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阻尼反弹滑轨及具有其的抽屉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18:26: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五金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尼反弹滑轨及具有其的抽屉组件。


背景技术:

2.为了提高滑轨的开关操作方便性,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应用于滑轨上的功能配件,例如用于使滑轨进行缓冲闭合的阻尼器或者用于使滑轨按压反弹打开的反弹器等。只带有阻尼器的滑轨,虽然可在滑轨关闭到一定程度后进行缓冲闭合直至滑轨完全关闭,但在打开滑轨时,需要人手拉动滑轨滑出以对阻尼器进行储能,故需要在抽屉或橱柜等面板上设置把手结构以方便人手拉出。只带有反弹器的滑轨,虽然可通过按压滑轨以实现解锁反弹,但当滑轨关闭到一定程度后,需要人手再次按压滑轨以实现滑轨的完全关闭并同步实现反弹器的储能锁定,操作较为繁琐。
3.为此,如何在一组滑轨上同时实现阻尼闭合以及按压反弹的功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阻尼反弹滑轨,不仅可以同时实现阻尼闭合以及按压反弹功能,且在滑轨进行阻尼闭合的过程中可同步压缩反弹装置以进行储能,省时省力。
5.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阻尼反弹滑轨,包括:
7.外轨;
8.内轨,其滑动设置在所述外轨内;
9.阻尼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外轨的一端;
10.反弹装置;
11.当推动所述内轨并使其相对所述外轨滑动直到靠近所述阻尼装置时,在所述阻尼装置的作用下,可带动所述内轨发生阻尼滑动并同步压缩所述反弹装置;随后朝相同方向再次推动所述内轨,所述反弹装置释放弹力并带动所述内轨朝相反方向滑动以实现弹出。
12.本发明的阻尼反弹滑轨,不仅可以同时实现阻尼闭合以及按压反弹功能,且在内轨进行阻尼闭合的过程中可同步压缩反弹装置以进行储能,当需要打开内轨时,只需再次按压内轨即可实现反弹打开,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13.进一步地,所述阻尼装置包括:
14.固定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轨的一端;
15.滑动架,其滑动设置在所述外轨内且可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架的方向滑动;
16.阻尼件,其设置在所述固定架或所述滑动架上;
17.拉力件,其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滑动架之间且用于拉动所述滑动架朝靠近所
述固定架的方向滑动。
18.具体的,该拉力件为弹簧。
19.由此,在拉力件的作用下,可带动滑动架朝靠近固定架的方向滑动,并在阻尼件的作用下实现阻尼滑动。
20.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一限位件插入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包括直槽段以及连通所述直槽段一端的第一弯折段。
21.由此,当第一限位件位于第一弯折段时,此时滑动架远离固定架且处于锁紧状态,此时拉力件被拉伸;当带动第一限位件脱离第一弯折段并进入直槽段时,此时滑动架解锁并在拉力件的作用下带动滑动架沿直槽段滑动并逐渐靠近固定架。
22.进一步地,所述内轨上靠近所述阻尼装置的一端还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上设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限位件脱离所述第一弯折段并滑入所述直槽段的第一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上设有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抵接的第一凸块。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导槽包括水平延伸设置的第一引导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段且弯折设置的第二引导段。
24.由此,当推动内轨滑动直到靠近阻尼装置时,该第一限位件滑入第一引导槽内并沿第一引导段滑动直到滑入第二引导段时,在第二引导段的引导下该第一限位件脱离第一弯折段并进入到直槽段,随后在拉力件的作用下,该第一限位件与第一凸块相抵接并带动其沿直槽段滑动。
25.进一步地,所述反弹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滑块以及连接所述滑块的弹性件,所述滑块穿出所述滑动架设置;所述内轨上靠近所述阻尼装置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滑块相抵接配合的第二卡块。
26.由此,在拉力件的作用下,该第一限位件带动内轨发生阻尼滑动的同时,该第二卡块与滑块相抵接并带动滑块移动以拉伸弹性件,进而实现反弹装置的储能。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还包括连通所述直槽段另一端的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弯折段的弯折方向相反。
