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内自定义控制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18 20:05: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开关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内自定义控制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在现代人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且人们对车辆内部装饰的做工要求也越来越高,车辆内部按键需要兼顾美观与安全的双重要求。
3.随着智能汽车的不断推陈出新,汽车内的实体按键越来越少。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汽车都采用中控大屏的方式将许多传统按键集成进了统一的触摸屏中,具有简化汽车结构的效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汽车按键的处理方式虽然简化了汽车的结构,但使得用户无法简单的通过肌肉记忆寻找到想要控制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用户驾驶体验感,通过肌肉记忆来控制车辆的功能,本技术提供一种车内自定义控制开关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内自定义控制开关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车内自定义控制开关结构,包括底座、外壳和顶盖,所述底座固定在车内任意平台上,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顶盖与所述外壳滑移连接,所述外壳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外壳转动的转动部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将开关的底座固定在车内的任何位置,通过旋转外壳、推动外壳和按压顶盖,从而实现对车辆功能的控制,实现了用户通过肌肉记忆来控制车辆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内壳,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上贯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底座上表面一体设置有转轴,所述安装孔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的外壁上,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在凸起的外壁上,所述轴承外壁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顶盖安装在所述内壳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固定在车内,转轴的设置限制内壳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的距离,外壳与内壳通过轴承连接,轴承转动连接在内壳上,用户在旋转外壳转动的过程中,内壳保持静止。
11.可选的,所述转动部件包括磁石、设置在磁石上的齿轮,所述内壳外壁上贯穿开设有滑移槽,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齿圈,所述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滑移槽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关的顶盖上固定有电子屏或其他物体,齿轮与齿圈的啮合使得外壳的转动更加灵活,且齿轮的设置使得外壳与内壳保持一定的同心度。
13.可选的,所述内壳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凸缘靠近所述底座的
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转轴的高度大于所述凸起的高度,所述转轴的外壁上设置有外齿轮,所述凸起的内壁上设置有内齿轮,所述内齿轮与外齿轮啮合,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装设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的外壁上,所述圆环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内壳的侧壁上,所述转轴远离顶盖的一端固定在环形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的高度大于凸起的高度,使得外壳能够在转轴外壁上滑移,第二圆环为橡胶环,在按压顶盖的过程中第二圆环产生的回复力施加在内壳上,从而实现开关的按压功能。
15.可选的,所述内壳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呈倒圆角设置,所述凸缘抵接在所述第二圆环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凸缘上设置倒圆角使得凸缘被卡接在第二圆环的内壁上,防止在推动外壳的过程中内壳与底座发生偏移。
17.可选的,所述凸缘的内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个u型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型槽的设置使得凸缘轴向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便于固定轴承。
19.可选的,所述转轴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位于所述内壳的内腔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圈的设置限制了内壳在转轴上的滑移,防止在按压顶盖的过程中,第二圆环的回复力过大使得内壳与转轴分离。
21.可选的,所述内壳内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一端固定在所述内壳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加强板的侧壁上,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固定柱的一侧抵接在所述顶盖的侧壁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盖是用于固定电子屏等物体,加强板和固定柱的设置增强了顶盖承受载荷的能力。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第二圆环滑移连接在环形槽内,用户在推动外壳的过程中,第二圆环在环形槽内滑移,从而实现推动开关的功能。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施例中开关各零部件的爆炸图。
26.图2是本实施例中内壳内腔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施例中转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施例中内壳外壁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施例中内壳外壁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底座;2、外壳;3、顶盖;4、转动部件;5、内壳;51、凸起;511、安装孔;11、转轴;21、轴承;41、磁石;411、圆柱杆;42、齿轮;52、滑移槽;22、齿圈;53、安装槽;111、外齿轮;512、内齿轮;12、环形槽;121、第二圆环;54、凸缘;541、u型槽;112、挡圈;113、连杆;114、电路板;55、加强板;551、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车内自定义控制开关结构。
33.参照图1和图2,一种车内自定义控制开关结构,包括底座1、外壳2、内壳5和顶盖3,底座1固定在车辆内室任意平台上,本技术中底座1为吸盘,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环形槽12,环形槽12内滑移连接有第二圆环121,第二圆环121为橡胶环,第二圆环121具有一定的弹性,底座1上表面一体固定有转轴11,转轴11的外壁上压设有外齿轮111。转轴11与内壳5滑移连接,内壳5内腔内一体固定有凸起51,凸起51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安装孔511,安装孔511内壁开设有内齿轮512,内齿轮512与外齿轮111啮合,使得底座1保持不动的情况下内壳5可以实现转动。
34.参照图1、图2和图3,转轴11的高度大于凸起51的高度,使得内壳5在转轴11上能够上下滑移,转轴11远离底座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挡圈112,挡圈112的设置防止凸起51在滑移的过程中脱离转轴11,挡圈112的侧壁上焊接固定有连杆113,连杆113远离挡圈112的一端固定有电路板114,电路板114与外界电路相连通,在推动或者按动开关的过程中电路板114跟底座1保持不动。
35.参照图2、图3和图4,外壳2内壁上设置有转动部件4,转动部件4用于驱使外壳2转动,转动部件4包括磁石41和齿轮42,磁石41通过磁力吸附连接在内壳5内壁上,磁石41远离顶盖3的一侧固定有圆柱杆411,齿轮42固定在圆柱杆411远离磁石41的一侧,磁石41呈滚轮状,可在内壳5内壁上滚动,,内壳5的外壁靠近齿轮42的部位贯穿开设有滑移槽52,齿轮42与滑移槽52滑移连接,外壳2上固定有轴承21,轴承21的外圈与外壳2固定,轴承21的内圈与凸起51外壁过盈配合,外壳2的内壁上固定有齿圈22,齿轮42通过滑移槽52与齿圈22啮合,用户在转动外壳2的过程中,齿轮42带动磁石41在内壳5内壁上滚动,从而发生信号。
36.参照图4和图5,内壳5背离顶盖3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53,凸缘54位于安装槽53内,凸缘54将轴承21限制在安装槽53内,防止在按压开关的过程中,轴承21脱离安装槽53。
37.参照图1和图5,凸缘54靠近第二圆环121的一侧呈倒圆角设置,凸缘54靠近第二圆环12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u型槽541,通过夹持凸缘54将轴承21固定在凸缘54外壁上,在凸缘54的张力下使得轴承21内壁与凸缘54外壁过盈配合,从而使得外壳2的转动更加可靠,第二圆环121靠近内壳5的一侧内壁抵接在凸缘54的倒圆角面上,倒圆角的设置防止第二圆环121与环形槽12的内壁发生碰撞。
38.参照图1,内壳5内壁上固定有至少一根固定柱551,本技术中固定有四根,固定柱551远离底座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加强板55,加强板55背离固定柱551的一侧固定在顶盖3侧壁上,顶盖3安装在内壳5上,顶盖3背离底座1的一侧用于固定屏幕,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将开关固定在车内某些部位,在顶盖3上固定屏幕。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车内自定义控制开关结构的实施原理为:用户根据需求将底座1固定在车内仪表台、副驾驶车门开关处或者后排座位的某处,然后在顶盖3上安装屏幕,用户可以旋转外壳2、按压顶盖3和推动外壳2来实现相应功能。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