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道路井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00:48: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装置涉及道路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道路井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道路井是道路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道路排水的检查通道,常设置在车行道上,道路井的盖板底座应铺砌牢固,盖板顶面高度应与路面高度一致,使得道路井与道路表面平齐。
3.现有技术中道路井存在的缺陷是:
4.现有的道路井中,盖框大多是用沥青混凝土浇筑固定,进而安装井盖,井盖和盖框受到的向下重力均传递给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的底部没有较强的支撑结构,且沥青混凝土与道路基层之间的联系较为薄弱,因此道路基层不能较好的分担沥青混凝土受到的重力,这就使得沥青混凝土容易下沉,井盖也会随着沥青混凝土下沉,道路井难以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装置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井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装置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井加固结构,包括井身和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道路土层和道路基层,所述道路基层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且安装槽位于井身的正上方,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嵌合安装有四组呈环形布置的固定筒;
7.所述井身固定安装在道路土层的内部,所述井身的顶部安装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侧壁安装有四组呈矩形布置的伸缩杆,且四组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延伸到四组固定筒的内部,所述环形板的顶部安装有盖框,所述盖框的顶端卡接有井盖,所述盖框与井盖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8.环形板通过伸缩杆与固定筒连接于道路基层,环形板受到的压力传递给道路基层,道路基层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刚度,有效防止环形板下沉,从而防止其顶部的井盖和盖框下沉,进而增加道路井的稳定性。
9.优选的,所述井身靠近顶端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四组呈矩形布置的矩形杆,且矩形杆的底端延伸到井身的内部,所述矩形杆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安装在井身的侧壁。
10.支撑杆在矩形杆的底部,其底端固定在井身的内壁上,增加矩形杆的稳定性,从而增加支撑环的稳定性。
11.优选的,所述矩形杆的顶部安装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并排布置的第一螺纹孔。
12.优选的,所述支撑环的顶部安装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顶部设置两组并排有第二螺纹孔,且第二螺纹孔的内径与第一螺纹孔的内径等大。
13.优选的,两组第二螺纹孔分别位于两组第一螺纹孔的正上方,所述第二螺纹孔的
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且螺栓的底端从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纹孔的内部延伸到支撑环的下方。
14.通过螺栓将防护网固定在支撑环的上方,在井盖意外丢失时或者损坏时,防护网可将井筒上方意外掉落进来人或动物拦截在防护网的顶部。
15.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填充有沥青混凝土,且沥青混凝土的顶部与道路基层的顶部齐平,所述沥青混凝土的顶部低于盖框的顶部。
16.优选的,所述井身的内部设置有加固筋,所述环形板的内部设置有加固钢架。
17.加固筋与加固钢架分别用于增加井身和环形板的牢固性,进一步增加整个道路井的稳定性。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本实装置通过安装有环形板、伸缩杆和固定筒,环形板支撑盖框和井盖,固定筒嵌合在道路基层的内部,伸缩杆的底端固定在环形板的内部,伸缩杆的顶端延伸到固定筒的内部,使得环形板与道路基层存在联系,环形板受到的压力传递给道路基层,道路基层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刚度,有效防止环形板下沉,从而防止其顶部的井盖和盖框下沉,进而增加道路井的稳定性。
20.2.本实装置通过安装有支撑环和防护网,防护网通过螺栓与支撑环连接,固定在支撑环的顶部,处于井身内壁的较上方,在井盖意外丢失时或者损坏时,防护网可将井筒上方意外掉落进来人或动物拦截在防护网的顶部,增加了道路井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装置的支撑环与防护网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装置的环形板与伸缩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装置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井身;2、道路本体;201、道路土层;202、道路基层;3、固定筒;4、环形板;5、伸缩杆;6、盖框;7、井盖;8、矩形杆;9、支撑杆;10、支撑环;11、第一螺纹孔;12、防护网;13、第二螺纹孔;14、沥青混凝土;15、加固筋;16、加固钢架;17、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道路井加固结构:
