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的制作方法

2022-11-22 18:48: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


背景技术:

2.针刺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现有的针灸盒结构单一,不具有针灸前与针灸后的消毒功能,进而可能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并且不具有对毫针进行分类存放的功能,进而增加了医护人员选针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具有方便对毫针进行针灸前与针灸后的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并且具有对毫针进行分类存放的功能,进而减少医护人员选针的时间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包括针灸箱,所述针灸箱的前端面左右两侧均通过合页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所述针灸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分隔板,所述针灸箱的内部通过第一分隔板从左至右依次形成前消毒区与后消毒区,所述前消毒区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分隔板,所述前消毒区内部通过第二分隔板从左至右依次形成消毒间与标签区,所述消毒间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分隔板,多个所述第三分隔板将消毒间划分为多个均匀分布的消毒柜,多个所述消毒柜的内部均安装有加热板,多个所述加热板的前端面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毫针孔,多个所述毫针孔的内部均紧密贴合有毫针,所述标签区的内部前端固定连接有粘贴板,所述粘贴板的前端面可拆卸连接有多个与加热板相匹配的标签纸,所述后消毒区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四分隔板,多个所述第四分隔板将后消毒区划分为多个均匀分布的消毒室,多个所述消毒室的内部上端均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紫外灯,多个所述消毒室的内部均安装有抽屉。
6.为了方便控制针灸的长度,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优选的,所述第一箱门的后端面安装有两个固定套,两个所述固定套的内部均放置有刻度尺。
7.为了防止该针灸盒滑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优选的,所述针灸箱的下端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四个所述防滑垫的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防滑纹。
8.为了方便控制该针灸盒,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优选的,所述针灸箱的右侧中部安装有控制面板。
9.为了方便提取该针灸盒,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优选的,所述针灸箱的上端面中部安装有提手。
10.为了方便打开箱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优选的,所述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的前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把手。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使用前,首先开启消毒柜中安装的加热板对毫针孔中的毫针进行加热消毒,使用时,关闭加热板,打开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通过标签区中的粘贴板上的标签纸,精确找到所需要的毫针,使用之后,开启后消毒区中消毒室中的紫外灯,接着通过标签纸找到与毫针型号所对应的抽屉,打开抽屉将使用过后的毫针放进去进行消毒,从而达到了方便对毫针进行针灸前与针灸后进行消毒工作的效果,避免了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并且具有对毫针进行分类存放的功能,进而减少医护人员选针的时间。
13.2、该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针灸时,新手医护人员取下固定套中放置刻度尺,进而可以对毫针的插入深度进行测量,从而具有帮助新手医护人员精确控制毫针插入深度的效果。
14.3、该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通过在针灸箱的下端面设置防滑垫,并在防滑垫的下端面防滑纹,从而达到了防止针灸箱滑动的效果。
15.综上所述,该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具有方便对毫针进行针灸前与针灸后进行消毒工作的效果,避免了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并且具有对毫针进行分类存放的功能,进而减少医护人员选针的时间。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剖面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右视图。
21.图中,1、针灸箱;2、第一箱门;3、第二箱门;4、第一分隔板;5、前消毒区;6、后消毒区;7、消毒间;8、标签区;9、第三分隔板;10、消毒柜;11、加热板;12、粘贴板;13、标签纸;14、第四分隔板;15、消毒室;16、紫外灯;17、固定套;18、刻度尺;19、防滑垫;20、控制面板;21、提手;22、第二分隔板;23、抽屉;24、毫针孔;2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灸长度可控式针灸盒,包括
针灸箱1,针灸箱1的前端面左右两侧均通过合页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箱门2和第二箱门3,针灸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分隔板4,针灸箱1的内部通过第一分隔板4从左至右依次形成前消毒区5与后消毒区6,前消毒区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分隔板22,前消毒区5内部通过第二分隔板22从左至右依次形成消毒间7与标签区8,消毒间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分隔板9,多个第三分隔板9将消毒间7划分为多个均匀分布的消毒柜10,多个消毒柜10的内部均安装有加热板11,多个加热板11的前端面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毫针孔24,多个毫针孔24的内部均紧密贴合有毫针,标签区8的内部前端固定连接有粘贴板12,粘贴板12的前端面可拆卸连接有多个与加热板11相匹配的标签纸13,后消毒区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四分隔板14,多个第四分隔板14将后消毒区6划分为多个均匀分布的消毒室15,多个消毒室15的内部上端均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紫外灯16,多个消毒室15的内部均安装有抽屉23。
25.本实施例中:使用前,首先开启消毒柜10中安装的加热板11对毫针孔24中的毫针进行加热消毒,使用时,关闭加热板11,打开第一箱门2和第二箱门3,通过标签区8中的粘贴板12上的标签纸13,精确找到所需要的毫针,使用之后,开启后消毒区6中消毒室15中的紫外灯16,接着通过标签纸13找到与毫针型号所对应的抽屉23,打开抽屉23将使用过后的毫针放进去进行消毒,从而达到了方便对毫针进行针灸前与针灸后进行消毒工作的效果,避免了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并且具有对毫针进行分类存放的功能,进而减少医护人员选针的时间。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箱门2的后端面安装有两个固定套17,两个固定套17的内部均放置有刻度尺18。
27.本实施例中:针灸时,新手医护人员取下固定套17中放置刻度尺18,进而可以对毫针的插入深度进行测量,从而具有帮助新手医护人员精确控制毫针插入深度的效果。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针灸箱1的下端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9,四个防滑垫19的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防滑纹。
29.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针灸箱1的下端面设置防滑垫19,并在防滑垫19的下端面防滑纹,从而达到了防止针灸箱1滑动的效果。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针灸箱1的右侧中部安装有控制面板20。
3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针灸箱1的右侧中部安装控制面板20,从而达到了方便控制该针灸盒的效果。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针灸箱1的上端面中部安装有提手21。
33.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针灸箱1的上端面中部安装提手21,从而达到了方便提取该针灸盒的效果。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箱门2和第二箱门3的前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把手25。
35.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箱门2和第二箱门3的前端面设置把手25,从而达到了方便打开第一箱门2和第二箱门3的效果。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前,首先通过过控制面板20开启消毒柜10中安装的加热板11对毫针孔24中的毫针进行加热消毒,使用时,关闭加热板11,握住把手25打开第一箱门2和第二箱门3,通过标签区8中的粘贴板12上的标签纸13,精确找到所需要
的毫针,针灸时,新手医护人员可以取下固定套17中放置刻度尺18,对毫针的插入深度进行测量,使用之后,开启后消毒区6中消毒室15中的紫外灯16,接着通过标签纸13找到与毫针型号所对应的抽屉23,打开抽屉23将使用过后的毫针放进去进行消毒,从而具有便对毫针进行针灸前与针灸后的消毒工作,设置在针灸箱1下端面的防滑垫19,以及设置在防滑垫19下的防滑纹,具有防止该针灸盒滑动的效果。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