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物质颗粒的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28 12:40: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的干燥装置,属于生物质颗粒干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生物质颗粒是在常温条件下利用压辊和环模对粉碎后的生物质秸秆、林业废弃物等原料进行冷态致密成型加工,主要用作饲料、燃料,生物质颗粒完成挤压造型后,其内含有一定量的水分,作为饲料,易生长微生物,贮藏期短;作为燃料,达不到燃烧条件,因此需要干燥去除水分。现有的干燥装置,在干燥装置内设置加热丝对空气进行加热,将生物质颗粒的水分随着热空气蒸发排出,但现有的一些干燥装置一般都是间歇式干燥,需要一堆干燥完后再进行下一堆,工作效率低,同时带有水分的热空气会直接释放,造成热量浪费,另外有些干燥装置还需要对冷空气不断加热形成热空气,导致能耗较高,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颗粒的干燥装置,能够将热空气循环利用,减少热量浪费,降低能耗。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颗粒的干燥装置,包括主干燥部,以及设置在主干燥部一侧并且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循环泵、辅干燥部、冷凝箱,所述主干燥部底端设置有支撑脚,所述冷凝箱顶端设置有辅支撑柱,所述辅支撑柱上设置有辅助架,所述辅助架与主干燥部适配连接,所述循环泵、辅干燥部设置在辅助架上;所述主干燥部包括呈同轴布置的桶体、导料体、定位体以及桶环盖,且定位体、桶体设置为横截面呈l型的圆环柱状结构,所述桶环盖设置为横截面呈倒l型的圆环柱状结构,所述导料体为圆环柱状结构,所述桶环盖密封套设在桶体顶端,所述定位体设置在桶体内并且密封穿过桶环盖,所述导料体套设在定位体上并且分别与桶体内壁、桶环盖内壁抵接,所述导料体上设置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顶端向上延伸有过渡室,所述螺旋槽上、过渡室靠近螺旋槽的侧壁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螺旋槽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贯穿桶体、桶环盖连通有进料件,所述螺旋槽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贯穿桶体连通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槽设置在桶体底端,所述过渡室通过保温管道与循环泵连通,所述循环泵通过冷凝管道与冷凝箱连通,所述冷凝管道通过保温管道与辅干燥部连通,所述辅干燥部还通过保温管道与螺旋槽底部连通。
5.优选地,所述辅干燥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滑动嵌装有两个上下布置的干燥滤板,最低的干燥滤板的下方设置有加热组件,并且两个干燥滤板之间也设置一个加热组件,所述壳体设置有壳体门。
6.优选地,所述螺旋槽的螺距与导料体的高度之比为1:5.5~1:6.5。
7.优选地,所述螺旋槽的横截面呈开口朝上的c型结构。
8.优选地,所述螺旋槽的螺距恒定设置,所述螺旋槽的两个螺旋线设置为锥形螺旋线,并且螺旋槽的外径与导料体的外径相等,所述锥形螺旋线锥度α从上至下向外扩张的角
度为0.8~2.5。
9.优选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3.5mm。
10.优选地,所述干燥滤板包括由过滤板组成的过滤框,所述过滤框内填充有干燥颗粒。
11.优选地,所述干燥颗粒为硅胶干燥剂。
12.优选地,所述进料件包括设置在桶环盖上的料仓,所述料仓连通有滑动料道,所述滑动料道靠近料仓的一端设置在桶环盖上、另一端连通有推动料道,所述推动料道的靠近料仓的一端穿过桶体连通进料口,所述推动料道内设置有推动螺杆,所述推动螺杆通过电机驱动。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设置主干燥部、辅干燥部、循环泵,使热空气的循环流动,实现热空气干燥再利用,避免了热量的浪费;同时本发明的热空气补充热量,耗能低,有效节省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设置螺旋槽,使生物质颗粒自身滑动,生物质颗粒从上至下滑动,生物质颗粒实现连续式干燥,加快干燥效率,也减少热量损失;本发明螺旋槽内有向上流动的热空气,生物质颗粒在滑动时受到风力而发生翻滚,提高生物质颗粒干燥的均匀度,干燥效果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在桶体出料槽部分剖开以及辅干燥部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17.