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智能助行器

2022-11-30 16:39: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智能助行器。


背景技术:

2.目前,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最重要的目标是术侧下肢的康复,疼痛不适及畏惧心理导致患者止步于行走锻炼,很多患者髋关节手术后康复不佳,行走功能未能恢复,最终肢体功能废用,并且长期卧床导致许多致命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心理、家庭、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3.相关技术中,市面上针对髋关节术后的康复助行器通常较为笨重,使用不够便捷,而且多数仅针对辅助行走功能设计,缺少功能齐全且便捷的助行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智能助行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缺少功能齐全且便捷的助行器的问题。
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智能助行器,包括:
7.可伸缩的支撑腿;
8.设于所述支撑腿一端的固定装置,其用于将所述支撑腿连接在患者腰部;
9.设于所述支撑腿一端具有自行功能的行走装置,其用于供患者患肢脚踏并辅助患者行走;
10.连接于所述固定装置的屈髋报警装置,其用于在患者屈髋超过90
°
时报警。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撑腿上的腰部固定带和髋部固定带,所述腰部固定带用于圈设在患者腰部,所述髋部固定带用于圈设在患者髋部。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屈髋报警装置包括:
13.患肢固定带,其用于连接在患肢大腿上;
14.监测报警机构,其连接所述患肢固定带和所述腰部固定带,且用于监测所述患肢固定带和所述腰部固定带距离,并在所述患肢固定带和所述腰部固定带距离低于设定值时报警。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测报警机构包括:
16.报警器;
17.连接杆,其分别与所述患肢固定带和所述腰部固定带铰接,且所述连接杆可沿其长度方向与所述腰部固定带相对滑动;
18.设于所述腰部固定带上的接近开关,其用于在所述连接杆靠近时开启报警器。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装置包括:
20.连接于所述支撑腿远离所述固定装置一端的踏板;
21.设于所述踏板上的多个走行轮;
22.刹车机构,其用于限制所述走行轮转动。
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刹车机构包括:
24.多个v刹,其一一对应设于多个所述走行轮上;
25.控制多个所述v刹开合的刹车线;
26.刹车把手,其设于所述支撑腿远离所述行走装置一端且连接所述刹车线。
2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踏板上设有绑带。
2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踏板上表面设有防滑结构。
2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腿设有所述固定装置的一端设有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上设有照明装置和安全报警装置以及控制开关。
3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腿设有所述固定装置的一端设有肘部支撑套。
31.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智能助行器,其通过支撑腿、固定装置、行走装置以及屈髋报警装置的设置,支撑腿对患肢起到支撑作用,且可伸缩设置可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固定装置使支撑腿固定在患者身上,不需患者手持,提高使用便利性,而行走装置具有行走功能,可辅助患者进行移动,不需要患者的患肢进行抬腿动作,可避免患者髋部损伤,而屈髋报警装置的设置,在患者屈髋超过设定角度时报警,可避免患者屈髋福幅度过大而损伤髋关节;因此,本技术的智能助行器能够有效保护置换的髋关节,防止脱位,有助于患肢术后康复,且使用起来便捷高效,以及支撑腿的可伸缩设计,可调节高度,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智能助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智能助行器的侧视示意图;
3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智能助行器中步行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支撑腿;101、伸缩管;102、伸缩杆;103、锁定螺栓;2、固定装置;201、腰部固定带;202、髋部固定带;3、行走装置;301、踏板;302、走行轮;303、绑带;304、刹车把手;4、屈髋报警装置;401、患肢固定带;402、连接杆;403、接近开关;404、感应块;405、套环;406、防脱块;5、控制手柄;6、肘部支撑套;7、步行辅助装置;8、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智能助行器,其能解决目前缺少功能齐全且便捷的助行器的问题。
40.参照图1-3所示,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智能助行器包括支撑腿1、设于支撑腿1上的固定装置2、设于支撑腿1上的行走装置3以及连接于固定装置2上的屈髋报警装置4。
41.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中,支撑腿1为可伸缩式支撑腿1,在本实施例中,其包括一根伸缩管101和一个伸缩杆102,伸缩管101一端开口,伸缩杆102穿过开口滑动穿设于伸缩管101内,在伸缩管101靠近开口的一端于侧壁上栓接装配有锁定螺栓103,锁定螺栓103轴线与伸缩杆102轴线垂直并相交,且锁定螺栓103端部可抵接于伸缩杆102,从而可通过滑动伸缩杆102实现支撑腿1的伸缩功能,且可通过锁定螺栓103抵紧伸缩杆102使支撑腿1保持调整好的长度以便进行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用其他伸缩结构实现支撑腿1的伸缩功能。
