块311,叶片拨杆32的一端设有沿着叶片拨杆3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321,与叶片拨杆32相对应的第一凸块311卡接于第一通孔321内,并能够沿着第一通孔321的孔壁移动。当需要驱动叶片72转动时,驱动机构74带动传动环31转动,各第一凸块311通过与第一通孔321相接处,带动叶片拨杆32以转轴73与叶片拨杆32的连接点为支点进行摆动,从而带动转轴73和叶片72转动。
7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传动部为传动环31,第二传动部包括连杆34和摇杆35,连杆34一端与传动环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摇杆35的一端转动连接,摇杆35的另一端与叶片72的转轴73固定连接。传动机构3还包括驱动拨杆33,驱动拨杆33一端与传动环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74固定连接;驱动机构74用于驱动驱动拨杆33正向或反向摆动,以驱动传动环31沿周向正向或反向转动。传动环31的外周面设有与驱动拨杆33相对应的第二凸块312,驱动拨杆33的一端设有沿着驱动拨杆33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331,第二凸块312卡接于第二通孔331内,并能够沿着第二通孔331的孔壁移动。当需要驱动叶片72转动时,驱动机构74通过驱动拨杆33带动传动环31转动,传动环31带动各连杆34和摇杆35运行,从而带动各转轴73和叶片72转动。
7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传动部为第一齿轮盘38,第一齿轮盘38的第一方向的一端设有沿周向分布的齿;第二传动部为第一叶片齿轮36,第一叶片齿轮36与叶片72的转轴73固定连接,并与第一齿轮盘38的齿相啮合。传动机构3还包括驱动齿轮37,与驱动机构74固定连接,并与第一齿轮盘38的齿相啮合,驱动机构74用于驱动驱动齿轮37正向或反向转动,以驱动第一齿轮盘38沿周向正向或反向转动。当需要驱动叶片72转动时,驱动机构通过驱动齿轮37带动第一齿轮盘38转动,第一齿轮盘38带动各第一叶片齿轮36转动,进而带动各转轴73和叶片72转动。
80.参考图8至13,文丘里流量计10包括管体1和检测机构。其中,沿管体1的延伸方向(如图9所示的x方向),管体1中部的内径(如图9中的尺寸d所示)小于管体1的进气端13的内径(如图9中的尺寸d1所示),管体1上设有第一通气孔11和第二通气孔12,第一通气孔11靠近管体1的进气端13设置,第二通气孔12设于管体1的内径最小处的侧壁上,第二通气孔12沿管体1的径向方向延伸,且第二通气孔12与管体1的内腔相连通;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流经第一通气孔11的气体的第一压力值和流经第二通气孔12的气体的第二压力值,并输出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差值。
81.当气体流经管体1时,由于管体1中部的内径小于其进气端13的内径,因此根据文丘里原理,气体流经管体1中部的时候会形成局部收缩,导致流速增加,从而使管体1中部的气体压力值(即第二压力值)小于管体1的进气端13的气体压力值(即第一压力值)。本实施方式通过检测机构检测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可得到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从而可以根据该压力差和伯努利方程计算出流经管体1的气体流量值。由于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压力差会随管体1内气体流量的实际情况而实时变动,因此本实施方式可有效提高气体流量值的检测精度。
82.在计算管体1内的气体流量值时,可以通过操作者手动计算,也可以将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差值传输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进行计算后,输出气体流量值。当利用控制系统计算气体的流量值时,本实施方式还包括:控制柜2、第一气管8和第二气管9;检测机构设于控制柜2内,第一气管8的一端与第一通气孔11相连通,第一气管8的另一端与检测机构相连通,第一气管8能够将通过第一通气孔11的气流导入至检测机构处,以使检测机构对流经第一通气孔11的气体的第一压力值进行检测;第二气管9的一端与第二通气孔12相连通,第二气管9的另一端与检测机构相连通,第二气管9能够将通过第二通气孔12的气流导入至检测机构处,以使检测机构对流经第二通气孔12的气体的第二压力值进行检测。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机构为压力传感器,控制柜2内还设有控制器,控制器与检测机构电连接,控制器能够读取检测机构输出的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差值,并根据该差值及相关公式计算出管体1内气体的流量值。
83.可选地,第一通气孔11可以设于管体1的进气端13的内壁上,也可以设于管体1的进气端13的端面上。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第一通气孔11的设置位置,下面通过两个实施例对第一通气孔11的设置位置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84.实施例一
85.参考图8至10,第一通气孔11设于管体1的进气端13的内壁上,第一通气孔11沿管体1的径向方向延伸,且第一通气孔11与管体1的内腔相连通。通过将第一通气孔11设于管体1的侧壁上,可防止气流中夹杂的灰尘进入第一通气孔11内,从而可防止第一通气孔11堵塞。
8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均为静压值,管体1内的气体流量值可通过第一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的,第一计算公式计算是通过伯努利方程推导出的,第一计算公式为:
[0087][0088]
其中,qv为管体1内气体的流量值,单位为m3/s;c为气体的流出系数,ε为气体的可膨胀性系数;d为管体1最小截面处的内径值(如图9中所示的尺寸d),单位为m;β为管体1最小截面处的内径值与管体1的进气端13的内径值(如图9中所示的尺寸d1)的比值;ρ为气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δp为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差值,单位为pa。
[0089]
实施例二
[0090]
参考图11至13,第一通气孔11设于管体1的进气端13的端面上,第一通气孔11的延伸方向与管体1的延伸方向平行,当气体吹向管体1的进气端13时,气体能够流入第一通气
孔11内。通过将第一通气孔11设于管体1的进气端13的端面上,可便于操作者加工第一通气孔11,从而降低加工难度。
[009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值为全压值,第二压力值为静压值,管体1内的气体流量值可通过第二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的,第二计算公式为:
[0092][0093]
其中,qv为管体1内气体的流量值,单位为m3/s;d为管体1最小截面处的内径值,单位为m;ρ为气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δp为第一压力值与第二压力值的差值,单位为pa。
[0094]
第二计算公式可根据第一推导公式、第二推导公式和第三推导公式推导得出,以下分别对第一推导公式、第二推导公式和第三推导公式进行说明:
[0095]
第一推导公式为:
[0096]
p
q-pj=pd[0097]
其中,pd为第一压力值,pj为第二压力值,pd为动压值。
[009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值为气体的全压值,第二压力值为气体的静压值。
[0099]
第二推导公式为:
[0100][0101]
其中,pd为动压值,单位为pa;ρ为气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v为管体1内气体的流速,单位为m/s。
[0102]
第三推导公式为:
[0103][0104]
其中,qv为管体1内气体的流量值,单位为m3/s;d为管体1最小截面处的内径值(如图12中所示的d尺寸),单位为m;v为管体1内气体的流速,单位为m/s。
[0105]
以上实施例是对第一通气孔11设置位置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第一通气孔11的具体设置位置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范围中。
[0106]
可选地,如图10、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外筒5、第一隔板53和第二隔板54。其中,外筒5套设于管体1的外部,管体1的外壁与外筒5的内壁间隔设置,外筒5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孔51和第二连接孔52;第一隔板53设于管体1与外筒5之间,第一连接孔51与第二连接孔52分置于第一隔板53的两侧,第一隔板53、管体1的外壁和外筒5的内壁共同围合成第一腔体55;第二隔板54设于管体1与外筒5之间,第二连接孔52与管体1的出气端分置于第二隔板54的两侧,第一隔板53、第二隔板54、管体1的外壁和外筒5的内壁共同围合成第二腔体56。
[0107]
第一腔体55分别与第一通气孔11和第一连接孔51相连通,第一气管8的端部与第一连接孔51相连,从第一通气孔11中流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一腔体55、第一连接孔51和第一气管8流至检测机构处。第二腔体56分别与第二通气孔12和第二连接孔52相连通,第二气管9的端部与第二连接孔52相连,从第二通气孔12中流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二腔体56、第二
连接孔52和第二气管9流至检测机构处。
[0108]
可选地,第一通气孔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第一通气孔11沿管体1的周向均布排列,各第一通气孔11均与第一腔体55相连通。第二通气孔1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第二通气孔12沿管体1的周向均布排列,各第二通气孔12均与第二腔体56相连通。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通气孔11和第二通气孔12,可以在多个位置对气流进行采集,从而增强检测的准确性。
[0109]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与驱动机构74电连接,控制器可根据测得的流量值来控制驱动机构74运行,以对阀体7的开度进行调节。当测得的流量值小于预设流量值时,阀体7的开度增大;当测得的流量值大于预设流量值时,阀体7的开度减小。
[0110]
可选地,筒体71与外筒5直接或间接相连。筒体71与外筒5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如图8和图11所示),筒体71与外筒5也可以可拆卸连接。示例性的,筒体71和外筒5可以通过法兰连接(如图1所示),也可以通过抱箍连接,或者,筒体71和外筒5也可以为承插结构,即外筒5的端部可插入筒体71内。
[0111]
可选地,筒体71与外筒5之间还可以设有管道,筒体71可拆卸连接于管道的一端,外筒5可拆卸连接于管道的另一端。通过在筒体71与外筒5之间设置管道,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风阀进行安装。
[011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风量调节系统,包括前述任一种风阀。
[0113]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