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适用于沙漠公路的路基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11-30 22:09: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沙漠公路路基路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沙漠公路 的路基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沙漠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在沙漠中修建 的公路正出现向着高等级、高标准进展的趋势。西部地区交通量的逐年快速 增长,重超载车辆的日趋增多,加之环境和气候的恶化,此种交通状况对路 面基层又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提高路面基层的技术水准势在必行。 但是,风积沙地区的筑路材料匮乏,传统道路修筑所采用的石灰土、砂石等 材料,均需要远距离运输,施工成本昂贵。因此,若能就地取材利用风积沙 作为筑路材料,将修筑道路所用的天然沙砾替换为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取 材方便风积沙,同时,提高其作为公路路面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极大 的降低筑路成本,不仅能解决筑路材料匮乏的问题,而且能够实现该地区的 可持续发展。
3.经查阅关于风积沙用作道路工程筑路材料的相关文章与专利,结果如 下:
4.专利cn111485470a《一种废渣利用的高速公路路面结构》文中提到的路 面基层、底基层配比、材料试验区间与本发明设计方法不同,本发明基层表 面采用土工格栅而未采用铺设预应力混凝土层更加节约项目成本,减少和防 止路面的各种反射裂缝,同时可使路面承载应力分散,同时该专利未涉及土 工格室加固风积沙的施工设计。专利cn213358187u《一种风积沙路基结 构》、cn109554972a《一种风积沙路基及其施工方法》、cn213447910u《一种 高填方风积沙路基的填筑结构》均未采用土工格室加固风积沙的设计施工方 式。
5.现有文献《沙漠公路路面材料及路用性能研究》、《pam与水泥复合改性 青海风积沙的路用性能与应用研究》、《风积砂地区通村油路路面基层材料 的试验研究》、《无机结合料稳定风积沙路用性能研究》、《水泥稳定风积砂 碎/砾石路用性能研究》、《风积砂的路用性能与施工工艺》、《风积沙特性及 筑路施工应用》、《沙漠地区路面典型结构研究》、《水泥改良张家口坝上风 积沙的力学性能研究》等文章中对风积沙用作路面基层、底基层及路基材料 的设计配比均与本发明的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方案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沙漠公路的路基路面结 构形式及施工方法,该路面结构就此取材、节能环保、筑路造价低,路基路 面结构设计强度满足设计规范标准。
7.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沙漠公路的路基路面结构,包括自下而上铺设 的路床、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底基层、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料基层、 加筋层、下封层和路面层,所述路床为土工格室加固风积沙结构。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满足干旱荒漠区公路结构设计,风积沙的使 用替换了
天然沙砾的用量,保护环境,筑路造价低,符合国家低碳节能可持 续发展的政策要求,为沙漠地区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方 法,且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强度满足设计规范标准。将风积沙用于路床土工格 室填料和筑路材料使用,发挥其作用,可以解决沙漠公路筑路材料运输难、 成本高问题,促进资源利用,变废为宝,保护环境,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10.进一步地,所述路床中,风积沙填筑高度超过土工格室表面5cm。
11.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快速完成土工格室覆盖施工,以 防土工格室长时间暴露在环境中;充分利用土工格室对风积沙的约束力,提 高路床的承载能力。
12.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底基层(2) 包括以下组分,水泥:4%-8%,风积沙:74%-68%,粉煤灰:12%-24%,其中,水 泥、风积沙、煤粉灰之和为100%。
13.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最大程度的用风积沙的使用替换了天 然沙砾的用量,节能环保,筑路造价低;而且,强度满足设计规范标准。
14.进一步地,所述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底基层的风积沙含量占比,为水 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料基层的集料与风积沙的占比之和。
15.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底基层与水泥 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料基层的力学性能接近,施工质量均一性好,节能环保, 节约施工成本。
16.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料基层(3) 包括以下组分,水泥:4%-8%,集料:18%-34%,风积沙:34%-66%,粉煤 灰:12%-24%,其中,水泥、集料、风积沙、煤粉灰之和为100%。
17.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考虑风积沙本身物理性能存在劣势, 以大粒径碎/砾石集料作为骨料,风积沙、粉煤灰和水泥起填充骨架空隙和 胶结作用,增加了集料比表面积保证强度增长,粉煤灰掺入在混凝土中不但 可以改善拌合物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减少干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18.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集料包括以下粒径配比:10mm-20mm 占比50%、20mm-30mm占比50%。
19.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以大粒径碎/砾石集料作为骨料,风 积沙、粉煤灰和水泥起填充骨架空隙和胶结作用,增加了集料比表面积保证 强度增长。
20.进一步地,所述风积沙的粒径为为0.075mm-0.25mm之间,硫酸盐含量 ≤0.25。
