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倒车侧向警告系统的测试方法与流程

2022-11-23 16:05: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车辆智能系统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倒车侧向警告系统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2.rcta,rear cross traffic alert缩写,倒车侧向警告系统(rcta)是车辆在进行倒车时,对车后方侧方进行路况检测,当检测到其他车辆或摩托车、自行车、行人接近时,会发出报警信息以避免发生碰撞事故。这种报警信息可能是听觉、视觉、触觉的某一种或某几种组合形式。
3.因此,一种有效的倒车侧向警告系统的实车测试方法尤为重要,这样可在新车型投产前检测出倒车侧向警告系统的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优异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倒车侧向警告系统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能够有效的对汽车倒车侧向警告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检测。
5.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汽车倒车侧向警告系统的测试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7.步骤s1、对目标车接近垂直静止主车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
8.步骤s2、对目标车接近倾斜静止主车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
9.步骤s3、对目标车接近水平静止主车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
10.步骤s4、对目标车、主车相对运动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
11.步骤s5、对不同目标物识别能力测试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
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目标车左侧垂直驶入及目标车右侧垂直驶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3.步骤s11:主车垂直静止,开启rcta功能;
14.步骤s12:目标车在主车右侧或左侧后方水平距离30m,按照不同的垂向间距l及车速分别驶过主车后方,或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15.步骤s1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主车左倾45
°
且目标车右侧垂直驶入及主车右倾45
°
且目标车左侧垂直驶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7.步骤s21:主车倾斜45
°
静止,开启rcta功能;
18.步骤s22:目标车在主车右后方或左后方保持横向水平距离30m,垂向间距l分别设定为2m和6m,车速设定为10km/h垂直驶向主车,在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19.步骤s2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目标车左侧平行驶过及目标车右侧平行驶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1.步骤s31:主车水平静止,开启rcta功能;
22.步骤s32:目标车在主车左后方或右后方保持横向间距30m,垂向间距l分别设定为1m和2m,车速分别设定为10km/h和30km/h,驶向主车,或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23.步骤s3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包括:目标车左侧垂直驶入及目标车右侧垂直驶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5.步骤s41:主车与目标车保持垂直,主车启动并开启rcta功能,以5km/h的速度倒车;
26.步骤s42:目标车在主车左后或右方保持横向间距30m,垂向间距l分别设定为1m和2m,车速分别设定为10km/h和30km/h,驶向主车,或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27.步骤s4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2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包括:所述目标物为自行车、摩托车或行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9.步骤s51:主车静止,开启rcta功能;
30.步骤s52:目标物在主车左后方或右后方保持横向间距30m,垂向间距为1m,车速设定为10km/h驶向主车,在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31.步骤s5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33.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倒车侧向警告系统的测试方法,通过对样车进行的测试,能够有效地模拟用户在实际使用时的情况,检测出不同工况下使用后的异常而造成的功能失效,能够发现倒车侧向警告系统的内在缺陷、生产缺陷或者设计缺陷,从而为产品的开发提供优质样品提供依据,使产品能在经过长期使用后,仍具有较高的品质水准,满足客户长期使用的需求,同时也有益于提高产品的可靠度,使得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35.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倒车侧向警告系统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6.图2为主车垂直静止、目标车左侧垂直驶入的示意图;
37.图3为主车垂直静止、目标车右侧垂直驶入的示意图;
38.图4为主车倾斜、目标车右侧垂直驶入的示意图;
39.图5为主车倾斜、目标车左侧垂直驶入的示意图;
40.图6为主车平行静止、目标车左侧平行驶入的示意图;
41.图7为主车平行静止、目标车右侧平行驶入的示意图;
42.图8为目标车、主车相对运动,目标车左侧垂直驶入的示意图;
43.图9为目标车、主车相对运动,目标车右侧垂直驶入的示意图;
44.图10为自行车垂直驶过目标物的示意图;
45.图11为摩托车垂直驶过目标物的示意图;
46.图12为行人垂直驶过目标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及其具体工作过程,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4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1.实施例1
52.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倒车侧向警告系统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测试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53.步骤s1、对目标车接近垂直静止主车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
54.步骤s2、对目标车接近倾斜静止主车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
55.步骤s3、对目标车接近水平静止主车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
56.步骤s4、对目标车、主车相对运动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
