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采暖系统管线弯头布设模块、分切方法及自适应铺设方法与流程

2022-11-28 13:20: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采暖系统中管线弯头模块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采暖系统管线弯头布设模块、分切方法及自适应铺设方法。


背景技术:

2.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采暖系统)的简称,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常见的地暖多为水地暖,即热水通过分集水器中的分水器自地暖管一端流入,散热热量后由地暖管另一端流出并回到分集水器中的集水器内,从而形成整个地暖水循环。
3.现有技术cn109469946a公开本发明提供一种地暖系统,热介质为水地暖。参考图5,本发明的地暖系统包括:一级分集水器10,与水箱20连接,水箱20向一级分集水器10提供热水;一级分集水器10与多个二级分集水器连接,每一二级分集水器与一个地暖铺设层连接,地暖铺设层可以是卧室内的地暖铺设层,也可以是客厅内的地暖铺设层等。水箱20的热水通过一级分集水器10输送至二级分集水器,每个二级分集水器再将热水输送至与之相连的地暖铺设层中,缩短了热水进入地暖铺设层中地暖管60的距离,降低了热水传输过程中热量的损耗,地面加热快。其中,二级分集水器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地暖铺设层的数量相应设置。图1中示出了两个二级分集水器,但不限于两个,分别为第一二级分集水器30和第二二级分集水器40。第一二级分集水器30与第一地暖铺设层31连接,水箱20的热水通过一级分集水器10输送至第一二级分集水器30,再输送至第一地暖铺设层31;第二二级分集水器40与第二地暖铺设层41连接,水箱20的热水通过一级分集水器10输送至第二二级分集水器40,再输送至第二地暖铺设层41。各地暖铺设层中的地暖管60与二级分集水器连接后,缩短了热水进入地暖管60中的距离,降低了热水传输过程中热量的损耗。
4.上述方案中地暖系统中在管线换向时,只采用一种形式的弯头结构设计,管线布设适应性和灵活性差,当在室内具体安装时,无法做到完全符合室内管线布设,该种形式的地暖系统只适用订制情况,与客户具体的地暖安装情况需要一一对应。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足,故此提出一种适应性和灵活性强的采暖系统管线弯头布设模块。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采暖系统管线弯头布设模块,包括可拆分或裁切并重组的模块本体,模块本体上设置有管线转弯分布段一和位于管线转弯分布段一外侧的管线转弯分布段二,管线转弯分布段二上镶嵌有管线定位结构。本方案的实质性方案为采用可拆分或裁切的模块本体,根据实际管线排布形式在管线弯头部分将拆分或裁切后的单体或区域进行重新组合以至于适应实际管线弯头布设位置的布设形式,目前公司的样品完全适用于市场上所有户型
采暖系统的安装。
8.在本技术方案中作出如下改进,单位长度下的所述管线定位结构周向包裹加热管线外围面积大于单位长度下加热管线外围面积的50%且小于等于65%,管线定位结构包括包覆段以及与包覆段一体连接的限位段,限位段和包覆段的截面均为弧形结构设置,限位段和包覆段的衔接处向内回收形成一个收口区域,限位段设置有一个并一体连接在包覆段的两端中任意一端或限位段设置有两个分别一体连接在包覆段的两端。当管线安装后,由于管线输送的是热水,管线势必会发生热胀,如果不及时散热会造成管线的热胀程度持续增大使得其管线结构应力增大,易发生管线弯曲,管线由于顶部阻力较小,管线会向上弯曲,管线于管线沟槽的接触面积减小,管线会继续向上弯曲最终将其上的地板顶起,且传统管线沟槽采用的为u型结构,使得管线包过滤最大为50%,使得采暖效率不理想。但是采用高包覆率的管线安装结构会提高采暖效率,同时由于管线安装结构与模块本体之间采用的是镶嵌结构设计,使得二者之间的结合强度会相对以往方案的数倍,即使管线出现热胀也不会于管线沟槽发生分离,而以往方案一般只是采用安装卡件卡设在管线沟槽内,无法兼顾整个模块本体表面的热辐射故无法实现较高的采暖效率,而本技术方案可以对需要高效采暖区域的地方进行高效采暖,对无需高效采暖区域进行针对性高效释放热胀应力。
9.在本技术方案中作出如下改进,所述管线转弯分布段一为角度大于180
°
的圆弧段。通过在管线拐弯处设置角度大于180
°
的圆弧段使得管线分布间距控制在100mm以内,100mm以内的管线排布方式适合场所:二面落地玻璃墙办公室、阳光房、超高层、公共场所,通过释放拐弯处的结构应力,极大保证其管线后期使用不发生脱槽现象。管线直径采用16.3mm,间距100mm、包覆为50%时的散热面积:256422mm2/m2,间距100mm、包覆为65%时的散热面积:333348mm2/m2,由此可以看出采用该种弯头布设的地暖系统的采暖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0.在本技术方案中作出如下改进,所述模块本体包括重组块单体a-1、重组块单体b-1、重组块单体c-1、重组块单体d-1、重组块单体e-1、重组块单体f-1、重组块单体g-1、重组块单体h-1、重组块单体j-1、重组块单体a-2、重组块单体b-2、重组块单体c-2、重组块单体d-2、重组块单体e-2、重组块单体f-2、重组块单体g-2、重组块单体h-2、重组块单体j-2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体。可以根据现场的管线排布方式以及弯头区域来选择适应性的组合体来满足现场弯头模块的布设,使得用户的安装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实用性强,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11.在本技术方案中作出如下改进,所述组合体中的相邻两个重组块单体之间通过插接、扣接、榫卯方式连接。