21.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硫酸根离子浓度≤4000mg/l时, 掺粉煤灰可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侵蚀性能,而且与水泥水化产物二次反应可 以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改善混凝土。
22.进一步地,所述的粉煤灰为ⅱ级f类粉煤灰。
23.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改善拌合物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 减少干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24.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泥为标号32.5以上的硅酸盐水泥。
25.进一步地,所述加筋层采用土工格栅加筋或钢丝网加筋,采用土工格栅 加筋的情况下,土工格栅为塑料土工格栅、钢塑土工格栅、玻璃纤维土工格 栅或聚酯经编涤纶土工格栅中的一种。
26.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强路基整体性,减少沉降量。
2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沙漠公路的路基路面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28.步骤一、对风积沙样品进行化学指标试验和物理力学指标试验;
29.步骤二、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底基层设计,用均匀配合比设计一确定 水泥、风积沙、粉煤灰的配比;
30.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料基层设计,用均匀配合比设计二确定水泥、 集料、风积沙、粉煤灰的配比;
3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均匀配合比设计一和所述均匀配合比设 计二均取用最大风积沙用量的一组试验配比。
32.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最大程度的用风积沙的使用替换了天 然沙砾的用量,保护环境,筑路造价低;而且,强度满足设计规范标准。
3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均匀配合比设计一,按重量百分比计包 括如下5组配比:
[0034][0035]
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试验范围确定,容易用较少的试验次 数确定最大风积沙用量的一组试验配比,试验周期短,操作方便。
[0036]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均匀配合比设计二,按重量百分比计包 括如下25组配比:
[0037][0038]
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试验范围确定,容易用较少的试验次 数确定最大风积沙用量的一组试验配比,试验周期短,操作方便。
[0039]
步骤三、在所述风积沙和粉煤灰合成级配中加入水泥和水,得到水泥稳 定底基层混合料,在所述集料、风积沙和粉煤灰的合成级配中加入水泥和水, 得到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之后分别对两种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佳 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
[0040]
步骤四、对所述水泥稳定底基层混合料、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进行7d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0041]
步骤四的作用是,确保水泥稳定底基层混合料、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满 足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强度要求;同时,找到不同水泥含量下的最优配合比, 找到满足不同等级公路底基层、基层强度设计的要求,便于根据对应等级公 路,采用对应用量的水泥,节约材料。
[0042]
步骤五、逐层完成路床、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底基层、水泥粉煤灰稳 定风积沙集料基层、加筋层、下封层、路面层的施工。
附图说明
[0043]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组合设计流程图。
[0044]
图2为本发明的路基路面结构示意图。
[0045]
图3为本发明的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图。
[0046]
附图中,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技术特征如下:
[0047]
1-路床;2-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底基层;3-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 料基层;4-加筋层;5-下封层;6-路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 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49]
本发明参见图1-3。
[005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沙漠公路的路基路面结构,包括自下而上铺设 的路床1、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底基层2、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料基 层3、加筋层4、下封层5和路面层6,所述路床1为土工格室加固风积沙结 构。
[005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满足干旱荒漠区公路结构设计,风积沙的使 用替换了天然沙砾的用量,保护环境,筑路造价低,符合国家低碳节能可持 续发展的政策要求,为沙漠地区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方 法,且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强度满足设计规范标准。将风积沙用于路床1土工 格室填料和筑路材料使用,发挥其作用,可以解决沙漠公路筑路材料运输难、 成本高问题,促进资源利用,变废为宝,保护环境,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0052]
