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人工智能高空救援机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15:11: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救援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空救援机。


背景技术:

2.中国专利号cn201620345705.1公开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以及安装于机身的摄像组件和动力组件,该动力组件包括螺旋桨和驱动螺旋桨转动的电动机,以提供无人机的升力。该机身包括机体中心部和沿机体中心部延伸的至少一个机臂。上述的动力组件可以设置在机臂上;该摄像组件可以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云台,具体地,该云台设置在机体中心部的下方,云台上设置有安装部,该安装部用于安装驱动组件;机身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金属腔体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金属腔体用于放置电池;众所周知,无人机需要遥控器控制,无人机本身带有控制系统,无人机通过遥控器来控制,本发明下述的无人机遥控器及其控制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文献公开的技术,如采用申请(专利)号:cn201780013385.7公开的遥控器,以及无人机系统及其通信方法;对于高空救援机,目前一般采用无人机,此类无人机其中无气垫救援仓,因此人员救援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救助仓的高空救援机。
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空救援机,包括无人机,所述的无人机包括机身以及安装于机身的动力组件,所述的机身的前后侧面上各设置两个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组件采用涵道风扇,涵道风扇包括涡轮叶轮和驱动涵道风扇中的涡轮叶轮转动的电动机,涡轮叶轮由电动机带动旋转;在机身内设置有救助仓,所述的救助仓为由4个侧板和底板围成的方形体,方形体的开口由两个能向下转动打开的防护翼构成,两个防护翼张开后能盖住方形体的开口,前防护翼的内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位于救助仓的开口的前侧板上,后防护翼的内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位于救助仓的开口的后侧板上,所述的合页为具有前后防护翼能始终处于张开状态的自动闭合装置的合页,使得前后防护翼均处于张开状态而盖住方形体的开口,使得防护翼只能向下转动,当被救援的人员掉入位于救助仓的开口上所设置的防护翼时,防护翼受压向下转动使防护翼向下自动打开,被救援的人员掉入救援仓中所设置的缓冲海绵气垫床上的海绵气垫中,不易受伤,此时防护翼不受压而向上回位达到自动闭合;所述的救助仓内设置有缓冲的海绵气垫床,缓冲海绵气垫床上设有安全网,安全网上垫有海绵气垫,救助仓的每个侧板的外侧面上各连接有一个缓冲装置,每个缓冲装置包括隔离护板、尼龙带、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定位轮和一个动滑轮,尼龙带一端固定在救助仓的海绵气垫床的侧壁上,另一端经过固定在位于救助仓上部的第一定滑轮、经固定在位于救助仓的中上部的第二定滑轮,再经一个动滑轮后与固定在底板上的隔离护板上部连接,动滑轮的转轴通过一能伸缩的伸缩绳连接到固定在底板上的定位轮上;在机身的无安装涵道风扇的两外侧面上设置有防护伞,每个防护伞包括伞面和两个液压缸,伞面上部固定在救助仓的外侧面上部上,伞面下部两侧各固定在两个液压缸
的活塞杆上,通过液压缸工作带动活塞杆伸缩使伞面张开或缩回。
