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座椅用电动调角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28 11:42: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用电动调角器。


背景技术:

2.在汽车上万个零部件中,汽车座椅看起来算不上“不起眼”,但却是关乎乘客舒适度的最重要部件,诸如汽车之类的乘用车或者商用车车辆通常配备调节座椅靠背角度以使座椅靠背符合人体背部舒适曲线的调角器。随着现代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座椅调节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原本只在一些高级豪华轿车上配备的电动调角器也成为一些中低档轿车的标配。其中内嵌式的电动调角器因其结构紧凑、体积小节省空间、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广大生产厂商的青睐,尤其是内啮合盘式电动调角器具有承载能力强、便于操作、反应灵敏、调节顺畅、自动化效率高等优点。
3.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4709122a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调角器”,包括齿盖、齿碗、小齿片驱动机构和包边圈、其特征在于∶小齿片的厚度方向为厚薄二级阶梯结构,厚薄级差形成避让凸轮板行程的凹槽,其薄壁上有与腰形孔形状近似的挂耳孔;小齿片驱动机构包括凸轮板、中心轴和弹簧;所述凸轮板包括挡凸,还具有径向延伸的突出部位,在该突出部位上设有柱状挂耳;在锁止状态下,凸轮板的挡凸抵触在小齿片的两段底边上;在解锁行程中,挂耳在挂耳孔内贴着孔壁移动,带动小齿片向中心轴方向位移,使小齿片的齿牙与齿碗的齿圈处于分离状态。尽管该调角器结构具有零部件少、体积小等优点,但其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以下缺点:首先,三件小齿片的齿牙与齿碗的齿圈啮合,存在着受力不均匀的情况,小齿片也容易产生轴向松动导致窜动情况的发生,影响整体的舒适性;此外,定位凸台作为焊接凸台处在滑动槽的中间,与连接板焊接时极易使滑动槽产生热变形,从而影响活动的顺畅,使用的可靠性不够好,并且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梯级结构的相关部件不可避免会发生磨损等情况,同时齿牙的结构比较复杂,加工工艺繁琐,生产成本高,这也会给后期维护造成额外的支出。
4.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汽车座椅用电动调节器的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技术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可靠耐用的汽车座椅用电动调角器,有利于通过偏心块的盘动来带动内齿壳相对于外齿壳做偏心运动实现汽车座椅靠背角度的可靠平稳调整,有助于实现内齿壳与外齿壳的紧密啮合从而确保座椅靠背不会发生晃动情况来保障乘坐的舒适性。
6.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汽车座椅用电动调角器,包括有一内齿壳,在该内齿壳上构成有一外齿圈,而在所述内齿壳的中间具有一贯通其轴向的内齿壳通孔;一外齿壳,该外齿壳内部构成有一内齿圈,且该外齿壳与内齿壳通过内齿圈与外齿圈的配合构成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结构,而在所述外齿壳的中心位置处并且朝着内齿壳形成有一外齿
壳轴套,且该外齿壳轴套内部形成有一外齿壳轴套通孔;特点是:还包括有一驱动件,该驱动件具备有一转动盘与一驱动件中心轴,该转动盘定位设置在靠近内齿壳的一侧、而所述驱动件中心轴穿过所述外齿壳轴套通孔之中;一偏心块,设置在所述内齿壳通孔之中并与所述驱动件的转动盘固定配合在一起,在该偏心块的中间具有一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偏心块通孔,所述外齿壳轴套探入到该偏心块通孔之中并与其实现配合,且在该偏心块的外周侧表面上形成有沿其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偏心面,而在该偏心块的外周侧壁上还向外凸设有一对偏心块挡凸,该对偏心块挡凸分别构成在靠近两侧偏心面的位置处;一衬套,套装在所述内齿壳通孔的内侧壁上;一对消隙块,对称地设置在对应于所述偏心块的两侧偏心面的外侧位置处,该消隙块为腰形形状构造且消隙块的外侧表面与衬套的内周侧壁相贴触,而两消隙块的内侧表面均形成有与所述偏心面相配合的消隙面,且消隙块的消隙面与其外侧面的形状不同且两者的中心线不在同一轴线上,而在两消隙块靠近偏心块挡凸的一端端部形成有一消隙块挡边,且在两消隙块的远离偏心块挡凸的一端端部位置处均形成有一贯穿其厚度方向的扭簧头配合槽;一扭簧,呈一体式环形件结构构造且该扭簧定位设置在所述转动盘上,且在该扭簧的两端端部均构成一分别穿入两侧的扭簧头配合槽的扭簧头;一挡圈,定位设置在所述外齿壳的与所述内齿壳相背的一侧位置处,且该挡圈配合套装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件中心轴上。