28.由此,当朝靠近固定架的方向再次推动内轨滑动时,在第二引导段的作用下,该第一限位件将脱离直槽段直到进入到第二弯折段时,此时第一限位件与第一凸块分离,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该滑块可抵接第二卡块朝远离固定架的方向滑动以实现弹出。
2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块上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抵接的抵接面;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直槽段之间设有可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限位件从所述第二弯折段进入所述直槽段的第一引导面;所述直槽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之间设有可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限位件从所述直槽段进入所述第一弯折段的第二引导面。
30.由此,当把滑轨完全拉出时,该第二卡块将与第一限位件相抵接并带动第一限位件滑动,进而带动滑动架朝远离固定架的方向滑动并同步拉伸该拉力件。在第一引导面的引导下,可使该第一限位件从第二弯折段滑入到直槽段,随后沿直槽段滑动并在第二引导面的引导下直到滑入第一弯折段时,此时滑动架被锁紧并完成对阻尼装置的储能,此时该第二卡块与第一限位件处于分离状态,随后可将滑轨继续往外拉出。
31.进一步地,所述反弹装置还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架上且穿出所述滑动架设置
的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块上的第二引导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导槽上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卡接配合的槽口。
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块上还设有第三引导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引导槽上的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限位件从所述第三引导槽滑入到所述第二引导槽内。
33.由此,当推动内轨滑动直到靠近阻尼装置时,该第二限位件可滑入第三引导槽内,随后按压内轨并使其弹出时,该第二限位件可在第三凸块的引导下从第三引导槽滑入到第二引导槽内。随后再次按压滑轨,则该第二限位件可沿第二引导槽滑动并与第二凸块上的槽口相卡接,从而实现对内轨的锁紧。
34.进一步地,所述阻尼件为设置在所述滑动架上的伸缩缸,所述固定架上设有至少一条限位轨且所述限位轨的侧壁从远离所述固定架方向到靠近所述固定架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伸缩缸的伸缩端与所述限位轨的侧壁相抵接配合。
35.由此,利用限位轨的侧壁与伸缩缸的伸缩端相抵接,当滑动架朝靠近固定架方向滑动时,可将其转化成为对拉力件回缩时的阻力,进而实现阻尼效果。
36.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抽屉组件,包括抽屉以及设置所述抽屉左右两侧的上述阻尼反弹滑轨。
37.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阻尼反弹滑轨及具有其的抽屉组件,该阻尼反弹滑轨不仅可以同时实现阻尼闭合以及按压反弹功能,且在内轨进行阻尼闭合的过程中可同步压缩反弹装置以进行储能,当需要打开内轨时,只需再次按压内轨即可实现反弹打开,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发明阻尼反弹滑轨的爆炸示意图;
39.图2为本发明阻尼反弹滑轨中第一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40.图3为本发明阻尼反弹滑轨中第一卡块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1.图4为本发明阻尼反弹滑轨中第二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42.图5为本发明阻尼反弹滑轨中第二卡块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3.图6为本发明阻尼反弹滑轨中滑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7为本发明阻尼反弹滑轨中滑动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5.图8为本发明阻尼反弹滑轨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46.图9为本发明阻尼反弹滑轨中固定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0为本发明阻尼反弹滑轨中内轨开始缓冲闭合的状态示意图;
