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笔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01:02: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书写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笔。


背景技术:

2.螺旋式钢笔是通过螺旋的方式上墨和出墨,即在钢笔的尾端设有螺旋调节部,顺时针转动螺旋调节部使钢笔的笔头出墨,逆时针转动螺旋调节部使笔头吸墨。
3.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误触螺旋调节部,使调节部发生转动,从而导致钢笔出墨过多,影响正常书写。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笔,控制钢笔上墨/出墨的调节件拉拔设置在笔壳的尾部,以避免因误触调节件使钢笔出墨过多的现象发生。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笔,包括笔壳,所述笔壳内设有墨腔,所述墨腔中设有可活动的螺杆件,所述螺杆件的尾端从所述笔壳的尾部伸出,所述笔壳的尾部设有可进行转动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笔壳的尾部插拔连接,所述笔壳的尾部内设有与所述螺杆件螺旋连接的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连接在所述笔壳的尾部内,所述调节件内固接有第二传动件,所述调节件从所述笔壳的尾部拔出使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件插入所述笔壳的尾部使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分离。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误触到调节件后,也不会导致钢笔出墨过多。控制出墨/上墨的调节件需要通过拉拔,才能将调节件中的第二传动件与螺杆件上的第一传动件固定连接后,才可以通过调节件来控制螺杆件的运动,进而通过螺杆件在墨腔中活动来控制钢笔出墨/上墨。调节件与笔壳的尾部采用插拔连接,使得调节件不容易操控螺杆件,从而让钢笔不能够很容易的出墨,待钢笔出墨/上墨完成后,将调节件按入到笔壳尾部限位,使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分离,使调节件与螺杆件无法进行连动,避免因误触调节件使钢笔出墨过多的现象发生。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笔壳的尾部设有第一孔道,所述调节件活动配合在所述第一孔道中,所述第一孔道内壁沿其周向设有第一内凸结构,所述第一内凸结构与所述第一孔道底部之间具有第一限位环槽,所述调节件的一端具有外凸结构,所述外凸结构适应性配合在所述第一限位环槽内,所述第一内凸结构具有供所述外凸结构脱离/进入所述第一限位环槽的导向结构。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笔壳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具有所述第一孔道,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笔壳的尾部插拔连接是指所述调节件插拔连接在所述固定件的第一孔道内,所述固定件设有第二孔道,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连接在所述笔壳的尾部内是指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件的第二孔道内。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孔道内壁沿其周向设有第二内凸结构,所述
第一传动件的外壁沿其周向设有第二限位环槽,所述第二内凸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环槽适应性配合。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件外套于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尾端具有第一齿接部,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第二齿接部,所述第二传动件向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尾端拉拔使所述第一齿接部与所述第二齿接部啮合连接。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内具有与所述第二传动件适配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第三限位环槽,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与第三限位环槽配合的凸环结构,所述第二传动件固接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内凸结构上的斜面/弧面。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笔壳包括笔筒,所述墨腔位于所述笔筒中,所述固定件螺接在所述笔筒尾端。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杆件包括塞杆和塞头,所述塞头过盈配合在所述墨腔中,所述塞头与所述塞杆一体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外套于所述塞杆,所述塞杆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螺旋套接。