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敞篷车顶棚密封结构及敞篷车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15:35: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车辆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敞篷车顶棚密封结构。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置该敞篷车顶棚密封结构的敞篷车。


背景技术:

2.密封性是汽车整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汽车密封条产品正是决定这一指标优劣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它被普遍应用于汽车前后风挡、车门、车窗、后备箱等车身部位,填补车身部件之间的间隙,具有减震、防水、防尘、隔音、装饰等功用,对司乘人员及整车起到维护作用。
3.敞篷车是指带有折叠式可开启车顶的轿车。敞篷车按照车顶的结构可以分成硬顶车和软顶车。为了便于车辆于恶劣天气下的行驶,多在前档风玻璃与顶棚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以密封敞篷车的顶棚展开后与前挡风玻璃的顶部之间存在的间隙,从而在恶劣天气下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
4.但现有的敞篷车顶棚与前挡风玻璃之间的密封结构受限于其自身的结构,难以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当车辆在恶劣的天气下行驶时,从而导致雨水或灰尘等由顶棚与前挡风玻璃之间的缝隙处进入车辆内,对乘客的乘车体验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敞篷车顶棚密封结构,以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敞篷车顶棚密封结构,用于密封顶棚与前挡风玻璃之间的间隙,该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顶棚下方的钣金件上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包括:
8.基部,所述基部与所述钣金件连接;
9.第一密封部,连接在所述基部的左侧,并与所述顶棚的左端部抵接;
10.延伸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密封部的靠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一侧,并向所述前挡风玻璃的方向延伸,而与所述前挡风玻璃抵接;
11.第二密封部,连接在所述基部的右侧,并与所述顶棚的底部抵接;
12.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以及所述顶棚围构形成有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u形导水通道。
13.进一步的,所述钣金件呈l形,其具有与所述基部连接的连接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主体的左端并向左上方延伸的定位部。
14.进一步的,所述基部包括基部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基部主体底部,并卡接在所述连接主体上的至少一组卡爪,所述连接主体上设置对所述卡爪形成卡置的卡槽;每组所述卡爪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卡爪,且两所述卡爪与所述基部主体围构形成开口向下的v形。
15.进一步的,所述基部主体内埋设有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玻璃纤维丝。
16.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连接的位置处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
的开口朝向右下方设置,且所述定位部插设在所述定位槽内。
1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连接主体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基部之间连接有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罩设在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上方,并于所述第二过渡段与所述第一过渡段之间形成有空腔。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渡段背离所述空腔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豁口。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泡管,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第二密封泡管;所述第一密封泡管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二豁口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泡管与所述顶棚抵接位置的下方;所述第二密封泡管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三豁口,且所述第三豁口位于所述第二密封泡管与所述顶棚抵接位置的下方。
20.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具有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下表面抵接的抵接段,所述抵接段上开设有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导水槽。
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22.本发明所述的敞篷车顶棚密封结构,通过设置有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并在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之间形成有导水通道,有利于提升该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进而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
23.此外,通过在基部主体内埋设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玻璃纤维丝,有利于提升密封条的整体强度,也有利于防止密封条在使用过程中的收缩。
24.另外,通过设置有定位槽,便于实现对密封条的支撑定位。
2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敞篷车,所述敞篷车中设有如上所述的敞篷车顶棚密封结构。
26.本发明所述的敞篷车,通过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敞篷车顶棚密封结构,能够提升车辆的密封效果,进而有利于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
附图说明
27.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敞篷车顶棚密封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30.图3为图1中b的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车身钣金;2、钣金件;201、连接主体;202、定位部;203、第一过渡段;204、卡槽;
33.3、基部;301、卡爪;302、玻璃纤维丝;4、第一密封部;401、第二豁口;402、折弯部位;5、延伸部;501、抵接段;502、导水槽;
34.6、第二密封部;601、第三豁口;7、第二过渡段;701、第一豁口;8、空腔;9、螺栓;10、顶棚;11、唇边;12、内饰件;13、前挡风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39.实施例一
40.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敞篷车顶棚密封结构,用于密封顶棚10与前挡风玻璃13之间的间隙,该密封结构包括设于车身钣金1上的钣金件2,以及设置在钣金件2上的密封条。且密封条包括基部3、第一密封部4、延伸部5以及第二密封部6。
