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助眠枕

2022-11-30 09:59: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助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助眠枕。


背景技术:

2.当前社会中睡眠问题严重,人们入睡困难,并且起床后常伴有精神不佳等,睡眠问题对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强烈。人们对改善睡眠质量需求强烈。
3.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睡眠环境对睡眠质量影响非常大,影响人们失眠的因素有噪音,光照强度,温度,透气等,并且多数调查者表示头部与传统枕头接触面之间发热严重从而影响睡眠。传统闹钟唤醒较为突然,睡眠者会感受到被惊醒从而导致起床后不清醒等问题。此外根据研究显示一定程度的震动能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以传统方法对睡眠环境调节到最适状态繁琐复杂,因此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智能睡眠枕能调节所有睡眠影响因素到最为舒适状态从而提升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助眠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智能助眠枕,包括遮光罩和隔音罩,所述隔音罩固定连接于遮光罩的右侧,所述遮光罩的内部底部安装有枕芯。
7.所述枕芯的内部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通水管,所述枕芯的内部顶部固定安装有热敏电阻,所述枕芯的内部底部固定安装有静音往复电机,所述静音往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捶打装置,所述枕芯的内部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垫。
8.优选的,所述遮光罩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制冷片,所述通水管贯穿遮光罩且与制冷片接触,所述热敏电阻与外界终端信号连接,所述枕芯的内部还安装有心率监测模块和呼吸监测模块,所述静音往复电机内置电源,所述捶打装置的顶部与枕芯的内壁顶部抵接,所述气垫的顶部与枕芯的内壁顶部抵接。
9.优选的,所述遮光罩的内壁顶部固定安装有光闹钟,所述光闹钟为柔性非直射眼部光源,且内置控制器,可以在控制器内设置起床时间,光闹钟会在起床时间之前运行。
10.优选的,所述遮光罩的由阻尼隔音毡一和阻尼隔音毡二构成,所述阻尼隔音毡一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聚氨酯吸声棉,所述阻尼隔音毡二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高分子阻尼材料,所述遮光罩的内部安装有主动降噪模块。
11.优选的,所述主动降噪模块包括控制器、微型麦克风和微型喇叭阵列,所述主动降噪模块等间距分布于遮光罩的内部,所述控制器与外界终端信号连接,微型麦克风采集环境噪声并将噪声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智能助眠枕,微型麦克风采集环境噪声并将噪声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将噪声转换为大小相同,波形相位相反的声音,并由微型喇叭发出声音从而抵消噪音。
14.2.该智能助眠枕,内置气垫对使用者颈部进行升降运动,并通过静音往复电机并对肩部进行锤击按摩,气垫及锤击按摩均速度递减至停止从而使使用者进入睡眠,在遮光罩体内控制到最佳睡眠条件,更符合用户需求。
15.3.该智能助眠枕,光闹钟会在起床时间之前运行,并通过缓慢增加光照亮度逐步影响松果体减少分泌褪黑素使人逐渐清醒,从而达到无痛起床的目的。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智能助眠枕的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遮光罩的截面示意图;
20.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图;
2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枕芯截面示意图。
23.图中:1、遮光罩;101、高分子阻尼材料;102、阻尼隔音毡一;103、聚氨酯吸声棉;104、阻尼隔音毡二;105、控制器;106、微型麦克风;107、微型喇叭阵列;2、隔音罩;3、枕芯;301、通水管;302、热敏电阻;303、静音往复电机;304、捶打装置;305、气垫;4、制冷片;5、光闹钟。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
27.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助眠枕,包括遮光罩1和隔音罩2,隔音罩2固定连接于遮光罩1的右侧,遮光罩1通过外置滚筒风机进行通风,遮光罩1的内部底部安装有枕芯3,遮光罩1的内壁顶部固定安装有光闹钟5,光闹钟5为柔性非直射眼部光源,且内置控制器,可以在控制器内设置起床时间,光闹钟5会在起床时间之前运行,并通过缓慢增加光照亮度逐步影响松果体减少分泌褪黑素使人逐渐清醒,从而达到无痛起床的目的。
28.所述的遮光罩1的由阻尼隔音毡一102和阻尼隔音毡二104构成,阻尼隔音毡一102
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聚氨酯吸声棉103,阻尼隔音毡二10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高分子阻尼材料101,遮光罩1的内部安装有主动降噪模块,主动降噪模块包括控制器105、微型麦克风106和微型喇叭阵列107,主动降噪模块等间距分布于遮光罩1的内部,控制器105与外界终端信号连接,遮光罩1采用阻尼隔音毡一101和阻尼隔音毡二104构成半封口桶状,每层遮光罩1为两层柔性铝箔片中夹聚氨酯吸声棉103和高分子阻尼材料101,可以很好的隔绝外界的声音,开口处设计为贴合人体结构从而保证内部与外界隔离。在双层阻尼隔音毡夹层中内置anc主动降噪模块,从而最大程度隔绝外界噪音。主动降噪模块由多组微型麦克风106及微型喇叭阵列107和控制器101组成,其作用机理为,微型麦克风106采集环境噪声并将噪声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01,控制器101将噪声转换为大小相同,波形相位相反的声音,并由微型喇叭107发出声音从而抵消噪音。
29.所述的枕芯3的内部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通水管301,枕芯3的内部顶部顶部固定安装有热敏电阻302,枕芯3的内部底部固定安装有静音往复电机303,静音往复电机303的输出端连接有捶打装置304,枕芯3的内部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垫305,遮光罩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制冷片4,通水管301贯穿遮光罩1且与制冷片4接触,热敏电阻302与外界终端信号连接,枕芯3的内部还安装有心率监测模块和呼吸监测模块,静音往复电机303内置电源,捶打装置304的顶部与枕芯3的内壁顶部抵接,气垫305的顶部与枕芯3的内壁顶部抵接,枕芯3采用采用tpu柔性3d打印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其表层3d打印密封薄空腔结构并通过通水管301与隔音罩2外制冷片4连接进行温度调控,并通过热敏电阻302测温通过pid调控保证温度恒定。睡眠监测功能由心率监测模块和呼吸监测模块构成,能对睡眠状态进行监测从而预警潜在睡眠问题。其内置气垫305对使用者颈部进行升降运动,并通过静音往复电机303带动捶打装置304并对肩部进行锤击按摩,气垫305及捶打装置304均速度递减至停止从而使使用者进入睡眠。
30.本发明在使用时,微型麦克风106采集环境噪声并将噪声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01,控制器101将噪声转换为大小相同,波形相位相反的声音,并由微型喇叭107发出声音从而抵消噪音,通过通水管301与隔音罩2外制冷片4连接进行温度调控,并通过热敏电阻302测温通过pid调控保证温度恒定,气垫305对使用者颈部进行升降运动,并通过静音往复电机303带动捶打装置304并对肩部进行锤击按摩。
31.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助眠枕,其包括遮光罩和隔音罩,遮光罩的内部底部安装有枕芯,枕芯的内部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通水管,枕芯的内部顶部固定安装有热敏电阻,枕芯的内部底部固定安装有静音往复电机,静音往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捶打装置,枕芯的内部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垫,遮光罩的内壁顶部固定安装有光闹钟,遮光罩的由阻尼隔音毡一和阻尼隔音毡二构成,阻尼隔音毡一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聚氨酯吸声棉,阻尼隔音毡二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高分子阻尼材料,遮光罩的内部安装有主动降噪模块,主动降噪模块包括控制器、微型麦克风和微型喇叭阵列。该智能助眠枕,在遮光罩体内控制到最佳睡眠条件,更符合用户需求。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