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氢燃料重卡高压线束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16:47: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氢燃料商用车高压线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燃料重卡高压线束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商用车的日益普及,对新能源商用车的安全性能要求不断提升,高压线束作为新能源商用车的关键零部件,其布置结构是否可靠就直接影响了司乘人员使用安全性、可靠性。
3.现有技术中,氢燃料商用车高压线束布置在氢瓶框架最低一层,连接多合一及动力电池高压盒,在实际装配或维修场景下,由于氢瓶框架内空间狭小,高压线束装配或维修存在不便利性,高压线束美观性差;
4.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氢燃料重卡高压线束布置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氢燃料重卡高压线束布置结构,既能在满足整车安全性的同时,又能满足高压线束装配和维修的便利性,进而提高了高压线束的实用性。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氢燃料重卡高压线束布置结构,包括:
8.多合一附件线束、主驱高压线束、高压盒主回路线束、电机三相线束、氢燃料正负极线束、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线束、动力电池加热线束、动力电池高压线束、直流充电插座线束、氢燃料冷却风扇线束;
9.其中,所述多合一附件线束包括油泵高压线束、气泵高压线束、空调压缩机高压线束;
10.其中,所述油泵高压线束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多合一控制器a,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油泵i;
11.所述气泵高压线束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多合一控制器a,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气泵j;
12.空调压缩机高压线束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多合一控制器a,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空调压缩机h;
13.主驱高压线束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多合一控制器a,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电机控制器f;
14.高压盒主回路线束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多合一控制器a,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高压盒b;
15.电机三相线束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电机控制器f,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
电机总成d;
16.氢燃料正负极线束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氢燃料发动机c,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多合一控制器a;
17.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线束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高压盒b,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电池冷却机组l;
18.动力电池加热线束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高压盒b,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g;
19.动力电池高压线束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高压盒b,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g;
20.直流充电插座线束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高压盒b,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充电插座k;
21.氢燃料冷却风扇线束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氢燃料发动机c,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氢系统散热e;
22.动力电池连接高压线束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g,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g。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氢燃料重卡高压线束布置结构,有益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氢燃料重卡高压线束布置结构,其主要用电器,包括多合一、动力电池高压盒、油泵、空调布置在车架内侧,拓展了高压线束装配或维修空间;
25.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氢燃料重卡高压线束布置结构,其高压线束布置走向沿车架左右上翼面平铺布置,占用独立的布置通道,提高通用化程度;
26.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氢燃料重卡高压线束布置结构,其设计合适的支架和管夹对高压线束进行固定,使高压线束走向平顺,提升高压线束美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氢燃料重卡高压线束布置结构的轴测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氢燃料重卡高压线束布置结构的整车布置结构轴测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多合一附件线束1~3;油泵高压线束1;气泵高压线束2;空调压缩机高压线束3;
32.主驱高压线束4~5;主驱负极线束4;主驱正极线束5:
33.高压盒主回路线束6~9;主回路负极线束6;主回路正极线束7;主回路负极线束8;主回路正极线束9;
34.电机三相线束10~12;电机u相线束10;电机v相线束11;电机w相线束12;
35.氢燃料正负极线束13;
36.动力电池冷却机组正负极线束14;
37.动力电池加热线束15:
38.动力电池高压线束16~19、22~23;动力电池正极线束16;动力电池负极线束17;动力电池正极线束18;动力电池负极线束19;动力电池连接线束22;动力电池连接线束23;
39.直流充电插座线束20;
40.氢燃料冷却风扇线束21;
41.高压线束固定支架24~27;第一高压线束固定支架24;第二高压线束固定支架25;第三高压线束固定支架26;第四高压线束固定支架27;
42.多合一控制器a;动力电池高压盒b;氢燃料发动机c;电机总成d;氢系统散热e;电机控制器f;动力电池g;空调压缩机h;油泵i;气泵j;充电插座k;电池冷却机组l。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44.参见图1-2所示;
45.实用新型一种氢燃料重卡高压线束布置结构,由高压线束和高压线束固定支架两部分组成;
46.高压线束包括多合一附件线束1~3、主驱高压线束4~5、高压盒主回路线束6~9、电机三相线束10~12、氢燃料正负极线束13、动力电池冷却机组正负极线束14、动力电池加热线束15、动力电池高压线束16~19、22~23、直流充电插座线束20、氢燃料冷却风扇线束21、高压线束固定支架24~27;
47.其中,多合一附件线束1~3包括:油泵高压线束1、气泵高压线束2、空调压缩机高压线束3;
48.主驱高压线束4~5包括主驱负极线束4、主驱正极线束5;
49.高压盒主回路线束6~9包括主回路负极线束6、主回路正极线束7、主回路负极线束8、主回路正极线束9;
50.电机三相线束10~12包括电机u相线束10、电机v相线束11、电机w相线束12;
51.动力电池高压线束16~19、22~23包括动力电池正极线束16、动力电池负极线束17、动力电池正极线束18、动力电池负极线束19、动力电池连接线束22、动力电池连接线束23;
52.高压线束固定支架24~27包括第一高压线束固定支架24、第二高压线束固定支架25、第三高压线束固定支架26、第四高压线束固定支架27;
53.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部分高压线束布置结构通过第二部分的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固定后围绕车架中间和左右上翼面进行布置安装,布置结构的高压线束占据专用通道进行固定;
54.其中,油泵高压线束1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多合一控制器a,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油泵i;
55.气泵高压线束2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多合一控制器a,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气泵j;
56.空调压缩机高压线束3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多合一控制器a,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空调压缩机h;
57.主驱高压线束4~5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多合一控制器a,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电机控制器f;
58.高压盒主回路线束6~9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多合一控制器a,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高压盒b;
59.电机三相线束10~12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电机控制器f,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电机总成d,通过第一高压线束固定支架24进行固定;
60.氢燃料正负极线束13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氢燃料发动机c,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多合一控制器a;
61.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线束14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高压盒b,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电池冷却机组l;
62.动力电池加热线束15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高压盒b,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g;
63.动力电池高压线束16~19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高压盒b,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g,通过第一高压线束线支架24、第三高压线束固定支架26、第四高压线束线支架27进行固定;
64.直流充电插座线束20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高压盒b,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充电插座k,通过第二高压线束线支架25进行固定;
65.氢燃料冷却风扇线束21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氢燃料发动机c,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氢系统散热e;
66.动力电池连接高压线束22~23起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g,终点连接氢燃料牵引车的动力电池g;
67.具体的实施例中,装配时,第二部分高压线束固定支架本体通过所述螺栓安装方式固定在高压线束布置通道中,第一部分高压线束在接口安装好后按照固定支架形成的通道进行从前到后,从右到左的顺序进行依次安装,其中高压线束在高压线束固定支架上的安装均采用管夹和螺栓进行固定,最后对线束另一端接口进行连接;
68.该氢燃料重卡高压线束布置结构通过专用的线束固定支架对高压线束进行固定,确保了高压线束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高压线束拥有独立的布置通道,不与其他零部件布置有交集,提高了高压线束的通用性和美观性,高压线束布置结构远离氢瓶框架,达到了氢电隔离的目的,提升了氢气安全和高压安全,高压线束整体在车架上翼面安装,提升了高压线束安装和维修便利性。
69.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