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下室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11-23 12:47: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
3.建筑施工中的地下室采用跳仓施工,先施工的顶板及梁悬臂端过长,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回顶。其中跳仓法是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在5到10天期间性能尚未稳定和没有彻底凝固前容易将内应力释放出来的“抗与放”特性原理,它是将建筑物地基或大面积砼平面机构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原则施工,其模式和跳棋一样,即隔一段浇一段。相邻两段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以避免混凝土施工初期部分激烈温差及干燥作用,这样就不用留后浇带了。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下述缺陷:现有技术中通过在顶板下增设临时柱或回顶架体进行支撑,施工成本高,后续顶板接驳完成后需凿除临时柱或外运架体材料,增加人工成本及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结构的施工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室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础底板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在待浇筑基础底板的区域,根据后浇带的位置划分施工区域;s2:地下室柱、墙、顶板施工,当基础底板浇筑成型后,在基础底板上依次进行结构柱、墙体和顶板的施工;s3:地下室上口外防水施工,在地下室上口的位置处进行防水施工,并且地下室的施工接缝处进行防水;s4:地下室上口基础回填,在地下室上口防水施工完成后,将基坑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对地下室墙体与基坑侧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地下室结构进行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把控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通过标准的操作流程,提高施工中的效率,并且合理的降低施工成本和人工成本。
8.可选的,所述步骤s1中,在进行基础底板施工中,需要对基槽进行验收、在浇筑完的底板上绑扎钢筋以及在底板外围进行模板工程。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底板前,工作人员对开挖好的基槽进行验收,使基槽符合设计的要求,并且开挖好的基槽底部接近平整,避免出现较大的凹坑,使基础底板施
工出来可以更加的平整,方便后续的施工操作。
10.可选的,所述步骤s2中,对于结构柱和墙板中的竖向钢筋,根据不同的直径规格,采用螺纹连接、焊接和绑扎三种方式进行固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结构柱和墙体内部钢筋的直径规格不同,在进行连接固定时,需要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才能达到固定的要求,对于直径较大的钢筋,需要采用套筒将相邻两根钢筋之间螺纹连接固定,对于直径中等的钢筋,采用焊接的方式可以方便将两者固定,对于直径较小的钢筋可以采用绑扎的方式,进行快速的固定。
12.可选的,所述步骤s2中,根据不同规格的结构柱,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不同的模板支护方式,结构柱横截面≤600
×
600mm的采用18mm厚的胶合板,并且在胶合板的外部用钢管围檩进行固定,结构柱横截面>600
×
600mm的同样采用18mm厚的胶合板,并在胶合板的外部设置钢管围檩,最后在钢管围檩的外部在设置槽钢进行加固。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础底板上加工制作结构柱时,由于不同位置处的结构柱规格不相同,在钢筋绑扎固定完成后,需要在钢筋笼的外部安装支护模板,方便后期的混凝土浇筑,由于浇筑完混凝土后,会向支护模板上产生挤压力,在胶合板的外部设置钢管围檩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对于结构柱横截面更大的情况下,在钢管围檩的外部设置的槽钢可以再次起到加固的作用。
