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18:33: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通过将喷雾喷嘴4朝上安装以使从喷雾喷嘴4喷雾的吸收液滴比以往那样的水平方向稍稍朝上方喷雾”(摘要)。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在吸收塔3的上部内表面配设用于对上升的废气施加回旋力的引导叶片6”(摘要)。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多个喷嘴配置成从这些喷嘴喷射的捕集剂形成沿内壁面的流动”(摘要)。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有“使喷嘴6的喷射方向比水平更朝上”(摘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21053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15142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11-15142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7-289793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平10-22561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3.在废气处理装置中,最好能抑制反应塔中将废气处理后的液体被排出到废气处理装置的外部。一般公开
4.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塔,所述反应塔具有供废气导入的废气导入口和供废气排出的废气排出口,并被供给对废气进行处理的液体。反应塔还具有向反应塔的内部喷出液体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喷出部。废气一边在反应塔的内部沿预先确定的回旋方向回旋,一边从废气导入口向废气排出口的方向行进。由第一喷出部喷出的液体在与第一喷出部的喷射轴线交叉的截面中呈具有长轴和短轴的形状分布。包括第一喷出部的喷射轴线和长轴的喷射面的第一端部与喷射面的第二端部相比配置于从废气导入口向废气排出口的方向上的废气排出口一侧的位置,所述第一端部位于回旋方向上的上游侧,所述第二端部位于回旋方向上比第一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
5.第一喷出部的喷射轴线也可以与同从废气导入口向废气排出口的方向正交的方向成预先确定的角度。
6.喷射面也可以在回旋方向上从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以与从废气导入口向废气排出口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
7.反应塔也可以还具有使废气回旋的回旋部,所述回旋部设置于从废气导入口向废气排出口的方向上的比第一喷出部靠废气排出口一侧的位置。回旋部也可以具有:导入端,所述导入端供废气导入;以及导出端,所述导出端供废气导出。废气也可以一边在回旋部的内部沿预先确定的回旋方向回旋,一边在从导入端向导出端的方向上行进。回旋部也可以包括叶片部。叶片部的导入端一侧的面也可以与回旋部的从导入端向导出端的方向交叉。叶片部的导入端一侧的面与回旋部的从导入端向导出端的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也可以是可变的。
8.废气处理装置也可以还包括:输出控制部,所述输出控制部对排出废气的动力装置的输出进行控制;以及角度控制部,所述角度控制部基于由输出控制部控制的动力装置的输出对第一角度进行控制。
9.回旋部也可以设置成在从导出端向导入端的方向观察时将反应塔的内部的整体覆盖。
10.反应塔也可以还具有:液体喷雾部,所述液体喷雾部设置于从废气导入口向废气排出口的方向上的、比第一喷出部靠废气导入口一侧的位置;以及第二喷出部,所述第二喷出部在液体喷雾部中将液体向反应塔的内部喷出。由第二喷出部喷出的液体也可以在与第二喷出部的喷射轴线交叉的截面中呈圆形分布。
11.由第一喷出部喷出的液体的粒径也可以是由第二喷出部喷出的液体的粒径以上。
12.废气处理装置也可以还包括:流量控制部,所述流量控制部对第一液体流量和第二液体流量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所述第一液体流量是供给至第一喷出部的液体的流量,所述第二液体流量是供给至第二喷出部的液体的流量;以及废气流量测量部,所述废气流量测量部对反应塔的内部的废气的流量进行测量。流量控制部也可以基于由废气流量测量部测量出的废气的流量对第一液体流量和第二液体流量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
13.流量控制部也可以基于由废气流量测量部测量出的废气的流量来停止向第一喷出部供给液体。
14.流量控制部也可以基于由角度控制部控制的第一角度对第一液体流量和第二液体流量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
15.角度控制部也可以基于由废气流量测量部测量出的废气的流量对第一角度进行控制。
16.角度控制部也可以基于由流量控制部控制的第一液体流量和第二液体流量中的至少一方对第一角度进行控制。
17.废气处理装置也可以还包括流量控制部,所述流量控制部对第一液体流量和第二液体流量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所述第一液体流量是供给至第一喷出部的液体的流量,所述第二液体流量是供给至第二喷出部的液体的流量。流量控制部也可以基于由输出控制部控制的动力装置的输出对第一液体流量和第二液体流量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
18.废气处理装置也可以还包括:液体检测部,所述液体检测部对导出废气的废气导出管中的液体进行检测;以及流量控制部,所述流量控制部对第一液体流量进行控制,所述第一液体流量是供给至第一喷出部的液体的流量。废气导出管也可以具有使废气回旋的回旋部。废气导出管也可以与反应塔连接,且将反应塔中被液体处理后的废气导出。废气导出管在废气导出管的与废气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也可以小于反应塔在反应塔的
与废气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液体检测部也可以对在废气导出管的废气的行进方向上的比回旋部靠下游侧的液体的有无进行检测。流量控制部也可以对供给至一个第一喷出部的第一液体流量和供给至其它第一喷出部的第一液体流量进行控制,所述其它第一喷出部配置于比一个第一喷出部靠废气排出口一侧的位置。流量控制部也可以基于由液体检测部检测到的液体的有无对供给至一个第一喷出部的第一液体流量和供给至其它第一喷出部的第一液体流量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
19.反应塔也可以还具有:液体喷雾部,所述液体喷雾部设置于从废气导入口向废气排出口的方向上的、比第一喷出部靠废气导入口一侧的位置;以及第二喷出部,所述第二喷出部在液体喷雾部中将液体向反应塔的内部喷出。由第二喷出部喷出的液体也可以在与第二喷出部的喷射轴线交叉的截面中呈圆形分布。流量控制部基于由液体检测部检测到的液体的有无进一步对第二液体流量进行控制,所述第二液体流量是供给至第二喷出部的液体的流量。
20.废气处理装置也可以还包括角度控制部。回旋部也可以具有:导入端,所述导入端供废气导入;以及导出端,所述导出端供废气导出。废气也可以一边在回旋部的内部沿预先确定的回旋方向回旋,一边在从导入端向导出端的方向上行进。回旋部也可以包括叶片部。叶片部的导入端一侧的面也可以与回旋部的从导入端向导出端的方向交叉。叶片部的导入端一侧的面与从导入端向导出端的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也可以是可变的。角度控制部也可以基于由液体检测部测量出的液体的有无对第一角度进行控制。
21.废气处理装置也可以还包括角度控制部。回旋部也可以具有:导入端,所述导入端供废气导入;以及导出端,所述导出端供废气导出。废气也可以一边在回旋部的内部沿预先确定的回旋方向回旋,一边在从导入端向导出端的方向上行进。回旋部也可以包括叶片部。叶片部的导入端一侧的面也可以与回旋部的从导入端向导出端的方向交叉。叶片部的导入端一侧的面与从导入端向导出端的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也可以是可变的。液体检测部也可以对废气导出管的第一位置处的液体的有无和废气导出管的第二位置处的液体的有无进行检测,所述第二位置是废气导出管的废气的行进方向上比第一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在第一位置处检测到液体的情况下,角度控制部也可以使第一角度增加。在第二位置处检测到液体的情况下,角度控制部也可以将第一角度控制到最大。
22.废气处理装置也可以还包括:液体检测部,所述液体检测部对导出废气的废气导出管中的液体进行检测;以及流量控制部,所述流量控制部对供给至第一喷出部的液体的流量、即第一液体流量进行控制。废气导出管也可以具有使废气回旋的回旋部。废气导出管也可以与反应塔连接。废气导出管也可以将反应塔中被液体处理后的废气导出。废气导出管在废气导出管的与废气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也可以小于反应塔在反应塔的与废气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液体检测部也可以对在废气导出管的废气的行进方向上的比回旋部靠下游侧的液体的量进行检测。流量控制部也可以基于由液体检测部测量出的液体的量对第一液体流量进行控制。
23.反应塔也可以还具有:液体喷雾部,所述液体喷雾部设置于从废气导入口向废气排出口的方向上的、比第一喷出部靠废气导入口一侧的位置;以及第二喷出部,所述第二喷出部在液体喷雾部中将液体向反应塔的内部喷出。由第二喷出部喷出的液体也可以在与第二喷出部的喷射轴线交叉的截面中呈圆形分布。流量控制部基于由液体检测部测量出的液