5.所述的机身的前面两个涵道风扇的涵道体侧面固定在机身的前侧面上,机身的后面两个涵道风扇的涵道体侧面固定在机身的后侧面上,每个涵道风扇有两个涡轮叶轮,共计8个涡轮叶轮,所述的每个涵道风扇,共有上下两个涡轮叶轮,上面涡轮叶轮作为吸气增压使用,下面涡轮叶轮推动力使用。
6.所述的具有前后防护翼能始终处于张开状态的自动闭合装置的合页包括合页的转动轴、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包括弹簧本体及设于弹簧本体两端的扭力输入端及扭力输出端,弹簧本体套在合页的转动轴上,扭力输入端固定在侧板上,扭力输出端固定在防护翼底部,起顶住防护翼防止向下转动作用。
7.所述的涵道风扇为涡轮增压涵道风扇,包括涵道体、第一电动机以及上面涡轮叶轮以及下面涡轮叶轮,安装于涵道体中的第一电动机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的两端各自安装有上面涡轮叶轮和下面涡轮叶轮,第一电动机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转动带动其两端所连接的上面涡轮叶轮以及下面涡轮叶轮转动,上面涡轮叶轮作为吸气增压使用,下面涡轮叶轮作为推动力使用,一固定座位于涵道体的一侧上,在第一电动机的旋转轴与固定座之间的涵道体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二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的本体固定在涵道体的壁上,第二电动机的电机轴上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啮合有从动轮,从动轮与从动轴一端固定,从动轴另一端穿过涵道体的壁与固定座固定连接,从动轴与涵道体的壁之间有轴承支承使得涵道体能灵活转动且与从动轴之间无摩擦。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可用人工智能操作)。无人机内设有救助仓,救助仓的开口有自动防护翼,当救援目标掉入救助仓内时,防护翼能自动合拢,救援目标不会被弹出,同时仓内设有海绵气垫安全网和缓冲装置,在救援时还可用视频追踪定位(由工作人员遥控控制救援机操作)救援(救人),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图1的剖面图。
13.图5为本发明的采用涡轮增压涵道风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4.图6为图5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5.图7为图5中的涡轮增压涵道风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涵道风扇1,上面螺旋风扇1-1,下面螺旋风扇1-2,电动机2,救助仓3,前侧板3-1,后侧板3-2,防护翼4,扭力弹簧5,合页6,海绵气垫7,安全网8,隔离护板9,尼龙带10,第一定滑轮11,第二定滑轮12,定位轮13,动滑轮14,底板15,伸缩绳16,防护伞17,伞面17-1,液压缸17-2,摄像头18,电池19,涡轮增压涵道风扇20,涵道体21,第一电动机22,旋转轴23,固定座24,第二电动机25,涵道体的壁26,主动齿轮27,从动轮28,从动轴29,轴承30。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在上述发明内容及下述各实施例中,为区
别各实施例的同名组件零件部位起见,在相关同名组件零件部位的名称前/后,分别加上“第一”或“第二”、“左”或“右”或“前”或“后”、“左侧”、“右侧”、“上侧”、“下侧”或“顶部”、“底部”等字样,凡诸如此类的前缀和后缀,均无特别的顺序含义。
