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过滤和防异物功能的通水阀的制作方法

2022-11-22 22:20: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水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饮水机的具有过滤和防异物功能的通水阀。


背景技术:

2.饮水机是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家电之一,用以将水加热或制冷。饮水机内设有单向通水阀,其包括用于连接水源的进水嘴、与所述进水嘴装配围成收容空间的出水嘴、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堵头,所述出水嘴一般连接至安装加热器加热盛放热水的水槽内,所述出水嘴内侧设有限位筋,进水嘴的水流向出水嘴时,水流推堵头向出水嘴移动并抵接至限位筋,限位筋使得堵头与出水嘴的出水口之间存在水流间隙,从而水流正常通过出水嘴,而出水嘴连通的热水回流向进水嘴时,热水推动堵头移动至抵接于进水嘴,并将进水嘴抵接后形成封闭,则热水无法通过进水嘴形成回流,所述堵头则实现允许水源由进水嘴进再由出水嘴出,并防止出水嘴端的热水回流至进水嘴的单向流通功能,进而避免影响整机性能。
3.然而,饮水机因使用场景不同,在水质不佳的使用环境下,容易有碎屑、头发等异物进入通水阀内部,从而影响走水流量甚至完全堵塞,有较大品质风险,可靠性欠佳。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具有过滤和防异物功能的通水阀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维护便捷的具有过滤和防异物功能的通水阀。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过滤和防异物功能的通水阀,包括进水嘴、与所述进水嘴装配形成收容空间的出水嘴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堵头;
7.所述进水嘴包括与所述出水嘴装配连接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的进水嘴本体、由所述进水嘴本体远离所述出水嘴一侧延伸的第一进水管段、与所述第一进水管段同轴设置且相互间隔的第二进水管段、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段与所述第二进水管段的两个连接壁、以及过滤环;所述第一进水管段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两个所述连接壁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进水管段与所述第二进水管段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8.所述过滤环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其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一进水管段与所述第二进水管段之间且形成密封的过滤环本体、由所述过滤环本体的内周侧向内延伸的支撑壁、以及卡合于所述过滤环本体内侧并支撑于所述支撑壁远离所述第一进水管段一侧的过滤棉片;所述过滤环本体的外径、所述第一进水管段的外径以及所述第二进水管段的外径皆相同。
9.优选的,所述过滤环还包括由所述过滤环本体的相对两端面分别凹陷形成的呈环状的两个第一密封槽以及分别收容于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槽内的两个密封圈,两个密封圈分
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段以及所述第二进水管段抵接并形成密封。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段以及所述第二进水管段靠近所述过滤环本体的一端分别凹陷形成两个第二密封槽,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进水管段和所述第二进水管段的两个所述密封圈分别部分收容于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槽内。
11.优选的,所述过滤环还包括由所述过滤环本体的外周侧凹陷形成的两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形状与所述连接壁的形状匹配,两个定位槽正对设置且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壁卡合。
12.优选的,所述定位槽呈梯形。
13.优选的,所述支撑壁为一个呈环状的整体结构。
14.优选的,所述支撑壁包括多个且相互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支撑壁共同围成环状结构。
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过滤和防异物功能的通水阀中,将进水嘴的进水管设计呈相互间隔的并通过两个连接壁连接的第一进水管段和第二进水管段,并在第一进水管段和第二进水管段之间夹设过滤环,过滤环通过两个连接壁之间的空间挤压进入收容空间内并位于第一进水管段和第二进水管段之间,且形成密封,而过滤环设有支撑其内的过滤棉片,通过过滤棉片可有效的将进水水源中的异物隔绝,从而有效防止了异物进入至通水阀内部造成流量减小或堵塞的风险,从而提高了通水阀的可靠性。同时,过滤棉片尺寸小且较柔软,通过设计过滤环本体形成支撑,安装方便,稳定性高;且过滤环本体相对于第一进水管段及第二进水管段呈可拆卸连接,通过挤压或推压即可实现安装和拆卸,从而可实现快速更换过滤棉片,结构简单,维护便捷。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过滤和防异物功能的通水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过滤和防异物功能的通水阀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进水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过滤环已拆分;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过滤和防异物功能的通水阀的过滤环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请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过滤和防异物功能的通水阀100,包括进水嘴1、与所述进水嘴1装配形成收容空间的出水嘴2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堵头3。
