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

2022-11-23 02:01: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下,颗粒悬浮物的危害不容小觑,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环境都有着巨大的危害。pm10长期累积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气促、咳嗽、诱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等。与pm10相比,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在呼吸系统方面,pm2.5~10主要沉积在气管、咽喉等上呼吸系统,而pm2.5则可以进入支气管等人体的下呼吸系统,部分细小颗粒可以直接进入肺部,透过肺泡以后到达血液循环系统。
3.不同颗粒物对太阳的吸收和反射不同,这将会造成当地的气温变化并降低当地的空气能见度,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和工作。雾霾的出现不仅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还会对人们交通出行等多方面造成影响。
4.随着多起污染事件的增多,颗粒悬浮物的危害也被大众熟知,政府部门和人民大众对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一切极大地推进了雾霾治理的进程。
5.植物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生态环境真正的生产者,还是生态环境中的“清洁者”。上世纪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植物有着显著的滞尘能力,随后很多国家均展开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研究表明:植物对大气中颗粒悬浮物有明显的拦截、滞留和吸附作用,植物的绒毛、粗糙的叶片、叶面气孔、具有粘黏性的分泌物等都是植物有效滞尘的结构。在目前尚不能从根源上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现实情况下,借助植物滞留颗粒悬浮物已经成为了解决大气问题的有效措施。此外,在一些研究中还发现静电对颗粒悬浮物具有吸附效果,并且目前在一些空气净化器上已经有了初步效用。
6.在日益城市化的今天,人居环境建设中大量的建筑替代了原有的植物群落。那么建筑有必要代替植物,成为一个有效独立的滞尘个体。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中,建筑外墙砖以美观为主,多是釉面砖、通体砖、马赛克砖等,这些砖虽然美观,但却让这些城市中的“树”丧失了对颗粒悬浮物的滞留功能,这将不利于雾霾的防治和大气生态的修复。因此,急需开发一种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具有双重滞尘效果,对颗粒悬浮物具有拦截、滞留、吸附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外墙砖的滞尘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利于推广应用。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呈方形结构,其顶部和底部设有通风口,所述砖体内部设有斜坡绒毛层,所述砖体表面为滞尘糙面,所述滞尘糙面上均布有若干引流槽和滞尘口,所述滞尘糙
面的内侧镶嵌有加强网。引流槽的设置,有利于在下雨时冲刷和沉降滞尘糙面上的颗粒悬浮物。滞尘口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加进入砖体内颗粒悬浮物的数量,还有利于雨水的进入,利用雨水洗刷斜坡绒毛层。加强网的设置,可以提高滞尘糙面的坚硬度。
10.优选地,所述滞尘糙面呈波浪状,表面粗糙,上面具有若干可供颗粒悬浮物停留的小平面,更加有利于颗粒悬浮物的滞留。
11.优选地,所述斜坡绒毛层由聚乙烯丝组成,在干燥的环境内易产生静电,以此来吸附更多的颗粒悬浮物。斜坡绒毛层的斜坡有利于雨水的冲击,内置斜坡绒毛层有利于降低聚乙烯丝的消耗,延长其使用寿命。
12.优选地,所述滞尘口的形状为矩形,带有颗粒悬浮物的流风通过滞尘口进入斜坡绒毛层,斜坡绒毛层将进一步滞留流风中的颗粒悬浮物。
13.优选地,所述通风口呈长条状,与滞尘口协同工作,有助于促进斜坡绒毛层内空气和雨水的流通。雨水由通风口向内进入斜坡绒毛层,冲刷掉斜坡绒毛层上吸附和滞留的颗粒悬浮物。
14.优选地,所述加强网的网眼呈矩形。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具有双重滞尘效果,对颗粒悬浮物具有拦截、滞留、吸附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外墙砖的滞尘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利于推广应用。
17.2.本实用新型滞尘糙面和斜坡绒毛层的设置具有双重滞尘效果,对颗粒悬浮物具有拦截、滞留、吸附的效果,提高了建筑外墙砖的滞尘能力。引流槽的设置有利于雨水对颗粒悬浮物的洗脱和向下引流。加强网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砖体的坚硬度,可有效避免砖体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发生破损。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的主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的侧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的俯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的滞尘糙面局部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的加强网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的斜坡绒毛层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1.砖体2.滞尘糙面201.引流槽202.小平面3.滞尘口4.加强网5.斜坡绒毛层6.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27.如图1-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的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及其滞尘糙面的局部示意图。该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呈方形结构,其顶部和底部设有通风口6,所述通风口6呈长条状。所述砖体1内部设有斜坡绒毛层5。
28.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的斜坡绒毛层结构示意图。所述斜坡绒毛层5由聚乙烯丝组成,在干燥的环境内易产生静电,以此来吸附更多的颗粒悬浮物。斜坡绒毛层5的斜坡有利于雨水的冲击,内置斜坡绒毛层5有利于降低聚乙烯丝的消耗,延长其使用寿命。
29.所述砖体1表面为滞尘糙面2,所述滞尘糙面2呈波浪状,表面粗糙,上面具有若干可供颗粒悬浮物停留的小平面202,更加有利于颗粒悬浮物的滞留。所述滞尘糙面2上均布有若干引流槽201和滞尘口3,所述滞尘口3的形状为矩形,带有颗粒悬浮物的流风通过滞尘口3进入斜坡绒毛层5,斜坡绒毛层5将进一步滞留流风中的颗粒悬浮物。引流槽201的设置,有利于在下雨时冲刷和沉降滞尘糙面2上的颗粒悬浮物,有利于雨水对颗粒悬浮物的洗脱和向下引流。滞尘口3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加进入砖体1内颗粒悬浮物的数量,还有利于雨水的进入,利用雨水洗刷斜坡绒毛层5。通风口6与滞尘口3协同工作,有助于促进斜坡绒毛层5内空气和雨水的流通。雨水由通风口6向内进入斜坡绒毛层5,冲刷掉斜坡绒毛层5上吸附和滞留的颗粒悬浮物。所述滞尘糙面2的内侧镶嵌有加强网4。
30.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仿叶面微结构的建筑外墙砖滞尘结构的加强网结构示意图。所述加强网4的网眼呈矩形,加强网4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砖体1的坚硬度,可有效避免砖体1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发生破损。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2.本实用新型的滞尘效果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空气中的颗粒悬浮物伴随着流风经过滞尘糙面2时,部分颗粒悬浮物将被拦截在粗糙的滞尘糙面2上,并随着雨水的洗脱,滞尘糙面2上的颗粒悬浮物经过引流槽201向下引流,直至地面。另一方面是:部分颗粒悬浮物通过滞尘口3进入斜坡绒毛层5,斜坡绒毛层5将进一步滞留流风中的颗粒悬浮物,同时,在干燥的情况下,流风流经通风口6,斜坡绒毛层5随着流风相互间摩擦产生静电,主动吸附空气中的颗粒悬浮物,雨水由通风口6向内进入斜坡绒毛层5,冲刷掉斜坡绒毛层5上吸附和滞留的颗粒悬浮物。
3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具有双重滞尘效果,对颗粒悬浮物具有拦截、滞留、吸附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外墙砖的滞尘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利于推广应用。
34.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实用新型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