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耦合催化剂的高级氧化塔的制作方法

2022-11-18 20:29: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氧化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耦合催化剂的高级氧化塔。


背景技术:

2.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学化工各种各样的相关生成过程对催化剂活性,稳定性,选择性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催化剂合成更依赖于经验的判断,从制备方法,元素组成,引入杂质原子等来改变催化剂的电子状态和表面结构,这些合成的催化剂的尺寸和形貌的不均一性对构效关系的建立造成了障碍,同时也使我们很难从原子层次理解催化反应。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深入研究,形貌和尺寸可控的金属和金属氧化合成已经不再是难事,我们可以精准的合成特定形貌的纳米晶并构建出独特的界面,并将这些界面耦合在一起,最终得到具有多功能的耦合催化剂。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耦合催化剂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当低,使得耦合催化剂与有机溶剂的反应时间较久,导致耦合催化剂的反应效率较低,且一般的氧化塔易发生局部反应过热,易增加爆炸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耦合催化剂的高级氧化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耦合催化剂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当低,使得耦合催化剂与有机溶剂的反应时间较久,导致耦合催化剂的反应效率较低,且一般的氧化塔易发生局部反应过热,易增加爆炸的危险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耦合催化剂的高级氧化塔,包括第一塔体,所述第一塔体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二塔体,所述第一塔体的一侧设有促进机构,所述第一塔体的外侧设有冷却机构;
6.所述促进机构包括气泵,所述气泵设在第一塔体的一侧,所述气泵的出气管一端固定设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塔体的内部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螺旋输送杆和第二螺旋输送杆,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杆和第二螺旋输送杆的外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啮合,促进机构的设置使得使得第一塔体均匀受热;
7.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壳体和导热体,所述壳体设在导热体的外侧,所述壳体和导热体均固定设在第一塔体的外侧,所述壳体的内部灌注有冷水,防止第一塔体发生局部反应过热的情况。
8.进一步的,所述气泵的底端固定设有安装座,所述第一管道上固定设有第一电动阀门,气泵使得气态催化剂与有机溶剂充分接触。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杆的底端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端与第二塔体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杆的底端与第二塔体的内部底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杆和第二螺旋输送杆的顶端均与第一塔体的内部顶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杆和第二螺旋输送杆的外端与第一塔体的底端通过密封轴承连接,
对第一螺旋输送杆和第二螺旋输送杆进行支撑。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杆和第二螺旋输送杆的底端延伸至第二塔体的内部,所述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均设在第二塔体的内部,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相互传动,使得所述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相向转动。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塔体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固定设有第二电动阀门,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设在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的后侧,便于反应气体的排出。
1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上固定设有第一阀门,便于冷水的排放。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塔体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设在壳体的下方,所述第四管道上固定设有第二阀门,便于反应液体的排放。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5.1、气泵工作将气态催化剂通过第一管道抽进第一塔体中,而电机工作驱动第一螺旋输送杆转动,第一螺旋输送杆转动使得其上的第一直齿轮转动,第一直齿轮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直齿轮转动,第二直齿轮转动则其内侧的第二螺旋输送杆也发生转动,此时第一螺旋输送杆和第二螺旋输送杆的转向相反带动有机溶剂上下涌动,使得第一塔体内部的有机溶剂充分与气态催化剂接触进行氧化反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缩短耦合催化剂与有机溶剂的反应时间,提高耦合催化剂的反应效率;