体的量对第二液体流量进行控制,所述第二液体流量是供给至第二喷出部的液体的流量。
24.废气处理装置也可以还包括角度控制部。回旋部也可以具有:导入端,所述导入端供废气导入;以及导出端,所述导出端供废气导出。废气也可以一边在回旋部的内部沿预先确定的回旋方向回旋,一边在从导入端向导出端的方向上行进。回旋部也可以包括叶片部。叶片部的导入端一侧的面也可以与回旋部的废气的行进方向交叉。叶片部的导入端一侧的面与从导入端向导出端的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也可以是可变的。角度控制部也可以基于由液体检测部测量出的液体的量对第一角度进行控制。
25.废气处理装置也可以还包括角度控制部。回旋部也可以具有:导入端,所述导入端供废气导入;以及导出端,所述导出端供废气导出。废气也可以一边在回旋部的内部沿预先确定的回旋方向回旋,一边在从导入端向导出端的方向上行进。回旋部也可以包括叶片部。叶片部的导入端一侧的面也可以与回旋部的从导入端向导出端的方向交叉。叶片部的导入端一侧的面与从导入端向导出端的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也可以是可变的。液体检测部也可以对废气导出管的第一位置处的液体的第一量和废气导出管的第二位置处的液体的第二量进行检测,所述第二位置在废气导出管的废气的行进方向上比第一位置靠下游侧。在液体的第一量小于预先确定的第一阈值量的情况下,流量控制部也可以使第一液体流量和第二液体流量中的至少一方增加。在液体的第二量为预先确定的第二阈值量以上的情况下,角度控制部也可以使第一角度增加。
26.流量控制部也可以基于由废气流量测量部测量出的废气的流量使第一液体流量和第二液体流量中的至少一方减少。
27.反应塔也可以具有供废气排出的废气排出口。流量控制部也可以以使从废气排出口排出的液体的量小于预先确定的液量的方式使第一液体流量减少。
28.流量控制部也可以基于由液体检测部测量出的液体的量使第一液体流量和第二液体流量中的至少一方减少。
29.流量控制部也可以基于由液体检测部测量出的液体的量使液体向第一喷出部和第二喷出部中的至少一方的供给停止。
30.另外,上述发明内容并未列举本发明所需要的全部必要特征。另外,上述特征组的子组合也能成为发明。
附图说明
3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一例的图。图2是包括图1的第一喷出部14和第二喷出部24的区域的放大图。图3是表示从行进方向e1观察图1和图2所示的废气处理装置100时的一例的图。图4是表示第一喷出部14喷出液体40的区域w的一例的图。图5是从第一喷出部14的喷出轴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的第一喷出部14的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从u轴方向观察时的第一喷出部14的一例的图。图7是表示从t轴方向观察时的第一喷出部14的一例的图。图8是表示与分支管13连接的第一喷出部14的一例的图。图9是表示从与分支管13-7a的延伸方向平行且从干管12向端部en的方向观察图8的分支管13-7a和第一喷出部14-7a时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从与分支管13-7a的延伸方向平行且从干管12向端部en的方向观察图8的分支管13-7a和第一喷出部14-7a时的另一例的图。图11是表示从方向d观察时的第一喷出部14的另一例的图。图12是表示与分支管13连接的第一喷出部14的另一例的图。图13是从第二喷出部24的喷射轴线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的第二喷出部24的一例的图。图14是表示从t轴方向观察时的第二喷出部24的一例的图。图15是表示图1的回旋部80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从行进方向e2观察图1和图15所示的回旋部80时的一例的图。图17是从g1向g2的方向观察图16所示的g1-g2线的侧视图的一例。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框图的一例的图。图19是表示动力装置50的输出与第一角度η1(参照图17)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20是表示动力装置50的输出与第一液体流量fl1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21是表示动力装置50的输出与第二液体流量fl2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另一例的图。图23是表示图22所示的回收部51的详细的一例的图。图24是表示图23所示的回收部51的一部分的xz截面的一例的图。图25是表示图22所示的废气处理装置100中的第一喷出部114、第二喷出部124和第一角度η1(参照图17)的控制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旨在对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进行限定。另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并非全部都是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需的。
33.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一例的图。废气处理装置100包反应塔10。废气处理装置100包括废气导入管32、动力装置50和排水管20。
34.动力装置50是例如发动机、锅炉等。动力装置50排出废气30。废气导入管32连接动力装置50和反应塔10。废气30被导入到反应塔10。在本例中,从动力装置50排出的废气30在经过废气导入管32之后导入到反应塔10。
35.废气30被导入到反应塔10。处理废气30的液体40被供给至反应塔10。供给至反应塔10的液体40在反应塔10的内部处理废气30。液体40例如是海水或碱性液体。处理废气30是指去除废气30所包含的有害物质。液体40在处理废气30之后成为废液46。被液体40处理后的废气30从反应塔10排出。反应塔10包括:供废气30导入的废气导入口11;和供废气30排出的废气排出口17。
36.本例的反应塔10具有侧壁15、底面16、气体处理部18和液体排出口19。本例的反应塔10呈圆柱状。在本例中,废气排出口17在与圆柱状的反应塔10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配置于与底面16相对的位置。在本例中,侧壁15和底面16分别是圆柱状的反应塔10的内侧面和底面。废气导入口11设置于侧壁15。在本例中,废气30在从废气导入管32经过废气导入口11之后,导入到气体处理部18。
37.气体处理部18是由侧壁15、底面16和废气排出口17围成的空间。气体处理部18与侧壁15、底面16和废气排出口17相接。气体处理部18是在反应塔10的内部处理废气30的空间。底面16是供废液46落下的面。废液46在穿过液体排出口19之后排出到排水管20。
38.侧壁15和底面16由对废气30、液体40和废液46具有耐久性的材料形成。该材料是ss400、s-ten(注册商标)等铁材与涂覆剂和涂层剂中的至少一方的组合、海军黄铜等铜合金、铝黄铜等铝合金、铜镍等镍合金、哈氏合金(注册商标)、sus316l、sus329j4l或sus312等不锈钢。
39.在本说明书中,有时使用x轴、y轴和z轴的正交坐标轴来说明技术内容。在本说明书中,将与反应塔10的底面16平行的面设为xy面。在本说明书中,将连接底面16与废气排出口17的方向(与底面16垂直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在本说明书中,将xy面内的规定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在xy面内与x轴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
40.在本说明书中,x轴方向是指从与x轴平行的方向上的一方向另一方的方向和从另一方向一方的方向。即,在本说明书中,x轴方向并非指与x轴平行的两个方向中的任一方,而是指与x轴平行的方向。在本说明书中,y轴方向和z轴方向也是同样的。
41.在本说明书中,侧视观察时是指从与z轴垂直的方向(xy面内的规定方向)观察废气处理装置100时。在本说明书中,侧视图是指侧视观察到的图。
42.z轴方向也可以与重力方向平行。在z轴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时,xy面也可以是水平面。z轴方向也可以与水平方向平行。在z轴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时,xy面也可以与重力方向平行。
43.反应塔10具有第一喷出部14。反应塔10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喷出部14。第一喷出部14将液体40喷出到反应塔10的内部(气体处理部18)。反应塔10也可以具有多个干管12和多个分支管13。液体40向干管12和分支管13供给。在本例中,第一喷出部14与分支管13连接,分支管13与干管12连接。
44.反应塔10也可以具有第二喷出部24。反应塔10可以具有多个第二喷出部24。第二喷出部24将液体40喷出到反应塔10的内部(气体处理部18)。反应塔10也可以具有多个干管22和多个分支管23。液体40向干管22和分支管23供给。在本例中,第二喷出部24与分支管23连接,分支管23与干管22连接。
45.由第一喷出部14喷出的液体40在与第一喷出部14的喷射轴线交叉的截面中呈具有长轴和短轴的形状分布。由第二喷出部24喷出的液体40在与第二喷出部24的喷射轴线交叉的截面中呈圆形分布。由第一喷出部14喷出的液体40的分布形状和由第二喷出部24喷出的液体40的分布形状将在后文中叙述。
46.废气处理装置100例如是面向船舶的旋风式净气器。在旋风式净气器中,导入到反应塔10的废气30在反应塔10的内部一边沿预先确定的回旋方向回旋,一边沿预先确定的行进方向行进。在本例中,废气30在反应塔10的内部一边沿回旋方向f1(后述)回旋,一边沿行进方向e1行进。在本例中,行进方向e1是从废气导入口11向废气排出口17的方向(z轴方向)。在本例中,在从废气排出口17向底面16的方向观察时废气30在xy面内回旋。
