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规模化养殖九香虫的成虫越冬保育装置及其保育方法

2022-11-28 10:38: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资源昆虫规模化繁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规模化养殖九香虫的成虫越冬保育装置及其保育方法。


背景技术:

2.九香虫(coridius chinensis dallas)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半翅目(hemiptera)蝽科(pentatomidae)兜蝽属(coridius),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昆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和虫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九香虫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药物来源,如各类疼痛(包括痛经、心绞痛、风湿关节痛等)、阳痿不育、胃炎、肝炎、胃癌、肝癌、血管瘤、神经衰弱等疾病,另一方面烹饪后因其口感酥脆、味道鲜美而被不少地区百姓所喜爱,又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在我国九香虫主要产区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份民间素有食用九香虫的传统习俗,当地流传着“有钱吃鹿茸,无钱吃打屁虫”等俗谚,因此无论作为药用昆虫还是保健食品,九香虫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野外九香虫过度采集,此外化学农药的广泛、大量使用,致使九香虫的野外种群数量不断下降。为了满足人们对九香虫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九香虫的保育和人工养殖工作急需开展。
3.需要指出的是,已有文献以及人工饲养现状表明,无论在野外越冬环境还是在人为设定的越冬环境下,九香虫越冬成虫的死亡率均较高,这严重制约了九香虫的规模化养殖和繁育。因此,要实现九香虫的规模化养殖,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因越冬成虫死亡率过高而导致次年种源不足的问题。
4.九香虫分为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以南瓜、佛手瓜、葫芦、瓠瓜等植物作为寄主植物,吸食其汁液。目前已知的大部分地区九香虫在自然条件下一年只发生一代,新生的成虫在秋冬季进入蛰伏期。越冬成虫多选择在砖瓦石缝、柴草堆、枯树皮下等弱光能避风挡雨的场所越冬,越冬期间,在天气晴朗气温回升的时段,九香虫会短暂飞出取食雨露,补充养分,随即又藏入越冬场所。翌年春夏季从越冬场所迁出,飞到寄主植物茎干和叶片上吸食植物汁液。越冬期的成虫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弱,易受天敌昆虫(主要是蚂蚁)的侵扰和猎食,也会受极端低温、雨雪天气的影响,这也造成了越冬成虫极高的死亡率,影响了九香虫的野外种群数量,也严重制约了该虫的高效规模化饲养。因此,十分有必要结合九香虫的越冬习性探索出一种越冬保育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要研发一款具有保育功能的越冬装置,基于此装置实现九香虫越冬保育的目的。
5.专利号为cn201921566460.5公开了一种九香虫越冬装置,其箱体内顶部为保温盖和透气的箱盖,抽拉栖息盒位于箱体底部,盒内设有湿细沙层、鹅卵石层和储水槽;所述湿细沙层上还设有若干南瓜植株培养槽,设计目标是利用南瓜植株模拟九香虫自然生长环境;在鹅卵石之间有营养液盒;在栖息盒之上为竖置的昆虫附集网。然而,根据九香虫的越冬习性,该装置存在如下的不合理或不可操作之处:1)该装置设置了透气箱盖,然而上方覆盖的有保温盖,如果为了保温则无法满足透气的要求,二者之间存在矛盾。2)该装置中的附