进一步地,所述路床1中,风积沙填筑高度超过土工格室表面5cm。
[0053]
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快速完成土工格室覆盖施工,以 防土工格室长时间暴露在环境中;充分利用土工格室对风积沙的约束力,提 高路床1的承载能力。
[0054]
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底基层2包括 以下组分,水泥:4%-8%,风积沙:74%-68%,粉煤灰:12%-24%,其中,水泥、 风积沙、煤粉灰之和为100%。
[0055]
注:该组分是外掺法设计试验的配合比,是在尚未加入水时的配合比, 在施工时额外加入水拌和施工。
[0056]
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最大程度的用风积沙的使用替换了天 然沙砾的用量,节能环保,筑路造价低;而且,强度满足设计规范标准。
[0057]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底基层2的风积沙含量占比,为 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料基层3的集料与风积沙的占比之和。
[0058]
集料是通用术语,又称骨料,就是不同粒径的沙或砾石组成的砂石骨料。
[0059]
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底基层2与水 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料基层3的力学性能接近,施工质量均一性好,节能 环保,节约施工成本。
[0060]
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料基层3包 括以下组分,水泥:4%-8%,集料:18%-34%,风积沙:34%-66%,粉煤灰:12%-24%, 其中,水泥、集料、风积沙、煤粉灰之和为100%。
[0061]
注:该组分是外掺法设计试验的配合比,是在尚未加入水时的配合比, 在施工时额外加入水拌和施工。
[0062]
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考虑风积沙本身物理性能存在劣势, 以大粒径碎/砾石集料作为骨料,风积沙、粉煤灰和水泥起填充骨架空隙和 胶结作用,增加了集料比表面积保证强度增长,粉煤灰掺入在混凝土中不但 可以改善拌合物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减少干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0063]
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集料包括以下粒径配比:10mm-20mm 占比50%、20mm-30mm占比50%。
[0064]
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以大粒径碎/砾石集料作为骨料,风 积沙、粉煤灰和水泥起填充骨架空隙和胶结作用,增加了集料比表面积保证 强度增长。
[0065]
进一步地,所述风积沙的粒径为为0.075mm-0.25mm之间,硫酸盐含量 ≤0.25。
[0066]
注:风积沙的试验方法参考,dz-t 0341-2020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0067]
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硫酸根离子浓度≤4000mg/l时, 掺粉煤灰可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侵蚀性能,而且与水泥水化产物二次反应可 以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改善混凝土。
[0068]
进一步地,所述的粉煤灰为ⅱ级f类粉煤灰。
[0069]
注:粉煤灰的分类标准方法为国家标准gb1596-9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 的粉煤灰,粉煤灰物理力学指标满足试验要求。粗集料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参考t0316-2005粗集料压碎值试验。
[0070]
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改善拌合物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 减少干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0071]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泥为标号32.5以上的硅酸盐水泥。
[0072]
参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中水泥粉煤灰稳定材 料和水泥稳定材料的推荐比例标准,取水泥与粉煤灰之比为1:3。
[0073]
进一步地,所述加筋层4采用土工格栅加筋或钢丝网加筋,采用土工格 栅加筋的情况下,土工格栅为塑料土工格栅、钢塑土工格栅、玻璃纤维土工 格栅或聚酯经编涤纶土工格栅中的一种。
[0074]
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强路基整体性,减少沉降量。
[007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封层5是沥青路面表面封层中的一种,是一层用 连续方式敷设在整个路表面上的养护层。封层材料可以是单独的沥青或其他 封层剂,也可以是沥青与集料组成的混合料。
[007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路面层6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层6。
[007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沙漠公路的路基路面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0078]
步骤一、对风积沙样品进行化学指标试验和物理力学指标试验;
[0079]
注:步骤一的作用是明确材料不含有违标成分,以及基本物理力学性能 满足国家标准。该步骤只需进行基本的化学指标试验,物理力学指标试验, 物理力学指标试验的试验方法、基本物理力学性能条件参照《公路路面基层 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化学指标试验为,硫酸盐含量≤0.25,试验 方法参考,dz-t 0341-2020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0080]
步骤二、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底基层2设计,用均匀配合比设计一确 定水泥、风积沙、粉煤灰的配比;
[0081]
