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等比例放大DPF孔道内积碳层运动可视化实验台及试验方法

2022-11-19 09:55: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等比例放大dpf孔道内积碳层运动可视化实验台及试验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尾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等比例放大dpf孔道内积碳层运动可视化实验台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2.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是控制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的主要技术手段,能捕集发动机排气中95%以上的颗粒物。在dpf狭长的孔道中,颗粒物受曳力、重力及布朗力的作用在多孔介质壁面沉积,并随着捕集进程的推移,形成厚度、形状各异的碳积层(soot cake),极易使dpf孔道堵塞,从而造成dpf背压急剧升高,进一步降低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3.由于dpf内部受排气流高温的影响,导致孔道内部碳烟生成积碳层(soot cake)的时机难以掌控。dpf对颗粒的捕集过程可分为深床期、过渡期及积碳层期。排气流中的颗粒受曳力、重力及布朗力的作用,在碳积层期形成厚度、形状等不尽相同的积碳层。在dpf狭长的孔道中,沉积的积碳层受再生与排气流动的影响会发生运动,极易造成孔道前、中段堵塞,大大降低了废气流进入的通道剩余部分,会导致整个后处理系统的压降显著增加,造成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损失,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烟尘的有效存储容量。并且,积碳层在孔道壁面的沉积与分布形态直接影响着dpf的捕集和再生效率。另外由于dpf的孔道细小且狭长,其内部积碳层的运动形态难以被观测。因此,国内外多数研究者退而求其次,切割部分dpf样品,利用显微镜等设备观察孔道内碳烟沉积过程;部分研究人员也仅仅对积碳层的结构和厚度进行分析。基于上述特质,对积碳层在孔道内部运动过程及其分布特性进行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4.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等比例放大dpf孔道内积碳层运动可视化实验台及试验方法,通过探究不同厚度、表面积、分布形式的积碳层在孔道内的运动轨迹与分布特性,以此研究积碳层堵塞孔道的过程,并探明堵塞段位置、堵塞段长度、堵塞段密度等关键因素,借助本发明可探明积碳层堵塞孔道的关键问题,这将为预防dpf提前失效,降低排气背压升高引起的发动机油耗增加等问题提供直接技术支持。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直流风机控制器1、直流风机2、进气稳压箱3、缩口管4、质量流量计5、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积碳层放大模型22、微型摄像头7、气体压差测试仪8、终端控制计算机9、照相机10;其中,直流风机控制器1控制直流风机2的气流速度,直流风机2的出风口、进气稳压箱3、缩口管4、质量流量计5、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依次串联,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的dpf外壳11为采用透明材料制作,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顶部等间距布设系列微型摄像头7,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出口端堵头为透明材质,其外侧
设置照相机10,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出口端与气体压差测试仪8的检测口连接,终端控制计算机9接收质量流量计5、微型摄像头7、照相机10及气体压差测试仪8的数据并根据信号进行控制,同时显示测量数据及图像信息。
7.作为优选,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内通过横纵设置多孔介质壁面12将其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dpf排气通道21,各个dpf排气通道21前后两端交替设置dpf透明堵头13,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前端右上侧的dpf排气通道21为积碳层布设通道16,积碳层布设通道16顶面设置dpf透明上盖板14,dpf透明上盖板14上均匀开有dpf壁面微孔15,dpf壁面微孔15的孔隙率与多孔介质壁面12保持一致,微型摄像头7根据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的长度,等间距布设在dpf透明上盖板14上方。
8.作为优选,dpf外壳11、dpf透明堵头13及dpf透明上盖板14均采用高透光、低反射材质制成。
9.作为优选,多孔介质壁面12采用碳化硅或堇青石,或具备等比例放大后保持相同渗透率的材料制作。
10.作为优选,根据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的长度,将系列微型摄像头7呈直线、等距贴装的dpf外壳11的内壁上,确保可对孔道内部进行无死角拍摄。
11.作为优选,微型摄像头7为带补光灯的微型摄像头,照相机10为高分辨率摄像头。
12.作为优选,直流风机2与进气稳压箱3之间还设置有空气过滤器17。
13.作为优选,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前端还设置有层流整流器18。
14.作为优选,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出口端上设置后整流罩19,后整流罩19后端设置有背压调压阀20。