集网为竖直放置,越冬九香虫需要挂在附集网上,增加了能量消耗,不利于越冬,也与其野外越冬行为不符。3)该设计箱体内种植南瓜,拟模拟九香虫自然生长环境,然而事实上,九香虫在越冬期间不会取食瓜类植物,即使偶有进食情况,越冬的九香虫也只是吸食少量雨露,因此,该部分设计不合理、操作和目的难以实现。4)该设计装置无法隔离天敌昆虫,在九香虫大量聚集的情况下,反而容易招引蚂蚁等天敌昆虫来捕食,可能造成越冬成虫的大量死亡。5)野外观察发现,在越冬期九香虫一般选择弱光干燥的砖瓦石缝、柴草堆、枯树皮下蛰伏,该设计箱体内有水槽,湿润细沙和南瓜种植槽等多种增湿设置,导致越冬期箱内湿度过高,并非九香虫越冬的湿度条件,而且导致九香虫易受白僵菌、绿僵菌等主要病原菌的侵染,造成越冬死亡率过高现象。6)众所周知,处在越冬期的动物需要一个稳定、安静、不受打扰的环境,以减少越冬期的死亡。九香虫亦是如此,然而由于该装置未能将抽拉栖息盒和九香虫栖息区分离,反而增加了对越冬九香虫的干扰,使越冬期的九香虫反复处于应激状态,必将严重影响九香虫的越冬存活。
6.此外专利号为cn202121039110.0公开了一种人工养殖九香虫的越冬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杆、底板、石灰板,壳体和放置槽等多个组件,其核心在于隔绝蚂蚁和保证装置内的湿度。但是,根据九香虫的越冬行为习性客观分析该发明装置仍存在以下问题:1)石灰板、连接板和光滑的倒锥形支撑杆并不能有效隔离蚂蚁,反而使该装置体型过大、重量过高、易折断、使用不便,更重要的是该装置不能淋雨,仅能在室内使用,大大缩小了该装置的使用范围。2)九香虫在越冬期,湿度不宜过高,可随外界环境湿度变化。而该装置设置的内部储水槽和水流系统作用不大,反而增加了装置的体积和复杂度,而且过高的湿度易导致其染病死亡。3)该装置未考虑保温和补充营养的问题,仅提供遮风挡雨的场所,在遭受低温天气时易造成越冬成虫的大量死亡。
7.基于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的装置难以实现预期九香虫的越冬保育效果,部分设计并不符合九香虫的越冬习性,反而给越冬期的九香虫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以上两种装置在野外甚至是养殖室内对于提高九香虫越冬成活率的帮助有限。此外,对于蚂蚁的侵袭,未设计防范措施或用石灰板阻拦,阻隔效果十分有限。目前现有资料报道的相关装置及技术都只侧重于为越冬昆虫提供一种人造越冬场所,使用场景有限,缺少保育功能,而且市场上尚无相关越冬装置售卖。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款可多场景应用的规模化养殖九香虫越冬保育装置,合理使用本装置可以大大提高九香虫的越冬成活率,达到九香虫的越冬保育效果,实现九香虫的高效规模化饲养。


技术实现要素:

8.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规模化养殖九香虫的越冬保育装置及其保育方法。
9.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10.一种规模化养殖九香虫的成虫越冬保育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内部设有越冬保育室,所述的越冬保育室由多层虫体越冬栖息层和紧挨栖息层下部的喂食层构成,每一层栖息层上设置多个带孔的拱形栖息管。
11.进一步地,所述的喂食层包括喂食框,所述的喂食框内设置有海绵,所述的栖息层包括设有网层和网层上方设有的多个木质拱形栖息管,所述的网层为质地较硬且不易变形
的不生锈金属或塑料材质,所述的栖息管上设有成虫出入孔和透光通气孔;所述的栖息管可拆卸地插入网层上方的卡槽内。在越冬虫体需要补充营养或水分的情况下,可将营养液或蒸馏水注入喂食层内的海绵层供其吸食。栖息层内的越冬成虫在尽可能不移动或少量移动的情况下可将刺吸式口器伸入喂食层的网层取食,可有效减少越冬成虫因觅食移动导致的能量消耗,从而提高越冬成虫的存活率。栖息层和喂食层之间隔了网层,目的是为了让九香虫趴在网上吸食网下的营养液。通过网层将栖息层和喂食层独立设置,在更换营养液或保温材料时可减少或隔离对越冬成虫的干扰。优选地,所述的栖息管为木质,在不需要喂食时,所述的喂食框内还可替换为保温材料,如棉花等,在极端低温、雨雪天气情况下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12.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固定多个喂食层和栖息层,栖息层和喂食层分别推拉式地设置于箱体内的栖息层固定导槽和喂食层固定导槽上。