图4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18.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19.图6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20.图7为本发明的导料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支撑脚,2、主干燥部,21、桶体,22、导料体,23、定位体,24、桶环盖,25、螺旋槽,26、过渡室,27、通孔,3、辅干燥部,31、壳体,32、干燥滤板,321、过滤框,322、干燥颗粒,33、加热组件,34、壳体门,4、循环泵,5、冷凝箱,6、进料件,61、料仓,62、滑动料道,63、推动料道,64、推动螺杆,7、出料槽,8、保温管道,9、冷凝管道,10、辅助架,11、辅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的干燥装置,包括支撑脚1,用于支撑主干燥部2的,便于干燥后的生物质颗粒出料,支撑脚1的高度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为合适的高度,主干燥部2是通过流动的热空气对生物质颗粒进行干燥加工场所,流动的热空气是从下至上的方向流动,主干燥部2所需要的热空气的热量是辅干燥部3提供,主干燥部2所需的流动空气是通过循环泵4实现的,另外,因为要对生物质颗粒干燥,所
以进入主干燥部2内的热空气是干燥的,没有水分的,而从主干燥部2出去的热空气是有水分的,需要干燥后才能再使用,所以循环泵4将含有水分的热空气从主干燥部2抽出,经辅干燥部3干燥、加热形成干燥的热空气,再送入主干燥部2对生物质颗粒进行干燥,所以辅干燥部3一方面对热空气进行补充热量,另一方面还是除去热空气含有的水分,去除的水分会被冷凝箱5收集,生物质颗粒从设置在主干燥部2顶部的进料件6进入后,上至下不断滑动,并从位于主干燥部2底部的出料槽7内流出,出料槽7设置在主干燥部2底部,生物质颗粒在滑动的过程中被向上的热空气被干燥,这样很好地实现生物质颗粒连续式干燥,同时也方便对干燥后的生物质颗粒收集。
24.辅干燥部3设置在主干燥部2外部的一侧,循环泵4设置在辅干燥部3上方,主干燥部2的顶端与循环泵4通过保温管道8连通,循环泵4与辅干燥部3之间依次通过冷凝管道9、保温管道8连通,主干燥部2的底端与辅干燥部3通过保温管道8连通,这样连通后,通过循环泵4的运作,实现热空气的循环流动,带有水分的热空气被再次利用,不再是直接释放,避免了热量的浪费;同时相比于冷空气加热,热空气加热更快,所需要的能耗更少,有效节省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另外,为提高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冷凝箱5设置在辅干燥部3的下方,在冷凝箱5上设置辅支撑柱11,辅支撑柱11的顶部连接辅助架10,辅助架10与主干燥部2相适配,并使辅助架10远离辅支撑柱1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主干燥部2上,辅干燥部3、循环泵4分别安装在辅助架10上,这样使得冷凝箱5除了冷凝作用外,还具有支撑作用,减少该干燥装置的占用空间,还节省支撑作用的部件材料的用量,降低设备成本,冷凝管道9延伸使冷凝箱5与循环泵4连通,且冷凝管道9贯穿其中一个辅支撑柱11,冷凝箱5的底端在远离出料槽7的一侧设置排水阀,另外冷凝箱5也可以避免水乱排的现象,保持工作区域的干燥性,也保持工作区域空气的干燥性,以避免干燥后的生物质颗粒遇水潮湿或者返潮的现象。
25.为更好地实现上述解决热量浪费、能耗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生物质颗粒的干燥装置更具体的技术方案。
26.结合图4和图7,主干燥部2包括从外至内并且同轴布置的依次设置的桶体21、导料体22以及定位体23,桶体21、定位体23呈圆环柱状结构并且桶体21、定位体23呈的横截面呈l型结构,导料体22呈圆环柱状结构,定位体23固定连接在桶体21内,所述导料体22固定套接在定位体23上,并且导料体22与桶体21内壁抵紧连接,桶体21上固定连接桶环盖24,桶环盖24的横截面呈到l型结构,且定位体23密封穿过桶环盖24伸出,导料体22上设置用于生物质颗粒自身滑动的螺旋槽25,螺旋槽25内设置通孔27,通孔27的目的是使热空气能够竖直向上流动,热空气将生物质颗粒内的水分携带向上蒸发出去,同时向上流动的热空气能够吹动生物质颗粒翻滚,有助于提高生物质颗粒干燥的均匀度;螺旋槽25的顶端设置进料口,进料口贯穿桶体21、桶环盖24与进料件6连通,螺旋槽25的底端设置出料口,出料口贯穿桶体21与出料槽连通,螺旋槽25向上延伸并位于进料口侧上方设置有过渡室26,过渡室26仅在靠近进料口的侧壁设置通孔27,是过渡室26其他部位均没有通孔27,过渡室26通过贯穿桶环盖24的保温管道8与循环泵4连通,冷凝管道9与辅干燥部3之间通过保温管道8连通,螺旋槽25紧挨着出料口的底部通过贯穿桶体21的保温管道8与辅干燥部3连通,循环泵4启动,气流从螺旋槽25出去,依次经循环泵4、辅干燥部3,再进入螺旋槽25内,干燥热形成循环的气流,使得热空气循环再利用,循环泵4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的结构不是要保护的重点内容,故本发明不作阐述,循环泵4将带有水分的热空气从过渡室26内抽出,并经冷凝管道9使水