14.可选的,所述步骤s2中,在梁板的钢筋笼上且靠近结构柱和墙体500mm的位置处设置有双层钢丝网片。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结构柱、墙体中的混凝土时,由于两种位置上的混凝土成分不相同,因此,在浇筑时需要严格的分离开来,为保证两个位置处的混凝土不会参合,设置的双层钢丝网片可以将两个位置处分隔开,避免在浇筑两个位置处的混凝土时,混凝土参合到一起。
16.可选的,所述步骤s3中,在对地下室上口进行施工防水作业时,先用砂浆或者混凝土进行找平,保证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偏差不超过5mm。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防水施工时,通过对地下室上口的混凝土进行找平处理,将平整度保持的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后续在铺设防水卷材时,可以更好的进行防水处理。
18.可选的,所述步骤s3中,在找平后的基层上铺设防水卷材,相邻两块防水卷材之间相互搭接并密封。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防水处理时,相邻的防水卷材之间要相互搭接,保证必要的密封。
20.可选的,所述步骤s4中,在对地下室上口进行回填作业时,回填土需采用原状土,不能使用建筑垃圾,并且在回填过程中,应采用分层回填的方式,并对每层回填土夯实。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回填的过程中,地下室墙体四周与基坑之间的缝隙中需要填充原状土,使其更好的与基坑四周融合,在回填的过程中需要逐层压实,防止后期出现坍塌和出现凹坑。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采用标准化的施工流程,控制地下室结构施工的施工进度,并且控制施工成本和人工成本,相对于现有的地下室结构施工也更加的方便,更好的进行实施。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室结构的施工方法。参照图1,一种地下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础底板的施工,在基础底板进行施工时,工作人员按照设计要求的后浇带位置划分施工区域;在基础底板进行施工前,工作人员先对地下室开挖好的基槽进行验收,并在基槽的底面上进行垫层砼的施工,垫层砼施工应紧跟挖土工作之后,一般要求基坑土体暴露面积不超过200m
³
,并且在基槽在验收的过程中,应该按照设计要求的标准,同地下室结构施工的监理方和设计院及时进行验槽,验收合格后,开始浇筑垫层砼,设置的垫层砼可以防止基坑底部土体受雨水侵蚀耳影响质量;垫层砼在浇筑施工前,应预先按照设计要求设定好垫层砼的标高,垫层砼在浇筑过程中应该采用平板振动机振捣密实,并且等垫层砼内部的水分稍微收干后,再用铁抹子打磨平整并压实。
26.在垫层砼施工完成后,工作人员需要在垫层砼表面上进行底板钢筋的绑扎,在绑扎钢筋前,需要按照图纸的设计要求,在钢筋加工厂预先加工成型,钢筋加工完成后,送到施工现场;在钢筋绑扎时,施工操作人员按照图纸的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并且在绑扎过程中,钢筋的所有的规格、尺寸、数量和间距必须按照图纸的设计要求核对准确,钢筋之间的接头形式按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在钢筋绑扎完成后,按照规范规定进行一定数量的抽检复查;钢筋绑扎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双向受力的底板钢筋外围两圈必须每个交叉节点进行绑扎,中间段的钢筋采取间隔一个的方式进行绑扎。
27.在完成的底板上对外围墙模板进行施工,砼底板外围的墙模板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质量目标均采用3种规格的钢模定型拼装,局部采用小钢模及木模进行拼装,模板上的竖向围檀在外,横向围檀在内,横竖箱围檀均采用φ48钢管,其间距不大于600mm,固定采用φ14的单头螺丝,内与底板主筋点焊连接牢固,外围四周用φ48钢筋,并且水平间距100mm,上下两道斜撑固定支于坑壁上;深坑支模,电梯井及局部深坑侧面模板采用组合钢模,下部用φ16钢筋做搁脚限位,用φ48钢管支撑方式同基础外墙板,集水坑侧板用木模板支撑,方便后期拆除。
28.s2:在基础底板上进行地下室结构柱、墙体和顶板进行施工;当基础底板施工完成后,工作人员依次在基础底板的板面上施工结构柱、墙体和顶板,对于结构柱、墙板上的竖向钢筋直径不大于22mm,并且采用直螺纹连接技术,对于18-22mm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小于18mm的钢筋采用绑扎的形式进行固定;对于内衬墙的钢筋采用成形钢筋,在衬墙钢筋绑扎前,工作人员先熟悉施工图纸,核对要安装的位置后,将预埋在地下连续墙上的钢筋剥离出来,并完成直角,将衬墙的竖向钢筋与剥离出来的钢筋电焊固定牢固,并进行复核、校正;对于地下室梁模板均采用18mm厚胶合板。梁底格栅采用50
×