48.图11为图10隐藏掉内轨后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2为图1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50.图13为本发明阻尼反弹滑轨中内轨缓冲闭合结束后的状态示意图;
51.图14为图13隐藏掉内轨后的结构示意图;
52.图15为图14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53.图16为本发明阻尼反弹滑轨中内轨关闭到底的状态示意图;
54.图17为图16隐藏掉内轨后的结构示意图;
55.图18为图17隐藏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56.图19为图18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57.图20为本发明阻尼反弹滑轨中内轨反弹滑出后的状态示意图;
58.图21为图20隐藏掉内轨后的结构示意图;
59.图22为图2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60.图23为本发明阻尼反弹滑轨中内轨处于锁紧时的状态示意图;
61.图24为图23隐藏掉内轨后的结构示意图;
62.图25为图24隐藏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63.图26为本发明阻尼反弹滑轨中内轨完全滑出时的状态示意图;
64.图27为图26隐藏掉滑动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65.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66.1、外轨;2、内轨;3、中轨;4、第一卡块;401、第一定位块;402、第一安装孔;403、第一引导槽;4031、第一引导段;4032、第二引导段; 404、第一凸块;405、第二引导槽;4051、第一导向面;4052、第二导向面;4053、第一卡槽;4054、第二卡槽;406、第二凸块;4061、槽口;407、第三引导槽;4071、第三导向面;4072、第三卡槽;408、第三凸块;4081、第四导向面;409、导向块;5、第二卡块;501、第二定位块;502、第二安装孔;503、抵靠面;504、抵接面;6、滑动架;601、弧形孔;602、第三安装孔;603、第一避让槽;604、第二避让槽;605、安装架;606、第一卡扣;7、固定架;701、第一滑槽;7011、直槽段;7012、第一弯折段; 7013、第二弯折段;7014、第一引导面;7015、第二引导面;702、定位柱; 703、第二滑槽;7031、第三卡扣;704、限位轨;705、第二卡扣;8、阻尼件;9、拉力件;10、第一限位件;11、第二限位件;12、滑块;13、弹性件;14、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67.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6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70.参阅图1-2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尼反弹滑轨,包括外轨1、滑动设置在外轨1内的内轨2、设置在外轨1一端的阻尼装置以及设置在阻尼装置与内轨2之间的反弹装置。当推动内轨2并使其相对外轨1滑动直到靠近阻尼装置时,在阻尼装置的作用下,可带动内轨2发生阻尼滑动并同步压缩该反弹装置以使该反弹装置储能;随后朝相同方向再次推动该内轨2,该反弹装置可释放弹力并带动内轨2朝相反方向滑动以实现弹出。
7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大该内轨2的滑出行程,故在外轨1与内轨2 之间还设置了一条中轨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更大的滑动行程,可以设置多条中轨3,此处均
不受限制。
72.由此,本发明的阻尼反弹滑轨不仅可以同时实现阻尼闭合以及按压反弹功能,且在内轨2进行阻尼闭合的过程中可同步压缩反弹装置以进行储能,当需要打开内轨2时,只需再次按压内轨即可实现反弹打开,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73.参阅图1-9,该阻尼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外轨1一端的固定架7、滑动设置在外轨1内且可朝靠近或远离固定架7的方向滑动的滑动架6、设置在滑动架6上的阻尼件8以及设置在固定架7与滑动架6之间且用于拉动该滑动架6朝靠近该固定架7的方向滑动的拉力件9。具体的,该阻尼件8为伸缩缸,该滑动架6上靠近固定架7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该伸缩缸且呈套筒状的安装架605。该固定架7的两侧分别设有呈锥形的限位轨704且该限位轨704的侧壁从远离固定架7方向到靠近固定架7方向倾斜设置;该伸缩缸的伸缩端与该限位轨704的侧壁相抵接配合。由此,当在拉力件9的作用下拉动滑动架6朝靠近固定架7的方向滑动时,由于该限位轨704的宽度逐渐缩小,故可对伸缩缸的伸缩端进行压缩,从而可将压力转化成对拉力件9回缩时的阻力,进而实现滑动架6的阻尼滑动。
74.在本实施例中,该拉力件9为弹簧,且间隔布置有两条。该滑动架6 的底部设有第一卡扣606,该固定架7的底部设有第二卡扣705,该弹簧的一端挂接在第一卡扣606上,另一端挂接在第二卡扣705上;该阻尼件8 为气缸,该气缸的两伸缩端与限位轨704的侧壁相抵接。