42.参照图1和图2所示,固定装置2设于支撑腿1的一端,其包括连接于支撑腿1上的腰部固定带201和髋部固定带202,腰部固定带201用于圈设在患者腰部,髋部固定带202用于圈设在患者髋部;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2设于伸缩杆102上且位于伸缩杆102远离伸缩管101的一端,腰部固定带201和髋部固定带202内部均设有海绵内胆,且均为开口设计,开口两侧通过魔术贴连接,从而可提高腰部固定带201和髋部固定带202穿戴的便利性。
43.参照图1和图2所示,行走装置3包括设于支撑腿1上的踏板301和设于踏板301上的多个走行轮302,具体的,踏板301安装在支撑腿1远离固定装置2的一端,则在本实施例中,踏板301安装在伸缩管101上且位于远离伸缩杆102的一端,踏板301平面垂直于伸缩杆102的轴线设置;走行轮302设置在踏板301的底面上,在本实施例中走行轮30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走行轮302呈矩形分布。
44.为了提高穿戴时的稳定性和行走时的安全性,在踏板301上还设置有绑带303以及防滑结构,绑带303为弹性结构且两端均与踏板301固定,防滑结构设置于踏板301的上表面,其包括多个防滑棱。
45.通过上述设置,支撑腿1对患肢起到支撑作用,且可伸缩设置可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固定装置2使支撑腿1固定在患者身上,不需患者手持,提高使用便利性,而行走装置3具有行走功能,可辅助患者进行移动,不需要患者的患肢进行抬腿动作,可避免患者髋部损伤;因此,本技术的智能助行器能够有效保护置换的髋关节,防止脱位,有助于患肢术后康复,且使用起来便捷高效,以及支撑腿1的可伸缩设计,可调节高度,适用范围广。
46.参照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行走装置3还包括有刹车机构,其用于限制走行轮302转动,从而可在不走动时走行轮302保持固定不易转动,以提高安全性。
47.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具体的,刹车机构包括v刹、刹车线和刹车把手304,其中,v刹设置有多个且一一对应设于多个走行轮302上,而刹车线则连接于多个v刹并控制多个v刹开合,刹车把手304设于支撑腿1远离行走装置3的一端且连接刹车线,其用于拉动刹车线以控制v刹闭合,且其位置设置便于使用人员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刹车把手304安装在伸缩管101靠近伸缩杆102的一端外壁上,刹车线的一端分成四条支线分别连接四个v刹,另一端则从伸缩管101下端穿入伸缩管101,并从伸缩管101上端穿出并连接于刹车把手304上。
48.参照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屈髋报警装置4包括患肢固定带401和监测报警机
构,患肢固定带401用于连接在患者患肢大腿上,而监测报警机构连接患肢固定带401和腰部固定带201,且用于检测患肢固定带401和腰部固定带201之间距离,并在患肢固定带401和腰部固定带201距离低于设定值时报警;在本实施例中,患肢固定带401也为开口设计,且开口两侧通过魔术贴连接。
49.参照图1和图2所示,监测报警机构包括报警器、连接杆402以及接近开关403,报警器可设置在支撑腿1上,连接杆402的两端分别与患肢固定带401和腰部固定带201铰接,并且连接杆402可沿其长度方向与腰部固定带201相对滑动,而接近开关403则设于腰部固定带201上,并在连接杆402靠近时开启报警器。具体的,在腰部固定带201上转动设置有一套环405,套环405设于腰部固定带201靠近患肢的一侧,且套环405滑动套设于连接杆402上,连接杆402远离患肢固定带401一端还设有防脱块406;接近开关403设于套环405上,而在连接杆402上设置有位于套环405和患肢固定带401之间的感应块404,感应块404靠近接近开关403时触发感应开关使报警器开启。
50.通过监测报警机构的设置,患者穿戴助行器时,将患肢固定带401套在患肢大腿上,并调整患肢固定带401位置使感应块404离接近开关403一定距离并固定,在患者发生屈髋动作时,由于腰部固定带201和患肢固定带401距离患者髋关节距离不变,发生屈髋动作时腰部固定带201和患肢固定带401之间相互靠近,此时连接杆402被推动在套环405内滑动,感应块404靠近套环405及接近开关403移动,当屈髋达到一定角度时,感应块404移动至触发接近开关403,接近开关403使报警器报警以提示患者;在实际设计时,可根据患者最大屈髋角度计算感应块404的移动距离以及穿戴时患肢固定带401与腰部固定带201的初始距离,并在连接杆402上标记刻线以便按照设计进行穿戴。
51.参照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在支撑腿1上于设有固定装置2的一端还设施有控制手柄5,其沿垂直于支撑腿1轴线的方向设置,其内设置有照明装置和安全报警装置,控制手柄5上则设置有控制照明装置和安全报警装置开启的控制开关,具体的,报警器也设于控制手柄5内,报警器和安全报警装置设为不同的警示声音;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手柄5设于伸缩杆102上且位于远离伸缩管101的一端。
52.控制手柄5的设置,可供患者上肢扶持以便保持平衡,可在光照不良情况下提供照明功能,可在发生意外事件时一键报警,多功能设计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53.参照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支撑腿1设有固定装置2的一端还设有肘部支撑套6,其供患者上肢穿过,使用时患者患侧上肢通过肘部支撑套6后握住控制手柄5来控制整个助行器的给力方向,肘部支撑套6在扶持控制手柄5对肘部进行保护支撑,提高使用的稳定性。
54.参照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支撑腿1与腰部固定带201和髋部固定带202之间均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在腰部固定带201和髋部固定带202的外侧固定两块夹板8,安装时两块夹板8夹持于支撑腿1上并通过螺栓将夹板8和支撑腿1栓接固定。通过此设置,可调整腰部固定带201和髋部固定带202在支撑腿1上的位置以适应患者不同患肢的穿戴需求,保证控制手柄5朝向患者易于操控的方向。
55.参照图3所示,进一步的,腰部固定带201还可连接步行辅助装置7;这样,在不使用支撑腿1时可将其拆除,同时将步行辅助装置7穿戴在患肢上辅助患者行走,以减轻患者患肢的负担。
5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