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设备及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09:57: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2.随着amoled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可穿戴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手机、手环和手表的应用形态也越来越多变,但曲面屏或者“瓶盖屏”受限因素多,一直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3.目前,可穿戴市场上的曲面屏,主要采用3d cg和拼接显示两种方式。其中,3d cg方式通过进行三维处理,屏幕底部为平面结构,屏幕顶部为曲面结构;拼接显示方式通过将平面的显示屏与其他显示部分(例如led组成的灯带)进行拼接,平面显示区域可正常显示画面,但平面显示区域周边的曲面显示区域(类似于瓶盖的侧面)仅可显示固定的图形标志。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显示设备及显示终端,能够将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进行曲面贴合,改善柔性显示面板贴合的褶皱问题,优化光路,实现多方向显示的全曲面屏,提升显示效果。
5.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环形分布的多个面板弯折部;盖板,所述盖板包括内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壁一侧的外壁,所述内壁包括环形分布的多个内壁弯折部,所述外壁包括与所述内壁相对设置的多个外壁弯折部;其中:各所述内壁弯折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面板弯折部相贴合,各所述内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该内壁弯折部对应的外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
6.进一步地,所述外壁弯折部包括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所述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所述第二外壁弯折面分别包括多条边,同一个所述外壁弯折部的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设置有该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该第二外壁弯折面共用的公共边。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还分别包括至少一条非公共边,所述第一外壁弯折面的非公共边以及所述第二外壁弯折面的非公共边均为弧段,所述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所述第二外壁弯折面均为曲面。
8.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外壁弯折部的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相互交错设置,多个所述外壁弯折部形成凸凹相间的波浪形。
9.进一步地,在所述内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为凹向的情况下,该内壁弯折部对应的外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为凸向;在所述内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为凸向的情况下,该内壁弯折部对应的外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为凹向。
10.进一步地,各所述内壁弯折部分别与该内壁弯折部对应的外壁弯折部围合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夹层,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夹层无填充,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夹层填充有透明材
料。
11.进一步地,所述内壁弯折部包括第一内壁弯折面以及第二内壁弯折面,所述多个内壁弯折部的第一内壁弯折面以及第二内壁弯折面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内壁弯折面以及所述第二内壁弯折面分别包括该第一内壁弯折面和该第二内壁弯折面共用的公共边以及至少一条非公共边。
12.进一步地,在所述内壁弯折部中,至少一条所述非公共边为平直的线段,或者,至少一条所述非公共边为弧段。
13.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发光部件,所述多个发光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面板弯折部上。
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包括所述显示设备。
15.通过设置类似于“瓶盖”的盖板,并在盖板的内壁设置环形分布的多个内壁弯折部,同时在盖板的外壁设置与所述内壁相对设置的多个外壁弯折部,并使各所述内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该内壁弯折部对应的外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根据本技术的各方面能够将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进行曲面贴合,改善柔性显示面板贴合的褶皱问题,优化光路,实现多方向显示的全曲面屏,提升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17.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贴合的俯视图。