15.作为优选,s1、将各个部件和气流管道完成接装,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中的积碳层布设通道16为待观测积碳层放大模型22的形成区域;s2、通过终端控制计算机9触发直流风机控制器1控制直流风机2保持特定恒定转速,直流风机2的持续运转时间,气流速度可根据试验需求进行设定;s3、直流风机2的气流进入进气稳压箱3后,经过质量流量计5流入dpf等比例放大模型,终端控制计算机9实时接收质量流量计5的信号,并与设定值实时校对,误差在3%以内,认定直流风机运转正常;s4、随着积碳层布设通道16内形成积碳层放大模型22的过程,终端控制计算机9控制微型摄像头7和照相机10进行连续拍摄和摄像,同时接收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内积碳层放大模型22运动的实时影像,并保存微型摄像头7和照相机10所拍摄的影像;s5、终端控制计算机9触发直流风机控制器1停止直流风机2运转,该组实验结束;终端控制计算机9实时接收气体压差测试仪8信号,同时对压力进行预警监测,超过设定阈值后控制触发直流风机控制器1停止直流风机2运转,直至警报解除。
16.作为优选,积碳层放大模型22是将真实形态的积碳层外形轮廓拟合近似为包括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的多种基础形状组成的模型;对于不同组试验,采用变量控制法来逐一设置积碳层形状、表面积大小、厚度、密度以及积碳层在孔道中的分布形式,根据积碳层放大模型22的分布位置探明孔道的堵塞情况。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通过研究不同厚度、不同表面积、不同分布形式的积碳层在孔道内的
运动轨迹与分布特性,探究积碳层在孔道内的堵塞段位置、堵塞段长度、堵塞段密度等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孔道内部采取特定的催化剂涂覆措施,或通过采用dpf不同的再生控制策略,以解决孔道堵塞问题,进一步减轻由载体背压升高带来的发动机油耗升高、动力性下降等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试验台工作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dpf等比例放大模型入口端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dpf等比例放大模型出口端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dpf等比例放大模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积碳层形态及拟合基元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不同形状的积碳层基元组合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不同表面积大小的积碳层基元组合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不同厚度的积碳层基元组合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不同分布形式的积碳层基元组合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直流风机控制器1;直流风机2;进气稳压箱3;缩口管4;质量流量计5;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微型摄像头7;气体压差测试仪8;终端控制计算机9;照相机10;dpf外壳11;多孔介质壁面12;dpf透明堵头13;dpf透明上盖板14;dpf壁面微孔15;积碳层布设通道16;空气过滤器17;层流整流器18;后整流罩19;背压调压阀20;dpf排气通道21;积碳层放大模型22。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20.请参照图1至图4,所述等比例放大dpf孔道内积碳层运动可视化实验台及试验方法包括直流风机控制器1、直流风机2、进气稳压箱3、缩口管4、质量流量计5、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微型摄像头7、气体压差测试仪8、终端控制计算机9、照相机10;其中,直流风机控制器1控制直流风机2的气流速度,直流风机2的出风口、进气稳压箱3、缩口管4、质量流量计5、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依次串联,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的dpf外壳11为采用透明材料制作,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顶部等间距布设系列微型摄像头7,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出口端外侧设置照相机10,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出口端上与气体压差测试仪8的检测口连接,终端控制计算机9接收质量流量计5、微型摄像头7、照相机10及气体压差测试仪8的数据并进行显示。其中,直流风机2用于模拟通入发动机排放气体,进气稳压箱3用于减缓或消除来自直流风机中的气流波动,从而保证供源气压稳定。缩口管4用于对进气稳压箱中的气流进行二次加速、质量流量计5用于测量进入dpf等比例放大模型前端的气体流量。气体压差测试仪8用于检测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内部风压变化差值,易于实时监测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内部变化的压降。同时,在管道发生堵塞等情况检测到风压大于设定阈值时,气体压差测试仪8反馈信号至终端控制计算机9,终端控制计算机9控制直流风机控制器1发出动作指令停止直流风机2运转,保障试验台运行安全。积碳层放大模型22是将真实形态的积碳层拟合为包括三
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的多种基础形状组成的模型;对于不同组试验,采用变量控制法来逐一分析积碳层形状、表面积大小、厚度、密度以及积碳层在孔道中的分布形式,积碳层在孔道中随气流运动后,探明孔道堵塞的分布情况。微型摄像头7和照相机10用于可视化观测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上积碳层运动情况,即积碳层形状、表面积大小、厚度、密度及运动情况,满足试验需求。
