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1:11: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提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


背景技术:

2.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气体,随着工业的发展,原料气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二氧化碳的资源比较丰富,但其常与一些粉尘杂质以及水蒸气等共存,因此需要分离净化才能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而现有技术中的低温分离法作为可以获得液态二氧化碳的分离方式,需要首先将含有二氧化碳的原料气进行压缩后再做处理,整个分离系统需要在高压下运行,导致设备投资较大、能耗偏高、工艺复杂和安全风险加大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二氧化碳提纯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通过回旋的气流带动气体中的颗粒物杂质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颗粒物与桶体的内壁接触后减速,逐渐沉积在沉降仓中,通过排料管道排出,达到出去颗粒物的作用,通过加热盘管加热,可以对桶体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使得水分快速蒸发,通过过滤件对离心力较小的颗粒物进行过滤,防止通过进气管进入吸湿件中,造成吸湿件堵塞,吸湿件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后,将二氧化碳从出气管排出。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其包括:
8.桶体,所述桶体的侧壁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中的气流沿着桶体的内壁进入桶体内部并在桶体内部旋转;
9.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桶体的外周,所述保温层的内壁与桶体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热盘管,所述保温层的侧壁设置有安装板;
10.排气件、吸湿件,所述排气件包括设置于桶体顶部的密封件、设置于密封件底部且位于桶体内部的进气管和设置于密封件顶部并与进气管连通的除湿件,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设置有过滤件,所述吸湿件的出气口设置有出气管;
11.清理件,所述清理件包括设置于过滤件底部并对过滤件表面清洁的刮板、设置于刮板侧壁的转动杆和控制转动杆转动的转动设备。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桶体的底部设置有沉降仓,所述沉降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道。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桶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杆制成。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件的侧壁设置有与进气管侧壁连接的安装部,所述过滤件的侧壁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侧壁设置有轴承。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杆部分穿过轴承且其杆身与所述轴承的内圈连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转动设备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回旋的气流带动气体中的颗粒物杂质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颗粒物与桶体的内壁接触后减速,逐渐沉积在沉降仓中,通过排料管道排出,达到出去颗粒物的作用,通过加热盘管加热,可以对桶体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使得水分快速蒸发,通过过滤件对离心力较小的颗粒物进行过滤,防止通过进气管进入吸湿件中,造成吸湿件堵塞,吸湿件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后,将二氧化碳从出气管排出。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爆炸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剖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过滤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23.100、桶体;110、进气口;120、沉降仓;130、排料管道;140、支撑杆; 200、保温层;210、加热盘管;220、安装板;300、排气件;310、密封件;320、进气管;321、过滤件;322、安装部;323、支架;324、轴承;330、吸湿件;331、出气管;400、清理件;410、转动设备;420、转动杆;421、连接头;430、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5.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通过回旋的气流带动气体中的颗粒物杂质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颗粒物与桶体的内壁接触后减速,逐渐沉积在沉降仓中,通过排料管道排出,达到出去颗粒物的作用,通过加热盘管加热,可以对桶体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使得水分快速蒸发,通过过滤件对离心力较小的颗粒物进行过滤,防止通过进气管进入吸湿件中,造成吸湿件堵塞,吸湿件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后,将二氧化碳从出气管排出。
28.图1-图4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4,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二氧化碳提纯装置,其主体部分包括桶体100、保温层200、排气件300和清理件400。
29.所述桶体100的侧壁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中的气流沿着桶体100 的内壁进入桶体100内部并在桶体100内部旋转,所述桶体100的底部设置有沉降仓120,所述沉降仓120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道130,所述桶体10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140,所述支撑杆140为长度可调节的伸缩杆制成,通过回旋的气流带动气体中的颗粒物杂质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颗粒物与桶体 100的内壁接触后减速,逐渐沉积在沉降仓120中,通过排料管道130排出,达到出去颗粒物的作用;
30.所述保温层200设置于桶体100的外周,所述保温层200的内壁与桶体 100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热盘管210,所述保温层200的侧壁设置有安装板 220,通过加热盘管210加热,可以对桶体100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使得水分快速蒸发;
31.所述排气件300包括设置于桶体100顶部的密封件310、设置于密封件 310底部且位于桶体100内部的进气管320和设置于密封件310顶部并与进气管320连通的除湿件,所述进气管320的进气口110设置有过滤件321,所述吸湿件330的出气口设置有出气管331,所述过滤件321的侧壁设置有与进气管320侧壁连接的安装部322,所述过滤件321的侧壁设置有支架323,所述支架323的侧壁设置有轴承324,通过过滤件321对离心力较小的颗粒物进行过滤,防止通过进气管320进入吸湿件330中,造成吸湿件330堵塞,吸湿件330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后,将二氧化碳从出气管331排出;
32.所述清理件400包括设置于过滤件321底部并对过滤件321表面清洁的刮板430、设置于刮板430侧壁的转动杆420和控制转动杆420转动的转动设备410,所述转动杆420部分穿过轴承324且其杆身与所述轴承324的内圈连接,所述转动杆42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421,所述连接头421与转动设备 410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通过转动设备410带动转动杆420转动,使得刮板 430对过滤件321表面阻隔的颗粒物等杂质进行清除,防止过滤件321堵塞,影响进气管320进气,清除的颗粒物由于含有水分较重,在重力的作用力下掉落到沉降仓120中。
33.结合图1-图4,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散热板及使用该散热板的组合机床,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通过回旋的气流带动气体中的颗粒物杂质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颗粒物与桶体100的内壁接触后减速,逐渐沉积在沉降仓120 中,通过排料管道130排出,达到出去颗粒物的作用,通过加热盘管210加热,可以对桶体100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使得水分快速蒸发,通过过滤件 321对离心力较小的颗粒物进行过滤,防止通过进气管320进入吸湿件330中,造成吸湿件330堵塞,吸湿件330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后,将二氧化碳从出气管331排出,通过转动设备410带动转动杆420转动,使得刮板430对过滤件321表面阻隔的颗粒物等杂质进行清除,防止过滤件321堵塞,影响进气管320进气,清除的颗粒物由于含有水分较重,在重力
的作用力下掉落到沉降仓120中。
34.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