13.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正面设有可开合的透明门,透明门采用亚克力透光板材,通过合页与箱体连接,另一侧安装把手和锁扣,箱体外部顶面设有网状通气层。箱体的透明门采用透明设置可以保证昆虫养殖过程中对光线的需求,还可以实时查看九香虫养殖过程中箱体内部的情况,便于观察。
14.进一步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遮雨顶棚,所述的遮雨顶棚位于箱体顶部,侧面观为三角形屋脊状,通过顶棚下部焊接的撑杆嵌入箱体正上部预留的小孔与箱体相接,方便安装和卸除。其功能是防止在室外环境下雨水通过箱体顶部的通气层进入箱体,避免越冬虫体淋雨。
15.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下部设有底座支架,所述的底座支架由底座和4个支撑杆构成,所述的支撑杆底部设有漏斗形杯状桌脚。使用时,漏斗形杯状桌脚内盛满水,能彻底阻断蚂蚁爬行,防止蚂蚁进入箱体,侵扰和捕食越冬虫体,大大提高了越冬成虫的存活率。
16.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为长方体,所述箱体的尺寸为50cm
×
30cm
×
50cm。尺寸为50cm
×
30cm
×
50cm的箱体内可同时容纳1000~2000头成虫越冬,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实现了规模化养殖该类昆虫的成虫越冬保育需求,也方便保育装置的移动和放置。
17.同时,本发明还提供利用该装置规模化养殖九香虫的越冬保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8.s1在每年的9月-10月九香虫成虫迁飞越冬时期,将上述装置置于九香虫饲养室内或是田间,在撑杆底部的漏斗形杯状桌脚中倒入足量的清水,打开箱体透明门,根据越冬习性,九香虫会主动钻入箱体内的拱形栖息管下,或将人为捕捉到的九香虫或者人工饲养的九香虫放入栖息层上;待每个栖息管下爬满九香虫后即可关闭透明门,根据天气情况将装有九香虫的越冬保育装置集中放置在室内或室外,也可以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随机放置;在撑杆底部的漏斗形杯状桌脚中倒入足量的清水,是为了彻底阻断蚂蚁爬行,防止蚂蚁进入箱体,侵扰和捕食越冬虫体;
19.s2通过箱体的观察窗随时观察箱体内的九香虫的数量和状态,每个月喂食营养液2-3次,每次喂食2-3天,喂食之前,将喂食框轻轻拉出,将厚度稍低于喂食框高度的海绵层置于喂食框内,喂食框轻轻推入箱体后,再将营养液注入喂食框内,供越冬成虫补充营养和水分;每次喂食完成后,倒掉多余的营养液,替换干燥的海绵层,以减少箱内湿度,同时也可提供保暖,且方便下次补充营养液;平时越冬保育装置可以放在室外的向阳处,不占用室内
面积,由于其方便移动,在极端低温、雨雪天气的情况下单人就可以将其快速移动到室内,或聚集在一起,用雨布或塑料膜覆盖,还可以在喂食框中填充干燥的海绵或棉花,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
20.s3直到次年5-6月份,通过观察窗观察到箱内九香虫爬出栖息管,活性较高时,打开透明门,让其自然飞出越冬装置,自由觅食、交配和产卵,进行下一代的繁殖,待九香虫全部飞出后,清理越冬保育装置,待下一次使用。
21.优选地,在步骤s1前还包括对栖息管进行前处理,即将栖息管在泡有捣碎的南瓜叶和藤的水溶液中浸泡数日,取出晾干后置于箱体中。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经过浸泡可以使木质栖息管上吸附九香虫寄主植物的成分物质,一方面可以吸引迁飞的九香虫,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九香虫的正常发育,特别是促进越冬后期九香虫生殖系统的发育,提高九香虫的成活率和生殖潜力。
22.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有益效果:
23.本装置适用于规模化养殖九香虫的越冬保育过程,较大程度地还原昆虫在自然环境中越冬的习性和状态,并可根据昆虫的生理需求适时调整保育措施,可解决该类资源昆虫在人工养殖和规模化养殖中的越冬保育问题。具体来说,即通过提供一种模拟自然环境下的越冬场所、适时提供营养和水分、适时提供保暖措施、减少越冬成虫的干扰和隔绝蚂蚁等天敌昆虫等措施,极大提高了越冬成虫的成活率,解决了九香虫饲养过程中种源限制的问题,为实现九香虫高效规模化饲养提供基础和保障。此外,本装置还可用于野外的九香虫的诱集和保育工作。主要体现在:
24.1)栖息层设置拱形结构的目的和功能:在自然条件下,为了遮风避雨,九香虫会选择砖瓦石缝下、树皮下,拱形结构栖息层可以提供类似的栖息场景;在保证足够的越冬小空间下,尽可能形成独立的空间,减少其他的活动组件对九香虫的干扰;此外,拱形结构还方便于九香虫在其内部的爬行和附着,在小空间下尽可能容纳更多的虫体。
25.2)喂食层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在越冬虫体需要补充营养或水分的情况下,可将营养液注入喂食层内的海绵层供其吸食;在越冬虫体不需要补充营养且气温较低需做防冻处理的情况下,可将喂食层改为临时的保温层,在其内放置保温材料即可。
26.3)栖息层内的越冬成虫在尽可能不移动或少量移动的情况下可将刺吸式口器伸入喂食层取食,可有效减少越冬成虫因觅食移动导致的能量消耗,从而提高越冬成虫的存活率。
27.4)栖息层和喂食层独立设置,在更换营养液或保温材料时可减少或隔离对越冬成虫的干扰,可大大避免因干扰造成越冬成虫死亡情况的发生。
28.5)装置底座支架的桌脚设计为可盛水的漏斗形杯状构造,能彻底阻断蚂蚁爬行,从而防止蚂蚁进入箱体,侵扰和取食越冬虫体,大大提高了越冬成虫的存活率。
29.6)装置顶部设有方便拆装的防雨顶棚,既可用于在室内控温环境下九香虫的越冬,也可用于在室外露天变温环境下九香虫的越冬,极大地拓展了其使用范围。
30.7)尺寸为50cm
×
30cm
×
50cm的箱体内通过多个栖息层和喂食层设计可同时容纳1000~2000头成虫越冬,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减少了昆虫死亡率,实现了规模化养殖该类昆虫的成虫越冬保育需求。
31.8)使用前先将栖息管在泡有捣碎的南瓜叶和藤的水溶液中浸泡数日,这样做的目
的主要是经过浸泡可以使木质栖息管上吸附九香虫寄主植物的成分物质,一方面可以吸引迁飞的九香虫,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九香虫的正常发育,特别是促进越冬后期九香虫生殖系统的发育,提高九香虫的成活率和生殖潜力。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装置箱体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装置的立体结构右侧面观示意图;
35.图4为越冬保育装置栖息层和喂食层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越冬保育装置喂食层网层的结构示意图;
37.其中:1-遮雨顶棚,2-撑杆,3-箱体,4-栖息层,5-喂食层,6-门把手,7-锁扣,8-底座,9-支撑杆,10-桌脚,11-网状通气层,12-小孔,13-透明门,14-合页,15-栖息层固定导槽,16-喂食层固定导槽,17-栖息管,18-卡槽,19-成虫出入孔,20-透光通气孔,21-网层,22-喂食框,23-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38.结合以下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实施案例可以为本发明中的一部分装置,也可以包含全部的装置,装置的具体组分可以根据需求而定。
39.实施案例:一种九香虫规模化养殖的成虫越冬保育装置
40.如图1-5所示,一种规模化养殖九香虫昆虫的成虫越冬保育装置,包括箱体3,尺寸为50cm
×
30cm
×
50cm,在箱体3内部设有越冬保育室,越冬保育室由多层栖息层4和紧挨栖息层下部的喂食层5构成,每一层栖息层上设置带孔的木质拱形栖息管17,可为越冬成虫提供栖身场所。喂食层包括喂食框22,所述的栖息层包括设有网层21和网层上方设有的多个木质拱形栖息管17,所述的网层21为质地较硬且不易变形的不生锈金属或塑料材质,所述的栖息管17上设有成虫出入孔19和透光通气孔20,栖息管可拆卸地插入网层上方的卡槽18内。网层21将喂食层和栖息层分隔,形成独立的空间,目的是为了让九香虫趴在网层上吸食网下的营养液。所述的栖息层和喂食层独立设置,在更换营养液或保温材料时可减少或隔离对越冬成虫的干扰。栖息层内的越冬成虫在尽可能不移动的情况下可将刺吸式口器伸入喂食层的网层取食,可有效减少越冬成虫因觅食移动导致的能量消耗,从而提高越冬成虫的存活率。当需要喂食时,所述的喂食框内设置有海绵23,海绵的厚度为2cm。在越冬虫体需要补充营养或水分的情况下,可将营养液或蒸馏水注入喂食层内的海绵层供其吸食。不需要喂食时,根据天气的变化,所述的喂食框内的海绵还可替换为保温材料,如棉花。为了便于固定多个喂食层和栖息层,所述的箱体3两内侧壁分别固定有对应放置越冬栖息层固定导槽15和喂食层固定导槽16。喂食层和栖息层均可通过安置在箱体侧面的栖息层固定导槽15和喂食层固定导槽16取出或插入,方便拆卸。且两层因中间的网层隔开,避免在取出和插入喂食层时对越冬昆虫的干扰,提高九香虫越冬成活率。