21.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原dpf尺寸与dpf等比例放大10倍的模型参数如下:表1dpf孔道模型及积碳层模型参数将dpf及积碳层等比例放大10倍后,必须遵循流动相似条件,包括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
22.进一步优选地,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内通过横纵设置多孔介质壁面12将其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dpf排气通道21,各个dpf排气通道21前后两端交替设置dpf透明堵头13,本例中,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前端右上侧的dpf排气通道21为积碳层布设通道16,积碳层布设通道16前端开口、后端设置dpf透明堵头13,其它dpf排气通道21亦是一端设置dpf透明堵头13而另一端开口,使得尾气在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内部空间不断变向流通,尾气内颗粒能被多孔介质壁面12充分拦截堆积,形成积碳层放大模型22。同时,本例中的照相机10正对积碳层布设通道16设置布置,便于将原本难以观测的烟碳堆积情况和烟碳层运动情况放大,能够便于采用相机进行直观观测研究,为发动机排放气体研究创新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优选地,本例中的孔介质壁面12采用碳化硅或堇青石,或具备等比例放大后保持相同渗透率的材料制作。其中,为了便于相机采集积碳层布设通道16内的积碳层图像,dpf外壳11、dpf透明堵头13、dpf透明上盖板14均采用高透光、低反射材质制成,dpf透明上盖板14上均匀开有dpf壁面微孔15,dpf壁面微孔15的孔隙率与多孔介质壁面12保持一致,使其能够与多孔介质壁面12一同能够流通气体,不干涉气体正常流通沉降,微型摄像头7设置在dpf透明上盖板14上方,能够清晰获取积碳层布设通道16内积碳层图像。本例中微型摄像头7为呈直线且等距布置的摄像头组,摄像头贴装的dpf外壳11的内壁上,布置的长度为从dpf外壳11入口至出口的距离,能够呈线性观测多孔介质壁面12从入口端至出口端的积碳变化情况,便于对积碳层在孔道内的运动轨迹、时间等特性进行探究。此外,微型摄像头7为带补光的微型摄像头,照相机10为高分辨率摄像头,便于清晰拍摄积碳层放大模型22的图像,提升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23.进一步地,直流风机2与进气稳压箱3之间还设置有空气过滤器17,空气过滤器17内部选择粗滤网过滤结构,主要滤除大颗粒杂物,排除试验外的非必要因素对积碳层运动过程的影响。
24.进一步地,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前端还设置有层流整流器18,内部为网格状的或者圆孔状的气流通道,能够将气体均匀分布后进入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提升试验中颗粒沉积的效果和准确性。
25.进一步地,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出口端上设置后整流罩19,后整流罩19后端设置有背压调压阀20。后整流罩19能够收集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剩余排放的尾气,并通过背压调压阀20排出收集处理。
26.上述的试验台的采用如下试验步骤:s1、将各个部件和气流管道完成接装。
27.s2、通过终端控制计算机9触发直流风机控制器1控制直流风机2保持特定恒定转速,直流风机2的持续运转时间,气流速度可根据试验需求进行设定;s3、直流风机2的气流进入进气稳压箱3后,经过质量流量计5流入dpf等比例放大模型,终端控制计算机9实时接收质量流量计5的信号,并与设定值实时校对,误差在3%以内,认定直流风机运转正常。
28.s4、随着积碳层布设通道16内形成积碳层放大模型22的过程,终端控制计算机9控制微型摄像头7和照相机10进行连续拍摄和摄像,同时接收dpf等比例放大模型6内积碳层放大模型22运动的实时影像,并保存微型摄像头7和照相机10所拍摄的影像。
29.s5、终端控制计算机9触发直流风机控制器1停止直流风机2运转,该组实验结束;终端控制计算机9实时接收气体压差测试仪8信号,同时对压力进行预警监测,超过设定阈值后控制触发直流风机控制器1停止直流风机2运转,直至警报解除。
30.进一步地,积碳层放大模型22是将真实形态的积碳层外形轮廓拟合近似为包括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等多种基础形状组成的模型;对于不同组试验,采用变量控制法来逐一设置积碳层形状、表面积大小、厚度、密度以及积碳层在孔道中的分布形式。
31.积碳层放大模型22依据真实积碳层形态进行同等放大处理,积碳层在孔道中的设置位置为以下几种:1)根据真实积碳层形态,拟合为不同形状的积碳层基元组合,分别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或混合形状等形状,如图5和图6所示。
32.2)不同大小的积碳层基元组合,积碳层外围尺寸范围为0.5mm~7mm,如图7所示。
33.3)不同厚度的积碳层基元组合,积碳层厚度为0.3mm~2mm。如图8所示。
34.4)不同分布形式的积碳层基元组合,分别为均匀分布、线性增加、线性减小、凹型、凸型。如图9所示。
35.最后,可根据积碳层放大模型22的积碳层基元组合形状、分布位置可便于探明孔道的堵塞情况。
36.综上,通过使用上述方法和试验台,能够研究不同状态的积碳层在孔道内的运动轨迹、时间等特性,探究积碳层堵塞孔道的位置、堵塞长度、堵塞密度等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孔道内部采取特定的催化剂涂覆措施,或通过控制dpf载体温度、气流速度,解决孔道堵塞问题,进一步减轻由载体背压升高带来的发动机油耗升高问题。
3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