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

2022-12-02 19:39: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羊肚菌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种子含油量、具有生产价值的油用物种的总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已有 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茶油及其副产品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具有多种用途。市是全国油茶的适宜栽培区,油茶资源丰富、地域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截止2020年,市累计建成油茶产业基地120 余万亩,投产面积50万亩。随着人们对优质食用油需求的不断提高,油茶种植面积也不断在扩大。
3.羊肚菌(morchella spp.)因子实体外形呈蜂窝状酷似羊肚而得名,又名羊肚蘑、羊雀菌、麻子菌、包谷菌等,是一种名贵、珍稀的世界性美味食用菌和药用菌。因羊肚菌价格高昂,栽培效益好,从 2012年成功商业规模化栽培至今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贵州,将其作为山地特色珍稀食用菌大力推动发展。但是,羊肚菌的人工栽培重复性不高,产量不稳定,加上在栽培过程因地租、设备设施等投入过大,盈利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公开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羊肚菌的人工栽培重复性不高,产量不稳定,加上在栽培过程因地租、设备设施等投入过大,盈利较困难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7.s1:选择油茶种植区;
8.s2:羊肚菌品种选择;
9.s3:营养袋配方研究及投放量选择;
10.s4:菌种制作;
11.s5:播种方法;
12.s6:发菌期管理;
13.s7:出菇管理;
14.s8:采收。
15.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s1步骤中,油茶种植区选择土壤透气性能好、区域内土质疏松肥沃和土壤类型浅变质岩沙土的区域,所述s2步骤中,羊肚菌的品种为六妹羊肚菌系列,m6-分引进云南省植物所,m6-909、m6-901引进四川省生命科学院,母种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引进,所述s3步骤中,营养袋配方包括以下10个配方设计:

高粱壳78% 豆粕6% 木屑12% 石灰4%;

高粱壳55% 玉米粉35% 木屑6% 石灰4%;

甘薯渣55% 玉米粉
35% 木屑6% 石灰4%;

甘薯渣55% 玉米粉20% 木屑21% 石灰4%;

甘薯渣55% 干籽玉米粒 20% 木屑21% 石灰4%;

甘薯渣55% 干籽玉米粒10% 木屑31% 石灰4%;

高粱壳55% 玉米粉35% 木屑6% 石灰4%(散装料配方);

高粱酒糟55% 玉米粉35% 木屑6% 石灰4%;

高粱壳78% 豆粕6% 木屑12% 石灰4%;