蒸气液化,水沿冷凝管道9下流流入冷凝箱5内,很好地将水分去除,同时抽出的热空气经过冷凝管道9后,从保温管道8进入辅干燥部3内补充加热并进一步干燥,干燥的热空气被送入螺旋槽25内,由于受到循环泵4的作用,螺旋槽25内气流向上移动,干燥的热空气穿过通孔27向上移动,然后进入过渡室26内,这样完成了热空气循环。
27.基于实施例一,结合图2和图4,本实施例二为更好地促进热空气的循环,减少热量损失和能耗,同时又要保证对生物质的干燥性,该辅干燥部3设置了壳体31、干燥滤板32、加热组件33以及壳体门34,两个干燥滤板32上下滑动嵌装在壳体31内,壳体31在每个干燥滤板32上方位置设置管孔,管孔通过保温管道8与冷凝管道9连通,热空气经过干燥滤板32,一方面吸收热空气没有被液化去除的水分,另一方面过滤去除带有的浮尘,在最低的干燥滤板32下方布置加热组件33,并且在两个干燥滤板32之间也布置一个加热组件33,加热组件33一方面对热空气进行补充热量,另一方面能够将干燥滤板32上的水分蒸发,水蒸气从管孔溢出经冷凝管道9液化,流入冷凝箱5内,这样也很好地保证干燥滤板32干燥热空气的有效性,提高进入螺旋槽25的热空气的干燥性,进而提高该装置对生物质颗粒的干燥效果,所述壳体门34设置在壳体31上。
28.本发明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每个加热组件33包括若干个电热丝,电热丝的数量至少为3个。
29.本发明进一步地技术方案,结合图6,干燥滤板32包括由过滤板组成的过滤框321,过滤框321内填充能够吸水的干燥颗粒322,干燥颗粒332吸水饱和后,通过加热后水分蒸发,再次恢复吸水能力,如此往复,不影响干燥颗粒的吸水能力和吸水效果,干燥颗粒332为硅胶干燥剂。
30.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为提高去除生物质颗粒水分的效果,根据导料体22的高度,设置螺旋槽25的螺距,螺旋槽25的螺距与导料体22的高度之比为1:5.5~1:6.5,这样既能保证生物质颗粒自身的滑动,又能保证生物质颗粒干燥的效果。
31.基于上述实施例,结合图5和图7,本发明为避免生物质颗粒滑动受到通孔27或者热空气的阻碍,螺旋槽25从上至下螺距相等,但螺旋槽25的两个螺旋线为锥形螺旋线,另外螺旋槽25的外径与导料体22的外径相等,也就是说螺旋槽25的外侧壁形成有螺旋口,且螺旋口的张口从上至下逐渐张大,锥形螺旋线的锥度α从上至下向外扩张的角度为0.8~2.5,在促进生物质颗粒自身的滑动同时,又不会使得生物质颗粒快速的滑动,这样生物质颗粒与热空气接触时间也充分,既保证了生物质颗粒充分干燥,又保证了生物质颗粒自身滑动。
32.本发明进一步地技术方案,结合图4和图5,为减少生物质颗粒在螺旋槽25内的碰撞,螺旋槽25的横截面呈开口朝上的c型结构,而随着螺旋槽25的锥形螺旋线从上至下向外扩张,热空气向上吹动,三者结合,也进一步提高生物质颗粒在滑动时,促进生物质颗粒自身翻滚,使得生物质颗粒与热空气接触更为均匀、充分,干燥均匀,效果好,这样开口朝上的c型结构的螺旋槽25内面为内凹曲面,能够减少生物质颗粒因碰撞而掉落粉末,使得生物质颗粒干燥成型效果好,热空气的浮尘少。
33.本发明进一步地技术方案,现有生物质颗粒为圆柱状小段,直径一般为6~8mm,为防止生物质颗粒直接从通孔27内向下掉落,通孔27的直径设置为小于生物质颗粒的直径,但为了促进热空气对生物质颗粒吹动翻滚,同时又阻止生物质颗粒自身滑动,通孔27的直径为2~3.5mm。
34.基于上述实施例,结合图4,本发明为进一步提高对生物质颗粒的干燥效果,以及避免大量生物质颗粒堆积进入的螺旋槽25,在螺旋槽25的进料口选择将生物质颗粒平缓送料,进料件6包括料仓61、滑动料道62、推动料道63以及推动螺杆64,料仓61设置在桶环盖24上,并与滑动料道62连通,滑动料道62与推动料道63连通,推动料道63与进料口连通,推动螺杆64设置在推动料道63内,推动螺杆64采用电机驱动,该电机在本发明的附图中没有示出,滑动料道62设置倾斜的底面且滑动料道62的底面靠近料仓61的一端高于高于远离料仓61的一端,生物质颗粒从料仓通过滑动料道62自动进入推动料道63内,电机工作,推动螺杆64推动生物质颗粒向进料口移动,进入进料口后,生物质颗粒开始进行自身滑动,这样就实现了生物质颗粒的连续干燥。
35.本发明进一步地技术方案,结合图1,冷凝管道9的顶部设置为弧形结构,防止水蒸气倒回,有利于水蒸气液化。
3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