47.在本说明书中,将废气30的行进方向e1上的废气导入口11一侧称为行进方向e1上的上游侧。在本说明书中,将行进方向e1上的废气排出口17一侧称为行进方向e1上的下游侧。
48.反应塔10具有回旋部80。回旋部80使废气30回旋。回旋部80也可以是所谓的涡旋叶片。在本例中,回旋部80使废气30沿回旋方向f2(后述)回旋。回旋部80也可以具有:导入端102,所述导入端102供废气30导入;和导出端104,所述导出端104供废气30导出。
49.废气30在回旋部80的内部一边沿预先确定的回旋方向回旋,一边沿预先确定的行进方向行进。在本例中,废气30在回旋部80的内部一边沿回旋方向f2(后述)回旋,一边沿行进方向e2行进。在本例中,行进方向e2是从导入端102向导出端104的方向(z轴方向)。回旋部80也可以设置在行进方向e1上比第一喷出部14靠下游侧处。
50.导入端102是行进方向e2上的废气30的最上游侧的端部。导入端102是回旋部80的废气30的入口侧的端部。导入端102也可以是包括废气30的最上游侧的端部的面状的区域。该面状的区域也可以与行进方向e2交叉。废气30也可以经过所述面状的区域。
51.导出端104是行进方向e2上的废气30的最下游侧的端部。导出端104是回旋部80的废气30的出口侧的端部。导出端104也可以是包括废气30的最下游侧的端部的面状的区域。该面状的区域也可以与行进方向e2交叉。废气30也可以经过所述面状的区域。
52.反应塔10中的废气30的行进方向e1与回旋部80中的废气30的行进方向e2既可以平行,也可以不平行。在本例中,行进方向e1与行进方向e2平行。
53.废气处理装置100也可以包括废气流量测量部98。废气流量测量部98对反应塔10的内部(气体处理部18)中的废气30的流量进行测量。废气处理装置100也可以包括气体流量传感器99,所述气体流量传感器99对气体处理部18中的废气30的流量进行检测。气体流量传感器99也可以设置于废气导入管32。在本例中,废气流量测量部98通过气体流量传感器99对反应塔10的内部的废气30的流量进行测量。关于废气流量测量部98将在后文中叙述。
54.废气处理装置100包括输出控制部54。输出控制部54对动力装置50的输出进行控制。关于输出控制部54将在后文中叙述。
55.图2是包括图1中的第一喷出部14和第二喷出部24的区域的放大图。反应塔10也可以具有液体喷雾部90。液体喷雾部90也可以设置于比第一喷出部14靠从废气导入口11向废气排出口17的方向(行进方向e1)上的废气导入口11一侧(上游侧)处。第二喷出部24在液体喷雾部90中喷出液体40。
56.本例的反应塔10具有两个干管12(干管12-1和干管12-2)。在本例中,干管12-1是在行进方向e1上设置于废气导入口11一侧的干管12。干管12-2是在行进方向e1上设置于废气排出口17一侧的干管12。
57.本例的反应塔10包括分支管13-1~分支管13-8。在本例中,分支管13-1和分支管13-8是在行进方向e1上分别设置于最靠近废气导入口11一侧和最靠近废气排出口17一侧的分支管13。在本例中,分支管13-1、分支管13-3、分支管13-5和分支管13-7沿y轴方向延伸,分支管13-2、分支管13-4、分支管13-6和分支管13-8沿x轴方向延伸。
58.在本例中,分支管13-1~分支管13-4与干管12-1连接,分支管13-5~分支管13-8与干管12-2连接。分支管13-1、分支管13-3、分支管13-5和分支管13-7也可以在与y轴平行的方向上配置于干管12的两侧。分支管13-2、分支管13-4、分支管13-6和分支管13-8也可以在与x轴平行的方向上配置于干管12的两侧。
59.以分支管13-1为例进行说明,分支管13-1a和分支管13-1b是在与y轴平行的方向
上分别配置于干管12-1的一侧和另一侧的分支管13-1。在平行于y轴的方向上,分支管13-1a和分支管13-1b也可以以夹着干管12-1的方式设置。另外,在图2中,分支管13-1a和分支管13-3a配置于与干管12-1重叠的位置,因此未图示。
60.以分支管13-2为例进行说明,分支管13-2a和分支管13-2b是在与x轴平行的方向上分别配置于干管12-1的一侧和另一侧的分支管13-2。在平行于x轴的方向上,分支管13-2a和分支管13-2b也可以以夹着干管12-1的方式设置。
61.本例的反应塔10包括第一喷出部14-1~第一喷出部14-8。在本例中,第一喷出部14-1和第一喷出部14-8是在行进方向e1上分别设置于最靠近废气导入口11一侧和最靠近废气排出口17一侧的第一喷出部14。本例的第一喷出部14-1~第一喷出部14-8分别与分支管13-1~分支管13-8连接。
62.以第一喷出部14-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喷出部14-1a和第一喷出部14-1b是在与y轴平行的方向上分别配置于干管12-1的一侧和另一侧的第一喷出部14-1。在平行于y轴的方向上,第一喷出部14-1a和第一喷出部14-1b也可以以夹着干管12-1的方式设置。
63.另外,在图2中,第一喷出部14-1a和第一喷出部14-3a配置于与干管12-1重叠的位置,因此未图示。另外,在图2中,第一喷出部14-5a和第一喷出部14-7a配置于与干管12-1重叠的位置,因此未图示。
64.以第一喷出部14-2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喷出部14-2a和第一喷出部14-2b是在与x轴平行的方向上分别配置于干管12-1的一侧和另一侧的第一喷出部14-2。在平行于x轴的方向上,第一喷出部14-2a和第一喷出部14-2b也可以以夹着干管12-1的方式设置。
65.第一喷出部14具有喷出液体40的开口面。在图2中,该开口面用符号
“×”
表示。关于一个分支管13,配置于干管12的一侧和另一侧的第一喷出部14的各个开口面也可以是指与分支管13的延伸方向成规定的角度θ(后述)的一个方向和另一个方向。该角度θ是30度以上且90度以下。该开口面所指的方向是指第一喷出部14的喷射轴线(后述)的方向。
66.本例的反应塔10包括分支管23-1~分支管23-n。此处,n为2以上的整数。在本例中,分支管23-1和分支管23-n是在行进方向e1上分别设置于最靠近废气导入口11一侧和最靠近废气排出口17一侧的分支管23。在本例中,分支管23-n(n为奇数)沿y轴方向延伸,分支管23-n(n为偶数)沿x轴方向延伸。
67.以分支管23-1为例进行说明,分支管23-1a和分支管23-1b是在与y轴平行的方向上分别配置于干管22-1的一侧和另一侧的分支管23-1。在平行于y轴的方向上,分支管23-1a和分支管23-1b也可以以夹着干管22的方式设置。另外,在图2中,分支管23-1a和分支管23-3a配置于与干管22重叠的位置,因此未图示。
68.以分支管23-2为例进行说明,分支管23-2a和分支管23-2b是在与x轴平行的方向上分别配置于干管22的一侧和另一侧的分支管23-2。在平行于x轴的方向上,分支管23-2a和分支管23-2b也可以以夹着干管22的方式设置。
69.本例的反应塔10包括第二喷出部24-1~第二喷出部24-n。此处,n为2以上的整数。在本例中,第二喷出部24-2和第二喷出部24-n是在行进方向e1上分别设置于最靠近废气导入口11一侧和最靠近废气排出口17一侧的第二喷出部24。本例的第二喷出部24-1~第二喷出部24-n分别与分支管23-1~分支管23-n连接。
70.以第二喷出部24-1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喷出部24-1a和第二喷出部24-1b是在与y
轴平行的方向上分别配置于干管22的一侧和另一侧的第二喷出部24-1。在平行于y轴的方向上,第二喷出部24-1a和第二喷出部24-1b也可以以夹着干管22的方式设置。另外,在图2中,第二喷出部24-1a~第二喷出部24-(n-1)a配置于与干管22重叠的位置,因此未图示。
71.以第二喷出部24-2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喷出部24-2a和第二喷出部24-2b是在与x轴平行的方向上分别配置于干管22的一侧和另一侧的第二喷出部24-2。在平行于x轴的方向上,第二喷出部24-2a和第二喷出部24-2b也可以以夹着干管22的方式设置。
72.第二喷出部24具有喷出液体40的开口面。在图2中,该开口面用符号
“×”
表示。关于一个分支管23,配置于干管22的一侧和另一侧的第二喷出部24的各个开口面也可以指与分支管23的延伸方向成规定的角度θ(后述)的一个方向和另一个方向。该角度θ也可以是30
°
以上且70
°
以下。该开口面所指的方向是指第二喷出部24的喷射轴线(后述)的方向。
73.废气处理装置100包括泵60和流量控制部70。泵60将液体40供给至反应塔10。流量控制部70对供给至反应塔10的液体40的流量进行控制。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具有阀72。
74.将供给至第一喷出部14的液体40的流量设为第一液体流量fl1。将供给至第二喷出部24的液体40的流量设为第二液体流量fl2。第一液体流量fl1也可以是每单位时间供给至第一喷出部14的液体40的质量或体积。第二液体流量fl2也可以是每单位时间供给至第二喷出部24的液体40的质量或体积。
75.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对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在本例中,流量控制部70通过阀72对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本例的流量控制部70包括三个阀72(阀72-1、阀72-2和阀72-3)。
76.本例的流量控制部70利用阀72-2和阀72-3分别对供给至干管12-1和干管12-2的液体40的流量进行控制。供给至干管12的液体40在经过分支管13之后,从第一喷出部14喷出到反应塔10的内部(气体处理部18)。在本例中,流量控制部70通过对供给至干管12的液体40的流量进行控制,以对第一液体流量fl1进行控制。
77.本例的流量控制部70通过阀72-1对供给至干管22的液体40的流量进行控制。供给至干管22的液体40在经过分支管23之后,从第二喷出部24喷出到反应塔10的内部(气体处理部18)。在本例中,流量控制部70通过对供给至干管22的液体40的流量进行控制,以对第二液体流量fl2进行控制。