95mm木档;在地下室梁两侧立杆的间距控制在1600mm以内,梁下小横杆纵向间距为400mm,平台格栅采用20
×
40mm木档,间距300mm,排架间距≤800mm
×
800mm,立杆步距
1800mm,扫地杆距地面200mm,其余向上间距控制在1800mm,最上一根设置在板底;在设置排架的过程中,排架四边与中间每隔4排排架立杆设置一道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同时根据结构柱之间的建设距设置纵向和横向的剪刀撑。
29.在地下室内墙及内衬墙模板采用18mm厚的胶合板,内肋采用50
×
100的木方,竖向间距为300mm,横向间距为450mm,水平围檩采用双拼φ48脚手钢管双管,竖向间距400mm,对拉螺栓φ16水平间距600mm,对拉螺栓孔采用塑料套管,方便对拉螺栓的安装和拆卸。在施工结构柱时,对于横截面≤600
×
600mm的矩形柱统一采用18mm厚的胶合板,柱采用钢管围檩,用φ12勾头螺丝固定在模板上,使模板之间形成整体,然后用φ14对拉螺丝进行加紧固定;对于横截面>600
×
600mm的矩形柱采用18mm厚的胶合板,矩形柱的柱箍采用槽钢,间距450mm,在断面长宽方向各设两道φ16的对拉螺栓,上下间距400mm,结构柱模板竖楞采用50
×
95的方木,沿结构柱边长间距≤250mm等间距布置;在对结构柱模板进行固定时,柱模板竖向对拉螺栓间距为500mm,最下一道中心线距离地坪200mm。
30.砼外墙所有对拉螺丝两头均设置钢片和木垫片进行限位,墙板与墙板之间用两道φ48钢管水平支撑及剪力撑来加以固定,间距≤1000mm,并且与平台排架连接,来保证其整体牢固。
31.在浇筑混凝土时,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并采用泵车泵送浇筑,地下二层的砼浇筑振捣,充分利用第一到支撑上的栈桥作为浇捣场地,地下室墙顶板按后浇带和施工缝分区施工,栈桥根据对撑分为东西两部分进行拆除,墙顶板西侧先施工区域利用东侧后拆栈桥作为砼浇捣场地,墙顶板东侧后施工区域利用西侧达到强度等级的先施工顶板作为砼浇捣场地;另外,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根据地下室每层结构混凝土的设计方量,按照每台泵每小时浇筑40m
³
混凝土,按照24小时内完成一个区域浇筑工作的原则布置混凝土泵车,使浇筑过程不间断,直至连续的浇筑完成。
32.在结构柱、墙体与梁板的连接节点处,如因混凝土标号不同,考虑在梁板靠近结构柱墙500mm处用双层钢丝网片(网眼为5
×
5mm)分隔,确保结构柱和墙体的质量,混凝土必须按牌上标号进行输送,并由专人指挥不同标号混凝土的车辆停泊,以防混淆。
33.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地下室层高较高,混凝土应分层下料进行浇捣,对结构柱与梁相连接处钢筋较密的部位要设置振捣孔,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
34.s3:在施工完成的顶板上并在地下室的上口处做外防水施工;在步骤s2的基础上,需要对地下室上口处做防水,在防水施工时,砂浆或者混凝土找平层应抹平压光,表面应坚实并充分干燥,不得有凹凸、松动、鼓包、起皮、裂缝、麻面等现象,并用2m直尺检查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偏差不得超过5mm。
35.找平层与突出的结构及结构交接处的阴阳角均应做成半径为20mm的圆弧或45度(135度)的折角;在铺设卷材防水层之前,应先清除基层上的灰尘、油脂等杂物,基层表面必须保持干净;在铺设水平防水层时,将卷材折回一半,使卷材底面有一半暴露,折回的卷材应平滑、无褶皱;在铺设垂直面防水层时,垂直面防水层卷材应由下向上进行铺贴,涂胶及晾胶的方法与平面相同。
36.对防水卷材接缝的粘接和密封操作,卷材与卷杆的连接采用搭接的方式,搭接宽度为短边80mm,长边为80mm,相邻卷材之间的搭接定位,用专用清洗剂清洁搭接区后,均匀涂刷搭接胶粘剂进行卷材搭接粘接作业,用手一边压合一边排除空气,使搭接部位可以牢
固的进行粘合。
37.s4:在地下室上口处做基础回填;地下室上口处的基础回填施工将在后续上部结构施工阶段穿插进行;在回填时,所有基础模板必须拆除完毕,基坑内的杂物必须清理干净,而且基坑内无积水,基础表面轴线或有关中心控制线必须弹好,并做红漆标记,基础回填前应配合甲方及时联系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对基础结构进行中间验收工作。
38.在对地下室上口处进行回填时,工作人员采用机械结合人工的方式进行回填,大大提高回填时的效率;在回填的过程中,要时刻保证回填的质量,防止回填完成后,出现坍塌或者凹陷,回填过程中,回填的土质均采用原状土,不得使用建筑垃圾和杂土,回填时,应分层进行并且分层夯实,压实系数≥0.9,每层回填厚度为30-50cm,回填土验收采用环刀法,环刀取样标准为室内每500m
³
取一组,室外每800m
³
取一组,验收合格后进行下步施工,验收不合格后,重新进行回填作业。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