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16:48: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建筑施工平台多为固定式,导致施工人员与施工位置相差一点就需要施工平台整体移动,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建筑施工平台,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顶端中间固定安装有控制箱,移动底座顶端四角固定安装有液压柱,且四个液压柱顶端固定安装有台体,所述台体两侧滑动安装有第一外扩框,所述台体两端外壁底端和两侧中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多个插柱,台体两端外壁的上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且多个插柱末端和电动推杆伸缩端设置有第二外扩框。
6.优选的,所述台体底端中间固定安装有中间柱,每个液压柱固定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且四个固定环和中间柱圆周外侧转动安装有伸缩杆。
7.优选的,所述台体内部转动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顶端转动安装有遮挡板。
8.优选的,所述第一外扩框开口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延伸板,第一外扩框底端固定安装有多个等距离的支撑板,第二外扩框底端两端固定连接有托框,且托框两端高度外高内低。
9.优选的,所述台体底端两侧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且托框在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台体两侧外壁的两端均开设有矩形开口,台体两侧外壁的底端开设有插槽,且支撑板在插槽内部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外扩框高度大于台体高度,且第二外扩框两侧与电动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扩框一端的底端和两侧中下端均开设有插孔,且插柱在插孔内部限位滑动。
11.优选的,所述移动底座由底板和四个防滑轮固定安装组成,且底板四侧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离的拉绳,且多个拉绳之间覆盖有接尘帘,拉绳末端固定连接有收纳框,所述收纳框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动柱,且滑动柱底端固定安装有吸盘。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通过托框在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支撑板在插槽内部滑动连接和延伸板限位于矩形开口,使第一外扩框可稳定向台体外侧推动,达到台体两侧可外扩的目的,且电动推杆工作伸长,多个插柱在插孔内部限位滑动,使第二外扩框向外移动,达到台体两端可外扩的目的,方便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现场调整外扩方向和
距离,进而避免施工人员因为相差较小的距离而移动施工平台整体或身体向外倾斜,且支撑板和托框为施工人员提供第一外扩框的安全支撑,多个等距离的插柱为施工人员提供第二外扩框的安全支撑。
14.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通过台体底端中间固定安装有中间柱,每个液压柱固定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且四个固定环和中间柱圆周外侧转动安装有伸缩杆,当液压柱向上伸长或向下缩回使施工平台上升或下降时,伸缩杆随之伸缩来缓冲并支撑施工平台,增强施工平台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15.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通过多个拉绳之间覆盖有接尘帘,将收纳框移动并放置于平缓地面,按压滑动柱使吸盘与平缓地面相吸,进而将多个拉伸覆盖的接尘帘展开,方便承接收集建筑施工掉落的颗粒物、块状物和灰尘,降低后续清洁工作强度,同时避免有人在施工平台周围走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第一外扩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第二外扩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移动底座、2液压柱、3第一外扩框、4支撑杆、5遮挡板、6第二外扩框、7台体、8控制箱、9滑槽、10中间柱、11固定环、12伸缩杆、14插孔、15矩形开口、16电动推杆、17插柱、18插槽、19延伸板、20支撑板、21托框、22环槽、23滑动柱、24接尘帘、25拉绳、26收纳框、27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2.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23.实施例1
24.参照图1-3,一种建筑施工平台,包括移动底座1,移动底座1顶端中间固定安装有控制箱8,移动底座1顶端四角固定安装有液压柱2,且四个液压柱2顶端固定安装有台体7,台体7两侧滑动安装有第一外扩框3,台体7两端外壁底端和两侧中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多个插柱17,台体7两端外壁的上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6,且多个插柱17末端和电动推杆16伸缩端设置有第二外扩框6。