12.在本技术方案中作出如下改进,所述模块本体的背部设置有裁切线条,裁切线条将模块本体分成重组区域a-1、重组区域b-1、重组区域c-1、重组区域d-1、重组区域e-1、重组区域f-1、重组区域g-1、重组区域h-1、重组区域j-1、重组区域a-2、重组区域b-2、重组区域c-2、重组区域d-2、重组区域e-2、重组区域f-2、重组区域g-2、重组区域h-2、重组区域j-2。该种设计结构适应与现场裁切,根据实际管线弯头安装位置进行适应性裁切,裁切后的余料可以用于安装区域内的其他管线弯头处。
13.在本技术方案中作出如下改进,将上述对应的所述重组区域单独或任意拼装适用于室内对应的管线排布区域位置处。
14.一种采暖系统管线弯头布设模块的分切方法,包括不同规格的自制样板以及如上述采暖系统管线弯头布设模块,每个自制样板上均设置有分切槽口,其分切步骤如下:首先将自制样板放置于模块本体上,然后根据自制样板的侧边与模块本体侧壁对齐,最后根据分切槽口裁出适应管线排布区域的单体模块。
15.一种采暖系统管线弯头布设模块的自适应铺设方法,自适应铺设步骤如下:
16.测量现场铺设区域的管线分布面积,选择合适的管线分布方式,根据管线分布方式来设计适应于管线分布面积的管线走向,导出cad图纸并根据cad图纸将该模块本体拆分或裁切出适应管线弯头布设区域的模块本体,将拆分或裁切出适应管线弯头布设区域的模块本体的剩余重组块单体或重组区域筛选适应性重组适用于其余管线弯头布设区域。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分区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分区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重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重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定位结构的剖面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定位结构的剖面图;
25.图9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定位结构的包覆率的分布图;
26.图10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定位结构的包覆率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9.本技术方案中较为详细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30.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采暖系统管线弯头布设模块,包括可拆分或裁切并重组的模块本体10,模块本体10上设置有管线转弯分布段一20和位于管线转弯分布段一20外侧的管线转弯分布段二30,管线转弯分布段二30上镶嵌有管线定位结构40。本方案的实质性方案为采用可拆分或裁切的模块本体10,根据实际管线排布形式在管线弯头部分将拆分或裁切后的单体或区域进行重新组合以至于适应实际管线弯头布设位置的布设形式,目前公司的样品完全适用于市场上所有户型采暖系统的安装。
31.本技术方案中在上述方案中的基础上作出如下较为详细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32.如图7至图10所示,单位长度下的所述管线定位结构40周向包裹加热管线外围面积大于单位长度下加热管线外围面积的50%且小于等于65%,具体如图9和图10所示,管线
定位结构40包括包覆段41以及与包覆段41一体连接的限位段42,限位段42和包覆段41的截面均为弧形结构设置,限位段42和包覆段41的衔接处向内回收形成一个收口区域,限位段42设置有一个并一体连接在包覆段41的两端中任意一端(如图8和图10所示)或限位段42设置有两个分别一体连接在包覆段41的两端(如图7和图9所示)。当管线安装后,由于管线输送的是热水,管线势必会发生热胀,如果不及时散热会造成管线的热胀程度持续增大使得其管线结构应力增大,易发生管线弯曲,管线由于顶部阻力较小,管线会向上弯曲,管线于管线沟槽的接触面积减小,管线会继续向上弯曲最终将其上的地板顶起,且传统管线沟槽采用的为u型结构,使得管线包过滤最大为50%,使得采暖效率不理想。但是采用高包覆率的管线安装结构会提高采暖效率,同时由于管线安装结构与模块本体10之间采用的是镶嵌结构设计,使得二者之间的结合强度会相对以往方案的数倍,即使管线出现热胀也不会于管线沟槽发生分离,而以往方案一般只是采用安装卡件卡设在管线沟槽内,无法兼顾整个模块本体10表面的热辐射故无法实现较高的采暖效率,而本技术方案可以对需要高效采暖区域的地方进行高效采暖,对无需高效采暖区域进行针对性高效释放热胀应力。