41.其中,基部3与钣金件2连接,第一密封部4连接在基部3的左侧,并与顶棚10的左端部抵接。延伸部5连接在第一密封部4的靠近前挡风玻璃13的一侧,并向前挡风玻璃13的方向延伸,而与前挡风玻璃13抵接。第二密封部6连接在基部3的右侧,并与顶棚10的底部抵接。且第一密封部4、第二密封部6以及顶棚10围构形成有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u形导水通道。通过第一密封部4与顶棚10接触位置的雨水,能够经由导水通道的引导流动至车身的左右两侧,且在具体实施时,可在车身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相应的排水结构,如可设置有与导水通道连通的密封泡管等流到车外,利于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
42.基于上述的整体介绍,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钣金件2设置在顶棚10的下方,并可通过螺栓9与车身钣金1连接。且钣金件2呈l形,其具有与基部3连接的连接主体201,以及连接在连接主体201的左端并向左上方延伸的定位部202。
43.为方便密封条与钣金件2之间的连接,以便于密封条于车身上的设置,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基部3包括基部主体以及设置在基部主体底部,并卡接在连接主体201上的一组卡爪301,且于连接主体201上设置有对卡爪301形成卡置的卡槽204。具体实施时,如图1中所示,在基部主体的底部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卡爪301,且两卡爪301与基部主体围构形成开口向下的v形。且通过使两卡爪301与基部主体围构成v形,方便上述螺栓9的设置同时,也能够使密封条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当然,本实施例中设置一组卡爪301仅是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此外,卡爪301也可为设置连接主体的底部,并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多组。
44.此外,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于基部主体内埋设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玻璃纤维丝302,如此设置,有利于提升密封条的整体强度的同时,也能够防止密封条在使用过程中的收缩。
45.如图1中所示,在延伸部5与第一密封部4连接的位置处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开口朝向右下方设置,且定位部202插设在定位槽内。通过设置有定位槽,并使定位部202插设在
定位槽内,方便密封条在安装时的定位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定位部202构成对第一密封部4的支撑,从而在敞篷车的顶棚10展开,且敞篷车的端部抵紧第一密封部4时,定位部202能够对第一密封部4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保证第一密封部4与顶端直接具有良好的接触效果,有利于实现较好的密封性能。
46.此外,为保证定位部202与定位槽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效果,仍如图1中所示,在定位部202的端部与定位槽的底部卡接设置,从而能够防止定位部202从定位槽内脱出。
47.定位部202与连接主体201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渡段203,第一密封部4与基部3之间连接有第二过渡段7,第二过渡段7罩设在第一过渡段203的上方,并于第二过渡段7与第一过渡段203之间形成有空腔8。
48.具体实施时,如图1及图2中所示,第一过渡段203为定位部202与卡槽204的顶部之间的圆角过渡的部分,第二过渡段7为第一密封结构与基部3之间倾斜设置的连接的部分,空腔8由第一过渡段203和第二过渡段7围构形成。并且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渡段7背离空腔8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豁口701。
49.通过形成有上述的空腔8,从而在第一密封部4受到顶棚10的压力时,密封条的第二过渡段7的位置由于第一密封部4传递来的作用力,而向空腔8的方向拱起变弯,并因第二过渡段7的弯曲变形进而能够经由基部3传递给第二密封部6向左的作用力,从而使第二密封部6更加抵紧在顶棚10底部的右端部,进而能够增强第二密封部6与顶棚10之间的密封效果。
50.此外,仍如图2和图3中所示,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4包括第一密封泡管,第二密封部6包括第二密封泡管。顶棚10的左端部与第一密封泡管的右侧抵接。且顶棚10底部的右端部与第二密封泡管抵接。且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密封泡管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豁口401,第二豁口401位于第一密封泡管与顶棚10抵接位置的下方。于第二密封泡管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三豁口601,且第三豁口601位于第二密封泡管与顶棚10抵接位置的下方。
51.通过使第一密封部4包括第一密封泡管,便于使顶棚10与第一密封泡管抵接时,具有足够的干涉量,从而避免二者在极限情况下出现密封失效的风险。且通过设置有第一豁口701,则在第一密封泡管受到顶棚10的抵压时,第一豁口701能够引导第一密封泡管在第一豁口701所在的位置处向内弯折,从而能够使顶棚10在与第一密封泡管抵接时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便于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
52.此外,如图1和图2中所示,在第一密封泡管靠近第二过渡段7的一侧形成有类直角形的折弯部位402,且折弯部位402的右侧与第一豁口701连接,如此设置,则在第一密封泡管受到密封部的抵压,并在第一豁口701的位置弯折时,折弯部位402则会受到向右的拉力,从而能够使上述第二过渡段7由第一豁口701的位置发生弯折,并向空腔8的方向拱起,进而传递给第二密封泡管向左的作用力,从而提升第二密封泡管与顶棚10之间的密封性能。
53.另外,通过使第二密封部6包括第二密封泡管,便于使顶棚10的底部与第二密封泡管抵接时具有足够的干涉量。而通过设置有第三豁口601,便于使第二密封泡管在顶棚10的抵压下,在第三豁口601的位置处弯折,有利于增大顶棚10的底部与第二密封泡管之间接触面积,从而提升第二密封泡管与顶棚10之间的密封性能。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可以在顶棚10与第二密封泡管抵接位置的下方设置有第三豁口,也可以在第二密封泡管内壁上的其它位
置处设置有豁口。
54.如图1中所示,在具体设置时,延伸部5随形于车身钣金1设置,且延伸部5具有与前挡风玻璃13的下表面抵接的抵接段501,抵接段501上开设有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导水槽502。通过使抵接段501抵接在前挡风玻璃13的下表面上,便于实现密封条与前挡风玻璃13抵接位置的隐藏式设置,从而利于提升该位置的美观性。且通过设置导水槽502,有利于提升密封条与前挡风玻璃13抵接位置的密封效果。
55.此外,如图1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靠近第二密封泡管与基部3连接的位置处还设置有斜向下延伸的唇边11,从而能够对内饰件12的边界构成遮挡。
56.本实施例的敞篷车顶棚密封结构,通过设置有第一密封部4和第二密封部6,并在第一密封部4和第二密封部6之间形成有导水通道,有利于提升该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进而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
57.实施例二
58.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敞篷车,且该敞篷车上配置有实施例一中的敞篷车顶棚10密封结构。
59.本实施例的敞篷车,通过设置有实施例一中的敞篷车顶棚密封结构,能够提升车辆的密封效果,进而有利于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