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预制柱底部快速压力灌浆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12-02 19:24: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柱底部快速压力灌浆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在目前建筑施工中,为了落实国家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要求,同时缩短现有建筑工程施工的周期,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预制构件。而预制混凝土以其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成为建筑业的新宠。其繁多的样式、重量加上出色的挠曲强度和性能,使其在路障、储水池、外墙、建筑和装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预制混凝土中的预制柱常常作为楼层整体框架中的竖向主体,用于楼层的整体施工。在预制柱安装就位后,需在柱底位置敷设砂浆,以保证在后序进行压力灌浆时预制柱能承受灌浆压力,但砂浆凝固时间需要24小时,若与下雨天容易淋湿,且容易破坏,不利于连续施工。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需要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寻找一种能够快速安装预制柱,并在安装后能对预制柱底部快速实施压力灌浆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柱底部快速压力灌浆的施工方法,该方法所需的构件构造简单、制作便捷、能够快速安装就位,同时使用该方法能够在不影响施工连续进行的同时,保障施工质量。
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制作便捷、快速安装就位的一种预制柱底部快速实施压力灌浆的施工方法。
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柱底部快速压力灌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安装模板并校核预制柱与套筒安装位置;
9.s2、楼板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将套筒放置并嵌入于楼板混凝土层;待楼板混凝土凝固后,套筒与混凝土楼板紧密连接;
10.s3、安装预制柱并用填充物填充套筒与预制柱之间的缝隙;
11.s4、待填充物凝固后对预制柱进行压力灌浆。
12.进一步,所述套筒设置于预制柱底部与楼板混凝土层连接处并将预制柱包住。
13.进一步,所述套筒由若干连接板围合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形成。
14.进一步,所述套筒横截面外形与预制柱横截面外形一致。
15.进一步,所述套筒内部尺寸大于预制柱外形尺寸10-20mm。
16.进一步,所述套筒放置在楼板混凝土层后需嵌入楼板混凝土层5-10mm。
17.进一步,所述预制柱包括底部预留部分和主体部分,所述底部预留部分用于与楼板混凝土层连接固定,所述主体部分在预留部分上方设置有用于进行浆料浇灌的灌浆孔。
18.进一步,所述预制柱安装完成并与套筒之间的缝隙填充好后,所述预制柱的底部
预留部分与套筒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19.进一步,所述预制柱在进行压力灌浆时,浆料通过灌浆孔填满预制柱与套筒形成的封闭空间,并在压力作用下从其他灌浆孔中流出。
20.进一步,所述套筒可在楼层施工完成后从预制柱上拆卸并用于后续施工楼层预制柱。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柱底部快速压力灌浆的施工方法,通过在预制柱安装处设置套筒,可实现预制柱的快速定位及安装;同时能够在预制柱安装后快速进行压力灌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施工周期;并且套筒能在楼层施工完成后拆卸进行循环利用,具有一定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作进一步描述:
2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中的套筒应用于预制方柱示意图a;
25.图3为本发明中的套筒应用于预制方柱示意图b;
26.图4为本发明中的套筒应用于预制圆柱示意图;
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套筒;2-预制柱;3-连接件;4-楼板;5-混凝土梁。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2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柱底部快速压力灌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s1、对该楼层进行施工时,在已施工完成的建筑梁柱框架结构上安装好模板后,对预制柱2在楼板混凝土层上的安装位置进行校核,确认与施工图纸一致,随后再根据预制柱安装位置对套筒1安装位置进行校核。
31.s2、将楼板4吊装搭接在混凝土梁5形成的框架面上并浇筑混凝进行振捣;待楼板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将套筒1放置与楼板混凝土层上,并嵌入于楼板混凝土层,待楼板混凝土凝固后套筒与混凝土楼板紧密连接;
32.s3、将预制柱2吊装至安装位置并通过套筒1定位快速安装,使用建筑用填充物填充套筒1与预制柱2之间的缝隙,使预制柱2与套筒1紧密连接;
33.s4、当填充物填满缝隙并凝固后,对预制柱1底部实施压力灌浆,使预制柱2与该层楼板混凝土层形成整体。
34.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预制柱1为建筑上常用的由预制混凝土制作而成的混凝土柱状结构,具有良好的刚度和挠曲强度,同时外观可以根据使用情况选择方柱形、圆柱形和多边柱形等形状;预制柱1由工厂加工完成,在施工现场可直接吊装使用,使施工过程可免设支撑模板;套筒2在楼板混凝土层浇筑振捣完成后,根据预制柱1的安装位置,对应安装在预制柱1的周圈,使套筒2能够使预制柱1在安装时能快速定位,减少预制柱1吊装时定位所需时间;套筒2与楼板混凝土层紧密连接,使套筒2能够承受预制柱1进行压力灌浆时产生的压力,不会被破坏;预制柱1在安装完成后,在预制柱1与套筒2之间的缝隙中填充填充