33.本技术方案中在上述方案中的基础上作出如下较为详细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34.所述模块本体10包括重组块单体a-1、重组块单体b-1、重组块单体c-1、重组块单体d-1、重组块单体e-1、重组块单体f-1、重组块单体g-1、重组块单体h-1、重组块单体j-1、重组块单体a-2、重组块单体b-2、重组块单体c-2、重组块单体d-2、重组块单体e-2、重组块单体f-2、重组块单体g-2、重组块单体h-2、重组块单体j-2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体。具体组合形式如图3-6所示,图3和图5为管线间距为150mm的家居用管线分布形式,管线直径采用16.3mm,间距150mm、包覆为50%时的散热面积:171282mm2/m2,间距150mm、包覆为65%时的散热面积:222666mm2/m2,图4和图6为管线间距为100mm的二面落地玻璃墙办公室、阳光房、超高层、公共场所,管线直径采用16.3mm,间距100mm、包覆为50%时的散热面积:256422mm2/m2,间距100mm、包覆为65%时的散热面积:333348mm2/m2,由此可以看出采用该种弯头布设的地暖系统的采暖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所述组合体中的相邻两个重组块单体之间通过插接、扣接、榫卯方式连接,优选为插接形式,该种插接形式为传统地暖模块间的拼装方式故在此不作赘述(图中也省去)。可以根据现场的管线排布方式以及弯头区域来选择适应性的组合体(具体如图5和图6所示的组合体形式)来满足现场弯头模块的布设,使得用户的安装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实用性强,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35.在本技术方案中为区别上述方案作出如下较为详细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36.所述模块本体10的背部设置有裁切线条,裁切线条将模块本体10分成重组区域a-1、重组区域b-1、重组区域c-1、重组区域d-1、重组区域e-1、重组区域f-1、重组区域g-1、重组区域h-1、重组区域j-1、重组区域a-2、重组区域b-2、重组区域c-2、重组区域d-2、重组区域e-2、重组区域f-2、重组区域g-2、重组区域h-2、重组区域j-2。该种设计结构适应与现场裁切,根据实际管线弯头安装位置进行适应性裁切,裁切后的余料可以用于安装区域内的其他管线弯头处。具体组合形式如图3-6所示,图3和图5为管线间距为150mm的家居用管线分布形式,管线直径采用16.3mm,间距150mm、包覆为50%时的散热面积:171282mm2/m2,间距150mm、包覆为65%时的散热面积:222666mm2/m2,图4和图6为管线间距为100mm的二面落地玻璃墙办公室、阳光房、超高层、公共场所,管线直径采用16.3mm,间距100mm、包覆为50%时的散热面积:256422mm2/m2,间距100mm、包覆为65%时的散热面积:333348mm2/m2,由此
可以看出采用该种弯头布设的地暖系统的采暖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可以根据现场的管线排布方式以及弯头区域来选择适应性的组合体(具体如图5和图6所示的组合体形式)来满足现场弯头模块的布设,使得用户的安装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实用性强,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将上述对应的所述重组区域单独或任意拼装适用于室内对应的管线排布区域位置处,该处和上述方案不同是采用现场裁切的形式也能达到上述效果。
37.本技术方案中在上述方案中的基础上作出如下较为详细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38.如图2、图4、图6所示,所述管线转弯分布段一20为角度大于180
°
的圆弧段,角度优选为220
°
。通过在管线拐弯处设置角度大于180
°
的圆弧段使得管线分布间距控制在100mm以内(含100mm的规格),100mm以内的管线排布方式适合场所:二面落地玻璃墙办公室、阳光房、超高层、公共场所,通过释放拐弯处的结构应力,极大保证其管线后期使用不发生脱槽现象。管线直径采用16.3mm,间距100mm、包覆为50%时的散热面积:256422mm2/m2,间距100mm、包覆为65%时的散热面积:333348mm2/m2,由此可以看出采用该种弯头布设的地暖系统的采暖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该方案只能适用于二面落地玻璃墙办公室、阳光房、超高层、公共场所。
39.一种采暖系统管线弯头布设模块的分切方法,包括不同规格的自制样板以及如上述采暖系统管线弯头布设模块,每个自制样板上均设置有分切槽口,其分切步骤如下:首先将自制样板放置于模块本体10上,然后根据自制样板的侧边与模块本体10侧壁对齐,最后根据分切槽口裁出适应管线排布区域的单体模块。
40.一种采暖系统管线弯头布设模块的自适应铺设方法,自适应铺设步骤如下:
41.测量现场铺设区域的管线分布面积,选择合适的管线分布方式,根据管线分布方式来设计适应于管线分布面积的管线走向,导出cad图纸并根据cad图纸将该模块本体10拆分或裁切出适应管线弯头布设区域的模块本体10,将拆分或裁切出适应管线弯头布设区域的模块本体10的剩余重组块单体或重组区域筛选适应性重组适用于其余管线弯头布设区域。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述替代可以是部分结构、器件、方法步骤的替代,也可以是完整的技术方案。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