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料基层3设计,用均匀配合比设计二确定水泥、 集料、风积沙、粉煤灰的配比;
[0082]
注:均匀配合比设计,属于均匀设计,均匀设计又称均匀设计试验法(uniform design experimentation),或空间填充设计,是一种试验设计 方法(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它是只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均 匀散布的一种试验设计方法。它由方开泰教授和数学家王元在1978年共同 提出,是数论方法中的“伪蒙特卡罗方法”的一个应用。步骤二的作用是, 最大程度的用风积沙的使用替换了天然沙砾的用量。该步骤目的是
保证水泥 粉煤灰稳定风积沙底基层2满足强度要求;保证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料 基层3满足强度要求。所述强度要求是指公路规范规定的强度指标要求。
[0083]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均匀配合比设计一和所述均匀配合比设 计二均取用最大风积沙用量的一组试验配比。
[0084]
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最大程度的用风积沙的使用替换了天 然沙砾的用量,保护环境,筑路造价低;而且,强度满足设计规范标准。
[008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均匀配合比设计一,按重量百分比计包 括如下5组配比:
[0086][0087]
注:该步骤确定了水泥的用量,但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结束前尚未加 入水泥。
[0088]
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试验范围确定,容易用较少的试验次 数确定最大风积沙用量的一组试验配比,试验周期短,操作方便。
[0089]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均匀配合比设计二,按重量百分比计包 括如下25组配比:
[0090][0091]
[0092]
注:该步骤确定了水泥的用量,但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结束前尚未加 入水泥。
[0093]
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试验范围确定,容易用较少的试验次 数确定最大风积沙用量的一组试验配比,试验周期短,操作方便。
[0094]
步骤三、在所述风积沙和粉煤灰合成级配中加入水泥和水,得到水泥稳 定底基层混合料,在所述集料、风积沙和粉煤灰的合成级配中加入水泥和水, 得到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之后分别对两种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佳 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
[0095]
注:本实施例中,按步骤二的均匀设计,粉煤灰为水泥稳定基层(底基 层)材料中水泥占比的3倍。
[0096]
注:击实试验,是指用锤击实土样以了解土的压实特性的一种方法。这 个方法是用不同的击实功(锤重
×
落距
×
锤击次数)分别锤击不同含水量的 土样,并测定相应的干容重,从而求得最大干容重(一般是指骨料堆积或紧 密密度)、最优含水量,为填土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击实试验可分 为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上述最优含水量、最佳含水率就是最大干 容重对应的含水量。
[0097]
注:最佳含水率表示土在最大干密度时与其相应的含水率,它是以土中 水分的重量与干土颗粒的重量的比值。对同一种土料,在标准击实条件下, 能够达到的干密度的最大值称为最大干密度,此时相应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 水率。干密度指的是土的孔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即固体颗粒的质量与 土的总体积之比值。因此,做锤击试验时,最佳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是同时 获得的。
[0098]
步骤四、对所述水泥稳定底基层混合料、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进行7d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0099]
步骤四的作用是,确保水泥稳定底基层混合料、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满 足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强度要求;同时,找到不同水泥含量下的最优配合比, 找到满足不同等级公路底基层、基层强度设计的要求,便于根据对应等级公 路,采用对应用量的水泥,节约材料。
[0100]
注:无侧限抗压强度(unconfined compression strength)试样在无侧 向压力情况下,抵抗轴向压力的极限强度。由无侧限压缩试验求得。试验 时,试样在无侧向限制(即周围压力为零)情况下逐渐施加轴向压力,破裂时 常在试样侧面可见清晰的破裂面痕迹,这时的压力即为无侧限抗压强度。7d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无机结合料试样,按试验配合比调配,计算出试模中所需 的无机结合料量,放入试模中,用路强仪压至试模中,拆模后养护,7天后 在路强仪中试压,得出的强度就是7d无侧限抗压强度。
[0101]
步骤五、逐层完成路床1、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底基层2、水泥粉煤 灰稳定风积沙集料基层3、加筋层4、下封层5、路面层6的施工。
[0102]
有益效果:根据均匀设计试验得出的结果,可以用于不同等级公路基层、 底基层结构设计,将风积沙用于路床1土工格室填料和筑路材料使用,发挥 其作用,可以解决沙漠公路筑路材料运输难、成本高问题,促进资源利用, 变废为宝,保护环境,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采用了正交均匀试验,采用 7d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指标初步评价所使用的级配,为各风积沙地区修筑不 同等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提供配合比设计参考。
[010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五,所述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料基层3铺 设养护完成后,清扫基层顶面使得集料颗粒表面部分外露或施工后进行拉毛 处理,在下面层铺设大于等于一层加筋材料后进行下封层5和沥青面层的铺 设,使得基层表面与土工格栅接触紧