ck小麦30% 玉米粉30% 麦麸20% 木屑16% 石灰4%;所述投放量选择共有四个设计处理,每个处理处理5m2,所述四个处理包括有菌种2袋 营养袋20个;菌种3袋 营养袋32个;菌种4袋 营养袋40个;菌种6袋 营养袋40个。
16.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菌种制作包括有菌种配方、营养袋配方和林地整地三个方面,且菌种配方包括有小麦30%,玉米粉30%,麦麸20%,稻壳17.7%,石灰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植物杀虫杀菌剂0.1%,含水量55%的比例拌料,按0.75kg/袋的重量装袋,灭菌、接种按常规,菌种放在弱光下培养,菌丝布满菌袋后 5d播种,所述营养袋配方包括有小麦30%,玉米碎粒30%,麦麸20%,木屑15.7%,石灰4%,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植物杀虫杀菌剂0.1%,含水量60%,按湿重0.35kg装袋灭菌;所述林地整地:油茶采收后,清理好林地内的枯枝落叶、烂果、杂草及杂物,并对林下土壤进行深翻,均匀撒过磷酸钙二次整地备播,在土壤处理时不能施未腐熟的有机肥,严禁使用菌类敏感的农药及除草剂。
17.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播种方法:拉绳分厢宽0.7m,走道 0.5m,开厢方向应与坡面垂直,在厢面起2条平行播种条沟,沟间距 50cm,沟深8-10cm备播,垄长依地形而定,且播种方法采用凹槽式深沟播种,将菌种掰碎均匀地撒播在凹槽中,每袋菌种播沟长5m,湿重1kg,同时投放营养袋30个,3袋/m2;将营养袋用刀片纵向切2 个缝口,缝口朝下、稍用力压实,使营养袋与菌种紧贴接触面,营养袋摆放好后覆盖8-10cm厚土,保证日晒干旱逆境时段,菌丝也可在土壤中生长。
18.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发菌期管理包括有温度管理和湿度管理,所述湿度管理:羊肚菌菌丝生长温度为18-22℃,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40%-5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90%,但遇到暖冬、持续干旱15d以上,发现厢面土壤表面干燥时,需人工喷水增湿,保持厢面土壤湿润状态,所述温度管理:当营养袋摆放10d后可覆盖黑色地膜或采用遮光率85%的遮阳网铺设在厢面上,一是延长营养袋养分供给力;二是凹槽沟达到恒湿小环境催菇;三是抑制杂草生长,所述出菇管理包括有催菇管理,且催菇管理一是揭膜或拉起遮阳网,在一定强光的刺激下促进原基形成,二是水分刺激,水源方便的林地可采用微喷方式维持土壤表面湿润,两种方式可同时进行,省时省工,所述采收:羊肚菌子实体出土后15-20d就能成熟,菇体分化完整,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饱满,盖面沟纹明显呈蜂窝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小刀齐土面割下,应注意避免损伤幼小未成熟的子实体。
19.由上可知,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油茶种植区;s2:羊肚菌品种选择;s3:营养袋配方研究及投放量选择;s4:菌种制作;s5:播种方法;s6:发菌期管理;s7:出菇管理;s8:采收。本发明提供的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具有油茶林下套种羊肚菌,在利用林下土地、环境优势的基础上,采取良种、优化营养配方、深沟播种、营养袋投放与播种同步、褪霜期盖遮阳网等轻简化栽培技术措施,实现了林-菌在光、温、水等方面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弥补了油茶周期长、前期无收益的短板,同时改善了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能够有效提升林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人工生产
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的油茶林下羊肚菌品种鉴选结果图。
22.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的优化营养袋配方试验图。
23.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的不同播种量与营养袋投放量试验图。
24.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的羊肚菌大棚种植成本及效益分析图。
25.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的油茶林下套种羊肚菌模式及效益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参照图1,一种油茶林下生态套种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8.s1:选择油茶种植区;
29.s2:羊肚菌品种选择;
30.s3:营养袋配方研究及投放量选择;
31.s4:菌种制作;
32.s5:播种方法;
33.s6:发菌期管理;
34.s7:出菇管理;
35.s8:采收。
3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s1步骤中,油茶种植区选择土壤透气性能好、区域内土质疏松肥沃和土壤类型浅变质岩沙土的区域。
3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s2步骤中,羊肚菌的品种为六妹羊肚菌系列,m6-分引进云南省植物所,m6-909、m6-901引进四川省生命科学院,母种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引进。
3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s3步骤中,营养袋配方包括以下10 个配方设计:

高粱壳78% 豆粕6% 木屑12% 石灰4%;

高粱壳55% 玉米粉35% 木屑6% 石灰4%;

甘薯渣55% 玉米粉35% 木屑6% 石灰4%;

甘薯渣55% 玉米粉20% 木屑21% 石灰4%;

甘薯渣55% 干籽玉米粒20% 木屑21% 石灰4%;

甘薯渣55% 干籽玉米粒10% 木屑31% 石灰4%;

高粱壳55% 玉米粉35% 木屑6% 石灰4%(散装料配方);

高粱酒糟55% 玉米粉35% 木屑6% 石灰4%;

高粱壳 78% 豆粕6% 木屑12% 石灰4%;