物,使预制柱与套筒连接紧密并且使套筒与预制柱底部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填充物为能够通过流动充满缝隙并在凝固后具有一定粘度和抗拉强度的混合有机物填充剂,如建筑常用的建筑密封胶、玻璃胶和固定胶等密封材料,该类密封材料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主要使用预制墙体用建筑密封胶,该类型的填充物固化较快,体积率变化小,能够快速对缝隙进行密封,并且粘粘性较好,能够成受压力灌浆的压力。
35.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所述套筒2设置于预制柱1底部与楼板混凝土层连接处并将预制柱1包住;通过套筒2将预制柱1底部包裹住后,在套筒2将预制柱1底部的缝隙之间填充密封胶,使预制柱1底部的预制部分与楼板混凝土层形成了一个密闭空间,便于预制柱1能够进行压力灌浆施工。
36.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图4所示,套筒2为有多个连接板围合而成的拼接件,并通过连接件3将连接板连接固定形成套筒2整体,同时套筒2横截面外形与预制柱1横截面外形一致;套筒2的横截面形状主要根据所使用的预制柱1横截面形状而定,对于不同横截面形状的预制柱1,套筒2所使用的连接板形状也可以自由进行搭配;连接板的材质并不唯一,可以使用建筑中常用的金属构件,也可以使用目前市面出现的强度和硬度更好、质量更轻、更耐用的新型材料,具体选用那种可根据使用情况和成本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主要以钢件为套筒连接板的主要材质,使连接板围合成钢套筒。如图2和图3所示,当使用方形的预制柱时,套筒2可以使由四块l型连接板围合形成,也可以是由两块u型连接板围合形成;再如图4所示,当时有圆形的预制柱使,套筒2使用的是两块半圆型连接板围合形成;通过不同形状的连接板搭配组合拼接形成套筒,可以适用于多种形状的预制柱,使套筒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重复利用率更高。连接件采用的是常规技术中的螺栓结构,使用简单的螺栓结构即可满足连接板之间连接固定强度,还便于施工人员对套筒2的安装和拆卸,使该施工方法所用的构件结构更加简单,便于施工人员操作使用。
37.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套筒2内部尺寸大于预制柱1外形尺寸10-20mm,目的是为了预留预制柱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值;因为预制柱尺寸较大,且混凝土在制作时可能流动不够均匀,就容易造成预制柱1的实际尺寸与图纸尺寸不符;通过将套筒2的内部尺寸设定成大于预制柱误差范围内的最大尺寸值,可便于施工人员将预制柱1轻松安装至套筒2内,避免因预制柱2制造误差产生的返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38.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柱1包括底部预留部分和主体部分,所述底部预留部分用于与楼板混凝土层连接固定,所述主体部分在预留部分上方设置有用于进行浆料浇灌的灌浆孔。预制柱1的底部预留部分为与该层楼板混凝土层连接的安装部,安装部可使用从预制柱主体部分向下凸出的竖筋加箍筋的组合,使预制柱与楼层混凝土层实现初步的连接,安装部的尺寸和高度可根据图纸中的楼层情况在工程进行预留;主体部分的底部,也就是预留部分的上方设置有多排在水平方向沿横向均匀布置的灌浆孔,与现有技术中的对墙体进行压力灌浆时所开的灌浆孔类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39.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所述套筒2放置在楼板混凝土层后需嵌入楼板混凝土层5-10mm;当套筒2安装至楼板混凝土层时,需要将套筒2的底部嵌入楼层混凝土层中,使套筒2与楼板混凝土层连接紧密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避免套筒2在压力灌浆时因压力过大被破坏,影响预制柱1的整体强度;套筒2的高度需要大于预制柱1底部预留高度加上套筒2嵌入楼层混凝土层的深度,这样才能使预制柱1预留部分与楼层混凝土层形成一个
封闭的空间,同时套筒2的高度也需要在预制柱安装好低于预制柱1最低处的浆料灌注孔,以便于浆料的灌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预制柱1预留部分的高度尺寸进行选择使用。
40.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柱1安装完成并与套筒2之间的缝隙填充好后,所述预制柱1的底部预留部分与套筒2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所述预制柱1在进行压力灌浆时,浆料通过灌浆孔填满预制柱1与套筒2形成的封闭空间,并在压力作用下从其他灌浆孔中流出。在步骤s4中,当预制柱与套筒之间的缝隙填充并凝固好之后,浆料从与预制柱1最低处的灌浆孔中灌入,使浆料逐渐填满预制柱底部预留部分与套筒形成的封闭空间,直至从灌浆孔溢出;当最低处的灌浆孔有浆料溢出时,使用塞子将其堵住,使浆料在压力作用下从上方的灌浆孔中溢出,然后重复进行堵塞,直至浆料全部充满预制孔内部的灌浆通道;采用压力灌浆的方法能够使浆料并在压力的作用下填充的更加紧密充分,进而使预制柱与楼层之间的固定强度更好。
41.本实施例中,当本楼层的施工完成后,即可从预制柱上将套筒2拆卸下来并用于下个需要进行施工的楼层预制柱;因为套筒2的连接板之间是通过螺栓结构进行连接,使用扳手就可进行拆装;套筒2与预制柱1之间的填充物厚度也比较小,只需采用相关溶解剂即可使其溶解脱落,再加上套筒2嵌入楼板混凝土层的深度较浅,因此施工人员可以轻松将其拆下;同时套筒2的整体结构简单,构件较少,重量较轻,一人即可完成所有构件的转运。
42.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