18.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19.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显示设备的正视图。
20.图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种显示设备的俯视图。
21.图5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种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5.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
26.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环形分布的多个面板弯折部;盖板,所述盖板包括内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壁一侧的外壁,所述内壁包括环形分布的多个内壁弯折部,所述外壁包括与所述内壁相对设置的多个外壁弯折部;其中:各所述内壁弯折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面板弯折部相贴合,各所述内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该内壁弯折部对应的外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
27.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曲面屏,本技术通过设置类似于“瓶盖”的盖板,并在盖板的内壁设置环形分布的多个内壁弯折部,同时在盖板的外壁设置与所述内壁相对设置的多个外壁弯折部,并使各所述内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该内壁弯折部对应的外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能够将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进行曲面贴合,改善柔性显示面板贴合的褶皱问题,优化光路,实现多方向显示的全曲面屏,提升显示效果。
28.其中,本技术的柔性显示面板在贴合前可以为一整张平铺的显示面板。由于柔性显示面板在贴合前可以是平铺的,因此,本技术将盖板设计为类似于“瓶盖”的结构,在将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进行贴合时,可以将平铺的柔性显示面板依盖板的结构折合至所述盖板中,从而实现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的曲面贴合。同时,由于盖板的内壁设置有环形分布的多个内壁弯折部,同时在盖板的外壁设置与所述内壁相对设置的多个外壁弯折部,并使各所述内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该内壁弯折部对应的外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在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贴合的过程中,能够抵消褶皱问题的影响,使柔性显示面板的褶皱问题得到改善。
29.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贴合的俯视图。
30.参见图1,柔性显示面板1、盖板2以及柔性显示面板1与盖板2贴合后形成的显示设备3均以俯视图的角度呈现。柔性显示面板1可以贴合至盖板2中,与盖板2在结构上嵌合,从而形成显示设备3。
31.其中,对于柔性显示面板1,柔性显示面板在贴合前可由平铺的整面形状卷合成类似于圆柱的形状,并进一步折叠成边界11的形状,预折线12表示边界11向内折叠后的线条,预折线12与边界11之间形成预折区,预折线12可以为多个弧段形成的多边形。
32.在图1中,对于盖板2,盖板2的外壁13可以为圆形,表示平滑的二维平面,该二维平面可以是与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呈一定夹角的斜面,也可以是垂直于纸面的平面或曲面。外壁13可以沿边界16进行折叠,外壁13折叠后的边界16可与内壁14形成多个由凸形弧段和凹
形弧段组成的夹层。盖板2的内壁14可以为环形设置的多边形,与柔性显示面板的预折线12相对应。过渡线15可以为圆形,表示内壁14环绕的内边界。
33.在柔性显示面板1与盖板2贴合的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1可先沿预折线12进行折叠,然后贴合到盖板的过渡线15以及内壁14之间,与盖板的内壁14紧密接触,从而形成显示设备3。值得注意的是,显示设备3中还可包括其他部件,因此对于显示设备3,柔性显示面板1的预折线12与盖板的内壁14之间也可设置有空隙。
34.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当然,对于lcd等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可以根据需要在本技术的发明构思之上对显示设备的结构以及发光线路作出相应调整。可以理解,本技术对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类型并不限定。
35.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36.如图2所示,沿图1中的显示设备3的固定位置进行截面,得到俯视视角的所述显示设备的截面图。在图2中,柔性显示面板21可包括环形分布的多个面板弯折部,各个所述面板弯折部可包括第一面板弯折面211以及第二面板弯折面212。第一面板弯折面211以及第二面板弯折面212均为曲面,并平滑过渡相接。相邻的第一面板弯折面211以及第二面板弯折面212弯折方向关于第一面板弯折面211以及第二面板弯折面212的公共边呈镜像对称。例如,第一面板弯折面211的弯折方向从图2的左下方弯折至右上方,第二面板弯折面212的弯折方向从图2的左上方弯折至右下方。在图2中,两个相邻的所述面板弯折部即可形成图2所示的波浪形结构。