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塞杆的外周面设有外螺旋连接部,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内周面设有内螺旋连接结构,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使所述塞杆螺旋旋入/旋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18.图3为固定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固定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调节件与固定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调节件从固定件向上拉拔过程中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笔壳尾端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第一传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调节件与第一传动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分离时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啮合连接时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28.图中:1、笔壳;101、笔筒;102、固定件;1021、上连接部;1022、下连接部;2、墨腔;3、笔头;4、第一孔道;5、第一内凸结构;6、第一限位环槽;7、第二孔道;8、第二内凸结构;9、调节件;10、外凸结构;11、导向结构;12、第一传动件;13、第二限位环槽;14、第一齿接部;15、内螺旋结构;16、第二传动件;17、第三限位环槽;18、第二齿接部;19、卡接部;20、螺杆件;21、塞杆;22、塞头;23、外螺旋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
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2.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3.参见图1-图2,一种钢笔,包括笔壳1,笔壳1包括笔筒101和固定件102,笔筒101内部中空,笔筒101内具有储存墨液的墨腔2,笔筒101下端连有笔头3,固定件102设置在笔筒101上端且与笔筒101上端螺接。
34.参见图2,固定件102包括上连接部1021和下连接部1022,下连接部1022套接在笔筒101上端内,下连接部1022外表面设有螺纹,下连接部1022与笔筒101上端螺接固定。
35.参见图3-图4,上连接部1021内设有第一孔道4,第一孔道4内壁沿其周向设有第一内凸结构5,第一内凸结构5呈凸环形状,第一内凸结构5与第一孔道4底部之间具有第一限位环槽6,下连接部1022内设有第二孔道7,第二孔道7内壁沿其周向设有呈凸环形状的第二内凸结构8。
36.参见图5-图6,上连接部1021连有调节件9,调节件9形状与第一孔道4形状相适应,调节件9以插接的形式内套在第一孔道4内,旋转调节件9使其可以进行转动。调节件9的下端部具有外凸结构10,外凸结构10适应性配合在第一限位环槽6内,第一内凸结构5具有供外凸结构10脱离/进入第一限位环槽6的导向结构11,向上拉拔调节件9使外凸结构10脱离第一限位槽,向上拉拔后的调节件9再向下压后,可使外凸结构10卡入第一限位槽中。其中,导向结构11包括设于第一内凸结构5上的斜面/弧面。
37.参见图7-图8,第二孔道7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传动件12,第一传动件12呈轴套结构,第一传动件12的外周面的下部设有与第二内凸结构8连接的第二限位环槽13,第二限位环槽13与第二内凸结构8连接以限制第一传动件12的轴向运动。第一传动件12的上端具有第一齿接部14,第一传动件12的内壁设有内螺旋结构15。
38.参见图6和图9,调节件9内设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设有第二传动件16,安装空间内具有第三限位环槽17,第二传动件16包括第二齿接部18和卡接部19,卡接部19设于第三限位环槽17中,第二传动件16通过卡接部19与第三限位环槽17的连接使其固定在调节件9的安装空间内,第二传动件16外套于第一传动件12,第二传动件16可沿着第一传动件12进行上下滑动。向上拉拔调节件9,可使第二传动件16的第二齿接部18与第一传动件12的第一齿接部14啮合连接,从而使第一传动件12与第二传动件16发生连动。
39.参见图2,墨腔2内设有螺杆件20,螺杆件20用于挤压墨腔2中的墨水,螺杆件20向下压,缩小墨腔2体积以使墨液从笔头3流出,螺杆件20向上滑动,可增大墨腔2体积,通过笔
头3可用于吸取外部的墨液。
40.参见图10-图12,螺杆件20包括塞杆21和塞头22,塞头22过盈配合的墨腔2中,塞杆21的下端与塞头22一体连接,塞杆21穿入第二孔道7与第一传动件12连接,第一传动件12外套在塞杆21上。塞杆21外周面设有与内螺旋结构15适应性连接的外螺旋结构23。塞杆21可在第一传动件12中螺旋上升或螺旋下降,塞杆21上端可贯穿第一传动件12进入到调节件9中。
41.第一齿接部14包括锥形结构的齿牙,第二齿接部18包括与齿牙相配的齿槽,齿牙朝下且正对齿槽,当第二齿接部18向上活动,可将齿槽与齿牙进行啮合连接。
42.调节钢笔出墨过程:先将调节件9向上拉拔,调节件9上的外凸结构10脱离第一限位环槽6后,第二传动件16的第二齿接部18与第一传动件12第一齿接部14进行啮合,顺时针转动调节件9,是调节件9通过该第一传动件12、第二传动件16来驱动螺杆件20螺旋下降,由塞杆21挤压墨液,使墨液从笔头3流出,最后将调节件9按入固定件102中,使调节件9的外凸结构10卡入第一限位环槽6。
43.调节钢笔进墨过程:先将调节件9向上拉拔,调节件9上的外凸结构10脱离第一限位环槽6后,第二传动件16的第二齿接部18与第一传动件12第一齿接部14进行啮合,逆时针转动调节件9,是调节件9通过该第一传动件12、第二传动件16来驱动螺杆件20螺旋上升,将笔头3伸入墨液中,将墨液吸入墨腔2,最后将调节件9按入固定件102中,使调节件9的外凸结构10卡入第一限位环槽6。
44.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