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智能电动学习桌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1:18: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电动学习桌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学习桌是一种新型、科学、人性、实用的学习辅助工具,是由人体工程学、人体力学、人体生理学三大学科的深入研究,并结合人体视觉原理、色彩学、心理学等,经过无数次的数据采集,试验与论证,而制成的工具,学习桌与传统书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3.智能电动学习桌是学习桌的一种,现有用于智能电动学习桌的控制装置通常为手持式遥控器或安装在桌底的液晶电控面板,而在液晶电控面板使用过程中需要连接多根外部线路,但线路通常直接松散悬吊在电控面板后侧,不便对其进行收纳整理,在日常使用中容易因线路拉扯而断裂或接触不良现象,降低了线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电动学习桌的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控制装置的连接线路不便收纳整理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电动学习桌的控制装置,包括智能电动学习桌主体,所述智能电动学习桌主体的底端安装有电控面板,且电控面板底部的一端均匀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均设置有理线机构,且理线机构包括绕线柱,所述绕线柱安装在安装板的底端,所述绕线柱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槽,且容纳槽的内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安装有螺纹套,且螺纹套的外侧安装有压盘,所述压盘顶端的两端均安装有限位块,所述绕线柱的底端安装有旋钮,所述电控面板的一侧设置有usb接口。
6.使用本技术方案的智能电动学习桌的控制装置时,通过电控面板连接线路的收卷固定,以避免出现线路因散乱而造成的拉扯断裂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对线路的保护效果。
7.优选的,所述电控面板靠近usb接口一侧的顶端安装有吸附板,且吸附板内部的底端安装有第四磁贴,所述电控面板靠近usb接口一侧的底端安装有防尘盖,且防尘盖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三磁贴,所述防尘盖近电控面板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滑块,所述电控面板靠近usb接口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滑槽,且滑槽均与滑块相连接。在防尘盖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对usb接口的密封防尘保护功能。
8.优选的,所述防尘盖远离电控面板的一侧均匀安装有防滑条,且防滑条的剖面均设置呈矩形。在防滑条的作用下能够提高拨动防尘盖的稳定性。
9.优选的,所述电控面板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板的顶端均安装有安装块,且安装块均与安装槽相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安装块的顶端均安装有第二磁贴,所述安装槽顶端的电控面板的内部均设置有连接槽,且连接槽内部的顶端均安装有第一磁贴。通过第一磁贴和第二磁贴的作用能够加强安装块卡合的紧密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电动学习桌的控制装置不仅实现了线路梳理的功能,而且实现了密封防尘的功能;
12.(1)通过将电控面板连接线路缠绕至绕线柱外侧,转动旋钮带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带动螺纹套转动,在螺纹连接作用下螺纹套带动外部压盘上升以便对缠绕后的线路进行压合固定,并在两侧限位块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对线路的限位效果,从而能够实现对线路的梳理收纳功能,且可避免线路因散乱而造成拉扯断裂的现象,在收纳固定完成后通过安装块、安装槽、第一磁贴和第二磁贴的作用能够将绕线柱安装在电控面板底部,操作简单使且通过插拔结构能够快速对其进行拆装,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13.(2)通过设置有防尘盖,在使用过程中当不需要使用usb接口时,通过向上拨动防尘盖以带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当防尘盖移动至吸附板处时,在第三磁贴和第四磁贴的作用下能够起到对防尘盖的固定作用,此时在防尘盖的作用下能够形成密封空间,以避免外界灰尘水汽经由usb接口进入从而造成电控面板内部元件损坏。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理线机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智能电动学习桌主体;2、电控面板;3、安装板;4、理线机构;401、绕线柱;402、容纳槽;403、旋钮;404、螺纹杆;405、螺纹套;406、压盘;407、限位块;5、安装槽;6、安装块;7、第一磁贴;8、第二磁贴;9、连接槽;10、防尘盖;11、防滑条;12、usb接口;13、滑槽;14、吸附板;15、第三磁贴;16、滑块;17、第四磁贴。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智能电动学习桌的控制装置,包括智能电动学习桌主体1,智能电动学习桌主体1的底端安装有电控面板2;
23.电控面板2靠近usb接口12一侧的顶端安装有吸附板14,且吸附板14内部的底端安装有第四磁贴17,电控面板2靠近usb接口12一侧的底端安装有防尘盖10,且防尘盖10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第三磁贴15,防尘盖10近电控面板2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滑块16,电控面板2
靠近usb接口12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滑槽13,且滑槽13均与滑块16相连接,防尘盖10远离电控面板2的一侧均匀安装有防滑条11,且防滑条11的剖面均设置呈矩形;
24.具体的,如图3和图5所示,使用时,通过设置有防尘盖10,在使用过程中当不需要使用usb接口12时,通过向上拨动防尘盖10以带动滑块16在滑槽13内移动,当防尘盖10移动至吸附板14处时,在第三磁贴15和第四磁贴17的作用下能够起到对防尘盖10的固定作用,此时在防尘盖10的作用下能够形成密封空间,以避免外界灰尘水汽经由usb接口12进入从而造成电控面板2内部元件损坏;
25.且电控面板2底部的一端均匀安装有安装板3;
26.电控面板2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安装槽5,安装板3的顶端均安装有安装块6,且安装块6均与安装槽5相连接,安装块6的顶端均安装有第二磁贴8,安装槽5顶端的电控面板2的内部均设置有连接槽9,且连接槽9内部的顶端均安装有第一磁贴7;
27.具体的,如图1所示,使用时,在线路收纳固定完成后,通过安装块6、安装槽5、第一磁贴7和第二磁贴8的作用能够将绕线柱401安装在电控面板2底部,操作简单使且通过插拔结构能够快速对其进行拆装,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28.安装板3的底端均设置有理线机构4,且理线机构4包括绕线柱401,绕线柱401安装在安装板3的底端,绕线柱401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槽402,且容纳槽402的内部安装有螺纹杆404,螺纹杆404的外侧安装有螺纹套405,且螺纹套405的外侧安装有压盘406,压盘406顶端的两端均安装有限位块407,绕线柱401的底端安装有旋钮403,电控面板2的一侧设置有usb接口12。
29.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电控面板2连接线路缠绕至绕线柱401外侧,转动旋钮403带动螺纹杆404旋转,螺纹杆404通过螺纹套405带动外部压盘406上升以便对缠绕后的线路进行压合固定,并在两侧限位块407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对线路的限位效果,以避免线路因散乱而造成拉扯断裂的现象,在收纳固定完成后通过安装块6、安装槽5、第一磁贴7和第二磁贴8的作用能够将绕线柱401安装在电控面板2底部;
30.其次,在使用过程中当不需要使用usb接口12时,通过向上拨动防尘盖10以带动滑块16在滑槽13内移动,当防尘盖10移动至吸附板处14时,在第三磁贴15和第四磁贴17的作用下能够起到对防尘盖10的固定作用,此时在防尘盖10的作用下能够形成密封空间,以避免外界灰尘水汽经由usb接口12进入从而造成电控面板2内部元件损坏。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