18.实施例1如附图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高空救援机,包括无人机,无人机为“无人驾驶飞机”简称,为现有技术产品,所述的无人机包括机身以及安装于机身的动力组件,现有技术的动力组件包括螺旋桨和驱动螺旋桨转动的电动机;其结构特点为所述的机身的前后侧面上各设置两个动力组件,本发明所述的动力组件采用涵道风扇1,涵道风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产品或申请(专利)号:cn202110029228.3的产品或申请(专利)号:cn201710422428.9的产品,涵道风扇包括涵道体、电动机以及涡轮叶轮,电动机2驱动涡轮叶轮转动,涡轮叶轮可以采用市售产品或者申请(专利)号:cn202023211159.8公开的结构,其包括涡轮轮毂;涡轮轮毂的上表面,分布有多个涡轮叶片;用涵道风扇替换螺旋桨,所述的涵道风扇可以采用申请(专利)号:cn201910648712.7所公开的涵道风扇,这样升力更大,涡轮叶轮与电动机连接,涡轮叶轮由电动机带动旋转,优选前面的两个涵道风扇1的涵道体侧面固定在机身的前侧面上,后面的两个涵道风扇1的涵道体侧面固定在机身的后侧面上,因此机身上设置有4个涵道风扇,每个涵道风扇有两个涡轮叶轮,共计8个涡轮叶轮,本发明所述的每个涵道风扇,共有上下两个涡轮叶轮,上面涡轮叶轮1-1作为吸气(进气)增压使用,下面涡轮叶轮1-2推动力使用,这样每个涵道风扇使用了两个涡轮叶轮,其动力就比一个涡轮叶轮动力更强,上升更快;在机身内设置有救助仓3,所述的救助仓3为由4个侧板和底板15围成的方形体,方形体的开口由两个能向下转动打开的防护翼4构成,两个防护翼张开后能盖住方形体的开口,预防轻杂物等掉入,前防护翼的内侧通过合页6转动连接在位于救助仓的开口的前侧板3-1上,后防护翼的内侧通过合页6转动连接在位于救助仓的开口的后侧板3-2上,所述的合页6为具有前后防护翼能始终处于张开状态的自动闭合装置的合页,使得前后防护翼均处于张开状态而盖住方形体的开口,(所述的自动闭合装置为现有技术,比如扭力弹簧5,扭力弹簧包括弹簧本体及设于弹簧本体两端的扭力输入端及扭力输出端,弹簧本体套在合页6的转动轴上,扭力输入端固定在侧板上,扭力输出端固定在防护翼底部,起顶住防护翼防止向下转动作用,使得一般情况下不易往下转动;本发明的合页也可采用申请(专利)号:cn201520227617.7的结构,包括固定页、扭力弹簧、转动页和连接轴,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页和转动页上,其中一端为固定式连接,另一端为可固定可松开的活动式连接,能实现自动关闭(复位)功能;本发明的合页还可采用:申请(专利)号:cn202010425471.2,包括合页的固定片,旋转片,下销轴,扭力弹簧,上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由下至上依次为:下盖、推力弹簧、限位块、下销轴、扭力弹簧、上销轴和上盖,所述下盖和上盖分别与固定片螺纹连接,限位块上设有限制下销轴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的结构,下销轴与旋转片滑动键槽连接,下销轴的上端和上销轴的下端分别与扭力簧嵌入连接,上销轴与固定片固定连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夹扭力簧合页,具有自动复位功能;或者采用申请(专利)号:cn03211193.2,是由左合页、右合页、左合页轴套、右合页轴套、半圆通槽、键轴、定位键轴、扭力弹簧、钢球、压缩弹簧、方孔键轴、方轴、密封套、偶合薄板、端帽、螺钉固定孔组成,将合页与合页轴套制成一体的形式,当外力使左合页相对右合页转动时,扭力弹簧便会产生扭力,外力消失后,扭力弹簧上的扭力会使左合页与右合页回合到原来的位置,实现了自动弹
力回位功能),使得防护翼只能向下转动,当被救援的人员掉入位于救助仓的开口上所设置的防护翼时,防护翼受压向下转动、扭力输出端也随着向下使防护翼向下自动打开,被救援的人员掉入救援仓3中所设置的缓冲海绵气垫床上的海绵气垫中,不易受伤,此时防护翼不受压、扭力输出端在向上回位的弹力作用下使防护翼向上转动自动闭合;本发明所述的救助仓3内设置有缓冲的海绵气垫床,海绵气垫床为方形,缓冲海绵气垫床上设有安全网,安全网8上垫有海绵气垫7,救助仓的每个侧板的外侧面上各连接有一个缓冲装置(优选四个侧板的外侧面上均连接有一个缓冲装置),每个缓冲装置包括隔离护板9、尼龙带10、第一定滑轮11、第二定滑轮12、定位轮13和一个动滑轮14,尼龙带10一端固定在救助仓3的海绵气垫床的侧壁上,另一端经过固定在位于救助仓上部的第一定滑轮11、经固定在位于救助仓的中上部的第二定滑轮12,再经一个动滑轮14后与固定在底板15上的隔离护板9上部连接,动滑轮14的转轴通过一能伸缩的伸缩绳16连接到固定在底板15上的定位轮13上。