78.如上所述,液体40例如是海水或碱性液体。在液体40是碱性液体的情况下,液体40也可以是添加了氢氧化钠(naoh)、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氧化镁(mgo)和氢氧化镁(mg(oh)2)中的至少一方的碱性液体。
79.废气30中含有硫氧化物(so
x
)等有害物质。硫氧化物(so
x
)例如是亚硫酸气体(so2)。当液体40是氢氧化钠(naoh)水溶液时,废气30中含有的亚硫酸气体(so2)和氢氧化钠(naoh)的反应用以下的化学式1表示。(化学式1)so2 na

oh-→
na

hso
3-80.如化学式1所示,亚硫酸气体(so2)通过化学反应成为亚硫酸氢离子(hso
3-)。液体40通过该化学反应成为包含亚硫酸氢离子(hso
3-)的废液46。废液46从排水管20排出到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外部。
81.流量控制部70基于由废气流量测量部98测量出的回旋部80中的废气30的流量以
及液体喷雾部90中的废气30的流量中的至少一方对第一液体流量fl1进行控制。关于基于废气30的流量的第一液体流量fl1的控制将在后文中叙述。
82.图3是表示从行进方向e1观察图1和图2所示的废气处理装置100时的一例的图。在图3中省略了动力装置50、泵60、流量控制部70、回旋部80和废气排出口17。
83.在反应塔10的内部设置有干管12-1、干管12-2和干管22。干管12-1、干管12-2和干管22可以是具有与z轴平行的中心轴线的圆柱状。在xy面内,干管12-1、干管12-2和干管22的中心轴线的位置可以与反应塔10的中心轴线的位置一致。即,干管12-1、干管12-2、干管22和反应塔10也可以配置成从行进方向e1观察时呈同心圆状。在图3中,反应塔10的中心轴线的位置用位置c1表示。行进方向e1也可以与反应塔10的中心轴线平行。在本例中,干管12-1配置在干管12-2的下方,干管22配置在干管12-1的下方。
84.在xy面内,废气导入口11一侧(参照图1)的干管12的截面积也可以大于废气排出口17一侧(参照图1)的干管12的截面积。在xy面内,干管22的截面积也可以大于干管12的截面积。
85.第一喷出部14和第二喷出部24向反应塔10的内部喷出液体40。但是,在图3中,第二喷出部24配置于与第一喷出部14重叠的位置,因此,未图示。
86.第一喷出部14也可以沿与分支管13的延伸方向成预先确定的角度θ的方向喷出液体40。第二喷出部24也可以沿与分支管23的延伸方向成预先确定的角度θ的方向喷出液体40。角度θ是第一喷出部14的喷射轴线(后述)与分支管13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是第二喷出部24的喷射轴线(后述)与分支管23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在图3中,从第一喷出部14-7和第一喷出部14-8向气体处理部18喷出的液体40的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
87.在本例中,从第一喷出部14-7a喷出的液体40的方向是与分支管13-17的延伸方向成角度θ的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从第一喷出部14-7b喷出的液体40的方向是与分支管13-7的延伸方向成角度θ的方向上的另一个方向。从第一喷出部14-1a、第一喷出部14-3a、第一喷出部14-5a和第二喷出部24-1a~第二喷出部24-(n-1)a喷出的液体40的方向也可以是所述一个方向。从第一喷出部14-1b、第一喷出部14-3b、第一喷出部14-5b和第二喷出部24-1b~第二喷出部24-(n-1)b喷出的液体40的方向也可以是所述另一个方向。
88.在本例中,从第一喷出部14-8a喷出的液体40的方向是与分支管13-8的延伸方向成角度θ的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从第一喷出部14-8b喷出的液体40的方向是与分支管13-8的延伸方向成角度θ的方向上的另一个方向。从第一喷出部14-2a、第一喷出部14-4a、第一喷出部14-6a和第二喷出部24-2a~第二喷出部24-na喷出的液体40的方向也可以是所述一个方向。从第一喷出部14-2b、第一喷出部14-4b、第一喷出部14-6b和第二喷出部24-2b~第二喷出部24-nb喷出的液体40的方向也可以是所述另一个方向。
89.在从行进方向e1观察时,废气导入管32也可以设置在废气导入管32的延伸方向上的延长线与反应塔10的中心位置c1不重叠的位置。废气导入管32的延伸方向是指,穿过废气导入口11的废气30的行进方向。由于废气导入管32设置于上述位置,因此,废气30一边在气体处理部18中螺旋状(旋风状)地旋转,一边从废气导入口11向废气排出口17行进。在本例中,废气30从行进方向e1观察时在气体处理部18中顺时针回旋。将废气30的所述回旋的方向设为回旋方向f1。
90.图4是表示第一喷出部14喷出液体40的区域w的一例的图。图4是从行进方向e1观
察区域w时的图。在图4中,区域w用阴影线表示。在图4中省略了图3所示的分支管13-8、第一喷出部14-8、干管12-1和干管22。
91.在图4中示出了第一喷出部14-7a的喷射面sf(后述)的第一端部ew1和第二端部ew2。第一端部ew1是回旋方向f1(参照图3)上的上游侧的端部。第二端部ew2是回旋方向f1上的比第一端部ew1靠下游侧的端部。在图4中,第一端部ew1和第二端部ew2也可以是区域w中的反应塔10的内部的外缘(图4中的粗的直线部)与侧壁15的交点。
92.图5是表示从第一喷出部14的喷射轴线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的第一喷出部14的一例的图。将第一喷出部14的喷射轴线的延伸方向设为方向d。本例的第一喷出部14在从行进方向e1观察时向与方向d成角度θ的范围喷出液体40。
93.本例的第一喷出部14具有喷出面36和槽34。在本例中,在喷出面36设置有喷出开口38。第一喷出部14从喷出开口38喷出液体40。将喷出开口38的中心轴线设为喷射轴线a。方向d是喷射轴线a的延伸方向。
94.在本说明书中,有时使用s轴、t轴和u轴的正交坐标轴来说明技术事项。在本说明书中,将喷射轴线a的延伸方向且从喷出面36喷出液体40的方向设为s轴,将与s轴垂直的面设为ut面。喷出面36与ut面平行。将ut面内相互正交的两个轴设为u轴和t轴。
95.在图5中,区域w的外缘用粗的虚线部表示。该虚线部是在s轴方向上与喷出面36分开预先确定的距离的位置处的区域w的外缘。区域w的形状具有长轴a1和短轴a2。在图5的例子中,长轴a1沿与t轴平行的方向延伸,短轴a2沿与u轴平行的方向延伸。由第一喷出部14喷出的液体40在与第一喷出部14的喷射轴线交叉的截面中呈具有长轴和短轴的形状分布。在本例中,该液体40在与喷射轴线a正交的ut截面中呈具有长轴a1和短轴a2的形状分布。
96.长轴a1和短轴a2的ut面内的方向也可以根据槽34可变。也可以通过使槽34在以喷射轴线a为中心轴线在ut面内旋转预先确定的角度,以将长轴a1和短轴a2的ut面内的方向设定为预先确定的方向。
97.图5所示的液体40的分布也可以在由第一喷出部14喷出的液体40的喷雾压力为0.05mpa以上且0.5mpa以下的范围内被测量。图5所示的液体40的分布也可以在图4的方向d上从喷出部14-7a至侧壁15的距离的中点处被测量。从喷出部14-7a至该中点的距离例如是1.0m。
98.图6是表示从u轴方向观察时的第一喷出部14的一例的图。在图6中,区域w的范围用两个箭头表示。本例的第一喷出部14在从u轴方向观察时向与方向d成角度θ的范围喷出液体40。
99.第一喷出部14也可以具有背面37。背面37也可以与喷出面36平行。液体40也可以从与背面37交叉的方向(在本例中为s轴方向)供给至第一喷出部14。
100.图7是表示从t轴方向观察时的第一喷出部14的一例的图。在图7中,区域w的范围用两个箭头表示。本例的第一喷出部14在从t轴方向观察时向与方向d成角度θ’的范围喷出液体40。角度θ’也可以比角度θ小。
101.图8是表示与分支管13连接的第一喷出部14的一例的图。在图8中,以图4中的第一喷出部14-7a和分支管13-7a为例进行说明。在图8中示出了从在s轴方向上的与图5相同的一侧观察时的第一喷出部14。在本例中,第一喷出部14-7a的背面37与分支管13-7a连接。
102.分支管13-7a在xy面内延伸。在图8中,分支管13-7a的延伸方向用点划线来表示。将分支管13-7a的延伸方向上的、与干管12相反一侧的端部设为端部en。
103.将包括第一喷出部14的喷射轴线a和长轴a1的喷射面设为喷射面sf。在本例中,喷射轴线a沿与从废气导入口11向废气排出口17的方向(在本例中是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本例中是xy平面内(参照图1和图2)的方向)延伸。喷出面sf与st面平行。在本例中,第一喷出部14-7a与分支管13-7a的延伸方向成预先确定的角度φ。本例的第一喷出部14-7a从喷射面sf与分支管13-7a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状态开始,以喷射轴线a为中心旋转了角度φ的状态下,与分支管13-7a连接。角度φ也可以根据槽34来设定。
104.将废气30的回旋方向f1上的喷射面sf的上游侧的端部设为第一端部ew1。将回旋方向f1上的比配置面sf的端部、即第一端部ew1靠下游侧的端部设为第二端部ew2。第一端部ew1配置于比第二端部ew2靠从废气导入口11向废气排出口17的方向(废气30的行进方向e1)上的废气排出口17一侧(下游侧)处。因此,由第一喷出部14喷出的液体40从行进方向e1观察时容易促进废气30相较于干管12侧更向侧壁15一侧流动。另外,在反应塔10的中心轴线配置成与铅锤方向平行的情况下,第一端部ew1配置于比第二端部ew2靠上方处。
105.液体40的粒径越小,液体40与废气30的接触面积越容易增加。因此,为了去除废气30所包含的硫氧化物(so
x
)等有害物质,期望从第一喷出部14喷出的液体40呈雾状(薄雾状)。在液体40呈雾状的情况下,喷出到废气30的液体40通过伴随着废气30一边沿回旋方向f1回旋,一边沿行进方向e1行进。因此,该液体40容易向废气排出口17的方向行进。
106.在液体40的一部分沿朝向废气排出口17的方向行进的情况下,该液体40有时会伴随着废气30排出到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外部。该液体40由于与废气30的接触而有时会包含亚硫酸氢离子(hso