ck小麦30% 玉米粉30% 麦麸20% 木屑16% 石灰4%;投放量选择共有四个设计处理,
每个处理处理5m2,四个处理包括有菌种2袋 营养袋20个;菌种3袋 营养袋32个;菌种4袋 营养袋40个;菌种6袋 营养袋40个。
3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营养袋配方包括有小麦30%,玉米碎粒30%,麦麸20%,木屑15.7%,石灰4%,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 0.1%,植物杀虫杀菌剂0.1%,含水量60%,按湿重0.35kg装袋灭菌;林地整地:油茶采收后,清理好林地内的枯枝落叶、烂果、杂草及杂物,并对林下土壤进行深翻,均匀撒过磷酸钙二次整地备播,在土壤处理时不能施未腐熟的有机肥,严禁使用菌类敏感的农药及除草剂。
4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播种方法:拉绳分厢宽0.7m,走道 0.5m,开厢方向应与坡面垂直,在厢面起2条平行播种条沟,沟间距 50cm,沟深8-10cm备播,垄长依地形而定,且播种方法采用凹槽式深沟播种,将菌种掰碎均匀地撒播在凹槽中,每袋菌种播沟长5m,湿重1kg,同时投放营养袋30个,3袋/m2;将营养袋用刀片纵向切 2个缝口,缝口朝下、稍用力压实,使营养袋与菌种紧贴接触面,营养袋摆放好后覆盖8-10cm厚土,保证日晒干旱逆境时段,菌丝也可在土壤中生长。
4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菌期管理包括有温度管理和湿度管理,湿度管理:羊肚菌菌丝生长温度为18-22℃,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40%-5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90%,但遇到暖冬、持续干旱 15d以上,发现厢面土壤表面干燥时,需人工喷水增湿,保持厢面土壤湿润状态,温度管理:当营养袋摆放10d后可覆盖黑色地膜或采用遮光率85%的遮阳网铺设在厢面上,一是延长营养袋养分供给力;二是凹槽沟达到恒湿小环境催菇;三是抑制杂草生长。
4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出菇管理包括有催菇管理,且催菇管理一是揭膜或拉起遮阳网,在一定强光的刺激下促进原基形成,二是水分刺激,水源方便的林地可采用微喷方式维持土壤表面湿润,两种方式可同时进行,省时省工。
4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收:羊肚菌子实体出土后15-20d 就能成熟,菇体分化完整,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饱满,盖面沟纹明显呈蜂窝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小刀齐土面割下,应注意避免损伤幼小未成熟的子实体。
44.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油茶林下荫蔽的空间环境种植羊肚菌,既不影响油茶正常生长,又可降低土地租赁成本,节省棚膜、微喷等材料费及人工费,还能大幅提高种植户的收入回报,本文针对油茶林下套种羊肚菌生产技术中的关键节点进行了试验与示范,旨在为构建效益好、经济可持续、经验可在一定范围复制推广的林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45.2.结果与分析
46.2.1油茶林下羊肚菌品种鉴选
47.附图2鉴选结果表明:

m6-分小区均产2.92kg,折亩产 195.65kg,产量最高排名第1位;

m6-909小区均产1.61kg,折亩产107.68kg,产量最高排名第2位;

m6-901亩产48.15kg,产量最低排名第3位。通过引进六妹株系3个品种中,春季遭遇极端29 天低温与8天高温胁迫下,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增产4.1倍。 m6-分大田菌丝生长强,出菇快转潮快,耐低温与高温能力较强。而产量最低m6-901,菌丝在大田生长出现断崖式减弱,厢面出菇稀少。羊肚菌产量与大田菌丝均匀度和贮积量高度相关。可见,强势品种是油茶林下套种羊肚菌的稳产保障。
48.2.2优化营养袋配方试验
49.附图3优化营养袋配方试验结果显示,



出菇早产量高,较 ck分别增产8.01%、2.67%,小区营养袋成本价分别降低4元、6元,产量排名第一位、第二位;表明



为节省成本优化配方,且效益突出。

ck小区营养袋成本最高1元/袋,大田菌丝长势强,出菇早,亩产100kg,产量排名第三位,但营养袋投入成本偏高。

处理大田菌丝长势同样强,但出菇较迟,产量排名第四位,说明添加高粱酒糟配方营养袋供给力较弱;显示大田菌丝浓白程度与产量相关性不高。



小区营养袋成本虽然较低,大田菌丝长势较强,出菇期偏迟,小区产量较低,表明添加高粱壳配方养分供给不足。
⑤⑥
小区产量较低,预示营养袋添加干籽粒玉米配方的养分不利菌丝吸收。
⑦⑨
处理营养袋人工投入成本最低,但产量也低,散装料在高温时段还易滋生鬼伞,说明此栽培方法有污染风险与利用率低,此节省成本做法产量低。
50.2.3林下不同播种量与营养袋投放量对产量影响
51.由附图4可见,