22.所述进水嘴1包括与所述出水嘴2装配连接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的进水嘴本体11、由所述进水嘴本体11远离所述出水嘴2一侧延伸的第一进水管段12、与所述第一进水管段12同轴设置且相互间隔的第二进水管段13、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段12与所述第二进水管段13的两个连接壁14、以及过滤环15。
23.所述第一进水管段12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
24.两个所述连接壁14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进水管段12与所述第二进水管段13之间形成安装空间10。因两个连接壁14为对称设置,则可使得过滤环15通过两个连接壁14之间
的位置挤压进入安装空间以夹设于第一进水管段12和第二进水管段13之间。
25.具体的,所述过滤环15位于所述安装空间10内,其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一进水管段12与所述第二进水管段13之间且分别与第一进水管段12及第二进水管段13形成密封的过滤环本体151、由所述过滤环本体151的内周侧向内延伸的支撑壁152、以及卡合于所述过滤环本体151内侧并支撑于所述支撑壁152远离所述第一进水管段12一侧的过滤棉片153。
26.所述过滤环本体151的外径、所述第一进水管段12的外径以及所述第二进水管段13的外径皆相同。一方面装配后外观美感度高,另一方面便于过滤环本体151可较容易实现挤压进入安装空间或推压抽出安装空间以快速维护。
27.过滤环15与第一进水管段12及第二进水管段13的密封方式较多,比如在过滤环15分别与第一进水管段12之间以及第二进水管段13之间设置密封垫片。
28.过滤棉片153卡合于所述过滤环本体151内侧并支撑于所述支撑壁152,从而使得滤环本体151对过滤棉片153形成保护,防止将过滤棉片153挤压造成堵塞而使其失去过滤目的,支撑壁152对过滤棉片153形成支撑,二者共同还实现了快速更换的目的。而且更换过滤棉片153不需要拆开通水阀。
29.为了更高效了实现过滤棉片153的更换与维护,并达到密封效果,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环15还包括由所述过滤环本体151的相对两端面分别凹陷形成的呈环状的两个第一密封槽154以及分别收容于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槽154内的两个密封圈155,两个密封圈155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段12以及所述第二进水管段13抵接并形成密封。
30.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可靠性,所述第一进水管段12以及所述第二进水管段13靠近所述过滤环本体151的一端分别凹陷形成两个第二密封槽16,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进水管段12和所述第二进水管段13的两个所述密封圈155分别部分收容于两个所述第二密封槽(图未示)内。
3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壁152的具体形状不限,比如,所述支撑壁152为一个呈环状的整体结构。其宽度可以尽可能小,不影响流量。
32.再比如,为了更好的保持流量,所述支撑壁152包括多个且相互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支撑壁152共同围成环状结构。
33.更优的,所述过滤环15还包括由所述过滤环本体151的外周侧凹陷形成的两个定位槽156,所述定位槽156的形状与所述连接壁14的形状匹配,两个定位槽156正对设置且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壁14卡合。当过滤环15挤压进入安装空间后,通过定位槽156与连接壁14的卡合,有效提高了密封可靠性和结构稳定性。
34.本实施试中,所述定位槽156呈梯形,即其槽底窄,槽口宽,连接壁14的形状与其匹配,该结构设置可使得过滤环15更轻松便捷的实现挤压进入或推压拉出。
35.所述出水嘴2用于连通热水槽。
36.所述堵头3为橡胶堵着,用于实现单向流通,即实现水源和水由进水嘴1流入并由出水嘴2流出,而出水嘴2连通的热水水源不能进经通水阀由其进水嘴1回流出。具体的单向导通原理为现有技术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3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过滤和防异物功能的通水阀中,将进水嘴的进水管设计呈相互间隔的并通过两个连接壁连接的第一进水管段和第二进水管段,并在第一进水管段和第二进水管段之间夹设过滤环,过滤环通过两个连接壁之间的空间挤压进入
收容空间内并位于第一进水管段和第二进水管段之间,且形成密封,而过滤环设有支撑其内的过滤棉片,通过过滤棉片可有效的将进水水源中的异物隔绝,从而有效防止了异物进入至通水阀内部造成流量减小或堵塞的风险,从而提高了通水阀的可靠性。同时,过滤棉片尺寸小且较柔软,通过设计过滤环本体形成支撑,安装方便,稳定性高;且过滤环本体相对于第一进水管段及第二进水管段呈可拆卸连接,通过挤压或推压即可实现安装和拆卸,从而可实现快速更换过滤棉片,结构简单,维护便捷。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