75.进一步地,该滑动架6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件10,该固定架7上设有可供第一限位件10插入的第一滑槽701,该第一滑槽701包括直槽段 7011以及连通该直槽段7011一端的第一弯折段7012。具体的,该第一限位件10包括第一限位块以及设置在第一限位块上的第一限位柱,该滑动架 6上设有可供第一限位柱穿过且用于限制第一限位柱摆动的弧形孔601,该第一限位柱的下端插设在第一滑槽701内。
76.由此,当第一限位柱位于第一弯折段7012时,此时第一限位柱处于卡紧状态从而使得该滑动架6也处于锁紧状态,且该滑动架6位于远离固定架7的一侧且拉力件9被拉伸;当带动第一限位柱脱离第一弯折段7012并进入直槽段7011时,此时滑动架6解锁并在拉力件9的作用下带动滑动架 6沿直槽段7011滑动并逐渐靠近固定架7。
77.在本实施例中,该滑动架6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限位件10的第三安装孔602。由此,采用铆钉14穿过该第三安装孔602与第一限位块即可将第一限位件10固定在滑动架6上。
78.进一步地,该内轨2上靠近阻尼装置的一端还设有第一卡块4,该第一卡块4上设有用于引导第一限位件10滑动的第一引导槽403,该第一引导槽403上设有可与第一限位件10相抵接配合的第一凸块404。该第一引导槽403包括水平延伸设置的第一引导段4031以及连接该第一引导段4031 且弯折设置的第二引导段4032。由此,当推动内轨2滑动直到靠近阻尼装置时,该第一限位件10滑入第一引导槽403内并沿第一引导段4031滑动直到滑入第二引导段4032时,在第二引导段4032的引导下该第一限位件 10脱离第一弯折段7012并进入到直槽段7011,随后在拉力件9的作用下,该第一限位件10与第一凸块404相抵接并带动其沿直槽段7011滑动。
79.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卡块4上设有第一定位块401以及第一安装孔 402,该内轨2上设有与该第一定位块401相配合的定位槽以及与第一安装孔402相配合的定位孔。由此,当把第一定位块401卡入定位槽,并通过铆钉14穿过第一安装孔402以及定位孔并固定后,
即可实现将第一卡块4 固定在内轨2上。
80.再参阅图1-9,该反弹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固定架7上的滑块12以及连接该滑块12的弹性件13,该滑块12穿出该滑动架6设置;该内轨上靠近阻尼装置的一端设有与该滑块12相抵接配合的第二卡块5。具体的,该固定架7上设有可供滑块12滑动的第二滑槽703,该第二滑槽703上设有第三卡扣7031;该弹性件13为弹簧且位于第二滑槽703内,该弹簧的一端挂接在第三卡扣7031上,另一端与滑块12相连接。由此,在拉力件9的作用下,该第一限位件10带动内轨2发生阻尼滑动的同时,该第二卡块5 可与滑块12相抵接并带动滑块12滑动以拉伸该弹性件13,进而实现对反弹装置的储能。
81.在本实施例中,该拉力件9的拉力大于弹性件13的弹力;该第二卡块 5上设有第二定位块501以及第二安装孔502,该内轨2上同样设有与该第二定位块501相配合的定位槽以及与第二安装孔502相配合的定位孔。由此,当把第二定位块501卡入定位槽,并通过铆钉14穿过第二安装孔502 以及定位孔并固定后,即可实现将第二卡块5固定在内轨2上。该滑动架6 上设有可供滑块12穿出的第二避让槽604;该第二卡块5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滑块12相抵接配合的抵靠面503。
82.再参阅图8,该第一滑槽701还包括连通该直槽段7011另一端的第二弯折段7013,该第二弯折段7013的弯折方向与第一弯折段7012的弯折方向相反。由此,当朝靠近固定架7的方向再次推动内轨2滑动时,在第二引导段4032的引导下,该第一限位件10将继续滑动并脱离直槽段7011直到进入第二弯折段7013时,此时第一限位件10与第一凸块404分离,在弹性件13的作用下该滑块12抵接第二卡块5朝远离固定架7的方向滑动以实现弹出。
83.另外,该第二卡块5上远离固定架7的一端还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件 10相抵接的抵接面504,该抵接面504包括竖直面以及连接该竖直面的倾斜面;该第二弯折段7013与直槽段7011之间设有可用于引导第一限位件 10从第二弯折段7013进入直槽段7011的第一引导面7014;该直槽段7011 与第一弯折段7012之间设有可用于引导第一限位件10从直槽段7011进入第一弯折段7012的第二引导面7015。
84.由此,当把内轨2完全拉出时,该第二卡块5的抵接面504将与第一限位件10相抵接并带动其滑动,进而带动滑动架6朝远离固定架7的方向滑动并同步拉伸该拉力件9。在第一引导面7014的引导下,可使该第一限位件10从第二弯折段7013滑入到直槽段7011,随后沿直槽段7011滑动并在第二引导面7015的引导下进入到第一弯折段7012,此时滑动架6重新被锁紧并同步完成对拉力件9的拉伸以实现对阻尼装置的储能。此时该第二卡块5与第一限位件10处于分离状态,随后可将内轨2继续往外拉出。
85.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引导面7014为第一引导斜面或第一引导弧面;该第二引导面7015为第二引导斜面或第二引导弧面。
86.再参阅图1-9,该反弹装置还包括转动连接在固定架7上的第二限位件 11,该第二限位件11包括第二限位块以及凸设在第二限位块上的第二限位柱,该固定架7上凸设有定位柱702,该第二限位块上设有可套接在定位柱 702上的定位孔,从而实现转动连接在固定架7上。该第一卡块4上还设有第二引导槽405,该第二引导槽405上设有第一导向面4051、第二卡槽4054、第二导向面4052以及第一卡槽4053,该第二引导槽405上还设有第二凸块 406,该第二凸块406上设有与第二限位件11的第二限位柱相卡接配合的槽口4061。另外,该第一卡块4还设有第三引导槽407,该第三引导槽407 上设有第三导向面4071以及第三卡槽