与播种同步摆放营养袋处理,厢面菌丝长势中等,营养袋在恒温恒湿的土壤中菌丝能在12d可长满,且无链孢霉污染,亩产113.24kg;低

产原因是低温下发菌期偏长,后期菌丝活力下降,导致厢面出菇率较低所致。

播种后20d摆放营养袋,厢面菌丝长势较弱,但营养袋链孢霉污染率达10%,亩产149.72kg,排名第二位;产量不高原因是营养污染。

播后20d两次加放营养袋,就是播种后20d,在厢面1000袋/667m2进行第二次营养袋摆放,延长菌丝活性,有助出菇期营养供给,每m2出菇最多达293朵,

产量分别较



增产48.32%、12.18%。
52.2.4油茶林下套种羊肚菌效益分析
53.由附图5和6可知,油茶林下半阴半阳的遮阴环境不仅能保持水分湿度,还能防风遮阴,在羊肚菌出菇期间油茶新稍和遮阳网又能为幼菇提供良好的遮阴环境,因此冬春季生长期间几乎不需要人工喷水,每亩可节省搭建大棚的材料费、喷袋设施等成本约1500元左右。亩油茶林按50%有效面积计算实际套种面积约为333.5

,在菌种和营养袋用量上较大棚种植模式要少,节省部分原料成本。按195.65kg/ 亩,按市场均价80元/kg计算,产值为1.5652万元。目前,亩油茶中林纯收入在700元左右,相较于一般油林经营,油茶-羊肚菌套种经营模式可为油茶种植户在秋冬休园期每亩增加8000多元的收益。
54.试验从整地到采收,共投入劳动力16人次,按每人次80元计算,共支付劳务费1280元。目前667m2油茶林人工抚育管理费200元,肥料100元,林下套种羊肚菌可节省冬季抚育管理和施肥,同时还可以吸收社会闲置劳动力就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55.3讨论
56.3.1油茶林下套种羊肚菌的菌种与营养袋要足量
57.油林下土壤相对贫瘠,可利用种植的有效面积相对较少,套种羊肚菌亩应足量投入菌种200袋(0.75kg/袋)和营养袋1800-2000袋 (0.35kg/袋),保障大田菌丝均匀度和贮集量。试验佐证,大田能否出菇是品种选择,产量高低是营养袋投放数量,主要是小麦和玉米占量比。
58.3.2凹槽式播种利于抗旱防病
59.油茶林下耕层浅保湿能力弱,高温、干旱、寒潮、凝冻等自然灾害制约大。凹槽方式播种,一是可提早播种,营养袋摆放在土壤中,躲避高温期链孢霉污染;二是前期延迟盖遮
阳网,阳光暴晒表土可降低杂菌,抑制菌霜形成,减少菌丝养分消耗;三是菌丝体经过逆境胁迫处理,可将常规原基表土分化诱导为土中分化,提高幼菇耐冷耐热性。
60.3.3立体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61.油茶林下套种羊肚菌,在利用林下土地、环境优势的基础上,采取良种、优化营养配方、深沟播种、营养袋投放与播种同步、褪霜期盖遮阳网等轻简化栽培技术措施,实现了林-菌在光、温、水等方面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弥补了油茶周期长、前期无收益的短板,同时改善了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能够有效提升林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人工生产率。
62.4结论
63.此次研究仅就油茶林下羊肚菌优抗丰菌种鉴选、营养袋优化配方、营养袋投放方式及投放量等关键环节展开了研究,相较于大棚栽培羊肚菌,油茶林下种植羊肚菌节省了搭建羊肚菌遮阳大棚的费用,降低了资金投入,为油茶种植区的农户提供新的增收渠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次研究地点仅在700m海拔高度区域进行,研究结论尚有一定的局限性。羊肚菌油茶林下栽培,易受干旱、寒潮、凝冻等自然灾害影响,因此建议选择交通便利、水源条件方便、临近村庄,郁闭度大于0.5的油茶成林下套种,且套种面积不宜过大。油茶林下套种羊肚菌的后续研究还应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树型、不同气候环境进行,在原基保育、催菇管理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