37.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盖板包括内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壁一侧的外壁,所述内壁包括环形分布的多个内壁弯折部。具体的,内壁22包括第一内壁弯折面221以及第二内壁弯折面222。第一内壁弯折面221以及第二内壁弯折面222均为曲面,并平滑过渡相接。内壁22的走向可与柔性显示面板21的走向相同,每个所述第一内壁弯折面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面板弯折面相贴合,每个所述第二内壁弯折面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面板弯折面相贴合。
38.继续参见图2,所述盖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壁一侧的外壁。所述外壁包括第一外壁以及第二外壁。所述第一外壁包括与所述内壁相对设置的多个外壁弯折部。具体的,所述外壁弯折部可包括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例如,在图2中,外壁23包括第一外壁弯折面231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232。第一外壁弯折面231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232均为曲面,并平滑过渡相接。
39.在图2中,第二外壁234可与所述第一外壁共同形成所述外壁,所述第一外壁可为所述外壁的内侧,所述第二外壁可为所述外壁的内侧。第二外壁234可以为曲面,与所述第一外壁平滑过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第二外壁234可以作为整个所述盖板的一部分,所述盖板可以环绕设置,因此第二外壁234可以为环绕360
°
的曲面。所述第二外壁可与所述第一外壁共同限定所述外壁的边界。可以理解,本技术对于所述第二外壁如何设置并不限定。
40.进一步地,所述外壁弯折部包括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所述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所述第二外壁弯折面分别包括多条边,同一个所述外壁弯折部的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设置有该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该第二外壁弯折面共用的公共边。
41.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显示设备的正视图。
42.参见图3,各所述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可分别包括多条边,所述多条边包括至少一条非公共边以及至少一条公共边。第一外壁弯折面231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232位于同一个外壁弯折部中。第一外壁弯折面231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232设置有该第一外壁弯折面231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232共用的公共边。第一外壁弯折面231与左侧相邻的第二外壁弯折面设置有公共边34。
43.结合图1、图2和图3可知,除了所述盖板包括内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壁一侧的外壁外,所述盖板还可包括顶面33、外表面32以及底面31。其中,底面31的边界可利用第二外壁234限定。顶面33的平面结构可以与底面的平面结构相同。底面的总面积可以大于顶面的总面积,使整个盖板形成类似于圆台的形状。顶面和底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凸或凹的曲面。外表面32可通过底面31和顶面33共同限定。所述盖板的外壁的外表面可以是光滑的曲面形状,所述盖板的外壁的内表面可以沿所述内壁的走向进行设置。
4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还分别包括至少一条非公共边,所述第一外壁弯折面的非公共边以及所述第二外壁弯折面的非公共边均为弧段,所述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所述第二外壁弯折面均为曲面。
45.示例性的,参见图3,第一外壁弯折面231的底边为非公共边,而第一外壁弯折面231的左侧侧边为公共边34。公共边34可以是第一外壁弯折面231与左侧相邻的第二外壁弯折面的公共边,也可以是第一内壁弯折面221与左侧相邻的第二内壁弯折面的公共边,或者是第一外壁弯折面231与第一内壁弯折面221的公共边。公共边34可以为平直的线段,而第一外壁弯折面231的非公共边以及第一内壁弯折面221的非公共边均可以为弧段。
46.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外壁弯折部的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相互交错设置,多个所述外壁弯折部形成凸凹相间的波浪形。
47.例如,在图2中,位于同一个外壁弯折部的第一外壁弯折面231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232沿从上往下的角度看为凹向。相应的,与第一外壁弯折面231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232所在的外壁弯折部相邻的两个外壁弯折部均可以为凸向,从而形成凸凹相间的波浪形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外壁弯折面的曲率与第二外壁弯折面的曲率可以不同。同样,第一内壁弯折面的曲率与第二内壁弯折面的曲率可以不同,第一面板弯折面的曲率与第二内壁弯折面的曲率也可以不同,本技术对于外壁弯折面、内壁弯折面以及面板弯折面的曲率均不限定。
48.进一步地,在所述内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为凹向的情况下,该内壁弯折部对应的外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为凸向;在所述内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为凸向的情况下,该内壁弯折部对应的外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为凹向。