3-)。因此,在包含亚硫酸氢离子(hso
3-)的液体40被排出到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外部的情况下,液体40有可能会腐蚀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外部钢材等。
107.在本例的废气处理装置100中,由第一喷出部14喷出的液体40从行进方向e1观察时容易促进废气30流向侧壁15一侧。从行进方向e1观察时,被施加到流向侧壁15一侧的雾状的液体40的离心力容易变得比被施加到流向干管12一侧的雾状的液体40的离心力大。因此,伴随着废气30的液体40在比行进方向e1上的第一喷出部14靠下游侧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容易在侧壁15积聚(参照图1和图2)。因此,该液体40容易在侧壁15处液膜化。因此,容易抑制该液体40排出到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外部。
108.因此,为了去除废气30所包含的硫氧化物(so
x
)等有害物质,期望从第二喷出部24(参照图1和图2)喷出的液体40也呈雾状(薄雾状)。将由第一喷出部14喷出的液体40的粒径设为粒径r1。将由第二喷出部24喷出的液体40的粒径设为粒径r2。粒径r1是粒径r2以上。
109.液体40的颗粒形状越大,则在液体40伴随着沿回旋方向f1回旋的废气30的情况下被施加到该液体40的离心力越大。因此,液体40的颗粒形状越大,则该液体40越难以与废气30一起排出到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外部。第一喷出部14比第二喷出部24更靠近废气排出口17,因此,通过使粒径r1为粒径r2以上,与粒径r1小于粒径r2的情况相比,伴随着废气30的液体40更难以与废气30一起排出到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外部。
110.粒径r1也可以是1000μm以上且2000μm以下。粒径r1例如是1500μm。粒径r2也可以是500μm以上且1500μm以下。粒径r2例如是1000μm。
111.喷射面sf在回旋方向f1上从第一端部ew1至第二端部ew2向与行进方向e1相同的
方向倾斜。将喷射面sf的方向设为方向sh。喷射面sf的方向sh是指喷射面sf的法线方向。在图8中,方向sh用粗的箭头表示。喷射面sf从第一端部ew1至第二端部ew2向与行进方向e1相同的方向倾斜是指,方向sh相对于行进方向e1从第一端部ew1至第二端部ew2向第一端部ew1和第二端部ew2中的一侧倾斜的状态。在本例中,方向sh相对于行进方向e1从第一端部ew1至第二端部ew2向第二端部ew2一侧倾斜。喷射面sf在回旋方向f1上从第一端部ew1至第二端部ew2向与行进方向e1相同的方向倾斜,以容易促进由第一喷出部14喷出的液体40从第一端部ew1至第二端部ew2的整体向废气30的回旋方向f1回旋。
112.将方向sh与行进方向e1所成的角度设为角度φ’。本例的喷射面sf是平面,因此,角度φ’从第一端部ew1至第二端部ew2是恒定的。另外,在本例中,角度φ’与角度φ相等。
113.喷射面sf也可以是曲面。喷射面sf也可以是在回旋方向f1上从第一端部ew1至第二端部ew2向与行进方向e1相同的方向倾斜的曲面。喷射面sf也可以是从s轴方向观察时在u轴方向上呈凸状的曲面。
114.图9是表示从与分支管13-7a的延伸方向平行且从干管12向端部en的方向观察图8的分支管13-7a和第一喷出部14-7a时的一例的图。在图9中,xy面内(参照图1和图2)的方向用粗的虚线表示。在本例中,xy面内的方向与s轴方向平行。在本例中,第一喷出部14-7a的喷射轴线a(参照图8)与同从废气导入口11向废气排出口17的方向(行进方向e1)正交的方向(xy面内的方向)平行。
115.图10是表示从与分支管13-7a的延伸方向平行且从干管12向端部en的方向观察图8的分支管13-7a和第一喷出部14-7a时的另一例的图。在图10中,xy面内(参照图1和图2)的方向用粗的虚线表示,与方向d平行的方向用点划线表示。本例是基于图9的例子,使分支管13-7a和第一喷出部14-7a以分支管13-7a的延伸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逆时针旋转了角度α后的例子。
116.在本例中,第一喷出部14-7a的喷射轴线a(参照图8)与同从废气导入口11向废气排出口17的方向(行进方向e1)正交的方向(xy面内的方向)成预先确定的角度α。喷射轴线a也可以从xy面内的方向向废气排出口17一侧成角度α。在本例中,方向d具有与废气30的行进方向e1平行的成分。
117.角度α也可以是锐角。角度α也可以大于0
°
且小于60
°
。角度α也可以是15以上且45
°
以下。角度α例如为30
°

118.在本例的第一喷出部14中,第一端部ew1配置于比第二端部ew2靠从废气导入口11向废气排出口17的方向(废气30的行进方向e1)上的废气排出口17一侧(下游侧)处,且方向d具有与废气30的行进方向e1平行的成分。因此,由第一喷出部14喷出的液体40从行进方向e1观察时容易促进废气30相较于干管12一侧更向侧壁15一侧流动,并且从与行进方向e1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容易促进废气30从废气导入口11向废气排出口17的方向流动。
119.图11是表示从方向d观察时的第一喷出部14的另一例的图。在本例的第一喷出部14中,喷出开口38的形状与图5所示的例子不同。本例的喷出开口38呈圆状。
120.本例的第一喷出部14具有上表面39和下表面31。液体40也可以从与下表面31交叉的方向(在本例中为u轴方向)供给至第一喷出部14。
121.在本例的第一喷出部14设置有喷出开口38-1和喷出开口38-2。在图11中,喷出开口38-1用阴影线表示。喷出开口38-1也可以封堵。也可以在喷出面36中的喷出开口38-1的
位置设置有阻止液体40的喷出的盖。在本例的第一喷出部14中,液体40从喷出开口38-2喷出,不从喷出开口38-1喷出。
122.将与喷出面36平行的方向上的喷出开口38-2的中心角设为角度φ。角度φ也可以是90
°
以下。喷出开口38-2也可以配置于比喷射轴线a靠上表面39一侧处。在图11中,区域w的外缘用粗的虚线部表示。用点划线表示的区域w’是第一喷出部14不喷出液体40的区域。
123.图12是表示与分支管13连接的第一喷出部14的另一例的图。在图12中,与图8同样地,以图4中的第一喷出部14-7a和分支管13-7a为例进行说明。在图12中示出了从在s轴方向上的与图11相同的一侧观察时的第一喷出部14。在本例中,第一喷出部14-7a的下表面31与分支管13-7a连接。
124.由第一喷出部14喷出的液体40在与第一喷出部14的喷射轴线a交叉的截面中呈中心角为90
°
以下的扇形分布。在本例中,该液体40在与喷射轴线a正交的ut截面中呈中心角为90
°
的扇形形状分布。
125.在本例中,第一端部ew1也配置于比第二端部ew2靠从废气导入口11向废气排出口17的方向(废气30的行进方向e1)上的废气排出口17一侧(下游侧)处。因此,由第一喷出部14喷出的液体40从行进方向e1观察时容易促进废气30相较于干管12一侧更向侧壁15一侧流动。在本例中,喷射面sf在回旋方向f1上从第一端部ew1至第二端部ew2向与行进方向e1相同的方向倾斜。因此,由第一喷出部14喷出的液体40容易从第一端部ew1至第二端部ew2的整体促进废气30向回旋方向f1的回旋。
126.图13是表示从第二喷出部24的喷出轴线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的第二喷出部24的一例的图。将第二喷出部24的喷射轴线的延伸方向设为方向g。本例的第二喷出部24在从行进方向e1观察时向与方向g成角度θ的范围喷出液体40。
127.本例的第二喷出部24具有上表面139、下表面131和喷出面136。液体40也可以从与下表面131交叉的方向(在本例中为u轴方向)供给至第二喷出部24。下表面131也可以与分支管13连接。
128.在本例中,在喷出面136设置有喷出开口138。第二喷出部24从喷出开口138喷出液体40。将喷出开口138的中心轴线设为喷射轴线b。方向g是喷射轴线b的延伸方向。另外,方向g和方向d既可以朝向相同的方向,也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
129.将第二喷出部24喷出液体40的区域设为区域v。在图13中,区域v的外缘用粗的虚线部表示。该虚线部是在s轴方向上与喷出面136分开预先确定的距离的位置处的区域v的外缘。
130.由第二喷出部24喷出的液体40也可以在与第二喷出部24的喷射轴线交叉的截面中呈圆形分布。在本例中,该液体40在与喷射轴线b正交的ut截面中呈圆形分布。
131.图14是表示从t轴方向观察时的第二喷出部24的一例的图。在图14中,区域v的范围用两个箭头表示。本例的第二喷出部24在从t轴方向观察时向与方向g成角度θ的范围喷出液体40。另外,从u轴方向观察时的第二喷出部24的形状也可以与图6中的第一喷出部14的形状相同。
132.图15是表示图1中的回旋部80的一例的立体图。本例的回旋部80设置于反应塔10的内部的废气30的行进方向e1上的比第一喷出部14(参照图1)靠下游侧处。本例的回旋部80在行进方向e1上设置于第一喷出部14(参照图1)与废气排出口17之间。
133.回旋部80在从导出端104向导入端102的方向观察时(从废气30的行进方向e2观察时),使废气30向预先确定的回旋方向(后述的回旋方向f2)回旋。被回旋部80回旋的废气30也可以在预先确定的中心轴线106的周围回旋。在图15中用点划线表示上述中心轴线106。
134.在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中心轴线106既可以与圆柱状的反应塔10的中心轴线平行,也可以不平行。在本例中,中心轴线106与反应塔10的中心轴线平行。行进方向e2也可以与中心轴线106平行。
135.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的中心轴线106的位置既可以与从行进方向e1(参照图1)观察时的反应塔10的中心轴线的位置(位置c1)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在本例中,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的中心轴线106的位置与从行进方向e1观察时的反应塔的中心轴线的位置c1一致。