密,不易滑动,铺设的加筋层4数取决 于道路实际施工情况,横向搭接长度宜为50mm-100mm,纵向搭接长度宜为 150mm-200mm,可用的加筋材料有格栅加筋和铁丝网加筋。
[0104]
以下是具体实施例:
[0105]
一、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料基层3实施例
[0106]
1、在一种实施例中,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料基层3实施例1,具体 步骤如下:
[0107]
(1)路面基层使用水泥稳定风积沙碎石基层,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成:
[0108]
水泥:7%;
[0109]
粉煤灰:21%;
[0110]
风积沙:34%;
[0111]
按照击实试验最佳含水率配一定剂量的水。
[0112]
(2)粗集料为38%,其中:
[0113]
粒径为10mm~20mm的粗集料为50%;
[0114]
粒径为20mm~30mm的粗集料为50%;
[0115]
(3)所用粉煤灰和风积沙试验检测结果如下:
[0116][0117][0118]
(4)选用水泥标号为42.5的硅酸盐水泥,含水量取混合料总质量的4%、 5%、6%、7%、8%进行击实试验,可得7%水泥剂量混合料最大干密度为 2.167g/cm3,最佳含水率为6.89%。
[0119]
(5)根据上述试验成果成型试件进行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7d无侧 限抗压强度试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0120][0121][0122]
由上表可知,水泥含量为7%时,根据7d无侧限抗压强度得知,其基层 强度值为5.95~7.24mpa,7d劈裂强度值为1.71~2.01mpa,已满足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极重、特重的道路基层设计指标。
[0123]
2、在一种实施例中,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集料基层3实施例2,具体 步骤如下:
[0124]
(1)路面基层实使用水泥稳定风积沙碎石基层,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 成:
[0125]
水泥:8%;
[0126]
粉煤灰:24%;
[0127]
风积沙:34%;
[0128]
按照击实试验最佳含水率配一定剂量的水。
[0129]
(2)粗集料为34%,其中:
[0130]
粒径为10mm~20mm的粗集料为50%;
[0131]
粒径为20mm~30mm的粗集料为50%;
[0132]
(3)所用粉煤灰和风积沙试验检测结果与上述方案基层实施例1一致。
[0133]
(4)本次选用水泥标号为42.5的硅酸盐水泥,含水量取混合料总质量 的4%、5%、6%、7%、8%进行击实试验,可得7%水泥剂量混合料最大干密度 为2.177g/cm3,最佳含水率为6.8%。
[0134]
(5)根据上述试验成果成型试件进行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7d无侧 限抗压强度试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0135][0136]
由上表可知,水泥含量为8%时,根据7d无侧限抗压强度得知,其基层 7d无侧限抗压强度值为9.85~11.70mpa,7d劈裂强度值为1.79~2.23mpa, 已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极重、特重的道路基层设计指标。
[0137]
二、底基层实施例:
[0138]
1、底基层实施例1,具体步骤如下:
[0139]
(1)一种适用于沙漠公路的路基路面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路面低基 层实使用水泥稳定风积沙碎石基层,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成:
[0140]
其中水泥8%;
[0141]
风积沙68%;
[0142]
粉煤灰34%;
[0143]
按照击实试验最佳含水率配一定剂量的水。
[0144]
(2)所用粉煤灰和风积沙试验检测结果与上述水泥粉煤灰稳定风积沙 底基层2实施例1一致。
[0145]
(3)本次选用水泥标号为42.5的硅酸盐水泥,含水量取混合料总质量 的4%、5%、6%、7%、8%进行击实试验,可得7%水泥剂量混合料最大干密度 为1.96g/cm3,最佳含水率为8.2%。
[0146][0147]
由上表可知,水泥含量8%时,根据7d无侧限抗压强度得知,其底基层 强度值为6.2~7.8mpa,已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极重、特重的道路基层设 计指标。
[0148]
2、底基层实施例2,具体步骤如下:
[0149]
(1)一种适用于沙漠公路的路基路面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路面低基 层实使用水泥稳定风积沙碎石基层,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成:
[0150]
其中水泥7%;
[0151]
风积沙71%;
[0152]
粉煤灰21%;
[0153]
按照击实试验最佳含水率配一定剂量的水。
[0154]
(2)所用粉煤灰和风积沙试验检测结果与上述方案基层实施例1一致。
[0155]
(3)本次选用水泥标号为42.5的硅酸盐水泥,含水量取混合料总质量 的4%、5%、6%、7%、8%进行击实试验,可得7%水泥剂量混合料最大干密度 为2.112g/cm3,最佳含水率为7.3%。
[0156][0157]
由上表可知,水泥含量7%时,根据7d无侧限抗压强度得知,其底基层 强度值为4.9~6.4mpa,已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极重、特重的道路基层设 计指标。
[0158]
三、加筋层4实施例
[0159]
在一种实施例中,加筋层4实施以格栅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0160]
(1)格栅铺设前要求基层表面平整、呈水平状、清除尖刺突起物;
[0161]
(2)在平整压实的场地上,安装铺设的格栅其主要受力方向(纵向) 应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铺设要平整,无皱折,尽量张紧。用插钉及土石压 重固定,铺设的格栅主要受力方向最好是通长无接头,幅与幅之间的连接可 以人工绑扎搭接,横向搭接长度宜为50mm-100mm,纵向搭接长度宜为 150mm-200mm,如设置的格栅在两层以上,层与层之间应错缝。大面积铺设 后,要整体调整其平直度。
[0162]
四、路床1实施例
[0163]
路床1实施例1,具体步骤如下:
[0164]
(1)一种适用于沙漠公路的路基路面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路床1使 用土工格室加固风积沙后表面土工布遮盖,施工步骤如下:
[0165]
(2)以路中心为基准,放两条边线,两边线距离为网格张拉后的宽度;
[0166]
(3)土工格室按照沿着路基横向的方向进行铺设,采用全幅铺设的方 式,土工格室铺设在路床1的0~10cm范围内,对于土工格室的固定,需要 采用锚固的方式将其端部固定在挖方和填方路基内。
[0167]
(4)在进行土工格室的铺设时,首先,需要充分张开土工格室。在土工 格室的起始端,采用锚钉进行固定连接,注意的是:锚钉需要刷涂1层防锈 漆,以做好防锈处理,通过锚钉将土工格室的起始端锚固在地下,锚固深度 应控制在60cm以上。如果土工格室的面积较大时,为了确保锚固效果,则 应在土工格室的中间部分加大锚固的密度。
[0168]
(5)土工格室的铺设采用横铺的方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每片格室的 宽度应对应路堤的宽度,注意铺设时保持水平。
[0169]
(6)在土工格室铺设前,应先对土工格室进行检查,查看其是否存在 破损的问题。如果存在破损问题,应及时对土工格室进行更换。
[0170]
(7)当土工格室铺设施工完成后,一般情况下,在2d内应在其上路基 填料的填筑施工,以防土工格室长时间暴露在环境中。
[0171]
(8)填充法填风积沙:土工格室张拉完毕,用装载机配合少量人工往 网格中填沙,填沙后用压路机碾压;在填土施工时,应根据地基土的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接地力不得过大。
[0172]
(9)在进行填风积沙施工时,首先采用后倾式卡车沿着土工格室的边 缘进行卸风积沙,接着采用装载机进行土体初步平整,同时安排人工进行配 合,或者可以采用挖掘机在土工格室内进行填风积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落风积沙的高度应控制在1m以内。
[0173]
(10)土工格室中使用的填筑材料应有盈余,盈余部分主要作用是保护 土工格室,应严格控制填料的松铺系数,待土工格室填料压实后应剔除多余 填料,并用土工布进行遮盖,避免基层材料的渗透。
[017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出现了指示方位、方向或位置 关系的描述用语,例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 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
ꢀ“
轴向”、“径向”、“周向”等,在本说明书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 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分、元件或整体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 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175]
此外,如果出现了次序描述用语,例如:“第一”、“第二”等,在本 说明书中的用途是为了便于理解或简化描述,例如,为了区分多个具有相同 类型或功能的技术特征,而又不得不单独提及时,本说明书可能采用前缀或 后缀次序描述用语的方式将其区分。因此,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 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
”ꢀ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 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176]
在本发明中,如果采用了结构相对作用关系描述用语,例如:“安装”、
ꢀ“
相连”、“连接”、“固定”等,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 广义的理解。例如,“安装”、“相连”、“连接”等,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 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 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固定”可以是形成一体的固定,也可以是通过 紧固件可拆卸的固定;可以是直接固定,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固定。对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所处的语境、前后文的文 意连贯性等理解上述描述用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177]
在本发明中,如果出现了含有附属或连接含义的描述用语,例如,第一 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不应做限 定性的理解,例如,“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 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所处的语境、前后文的文意连贯性等理解上述 描述用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178]
进而,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 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
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179]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 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 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 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并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 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 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示例以及不同实施 例、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这些结合或组合都应归入本发明所概括的 范围之内。
[0180]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 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其公 开渠道可以获得的信息范围内,结合本技术文件所给出的技术启示,可以对 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