7.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齿壳与外齿壳的外周侧表面上包裹套装有一包箍。
8.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内齿壳为圆盘形形状构造,而所述外齿壳同样为圆盘形形状构造且在该外齿壳的朝向所述内齿壳的一侧表面上构成有一外齿壳凹腔,所述内齿圈构成在该外齿壳凹腔的边缘位置处,所述内齿壳的外齿圈探入到该外齿壳凹腔内并与所述内齿圈形成差齿啮合。
9.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外齿壳的内齿圈的齿数比内齿壳的外齿圈的齿数的数量多一个,从而实现两者的差动行星齿轮传动。
10.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的转动盘的与所述内齿壳相对的一侧表面的周向边沿处凸设有多个驱动件凸块,多个驱动件凸块沿着转动盘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在相邻的两个驱动件凸块之间形成有一嵌合孔;在所述偏心块的外周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嵌合孔的位置处向外凸设有若干个偏心块嵌合部,所述偏心块嵌合部嵌设在嵌合孔内从而使得驱动件与偏心块配合安装在一起,且所述偏心块嵌合部间隔等距设置在一对偏心块挡凸之间。
11.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件中心轴的中间开设有一贯穿其轴向的花键孔。
12.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于所述偏心块的偏心面与所述消隙块的消隙面均为倾斜的楔形轮廓构成相配合的楔形面。
13.在本发明的更而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衬套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14.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内齿壳、外齿壳与消隙块均为粉末冶金制备的金属件。
15.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首先,通过设置驱动件,以其转动带动偏心块同步转动,并进一步使得两个消隙块带动衬套转动,从而让消隙块与衬套能够进一步
带动内齿壳相对于外齿壳做偏心运动,从而使外齿壳的角度发生改变由此实现座椅靠背角度的调整,能够确保运行的平稳性与顺畅;之二,由于驱动件与偏心块两者相互配合安装,并通过挡圈将两者固定在整体结构内部,在确保驱动件与偏心块之间结合稳定性的同时,一旦驱动件或偏心块出现超过磨损限度或是部件脱落的情况后,能够单独更换驱动件或偏心块,提高了部件的适用性,并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之三,由于在外齿壳上设置了能够有效防止驱动件向外窜动的挡圈,替代了常规以包裹形式作为封闭的结构,优化结构的同时进一步保证了整体结构运行时的可靠性;之四,驱动件、偏心块与衬套始终充满在外齿壳与内齿壳的内部空腔内,并在衬套内偏心块的两侧设置了两个消隙块,消隙块受到扭簧向外的张力后被撑开,扭簧向外的张力稳定可靠,在使用时的楔紧状态能够有效保障确保内齿壳与外齿壳的啮合紧密性,保证座椅靠背的晃动间隙,提高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
17.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18.图3为图2中实施例在另一方向上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19.图4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20.图中:1.内齿壳、11.外齿圈、12.内齿壳通孔;2.外齿壳、21.内齿圈、22.外齿壳轴套、221.外齿壳轴套通孔、23.外齿壳凹腔;3.驱动件、31.转动盘、32.驱动件中心轴、33.驱动件凸块、34.嵌合孔、35.花键孔;4.偏心块、41.偏心块通孔、42.偏心面、43.偏心块挡凸、44.偏心块嵌合部;5.衬套;6.消隙块、61.消隙面、62.消隙块挡边、63.扭簧头配合槽;7.扭簧、71.扭簧头;8.挡圈;9.包箍。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22.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23.请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示出了一种汽车座椅用电动调角器,包括有一内齿壳1,在该内齿壳1上构成有一外齿圈11,而在前述内齿壳1的中间具有一贯通其轴向的内齿壳通孔12;还示出了一与汽车座椅靠背固定连接的外齿壳2,该外齿壳2内部构成有一内齿圈21,且该外齿壳2与内齿壳1通过内齿圈21与外齿圈11的配合构成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结构,而在前述外齿壳2的中心位置处并且朝着内齿壳1形成有一外齿壳轴套22,且该外齿壳轴套22内部形成有一外齿壳轴套通孔221。
