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沉入桩与“工”字形重力式锚碇组合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11-30 22:13: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沉入桩与“工”字形重力式锚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重力式锚碇(1)以及设于重力式锚碇(1)前端的沉入桩组(3),其中:重力式锚碇(1)呈工字型结构,其包括后锚碇(5)、前锚碇(2)、锚腰(4)、锚体(9);后锚碇(5)与前锚碇(2)平行相对设置;前锚碇(2)横截面为前宽后窄的梯形;在前锚碇(2)的前锚面(6)等间距设置若干自上而下贯通的凹槽(8);在前锚碇(2)前方位置划分与前锚碇(2)宽度等宽的矩形加固区(10);锚腰(4)设置于前锚碇(2)与后锚碇(5)之间,前锚碇(2)、后锚碇(5)、锚腰(4)呈工字形;锚体(9)设置于锚腰(4)上方;沉入桩组(3)设置于矩形加固区域(10)内,对前锚碇(2)前端被动土压力区进行加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入桩与“工”字形重力式锚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沉入桩组(3)包括压顶梁(12)、若干基桩(13)、若干斜桩(11),其中:压顶梁(12)设置于若干基桩(13)与若干斜桩(11)顶部;若干基桩(13)与若干斜桩(11)一一对应设置,且若干基桩(13)与若干斜桩(11)的顶端均锚入压顶梁(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入桩与“工”字形重力式锚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前锚碇(2)的埋置深度大于后锚碇(5)的埋置深度,后锚碇(5)埋置深度不小于前锚碇(2)埋置深度的2/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入桩与“工”字形重力式锚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前锚碇(2)的侧面(7)与前锚面(6)之间夹角为45-60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入桩与“工”字形重力式锚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前锚碇(2)、锚腰(4)、后锚碇(5)、锚体(9)为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构件。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入桩与“工”字形重力式锚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前锚碇(2)、锚腰(4)、后锚碇(5)三者等厚。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入桩与“工”字形重力式锚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锚腰(4)宽度为后锚碇(5)宽度的1/2-2/3。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所述的一种沉入桩与“工”字形重力式锚碇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开挖锚碇基坑:开挖锚碇基坑,锚碇基坑包括放坡开挖,且需进行边坡支护,并进行基坑围护桩施工;步骤s2、垫层施工:在基坑底部浇筑混凝土并平整表面;步骤s4、浇筑锚碇混凝土:将后锚碇(5)、前锚碇(2)、锚腰(4)、锚体(9)浇筑为一体形成重力式锚碇组合结构并养护;步骤s5、施工沉入桩组(3):待锚碇混凝土强度达到当前工况所需强度后,在矩形加固区域(10)内进行沉入桩组(3)的施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沉入桩与“工”字形重力式锚碇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浇筑的是40-60cm厚的c25素混凝土。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沉入桩与“工”字形重力式锚碇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沉入桩组(3)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下:步骤s5-1、依次进行基桩(13)、斜桩(11)的沉桩工作;步骤s5-2、沉桩完成后,在基桩(13)和斜桩(11)顶部进行现浇压顶梁(12)的施工,与基桩(13)和斜桩(11)构成整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入桩与“工”字形重力式锚碇组合结构及施工方法,重力式锚碇组合结构包括重力式锚碇以及设于重力式锚碇前端的沉入桩组,重力式锚碇呈工字型结构,其包括后锚碇、前锚碇、锚腰、锚体;后锚碇与前锚碇平行相对设置;前锚碇横截面为前宽后窄的梯形;在前锚碇的前锚面等间距设置若干自上而下贯通的凹槽;在前锚碇前方位置划分与前锚碇宽度等宽的矩形加固区;锚腰设置于前锚碇与后锚碇之间,前锚碇、后锚碇、锚腰呈工字形;锚体设置于锚腰上方;沉入桩组设置于矩形加固区域内,对前锚碇前端被动土压力区进行加固。本发明以实现较小体量的锚碇基础,更高效的满足桥梁稳定性各项指标。更高效的满足桥梁稳定性各项指标。更高效的满足桥梁稳定性各项指标。


技术研发人员:穆保岗 周昌栋 施飞 代明净 郑红 张后登 王碧波 王凌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宜昌伍家岗大桥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30
技术公布日:2022/11/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