在机身的无安装涵道风扇的两外侧面上设置有防护伞17,防护伞在降落时起减少下降速度作用,每个防护伞包括伞面17-1和两个液压缸17-2,伞面上部固定在救助仓的外侧面上部上,伞面下部两侧各固定在两个液压缸17-2的活塞杆上,通过液压缸工作带动活塞杆伸缩,当本救援机上升时,液压缸工作活塞杆回缩,将伞面回收到救助仓的外侧面上,减少上升阻力;当升到准备救援时液压缸工作活塞杆外伸出、防护伞会自动伸开防护翼,在救援时人员掉入救助仓时降低冲击力;直至救助仓下降到位时,防护伞又收起回到救助仓的外侧面上。
19.本发明在救助仓底部安装电池19,驱动涵道风扇中的涡轮叶轮转动的电动机由电池供电,另外本发明救助机中所用的电,均采用电池19供电。
20.本发明所用的无人机控制方法和遥控器,均采用现有技术,不是本发明的创造要点,如采用申请(专利)号:cn201780013385.7公开的遥控器,以及无人机系统及其通信方法。本发明技术重点是采用:涵道风扇1及其驱动涵道风扇中的涡轮叶轮转动的电动机2,以及救助仓和所连接有的缓冲装置。
21.实施例2本发明此实施例所述的救援机其结构与实施例1一样,所不同的是用无人机常规的“螺旋桨和驱动螺旋桨转动的电动机”替换“涵道风扇和驱动涵道风扇中涡轮叶轮转动的电动机”作为简化版结构来保护,即采用4个电动机带动四个螺旋桨,通过四个螺旋桨带动救助仓升降。
22.实施例3本发明此实施例所述的救援机其结构与实施例1一样,所不同的是用无人机常规的“螺旋桨和驱动螺旋桨转动的电动机”替换“涵道风扇和驱动涵道风扇中的涡轮叶轮转动的电动机”作为简化版结构来保护,即采用4个电动机带动四个螺旋桨,通过四个螺旋桨带动救助仓升降,另外救助仓的防护翼门和气垫上可有设置有摄像头18,摄像头也由电池供电,便于监测救援情况。
23.实施例4如附图所示,实施例4的结构与实施例1同,所不同的是:实施例4的涵道风扇采用如图7所示的“涡轮增压涵道风扇”,其与实施例1所述的无人机机身的连接见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涡轮增压涵道风扇,包括涵道体21、第一电动机22以及上面涡轮叶轮1-1以及下面涡轮叶轮1-2,涵道体优选圆筒状的涵道体,涡轮叶轮可以采用市售产品或者申请
(专利)号:cn202023211159.8公开的结构,其包括涡轮轮毂;涡轮轮毂的上表面,分布有多个涡轮叶片;其结构特点为安装于涵道体21中的第一电动机22带动旋转轴23转动,旋转轴23的两端各自安装有上面涡轮叶轮1-1和下面涡轮叶轮1-2,第一电动机22带动旋转轴23转动、旋转轴23转动带动上面涡轮叶轮以及下面涡轮叶轮转动,上面涡轮叶轮1-1作为吸气增压使用,下面涡轮叶轮1-2作为推动力使用,一固定座24位于涵道体21的一侧上,在第一电动机的旋转轴与固定座之间的涵道体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二电动机25,第二电动机25的本体可以固定在涵道体的壁26上,第二电动机25的电机轴上设有主动齿轮27,主动齿轮啮合有从动轮28(也为齿轮,但与从动轮28一端固定),从动轮28与从动轴29一端固定,从动轴另一端穿过涵道体的壁与固定座24固定连接,从动轴与涵道体的壁之间有轴承30支承使得涵道体能灵活转动且与从动轴之间无摩擦、这是由于其之间有轴承的隔离作用,第二电动机的电机轴转动带动主动齿轮转动时,第二电动机和主动齿轮能绕着从动轮和从动轴转动,由于从动轴28与固定座24固定、固定座安装在无人机的机身上(优选前面的两个涡轮增压涵道风扇20的固定座24固定在机身的前侧面上,后面的两个涡轮增压涵道风扇20的固定座24固定在机身的后侧面上,这样形成机身上设置有4个涡轮增压涵道风扇),第二电动机转动使得涵道体转动,涵道体转动使得其内的第一电动机的旋转轴在转动时,第一电动机所带动的涡轮叶轮的转动后的升力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使无人机的机身转动灵活方便。
24.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技术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