136.本例的回旋部80包括支柱81和叶片部82。支柱81也可以配置于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的中心轴线106的位置。支柱81也可以呈具有与中心轴线106平行的中心轴线的圆柱状。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的圆柱状的支柱81的中心轴线的位置也可以与中心轴线106的位置一致。
137.叶片部82也可以与支柱81连接。回旋部80也可以具有多个叶片部82。本例的回旋部80具有八个叶片部82(叶片部82-1~叶片部82-8)。
138.叶片部82也可以呈具有正面83和背面84的板状。在本例中,叶片部82的正面83是从行进方向e1观察时可见的面,叶片部82的背面84是从与行进方向e1相反的方向观察时可见的面。在本例中,正面83是叶片部82中的导出端104一侧的面,背面84是叶片部82中的导入端102一侧的面。本例的叶片部82-1~82-8分别具有正面83-1~正面83-8。本例的叶片部82-1~82-8分别具有背面84-1~84-8。
139.导入到回旋部80的废气30在经过回旋部80的内部之后从回旋部80导出。在本例中,该废气30经过一个叶片部82的背面84与和该一个叶片部82相邻的另一个叶片部82的正面83之间。以叶片部82-3和叶片部82-4为例,废气30经过叶片部82-4的背面84-4与叶片部82-3的正面83-3之间。在图15中,所述废气30的流路用粗的箭头表示。
140.回旋部80也可以增加导入到回旋部80的废气30的速度。将导入到回旋部80之前的废气30的速度设为速度v1。将从回旋部80导出之后的废气30的速度设为速度v2。速度v2也可以大于速度v1。回旋部80也可以对该废气30的行进方向进行控制。回旋部80也可以使该速度增加且对该行进方向进行控制。图15所示的粗的箭头是经过回旋部80的废气30的流路方向的一例。
141.在本例中,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废气30一边在支柱81的周围回旋,一边从导入端102向导出端104行进。废气30的速度是指在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的废气30的流动中xy面内的任意位置处的废气30的流路的切线方向的速度。
142.在本例中,反应塔10具有回旋部80,所述回旋部80设置于行进方向e1上比第一喷出部14靠下游侧处。本例的回旋部80使被第一喷出部14增加速度后的废气30的速度继续增加。因此,伴随着废气30并向废气排出口17行进的雾状的液体40容易在比回旋部80靠废气30的下游侧处向侧壁15积聚。在雾状的液体40积聚到侧壁15的情况下,该液体40容易液膜化。因此,在反应塔10具有回旋部80的情况下,与反应塔10没有回旋部80的情况相比,伴随着废气30的液体40更加难以排出到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外部。
143.在标准温度为0℃且标准压力为一个大气压的标准状态下,速度v1既可以是5m/s
以上且25m/s以下,也可以是10m/s以上且20m/s以下。速度v2既可以是5m/s以上且50m/s以下,也可以是35m/s以上且45m/s以下。
144.回旋部80也可以将从回旋部80导出的废气30的行进方向向预先确定的方向引导。预先确定的方向例如是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从中心轴线106向侧壁15的方向。
145.废气处理装置100也可以包括角度控制部56。角度控制部56对叶片部82的角度进行控制。关于角度控制部56将在后文中叙述。
146.图16是表示从行进方向e2观察图1和图15所示的回旋部80时的一例的图。在本例中,回旋部80具有支柱81。在本例中,支柱81设置于中心轴线106的位置。本例的支柱81是具有与z轴平行的中心轴线的圆柱状。圆柱状的支柱81的中心轴线的位置也可以与中心轴线106的位置一致。圆柱状的支柱81的中心轴线的位置也可以是位置c1(参照图3)。多个叶片部82也可以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设置成将支柱81的周围包围。
147.本例的叶片部82包括一端85和另一端86。一端85是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配置于中心轴线106一侧的叶片部82的端部。另一端86是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配置于比中心轴线106一侧靠回旋方向f2(后述)的外周侧的叶片部82的端部。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另一端86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固定于反应塔10的侧壁15。
148.回旋部80也可以设置成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将反应塔10的内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在本例中,回旋部80也可以设置成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将反应塔10的内部整体覆盖。如上所述,本例的回旋部80具有叶片部82-1~叶片部82-8。在图16中,叶片部82-1、叶片部82-3、叶片部82-5和叶片部82-7的外缘用粗线表示。在本例中,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反应塔10的内部全部被多个叶片部82覆盖。即,在本例中,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的八个叶片部82的另一端86的位置(外缘的位置)与反应塔10的侧壁15的位置相同。
149.在本例中,废气30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绕回旋部80顺时针回旋。将废气30的所述回旋的方向设为回旋方向f2。回旋方向f2也可以与回旋方向f1(参照图3)相同。
150.多个叶片部82也可以在回旋部80的内部配置成从行进方向e2观察时废气30不经过中心轴线106的位置。在本例中,为了在回旋部80的内部使废气30不经过中心轴线106的位置,在中心轴线106配置有支柱81。为了使废气30不经过中心轴线106的位置而配置有多个叶片部82,由此,伴随着废气30的雾状的液体40也不经过中心轴线106的位置。
151.经过相较于侧壁15更靠中心轴线106一侧的废气30的速度容易比经过相较于中心轴线106更靠侧壁15一侧的废气30的速度小。因此,施加到经过相较于侧壁15更靠中心轴线106一侧的废气30所包含的雾状的液体40的离心力容易比施加到相较于中心轴线106更靠侧壁15一侧的废气30所包含的雾状的液体40的离心力小。因此,为了将废气30所包含的雾状的液体40积聚到侧壁15,优选为废气30不经过中心轴线106的位置。
152.将叶片部82-1的另一端86处的一个端部设为端部p1,将另一个端部设为端部p2。在本例中,另一端86从端部p1呈圆弧状延伸至端部p2。在圆弧状的另一端86,将端部p1与端部p2之间的中点设为中点p3。将穿过中点p3和支柱81的中心位置c1的直线设为g1-g2线。在图16中,g1-g2线用点划线表示。
153.图17是从g1向g2的方向观察图16所示的g1-g2线的侧视图的一例。在图17中省略了叶片部82-2~叶片部82-8。在图17中用细的虚线表示穿过中心轴线106(支柱81的中心位置c1)的与行进方向e2平行的方向。在图17的侧视观察时,用粗的虚线表示穿过中点p3的与
xy面平行的方向。在图17的侧视观察时,叶片部82的一端85配置于与另一端86重叠的位置。
154.在图17的侧视观察时,行进方向e2上的导入端102的位置和导出端104的位置用点划线表示。在本例中,导入端102和导出端104与xy面平行。在本例中,行进方向e2上的导入端102和导出端104的位置分别与叶片部82中的废气导入口11一侧的端部位置和废气排出口17一侧的端部位置一致。
155.背面84也可以与从导入端102向导出端104的方向(行进方向e2)交叉。背面84也可以与从导入端102向导出端104的方向(行进方向e2)成预先确定的第一角度η1。在本例中,叶片部82-1以g1-g2线为中心轴线向与行进方向e2成第一角度η1的方向倾斜。背面84-1和正面83-1也可以分别与行进方向e2成角度η1和角度η2。曲率φ1和曲率φ2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同。
156.在回旋部80中,从导入端102向导出端104的废气30的行进方向被叶片部82的背面84改变。被背面84改变了行进方向的废气30从导出端104向回旋部80的外部行进。在图17中,废气30的所述行进方向用粗的箭头表示。
157.第一角度η1也可以是可变的。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对第一角度η1进行控制。也可以在叶片部82的中点p3的位置设置有与g1-g2线(参照图16)平行的旋转轴线87。叶片部82也可以以旋转轴线87为中心轴线旋转。
158.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框图的一例的图。在图18中,图2所示的第一喷出部14-1~第一喷出部14-8表示为第一喷出部114。第一喷出部114-1与第一喷出部14-1~第一喷出部14-4对应。第一喷出部114-2与第一喷出部14-5~第一喷出部14-8对应。在本例中,第一喷出部114-1配置于比第一喷出部114-2在废气30的行进方向e1上靠上游侧处。在本例中,第一喷出部114-1配置于比第一喷出部114-2靠废气导入口11(参照图1)一侧处。在图18中,图2所示的第二喷出部24-1~第二喷出部24-n表示为第二喷出部124。
159.将反应塔10的内部的废气30的流量设为废气流量fg。废气流量测量部98对废气流量fg进行测量。在本例中,废气流量测量部98通过气体流量传感器99对废气流量fg进行测量。
