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低充注量的满液式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18 20:11: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充注量的满液式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制冷系统根据供液方式基本分为重力供液、机械泵强制供液以及直接膨胀供液这三种类型。根据蒸发器进液方式可分为:上进下出形式和下进上出形式。
3.现有重力供液和机械泵供液制冷蒸发器进液方式采用下进上出形式时缺点如下:
4.1.制冷系统内制冷剂、冷冻油充注量大,导致储液器、回热器、油分、气分等系统附属部件选型也较大,设备整体造价高。
5.2.制冷系统回油不稳定,易造成设备缺油保护停机,采用机械泵供液时,易出现气蚀,不上液等问题,导致制冷系统可靠性降低。
6.3.制冷系统内制冷剂含油浓度高,导致系统制冷量降低,能耗增加。
7.现有直接膨胀供液系统采用上进下出形式时缺点如下:
8.1.当制冷负荷波动大时,采用热力膨胀阀作为节流装置时,由于热力膨胀阀调节范围小,容易出现前期制冷负荷大时,蒸发器供液量不足,蒸发面积无法有效利用,制冷系统运行效率低下;后期制冷负荷小时,回气过热度容易出现波动,控制不稳定,容易回液,未蒸发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进行湿压缩,造成压缩机液击,严重的液击会使压缩机出现磨损甚至损毁。
9.2.直接膨胀制冷系统固有的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导致系统运行效率低于满液式制冷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充注量的满液式制冷系统。
11.本制冷系统中不需要设置高压储液器,蒸发器采用下进上出的进液形式,蒸发器内排出的气液混合物不是直接进入到压缩机内,而是进入气液分离器内进行气液分离后得到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气相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使压缩机不易出现液击现象,系统运行更稳定,液相制冷剂再次循环至蒸发器中循环使用,降低了制冷剂、冷冻油的充注量,降低制冷系统的生产成本。
12.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13.一种低充注量的满液式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热交换器、蒸发器、气液分离器以及plc控制器;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与油分离器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所述油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与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与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出口分别设置有进液管和供液管,所述进液管远离热交换器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的制冷剂进口连通,所述供液管远离热交换器的一端与蒸发器下端的进口相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下端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管道与供液管连通;所述蒸发器上端的气体出口设有湿回气管,所述湿回气管远离蒸发器的一端
与气液分离器上端的气体进口相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上端的气体出口设有干回气管,所述干回气管远离热交换器的一端与压缩机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不需要设置高压储液器,蒸发器采用下进上出的进液形式,蒸发器内排出的气液混合物不是直接进入到压缩机内,而是进入气液分离器内进行气液分离后得到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气相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使压缩机不易出现液击现象,系统运行更稳定,液相制冷剂再次循环至蒸发器中循环使用,降低了制冷剂、冷冻油的充注量,降低制冷系统的生产成本。
14.作为优选,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与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进口之间设有缓冲管,所述缓冲管外设有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进液管上设有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子膨胀阀。第一液位传感器反馈的信号发送给plc控制器,经plc控制器运算后将信号发送给电子膨胀阀,以自动调节电子膨胀阀自打开的开度大小,无需人工控制,自动化程度高。
15.作为优选,所述油分离器内设有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供液管上设有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回油电磁阀,且回油电磁阀位于管道与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进口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远离热交换器的一端与干回气管连通。油分离器内的油位低至下限位时,第二液位传感器反馈的信号发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回油电磁阀打开,使得从气液分离器排出的油液混合物通过管道进入热交换器内,待制冷剂液体蒸发成气体后携带冷冻油通过回流管返回至压缩机,降低了冷冻油的充注量,节约了资源。
16.作为优选,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的最低液位。方便气液分离器内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蒸发器内,无需安装其他设备,节约了成本。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中不需要设置高压储液器,蒸发器采用下进上出的进液形式,蒸发器内排出的气液混合物不是直接进入到压缩机内,而是进入气液分离器内进行气液分离后得到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气相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使压缩机不易出现液击现象,系统运行更稳定,液相制冷剂再次循环至蒸发器中循环使用,降低了制冷剂、冷冻油的充注量,降低制冷系统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
21.1、压缩机;2、油分离器;3、冷凝器;31、缓冲管;4、蒸发器;41、湿回气管;5、热交换器;51、供液管;52、进液管;53、回流管;6、气液分离器;61、干回气管;7、第一液位传感器;8、回油电磁阀;9、电子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3.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1
25.如图1所示,一种低充注量的满液式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油分离器2、冷凝器3、热交换器5、蒸发器4、气液分离器6以及plc控制器,气液分离器6的安装位置不低于蒸发器4的最低液位。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与油分离器2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油分离器2内设有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二液位传感器,油分离器2的制冷剂出口与冷凝器3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冷凝器3的制冷剂出口与热交换器5的制冷剂进口之间设有缓冲管31,缓冲管31外设有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液位传感器7。
26.如图1所示,热交换器5的制冷剂进口设置有回流管53,热交换器5的制冷剂的制冷剂出口分别设置有进液管52和供液管51,进液管52远离热交换器5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6的制冷剂进口连通,进液管52上设有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子膨胀阀9;供液管51远离热交换器5的一端与蒸发器4下端的进口相连通,气液分离器6下端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管道与供液管51连通,供液管51上设有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回油电磁阀8,且回油电磁阀8位于管道与热交换器5之间。
27.如图1所示,蒸发器4上端的气体出口设有湿回气管41,且湿回气管41远离蒸发器4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6上端的气体进口相连通;气液分离器6上端的气体出口设有干回气管61,且干回气管61远离热交换器5的一端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回流管53远离热交换器5的一端与干回气管61连通。
28.综上所述,
29.制冷系统运行流程:压缩机1排出制冷剂气体进入油分离器2进行油气分离后进入冷凝器3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液体进入缓冲液管,第一液位传感器7反馈缓冲液管内液位信号发送给plc控制器,经plc控制器运算后将信号发送给电子膨胀阀9,以自动调节电子膨胀阀9自打开的开度大小,缓冲液管内液体进入热交换器5进行热交换,通过电子膨胀阀9节流降压后进入气液分离器6,经过气液分离后,液体通过供液管51进入蒸发器4内吸热蒸发,蒸发器4内的气液混合物通过湿回气管41循环进入气液分离器6内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体通过干回气管61进入压缩机1进行压缩,分离出的液体制冷剂再次通过管道、供液管51进入蒸发器4中循环使用,降低了制冷剂、冷冻油的充注量。
30.冷冻油返回压缩机1流程:当油分离器2内油位低至下限位时,第二液位传感器反馈的信号发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回油电磁阀8打开,使得从气液分离器6排出的油液混合物通过管道、供液管51进入热交换器5内,待油液混合物蒸发成气体后携带冷冻油通过回流管53返回至压缩机1,降低了冷冻油的充注量,节约了资源。
31.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