41.所述的箱体正面设有可开合的透明门13,箱体3外部顶面设有网状通气层11。箱体设置透明门可以保证昆虫养殖过程中对光线的需求,还可以实时查看九香虫养殖过程中箱体内部的情况,透明门采用亚克力透光板材通过合页14与箱体连接,另一侧安装把手6和锁
扣7,方便固定透明门。在箱体的顶部还有遮雨顶棚1,侧面观为三角形屋脊状,通过顶棚下部焊接的撑杆2嵌入箱体3正上部预留的小孔与箱体相接,方便安装和卸除。其功能是防止在室外环境下雨水通过箱体顶部的通气层进入箱体,避免越冬虫体淋雨。所述的遮雨顶棚1通过顶棚下部焊接的撑杆2嵌入箱体正上部预留的小孔12与箱体相接,方便安装和卸除,避免雨水进入箱体内。所述的箱体下部设有底座支架,由底座8和4个支撑杆9构成,支撑杆9底部设有漏斗形杯状桌脚10。箱体安装在底座8上,底座8通过4根末端带有漏斗形杯状桌脚19的撑杆放置在地面上。使用时,漏斗形杯状桌脚内盛满水,能彻底阻断蚂蚁爬行,防止蚂蚁进入箱体,侵扰和捕食越冬虫体,大大提高了越冬成虫的存活率。所述的箱体3为长方体,所述箱体的尺寸可以为50cm
×
30cm
×
50cm,可同时容纳1000~2000头成虫越冬,但不限于具体的尺寸,可根据场地或具体需求而设计。该装置大大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实现了规模化养殖该类昆虫的成虫越冬保育需求,也方便保育装置的移动和放置。
42.本发明还提供利用该装置规模化养殖九香虫的越冬保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3.s1在每年的9月-10月九香虫成虫迁飞越冬时期,将上述装置置于九香虫饲养室内或是田间,在撑杆底部的漏斗形杯状桌脚中倒入足量的清水,打开箱体透明门,根据越冬习性,九香虫会主动钻入箱体内的拱形栖息管下,或将人为捕捉到的九香虫或者人工饲养的九香虫放入栖息层上;待每个栖息管下爬满九香虫后即可关闭透明门,根据天气情况将装有九香虫的越冬保育装置集中放置在室内或室外,也可以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随机放置;在撑杆底部的漏斗形杯状桌脚中倒入足量的清水,是为了彻底阻断蚂蚁爬行,防止蚂蚁进入箱体,侵扰和捕食越冬虫体;
44.s2通过箱体的观察窗随时观察箱体内的九香虫的数量和状态,每个月喂食营养液2-3次,每次喂食2-3天,喂食之前,将喂食框轻轻拉出,将厚度稍低于喂食框高度的海绵层置于喂食框内,喂食框轻轻推入箱体后,再将营养液注入喂食框内,供越冬成虫补充营养和水分;每次喂食完成后,倒掉多余的营养液,替换干燥的海绵层,以减少箱内湿度,且方便下次补充营养液;平时越冬保育装置可以放在室外的向阳处,不占用室内面积,由于其方便移动,在极端低温、雨雪天气的情况下单人就可以将其快速移动到室内,或聚集在一起,用雨布或塑料膜覆盖,还可以在喂食框中填充干燥的海绵或棉花,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
45.s3直到次年5-6月份,通过观察窗观察到箱内九香虫爬出栖息管,活性较高时,打开透明门,让其自然飞出越冬装置,自由觅食、交配和产卵,进行下一代的繁殖,待九香虫全部飞出后,清理越冬保育装置,待下一次使用。
46.优选地,在步骤s1前还包括对栖息管进行前处理,即将栖息管在泡有捣碎的南瓜叶和藤的水溶液中浸泡数日,取出晾干后置于箱体中。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经过浸泡可以使木质栖息管上吸附九香虫寄主植物的成分物质,一方面可以吸引迁飞的九香虫,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九香虫的正常发育,特别是促进越冬后期九香虫生殖系统的发育,提高九香虫的成活率和生殖潜力。
47.总之,单个越冬装置可以同时容纳1000~2000头成虫,根据其在自然环境下的越冬习性,针对性设计的不同组件组合在一起,实现了九香虫规模化养殖中成虫越冬保育的目标,极大提高了九香虫的越冬成活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