160.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基于废气流量fg对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如上所述分别是供给至第一喷出部114和第二喷出部124的液体40的流量。
161.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基于废气流量fg使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中的至少一方减少。在废气流量fg是预先确定的流量fg1且从废气排出口17排出的雾状的液体40的量超过预先确定的液量m的情况下,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使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中的至少一方减少,以使从废气排出口17排出的雾状的液体40的量小于液量m。
162.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使第一液体流量fl1减少,以使从废气排出口17排出的雾状的液体40的量小于液量m。第一喷出部114在比第二喷出部124靠近废气排出口17的位置处喷出液体40。因此,由第一喷出部114喷出的液体40比由第二喷出部124喷出的液体40更容易从废气排出口17排出。因此,在从废气排出口17排出的雾状的液体40的量超过预先确定的液量m的情况下,优选为流量控制部70使第一液体流量fl1减少。
163.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基于废气流量fg停止液体40向第一喷出部114的供给。在废
气流量fg是预先确定的流量fg1且从废气排出口17排出的雾状的液体40的量超过预先确定的液量m的情况下,更加优选为流量控制部70停止液体40向第一喷出部114的供给。
164.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基于由废气流量测量部98测量出的废气流量fg对第一角度η1(参照图17)进行控制。在废气流量fg超过预先确定的流量fg1的情况下,从废气排出口17排出的雾状的液体40的量超过预先确定的液量m。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在废气流量fg超过流量fg1的情况下使第一角度η1增加。在废气流量fg超过流量fg1的情况下的伴随着该废气30的液体40的量与废气流量fg小于流量fg1的情况下的伴随该废气30的液体40的量相比容易增加。在角度控制部56使第一角度η1增加了的情况下,与角度控制部56使第一角度η1增加之前相比,在比回旋部80靠废气排出口17一侧积聚在侧壁15(参照图1)的液体40的量更容易增加。因此,从废气排出口17排出的雾状的液体40的量容易减少。另外,人们也可以基于废气流量fg对第一角度η1进行控制。
165.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在废气流量fg为流量fg1以下的情况下使第一角度η1减少。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在废气流量fg为流量fg1以下的情况下,在从废气排出口17排出的雾状的液体40的量不超过预先确定的液量m的范围内使第一角度η1减少。通过角度控制部56使第一角度η1减少以使回旋部80中的废气30的压力损失容易变小。
166.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基于由角度控制部56控制的第一角度η1对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基于第一角度η1使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中的至少一方减少。在第一角度η1是预先确定的角度a且从废气排出口17排出的雾状的液体40的量超过预先确定的液量m的情况下,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使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中的至少一方减少,以使从废气排出口17排出的雾状的液体40的量小于液量m。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基于第一角度η1停止液体40向第一喷出部114的供给。
167.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基于由流量控制部70控制的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中的至少一方对第一角度η1进行控制。在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的总计超过预先确定的流量fa的情况下,从废气排出口17排出的雾状的液体40的量超过预先确定的液量m。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在液体40的流量超过流量m的情况下使第一角度η1增加。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在液体40的流量为流量m以下的情况下使第一角度η1减少。
168.图19是表示动力装置50的输出与第一角度η1(参照图17)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基于由输出控制部54控制的动力装置50的输出对第一角度η1进行控制。在动力装置50的输出超过预先确定的输出p1的情况下,从废气排出口17排出的雾状的液体40的量超过预先确定的液量m。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在动力装置50的输出超过输出p1的情况下使第一角度η1增加。图19是在动力装置50的输出超过输出p1的情况下角度控制部56以使第一角度η1增加的方式进行控制的一例。
169.在角度控制部56使第一角度η1增加的情况下,回旋部80中加速的废气30的加速度容易变大。因此,伴随着废气30的液体40容易在比回旋部80靠废气排出口17一侧积聚于侧壁15(参照图1)。因此,从废气排出口17排出的雾状的液体40的量容易减少。
170.预先确定的输出p1既可以是动力装置50的最大输出的30%以上且70%以下,也可以是40%以上且60%以下。预先确定的输出p1例如是动力装置50的最大输出的50%。
171.在动力装置50的输出小于输出p1的情况下,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将第一角度η1维
持在预先确定的角度ηa。角度ηa也可以是5
°
以上且15
°
以下。角度ηa例如为10
°

172.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在动力装置50的输出为输出p1以下的情况下使第一角度η1减少。在使第一角度η1减少了的情况下,回旋部80中的废气30的压力损失容易变小。
173.在动力装置50的输出是最大输出(输出100%)的情况下,角度控制部也可以将第一角度η1维持在预先确定的角度ηb。角度ηb既可以在55
°
以上且85
°
以下,也可以在60
°
以上且80
°
以下。角度ηa例如为70
°

174.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在动力装置50的输出为输出p1以上且最大输出以下的范围内根据动力装置50的输出的变化来使第一角度η1变化。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在动力装置50的输出为输出p1以上且最大输出以下的范围内以与动力装置50的输出的变化成正比的方式使第一角度η1变化。
175.图20是表示动力装置50的输出与第一液体流量fl1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21是表示动力装置50的输出与第二液体流量fl2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将动力装置50的预先确定的第一输出、第二输出和第三输出分别设为第一输出p1、第二输出p2和第三输出p3。第二输出p2大于第一输出p1大。第三输出p3大于第二输出p2。
176.将液体40的预先确定的第一液体流量fl1设为流量f1-1和流量f1-2。流量f1-2大于流量f1-1。将液体40的预先确定的第二液体流量fl2设为流量f2-1和流量f2-2。流量f2-2大于流量f2-1。
177.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基于由输出控制部54控制的动力装置50的输出对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在动力装置50的输出从第二输出p2向第三输出p3变化的情况下,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将第一液体流量fl1维持为流量f1-1。在动力装置50的输出从第二输出p2变为第三输出p3的情况下,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使第一液体流量fl1从流量f1-1变化为流量f1-2。
178.在动力装置50的输出从第三输出p3向第二输出p2变化的情况下,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将第一液体流量fl1维持为流量f1-2。在动力装置50的输出从第三输出p3变为第二输出p2的情况下,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使第一液体流量fl1从流量f1-2变化为流量f1-1。
179.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无论动力装置50的输出如何均将第二液体流量fl2维持为流量f2-2。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基于动力装置50的输出使第二液体流量fl2变化。在本例中,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无论动力装置50的输出如何均将第二液体流量fl2维持为流量f2-2。