25.本实用新型中,台体7底端中间固定安装有中间柱10,每个液压柱2固定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1,且四个固定环11和中间柱10圆周外侧转动安装有伸缩杆12,当液压柱2向上伸长或向下缩回使施工平台上升或下降时,伸缩杆12随之伸缩来缓冲并支撑施工平台,
增强施工平台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26.台体7内部转动安装有支撑杆4,且支撑杆4顶端转动安装有遮挡板5,方便为工作人员遮挡强风、烈阳和雨雪等;
27.第一外扩框3开口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延伸板19,第一外扩框3底端固定安装有多个等距离的支撑板20,第二外扩框6底端两端固定连接有托框21,且托框21两端高度外高内低;
28.台体7底端两侧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9,且托框21在滑槽9内部滑动连接,台体7两侧外壁的两端均开设有矩形开口15,台体7两侧外壁的底端开设有插槽18,且支撑板20在插槽18内部滑动连接;
29.第二外扩框6高度大于台体7高度,且第二外扩框6两侧与电动推杆16固定连接,第二外扩框6一端的底端和两侧中下端均开设有插孔14,且插柱17在插孔14内部限位滑动。
30.工作原理: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使用高位施工的施工平台时,通过托框21在滑槽9内部滑动连接、支撑板20在插槽18内部滑动连接和延伸板19限位于矩形开口15,使第一外扩框3可稳定向台体7外侧推动,达到台体7两侧可外扩的目的,且电动推杆16工作伸长,多个插柱17在插孔14内部限位滑动,使第二外扩框6向外移动,达到台体7两端可外扩的目的,方便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现场调整外扩方向和距离,进而避免施工人员因为相差较小的距离而移动施工平台整体或身体向外倾斜,且支撑板20和托框21为施工人员提供第一外扩框3的安全支撑,多个等距离的插柱17为施工人员提供第二外扩框6的安全支撑;
31.通过台体7底端中间固定安装有中间柱10,每个液压柱2固定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1,且四个固定环11和中间柱10圆周外侧转动安装有伸缩杆12,当液压柱2向上伸长或向下缩回使施工平台上升或下降时,伸缩杆12随之伸缩来缓冲并支撑施工平台,增强施工平台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32.实施例2
33.参照图1-4,一种建筑施工平台,包括移动底座1,移动底座1顶端中间固定安装有控制箱8,移动底座1顶端四角固定安装有液压柱2,且四个液压柱2顶端固定安装有台体7,台体7两侧滑动安装有第一外扩框3,台体7两端外壁底端和两侧中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多个插柱17,台体7两端外壁的上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6,且多个插柱17末端和电动推杆16伸缩端设置有第二外扩框6。
34.本实用新型中,台体7底端中间固定安装有中间柱10,每个液压柱2固定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1,且四个固定环11和中间柱10圆周外侧转动安装有伸缩杆12,当液压柱2向上伸长或向下缩回使施工平台上升或下降时,伸缩杆12随之伸缩来缓冲并支撑施工平台,增强施工平台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35.台体7内部转动安装有支撑杆4,且支撑杆4顶端转动安装有遮挡板5,方便为工作人员遮挡强风、烈阳和雨雪等;
36.第一外扩框3开口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延伸板19,第一外扩框3底端固定安装有多个等距离的支撑板20,第二外扩框6底端两端固定连接有托框21,且托框21两端高度外高内低;
37.台体7底端两侧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9,且托框21在滑槽9内部滑动连接,台体7两侧外壁的两端均开设有矩形开口15,台体7两侧外壁的底端开设有插槽18,且支撑板20在插
槽18内部滑动连接;
38.第二外扩框6高度大于台体7高度,且第二外扩框6两侧与电动推杆16固定连接,第二外扩框6一端的底端和两侧中下端均开设有插孔14,且插柱17在插孔14内部限位滑动;
39.移动底座1由底板和四个防滑轮固定安装组成,且底板四侧开设有环槽22,环槽22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离的拉绳25,且多个拉绳25之间覆盖有接尘帘24,拉绳25末端固定连接有收纳框26,收纳框26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动柱23,且滑动柱23底端固定安装有吸盘27。
40.工作原理:通过多个拉绳25之间覆盖有接尘帘24,将收纳框26移动并放置于平缓地面,按压滑动柱23使吸盘27与平缓地面相吸,进而将多个拉伸25覆盖的接尘帘24展开,方便承接收集建筑施工掉落的颗粒物、块状物和灰尘,降低后续清洁工作强度,同时避免有人在施工平台周围走动。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