28.包括井身1和道路本体2,道路本体2包括道路土层201和道路基层202,道路基层202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17,且安装槽17位于井身1的正上方,安装槽17的内壁嵌合安装有四组呈环形布置的固定筒3,井身1固定安装在道路土层201的内部,井身1的顶部安装有环形板4,环形板4的侧壁安装有四组呈矩形布置的伸缩杆5,且四组伸缩杆5的伸缩端分别延伸到四组固定筒3的内部,环形板4的顶部安装有盖框6,盖框6的顶端卡接有井盖7,所述盖框6与井盖7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29.实际生活中,道路井大多设置在道路本体2上,道路本体2是公路、城市道路等任何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道路本体2包
括道路土层201、道路基层202和道路表面层,道路土层201即原生态的大地,道路基层202是单一材料按照一定的技术措施分层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是整个道路的承重层,起到稳定路面的作用,井身1位于道路本体2的内部,安装槽17位于井身1的上方,且安装槽17与井身1的相通,安装槽17目的在于安装道路井的盖框6与井盖7,固定筒3预埋在道路基层202的内部,工作人员将环形板4放置在安装槽17的中间,使环形板4上的四组伸缩杆5的顶端与四组固定筒3的安装孔相对,再用手拉伸缩杆5的内筒,将伸缩杆5的内筒拉进固定筒3的内部,通过固定筒3与伸缩杆5与道路的道路基层202连接,增加了环形板4与道路基层202的联系,由于道路基层202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由道路表面层下传的压力扩散到道路土层201上,其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刚度,因此环形板4通过固定筒3与伸缩杆5与道路的道路基层202连接环可有效避免环形板4受重力影响下沉,环形板4用于承托盖框6和井盖7,道路井中井盖7受到的车、人等行过的压力首先传递给环形板4,环形板4不易下沉,因此道路井中的井盖7不易下沉,以此增加道路井的稳定性,橡胶垫在盖框6与井盖7之间,避免井盖7与盖框6之间碰撞发生较响的声音。
30.井身1靠近顶端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四组呈矩形布置的矩形杆8,且矩形杆8的底端延伸到井身1的内部,矩形杆8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杆9,且支撑杆9的底端固定安装在井身1的侧壁,矩形杆8的顶部安装有支撑环10,支撑环10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并排布置的第一螺纹孔11。支撑环10的顶部安装有防护网12,防护网12的顶部设置两组并排有第二螺纹孔13,且第二螺纹孔13的内径与第一螺纹孔11的内径等大,两组第二螺纹孔13分别位于两组第一螺纹孔11的正上方,第二螺纹孔1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且螺栓的底端从第二螺纹孔13和第一螺纹孔11的内部延伸到支撑环10的下方,安装槽17的内部填充有沥青混凝土14,且沥青混凝土14的顶部与道路基层202的顶部齐平,沥青混凝土14的顶部低于盖框6的顶部,井身1的内部设置有加固筋15,环形板4的内部设置有加固钢架16。
31.矩形杆8固定在井身1较上方的内壁上,用于承托支撑环10,支撑杆9在矩形杆8的底部,其底端固定在井身1的内壁上,增加矩形杆8的稳定性,从而增加支撑环10的稳定性,支撑环10与防护网12通过螺栓固定,工作人员将防护网12上的两组第二螺纹孔13与支撑环10上的两组第一螺纹孔11对齐,再将螺栓旋转同时穿过第二螺纹孔13与第一螺纹孔11,从而将防护网12固定在支撑环10的顶部,防护网12位于井身1内壁的较上方,针对于井盖7丢失的情况下,此时井身1的上方没有井盖7遮盖,上方的人或物容易掉落井身1中,此时井身1内壁的防护网12可接住上方掉落的人或者物,避免人或者物掉到井身1的深处,工作人员将盖框6安装好之后,将沥青混凝土14浇筑到盖框6、安装槽17和环形板4之间,沥青混凝土14分两次浇筑,浇筑一半时,用工具压实,防止底部出现镂空,影响道路井的稳定性,压实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浇筑即可,井身1与环形板4均为混凝土浇筑而成,且井身1的内部设置有加固筋15,环形板4的内部设置有加固钢架16,加固筋15与加固钢架16分别用于增加井身1和环形板4的牢固性,从而进一步增加整个道路井的稳定性。
32.工作原理:道路井由井身1、盖框6与井盖7组合而成,环形板4在井身1与盖框6之间,用于承托其上方的盖框6与井盖7,环形板4通过伸缩杆5与固定筒3和道路基层202连接,环形板4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结构刚硬,不易损坏,且其又与道路基层202有联系,道路基层202可分担环形板4受到的重力,有效降低环形板4受重力影响下沉,从而避免盖框6与井盖7下沉,以此增加道路井的稳定性,支撑杆9和矩形杆8用于承托支撑环10,防护网12通过
第一螺纹孔11、第二螺纹孔13与螺栓固定在支撑环10上,可在井盖7丢失的时候拦截井身1上方意外掉落进来人或物。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装置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装置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装置。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装置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装置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