49.以图2为例,第一外壁弯折面231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232位于同一个外壁弯折部中,该外壁弯折部沿从上往下的方向为凹向;对应的,第一内壁弯折面221以及第二内壁弯折面222位于同一个内壁弯折部中,该内壁弯折部沿从上往下的方向为凸向;第一面板弯折面211以及第二面板弯折面212位于同一个面板弯折部中,该面板弯折部沿从上往下的方向为凸向。即,各所述内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该内壁弯折部对应的外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而各所述面板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该面板弯折部对应的内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同。
50.进一步地,各所述内壁弯折部分别与该内壁弯折部对应的外壁弯折部围合成多个
间隔设置的夹层,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夹层无填充,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夹层填充有透明材料。
51.参考图2,第二外壁弯折面232与第一外壁弯折面233可以位于同一个外壁弯折部中,该外壁弯折部沿从上往下的方向为凸向;第二内壁弯折面222与第一内壁弯折面223可以位于同一个内壁弯折部中,该内壁弯折部沿从上往下的方向为凹向。该凸向的外壁弯折部与该凹向的外壁弯折部可围合成一个夹层,该夹层可以不填充任何材料,也可以填充透明材料。透明材料可以选用低折射率的材料,也可以根据需要确定透明材料的折射率。
5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利用内壁和外壁的差异设计实现透镜的功能。在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夹层。这些夹层可以作为光路的缓冲层,为了进一步改善光路,这些夹层不采用一体式设计,不同夹层彼此之间相互独立。
53.在图2中,在柔性显示面板21内可设置多个发光部件,所述多个发光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面板弯折部上。所述发光部件可以采用诸如led的发光器件。例如,柔性显示面板与内壁紧密贴合,因此发光部件b1发出的光路可以垂直经过第二内壁弯折面222到达夹层,光路经过夹层后到达外壁的内表面,此时光路为收敛形光路,由于外壁对应的结构为“凹透镜”结构,光路经过第二外壁后,光路被折射为竖直向上的平行光l1。
54.进一步地,所述内壁弯折部包括第一内壁弯折面以及第二内壁弯折面,所述多个内壁弯折部的第一内壁弯折面以及第二内壁弯折面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内壁弯折面以及所述第二内壁弯折面分别包括该第一内壁弯折面和该第二内壁弯折面共用的公共边以及至少一条非公共边。其中,在所述内壁弯折部中,至少一条所述非公共边为平直的线段,或者,至少一条所述非公共边为弧段。
55.图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种显示设备的俯视图。
56.参见图4,与图1至图3中的第一种显示设备不同的是,所述第一内壁弯折面以及所述第二内壁弯折面均为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内壁弯折面的非公共边以及所述第二内壁弯折面的非公共边均可以为平直的线段。此时,多个所述第一内壁弯折面以及第二内壁弯折面相互交错设置,形成环绕的锯齿形状41。所述第一内壁弯折面对应的第一外壁弯折面以及所述第二内壁弯折面对应的第二外壁弯折面仍然均可以为曲面。
57.图5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种显示设备的截面图。
58.与图2类似,沿图4中的固定位置进行截面,得到俯视视角的所述显示设备的截面图。在图5中,与图2不同的是,图5中的柔性显示面板51以及内壁52均可以设置为锯齿形状,而外壁53朝向内壁52的一侧仍然可以保持波浪形状,另一侧的第二外壁533可以为曲面。
59.参见图5,柔性显示面板51包括第一面板弯折面511以及第二面板弯折面512,内壁52包括第一内壁弯折面521以及第二内壁弯折面522,柔性显示面板51与内壁52的走向相同。外壁53包括第一外壁弯折面531以及第二外壁弯折面532。第一外壁弯折面531、第二外壁弯折面532、第一内壁弯折面521以及第二内壁弯折面522围合成夹层,该夹层的一侧基于曲面形成,另一侧基于平面形成。该夹层同样可以无填充,或者填充透明材料。
60.如图5所示,在柔性显示面板51内可设置多个发光部件,所述多个发光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面板弯折部上。所述发光部件可以采用诸如led的发光器件。例如,发光部件b1发出的光路可以垂直经过第二内壁弯折面522到达夹层,然后经过第二外壁弯折面反射后变为发散形光路,该发散形光路到达第二外壁533后,光路被折射为竖直向上的平行光
l1。
61.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包括所述显示设备。所述显示终端可以包括车载设备、手机、笔记本、平板、商业广告设备、可穿戴设备显示设备、便携式显示设备等。可以理解,本技术对于所述显示终端并不限定。
62.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平面贴合以及拼接屏而言,不仅能够在“瓶盖”的平面部分进行正常显示,也能够在“瓶盖”的侧面部分进行画面显示,实现了全曲面屏的设计。由于全曲面屏需要进行曲面贴合,可能存在褶皱问题,因此本技术通过设计锯齿形贴合,能够改善褶皱问题。此外,本技术通过在盖板的外壁设置与所述内壁相对设置的多个外壁弯折部,并使各所述内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该内壁弯折部对应的外壁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能够改善柔性显示面板贴合的褶皱问题,优化光路,实现多方向显示的全曲面屏,提升显示效果。
63.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6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设备及显示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