24.作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电动调角器还包括有一与电动机构实现传动的驱动件3,该驱动件3具备有一转动盘31与一驱动件中心轴32,该转动盘31定位设置在靠近内齿壳1的一侧\而前述驱动件中心轴32穿过前述外齿壳轴套通孔221之中;一偏心块4,设置在前述内齿壳通孔12之中并与前述驱动件3的转动盘31固定配合在一起,在该偏心块4上形成有一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偏心块通孔41,前述外齿壳轴套22探入到该偏心块
通孔41之中并与其实现配合,且在该偏心块4的外周侧表面上形成有沿其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偏心面42,而在该偏心块4的外周侧壁上还向外凸设有一对偏心块挡凸43,该对偏心块挡凸43分别构成在靠近两侧偏心面42的位置处;一衬套5,套装在前述内齿壳通孔12的内侧壁上;一对消隙块6,对称地设置在对应于前述偏心块4的两侧偏心面42的外侧位置处,该消隙块6为腰形形状构造且消隙块6的外侧表面与衬套5的内周侧壁相贴触,而两消隙块6的内侧表面均形成有与前述偏心面42相配合的消隙面61,且消隙块6的消隙面61与其外侧面的形状不同且两者的中心线不在同一轴线上,而在两前述消隙块6靠近偏心块挡凸43的一端端部形成有一消隙块挡边62,且在两消隙块6的远离偏心块挡凸43的一端端部位置处均形成有一贯穿其厚度方向的扭簧头配合槽63;一扭簧7,呈一体式环形件结构构造且该扭簧7定位设置在前述转动盘31上,且在该扭簧7的两端端部均构成一分别穿入两侧的扭簧头配合槽63的扭簧头71;一挡圈8,定位设置在前述外齿壳2的与前述内齿壳1相背的一侧位置处,且该挡圈8配合套装在前述驱动件3的驱动件中心轴32上,该挡圈8能够防止驱动件3向外窜动。
25.进一步地,在前述内齿壳1与外齿壳2的外周侧表面上包裹套装有一包箍9。
26.进一步地,前述内齿壳1为圆盘形形状构造,而前述外齿壳2同样为圆盘形形状构造且在该外齿壳2的朝向前述内齿壳1的一侧表面上构成有一外齿壳凹腔23,前述内齿圈21构成在该外齿壳凹腔23的边缘位置处,前述内齿壳1的外齿圈11探入到该外齿壳凹腔23内并与前述内齿圈21形成差齿啮合。
27.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外齿壳2的内齿圈21的齿数比内齿壳1的外齿圈11的齿数的数量多一个,从而实现两者的差动行星齿轮传动。
28.请重点参见图2与图3,前述驱动件3的转动盘31的与前述内齿壳1相对的一侧表面的周向边沿处凸设有多个驱动件凸块33,且驱动件凸块33沿着转动盘3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且在相邻的两个驱动件凸块33之间形成有一嵌合孔34;在前述偏心块4的外周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嵌合孔34的位置处向外凸设有若干个偏心块嵌合部44,前述偏心块嵌合部44嵌设在嵌合孔34内从而使得驱动件3与偏心块4配合安装在一起,且前述偏心块嵌合部44间隔等距设置在一对偏心块挡凸43之间。
29.在本实施例中,在前述驱动件3的驱动件中心轴32的中间开设有一贯穿其轴向的花键孔35;该花键孔35用于与电动机的驱动轴连接。
30.优选地,在于前述偏心块4的偏心面42与前述消隙块6的消隙面61均为倾斜的楔形轮廓构成相配合的楔形面。
31.优选地,前述衬套5采用耐磨材料制成;前述内齿壳1、外齿壳2与消隙块6均为粉末冶金制备的金属件;使用粉末冶金制备的部件生产成本较低,并且能够有效消除不均匀的铸造组织同时减少成分偏聚,大大提高了承载能力与使用寿命。
32.请继续参见图1、图2与图3并结合图4,工作时,乘坐人员需要调整汽车座椅靠背角度时,按动调整按钮使电动机的驱动轴直接带动驱动件3转动,驱动件3进一步带动偏心块4同步转动,偏心块挡凸43与消隙块6的消隙块挡边62接触,且消隙块6的消隙面61受到偏心块4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消隙块6也开始转动并进一步带动扭簧7的一扭簧头71,当扭簧7的张紧力足以抵消另一侧的消隙块6所受的摩擦力时,两个消隙块6就开始沿相同方向转动并进一步带动衬套5转动,并且由于消隙块6的消隙面61是偏心设置的,消隙块6与衬套5能够进
一步带动内齿壳1相对于外齿壳2做偏心运动,从而使外齿壳2的角度发生改变,最后由外齿壳2带动座椅靠背的转动,由此实现座椅靠背角度的调整。
33.当汽车座椅处于静止状态时,此时外齿壳1与内齿壳2相互配合,而一对消隙块6在受到扭簧7向外的张力后被撑开,并由消隙块6的外表面通过衬套5的传递施加给内齿壳2一个力,且在驱动件3与衬套5之间存在间隙,从而消隙块6的消隙面61可通过偏心块4、驱动件中心轴33与外齿壳轴套22的传递施加给外齿壳1相反方向的力,从而使得内齿圈21与外齿圈11啮合更加紧密,消除外齿壳1与内齿壳2之间的接触间隙,从而确保汽车座椅靠背不会由于外齿壳1与内齿壳2之间的间隙而产生晃动的情况,提高乘坐舒适性。
34.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