57.步骤s5、对不同目标物识别能力测试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
58.实施例2
59.对目标车接近垂直静止主车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具体如下:分为两种情况进行测试,分别为目标车左侧垂直驶入及目标车右侧垂直驶入;
60.如图2所示,目标车左侧垂直驶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1.步骤s11:主车垂直静止,开启rcta功能;
62.步骤s12:目标车在主车左侧后方水平距离30m,按照不同的垂向间距l及车速分别驶过主车后方,或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63.步骤s1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64.如图3所示,目标车右侧垂直驶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5.步骤s11:主车垂直静止,开启rcta功能;
66.步骤s12:目标车在主车右侧后方水平距离30m,按照不同的垂向间距l及车速分别驶过主车后方,或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67.步骤s1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68.具体的垂向间距l及车速分别按照表1进行设定;
69.表1试验参数表
[0070][0071]
实施例3
[0072]
对目标车接近倾斜静止主车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具体如下:分为两种情况进行测试,分别为主车左倾45
°
且目标车右侧垂直驶入及主车右倾45
°
且目标车左侧垂直驶入;
[0073]
如图4所示,主车左倾45
°
且目标车右侧垂直驶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74]
步骤s21:主车倾斜45
°
静止,开启rcta功能;
[0075]
步骤s22:目标车在主车右后方方保持横向水平距离30m,垂向间距l分别设定为2m和6m,车速设定为10km/h垂直驶向主车,在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0076]
步骤s2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0077]
如图5所示,主车右倾45
°
且目标车左侧垂直驶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78]
步骤s21:主车倾斜45
°
静止,开启rcta功能;
[0079]
步骤s22:目标车在主车左后方保持横向水平距离30m,垂向间距l分别设定为2m和6m,车速设定为10km/h垂直驶向主车,在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0080]
步骤s2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0081]
实施例4
[0082]
对目标车接近水平静止主车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具体如下:分为两种情况进行测试,分别为目标车左侧平行驶过及目标车右侧平行驶过;
[0083]
如图6所示,目标车左侧平行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84]
步骤s31:主车水平静止,开启rcta功能;
[0085]
步骤s32:目标车在主车左后方方保持横向间距30m,垂向间距l分别设定为1m和2m,车速分别设定为10km/h和30km/h,驶向主车,或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0086]
步骤s3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0087]
如图7所示,目标车右侧平行驶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88]
步骤s31:主车水平静止,开启rcta功能;
[0089]
步骤s32:目标车在主车右后方保持横向间距30m,垂向间距l分别设定为1m和2m,车速分别设定为10km/h和30km/h,驶向主车,或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0090]
步骤s3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0091]
实施例5
[0092]
对目标车、主车相对运动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具体如下:分为两种情况进行测试,分别为目标车左侧垂直驶入及目标车右侧垂直驶入;
[0093]
如图8所示,目标车左侧垂直驶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94]
步骤s41:主车与目标车保持垂直,主车启动并开启rcta功能,以5km/h的速度倒车;
[0095]
步骤s42:目标车在主车左后保持横向间距30m,垂向间距l分别设定为1m和2m,车速分别设定为10km/h和30km/h,驶向主车,或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0096]
步骤s4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0097]
如图9所示,目标车左侧垂直驶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98]
步骤s41:主车与目标车保持垂直,主车启动并开启rcta功能,以5km/h的速度倒车;
[0099]
步骤s42:目标车在主车右方保持横向间距30m,垂向间距l分别设定为1m和2m,车速分别设定为10km/h和30km/h,驶向主车,或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0100]
步骤s4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0101]
实施例6
[0102]
对不同目标物识别能力测试进行测试并获取测试结果,具体如下:所述目标物为自行车、摩托车或行人;
[0103]
如图10所示,目标物为自行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104]
步骤s51:主车静止,开启rcta功能;
[0105]
步骤s52:目标物在主车左后方或右后方保持横向间距30m,垂向间距为1m,车速设定为10km/h驶向主车,在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0106]
步骤s5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0107]
如图11所示,目标物为摩托车,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108]
步骤s51:主车静止,开启rcta功能;
[0109]
步骤s52:目标物在主车左后方或右后方保持横向间距30m,垂向间距为1m,车速设定为10km/h驶向主车,在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0110]
步骤s5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0111]
如图12所示,目标物为行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112]
步骤s51:主车静止,开启rcta功能;
[0113]
步骤s52:目标物在主车左后方或右后方保持横向间距30m,垂向间距为1m,车速设定为10km/h驶向主车,在行驶过程中系统发出警报,或行驶过程中系统未发出警报,则场景试验结束;
[0114]
步骤s53:最后,针对系统响应速度、提示音品质及仪表显示信息进行主观评价。
[0115]
并结合试验记录表2进行记录评价。
[0116]
表2试验记录表
[0117][0118][0119]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12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121]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