4072,该第三引导槽407内还设有第三凸块408,该第三凸块408上设有用于引导该第二限位件11从第三引导槽407滑入到第二引导槽405内的第四导向面4081。
87.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向面4051、第二导向面4052、第三导向面4071 以及第四导向面4081均为导向斜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其也可以为导向弧面,此处不受限制。该滑动架6上设有可供第二限位件11穿出的第一避让槽603。
88.由此,当推动内轨2滑动直到靠近阻尼装置时,该第二限位件首先滑入到第三引导槽407内,并沿着第三导向面4071进入到第三卡槽4072内;随后按压内轨2并使其弹出时,该第二限位件11可在第三凸块408的第四导向面4081的引导下从第三引导槽407滑入到第二引导槽405内。若此时不想拉出内轨2而再次按压内轨2时,则该第二限位件11可沿第二引导槽 405滑动,并沿着第一导向面4051进入到第二卡槽4054内,随后松开内轨 2该第二限位件11上的第二限位柱将与第二凸块406上的槽口4061相卡接,从而实现内轨2的锁紧;随后再次朝相同方向按压该内轨2,该第二限位件11沿第二导向面4052滑动并脱离槽口4061且进入到第一卡槽4053内,随后松开内轨2则该第二限位件11可沿第二引导槽405滑出。该部分的工作原理与市面上的反弹器工作原理相同。
89.由此,本发明的阻尼反弹滑轨的动作过程如下:
90.参阅图26-27,该内轨2处于拉出状态且远离该阻尼装置,该滑动架6 远离该固定架7且该第一限位件10位于第一弯折段7012处,此时滑动架6 处于锁止状态且该拉力件9处于拉伸状态;随后人手推动该内轨2开始滑动闭合,该内轨2朝靠近阻尼装置的方向滑动,直到接近该阻尼装置的滑动架6时,如图10-12所示,该第一限位件10在第一引导槽403的引导下沿着弧形孔601摆动以逐渐脱离第一弯折段7012直到进入直槽段7011时,此时滑动架6解锁并在拉力件9的作用下,该第一限位件10抵接该第一凸块404并带动第一凸块404及内轨2进行滑动闭合,并且在阻尼件8的作用下实现缓冲闭合,同时该内轨2上的第二卡块5同步抵接滑块12并带动滑块12沿第二滑槽703滑动以拉伸该弹性件13,同时该固定架7上的第二限位件11沿第三引导槽407滑动,直到缓冲闭合结束后,如图13-15所示,此时第一限位件10位于直槽段7011的另一端且靠近第二弯折段7013,该第二限位件11位于靠近第三引导槽407的第三卡槽4072处。随后再次按压内轨2并使其闭合到底时,在第二引导段4032的引导作用下,该第一限位件10沿着弧形孔601继续滑动以逐渐脱离直槽段7011直到进入第二弯折段7013时,此时第一限位件10与第一凸块404分离,同时该第二限位件11位于第三卡槽4072内,如图16-19所示。随后在弹性件13的作用下,该滑块12抵接第二卡块5朝远离固定架7的方向滑动以实现内轨2的弹出,同时该第二限位件11沿第三凸块408的第四导向面4081滑动并从第三引导槽407滑入到第二引导槽405内,直到完全弹出时,如图20-22所示,此时内轨2上的第二卡块5与第一限位件10相抵接。若此时不继续往外拉出内轨2而再次按压内轨2滑动时,则该第二限位件11可沿第二引导槽405 滑动并沿着第一导向面4051进入到第二卡槽4054内,随后松开内轨2则该第二限位件11将与第二凸块406上的槽口4061相卡接,从而实现内轨2 的锁紧,如图23-25所示;随后再次按压内轨2,该第二限位件11可沿第二导向面4052滑动并脱离槽口4061,从而实现内轨2的解锁。如图26-27 所示,若此时继续往外拉出内轨2时,则该第二卡块5将与第一限位件10 相抵接并带动其滑动,进而带动滑动架6朝远离固定架7的方向滑动并同步拉伸该拉力件9,在第一引导面7014的引导下可使该第一限位件10从第二弯折段7013滑入到直槽段7011,随后沿直槽段7011滑动并在第二引导面7015的
引导下进入到第一弯折段7012,此时滑动架6重新被锁紧并同步完成对拉力件9的拉伸,如图26-27所示,此时第二卡块5与第一限位件 10处于分离状态,随后可将内轨2继续往外拉出。同时该第二限位件11退出第二引导槽405并在导向块409的引导下退出第二引导槽405。
91.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抽屉组件,包括抽屉以及设置抽屉左右两侧的阻尼反弹滑轨。
92.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阻尼反弹滑轨及具有其的抽屉组件,该阻尼反弹滑轨不仅可以同时实现阻尼闭合以及按压反弹功能,且在内轨2进行阻尼闭合的过程中可同步压缩反弹装置以进行储能,当需要打开内轨2时,只需再次按压内轨2即可实现反弹打开,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93.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与另一个元件“相连接”,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94.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95.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96.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