16.2、第一塔体内部的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传递给导热体,而壳体内部的冷水将导热体上的热量带走,壳体内部的水通过另一个第三管道流出本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通过促进机构和冷却机构的配合使用,使得第一塔体均匀受热且防止第一塔体发生局部反应过热的情况,降低第一塔体爆炸的危险。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后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体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4中a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第一塔体;2、第二塔体;3、气泵;4、第一管道;5、第一螺旋输送杆;6、第二螺旋输送杆;7、第一直齿轮;8、第二直齿轮;9、电机;10、第二管道;11、壳体;12、导热体;13、第三管道;14、第四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耦合催化剂的高级氧化塔,包括第一塔体1,所述第一塔体1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二塔体2,所述第一塔体1的一侧设有促进机构,所述第一塔体1的外侧设有冷却机构;
25.所述促进机构包括气泵3,所述气泵3设在第一塔体1的一侧,所述气泵3的出气管一端固定设有第一管道4,所述第一塔体1的内部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螺旋输送杆5和第二螺旋输送杆6,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杆5和第二螺旋输送杆6的外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直齿轮7和第二直齿轮8,所述第一直齿轮7与第二直齿轮8啮合,促进机构的设置使得使得第一塔体1均匀受热;
26.所述气泵3的底端固定设有安装座,所述第一管道4上固定设有第一电动阀门,气泵3使得气态催化剂与有机溶剂充分接触。
27.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杆5的底端固定设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底端与第二塔体2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杆6的底端与第二塔体2的内部底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杆5和第二螺旋输送杆6的顶端均与第一塔体1的内部顶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杆5和第二螺旋输送杆6的外端与第一塔体1的底端通过密封轴承连接,对第一螺旋输送杆5和第二螺旋输送杆6进行支撑。
28.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杆5和第二螺旋输送杆6的底端延伸至第二塔体2的内部,所述第一直齿轮7和第二直齿轮8均设在第二塔体2的内部,第一直齿轮7和第二直齿轮8相互传动,使得所述第一直齿轮7和第二直齿轮8相向转动。
29.实施场景具体为:打开第四管道14上的第二阀门,将有机溶剂通入第一塔体1中,关闭第二阀门,启动气泵3和电机9,气泵3工作将气态催化剂通过第一管道4抽进第一塔体1中,而电机9工作驱动第一螺旋输送杆5转动,第一螺旋输送杆5转动使得其上的第一直齿轮7转动,第一直齿轮7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直齿轮8转动,第二直齿轮8转动则其内侧的第二螺旋输送杆6也发生转动,此时第一螺旋输送杆5和第二螺旋输送杆6的转向相反带动有机溶剂上下涌动,使得第一塔体1内部的有机溶剂充分与气态催化剂接触进行氧化反应,氧化完成后,打开第二管道10上的第二电动阀门将反应气体放出,反应液体可通过第四管道14流出,本装置缩短耦合催化剂与有机溶剂的反应时间,提高耦合催化剂的反应效率,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耦合催化剂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当低,使得耦合催化剂与有机溶剂的反应时间较久,导致耦合催化剂的反应效率较低的问题。
30.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耦合催化剂的高级氧化塔,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壳体11和导热体12,所述壳体11设在导热体12的外侧,所述壳体11和导热体12均固定设在第一塔体1的外侧,所述壳体11的内部灌注有冷水,防止第一塔体1发生局部反应过热的情况。
31.所述第一塔体1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二管道10,所述第二管道10上固定设有第二电动阀门,所述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10均设在第一直齿轮7和第二直齿轮8的后侧,便于反应气体的排出。
32.所述壳体11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三管道13,所述第三管道13上固定设有第一阀门,便于冷水的排放。
33.所述第一塔体1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第四管道14,所述第四管道14设在壳体11的下方,所述第四管道14上固定设有第二阀门,便于反应液体的排放。
34.实施场景具体为:将第三管道13的一端与水管连接,打开其中一个第三管道13上的第一阀门,将冷水通入壳体11的内部,第一塔体1内部的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传递给导热体12,而壳体11内部的冷水将导热体12上的热量带走,壳体11内部的水通过另一个第三管道13流出本装置,本装置通过促进机构和冷却机构的配合使用,使得第一塔体1均匀受热且防止第一塔体1发生局部反应过热的情况,降低第一塔体1爆炸的危险,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氧化塔易发生局部反应过热,易增加爆炸的危险的问题。
35.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