180.如图20所示,优选为在动力装置50的第二输出p2与第三输出p3之间,在第一液体流量fl1设置有滞后。通过在第一液体流量fl1设置有滞后,以使废气30容易被由第一喷出部14喷出的液体40可靠地处理。第一喷出部14比第二喷出部24更靠近废气排出口17,因此,废气30容易被该液体40可靠地处理,由此,容易抑制未被液体40处理的废气30从废气排出口17排出。
181.流量f1-1也可以是第一液体流量fl1的最小值。该最小值也可以是零。流量f1-2也可以是第一液体流量fl1的最大值。该最大值也可以是第一喷出部14能喷出的液体40的最大值。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将第一液体流量fl1控制为最小值或最大值。
182.流量f2-1也可以是第二液体流量fl2的最小值。该最小值也可以是零。流量f2-2也可以是第二液体流量fl2的最大值。该最大值也可以是第二喷出部24能喷出的液体40的最大值。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将第二液体流量fl2控制为最小值或最大值。
183.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另一例的图。本例的废气处理装置100在还包括废气导出管61和液体检测部77这一点上与图1所示的废气处理装置100不同。废气导出管61将废气30导出。液体检测部77对废气导出管61中的液体40的有无进行检测。
184.废气导出管61与反应塔10连接。在本例中,废气导出管61与反应塔10的废气排出口17连接。如上所述,在反应塔10中,通过液体40对废气30进行处理。废气导出管61将该废气30导出。
185.废气导出管61具有侧壁62。侧壁62是在废气导出管61中与废气30经过的空间接触的内侧面。
186.将废气导出管61中的废气30的行进方向设为行进方向e1’。行进方向e1’也可以与反应塔10中的废气30的行进方向e1平行。将废气导出管61在与行进方向e1’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设为宽度wg。宽度wg是在图22的侧视观察时从一个侧壁62至另一个侧壁62的宽度。宽度wg也可以是废气导出管61在与行进方向e1’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
187.将反应塔10在与行进方向e1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设为宽度wr。宽度wr是在图22的侧视观察时从一个侧壁15至另一个侧壁15的宽度。宽度wr也可以是反应塔10在与行进方向e1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
188.宽度wg小于宽度wr。宽度wg小于宽度wr,因此,废气导出管61中沿回旋方向f1回旋的废气30的回旋速度容易大于反应塔10中沿回旋方向f1回旋的废气30的回旋速度。
189.废气导出管61也可以具有回旋部80。在本例中,回旋部80设置于废气导出管61。回旋部80使废气30回旋。因此,伴随着废气30的液体40容易在废气导出管61中的比回旋部80靠下游侧处积聚于侧壁62。因此,该液体40容易在侧壁62处液膜化。因此,容易抑制该液体40排出到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外部。
190.液体检测部77对行进方向1’上的比回旋部80靠下游侧的液体40的有无进行检测。废气处理装置100也可以包括液体传感器97,所述液体传感器97对废气导出管61中的液体40进行检测。在本例中,液体检测部77通过液体传感器97对废气导出管61的内部的液体40的有无进行检测。液体检测部77也可以对比回旋部80靠下游侧处的液体40的量进行测量。
191.废气导出管61中的液体40的量也可以是每单位时间经过与行进方向e1’交叉的废气导出管61的截面的液体40的质量或体积。液体40的该量也可以是在废气导出管61的侧壁62中每单位时间液膜化的液体40的质量或体积。
192.在本例中,将一个第一喷出部114设为第一喷出部114-1,将另一个第一喷出部114设为第一喷出部114-2。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对供给至第一喷出部114-1的第一液体流量fl1和供给至第一喷出部114-2的第一液体流量fl1’进行控制。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基于由液体检测部77检测到的液体40的有无对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一液体流量fl1’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基于由液体检测部77检测到的液体40的有无对第二液体流量fl2进行控制。
193.在液体检测部77通过液体传感器97-1检测到液体40的情况下,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使液体40向第一喷出部114-2供给的供给量减少。液体40的供给量也可以是每单位时间供给至第一喷出部114-2的液体40的质量或体积。在液体检测部77通过液体传感器97-1检测到液体40的情况下,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使液体40向第一喷出部114-2的供给停止。
194.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基于由液体检测部77检测到的液体40的有无对第一角度η1(参照图17)进行控制。在液体检测部77通过液体传感器97-1检测到液体40的情况下,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使第一角度η1增加。在液体检测部77通过液体传感器97-2检测到液体40的情况下,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将第一角度η1控制到最大。
195.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基于由液体检测部77测量出的液体40的量对第一液体流量fl1进行控制。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基于由液体检测部77测量出的液体40的量对第二液体流量fl2进行控制。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如上所述分别是供给至第一喷出部114和第二喷出部124的液体40的流量。
196.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基于由液体检测部77测量出的液体40的量使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中的至少一方减少。在由液体检测部77测量出的液体40的量超过预先确定的液量m’的情况下,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使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中的至少一方减少,以使废气导出管61中的液体40的量小于液量m’。
197.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基于由液体检测部77测量出的液体40的量使液体40向第一喷出部114和第二喷出部124中的至少一方的供给停止。在废气导出管61中的液体40的量超过预先确定的液量m’的情况下,更加优选为流量控制部70使液体40向第一喷出部114和第二喷出部124的供给停止。
198.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基于由液体检测部77测量出的液体40的量对第一角度η1(参照图17)进行控制。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在由液体检测部77测量出的液体40的量超过液量m’的情况下,使第一角度η1增加。在角度控制部56使第一角度η1增加了的情况下,与角度控制部56使第一角度η1增加之前相比,在行进方向e1’上的比回旋部80靠下游侧积聚在侧壁62的液体40的量更容易增加。因此,排出到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外部的液体40的量容易减少。
199.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在由液体检测部77测量出的液体40的量为液量m’以下的情况下使第一角度η1(参照图17)减少。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在由液体检测部77测量出的液体40的量为液量m’以下的情况下,在液体40的该量未超过液量m’的范围内使第一角度η1减少。通过角度控制部56使第一角度η1减少以使回旋部80中的废气30的压力损失容易变小。
200.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基于由角度控制部56控制的第一角度η1(参照图17)对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基于由流量控制部70控制的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中的至少一方对第一角度η1进行控制。
201.将行进方向e1’上的废气导出管61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设为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液体检测部77也可以对第一位置p1处的液体40的第一量和第二位置p2处的液体40的第二量进行测量。在行进方向e1’上,第二位置p2与第一位置p1不同。第二位置p2是比第一位置p1靠行进方向e1’上的下游侧。在本例中,在第一位置p1设置有液体传感器97-1,在第二位置p2设置有液体传感器97-2。
202.将第一位置p1处的液体40的预先确定的第一阈值量设为第一阈值量m1。将第二位置p2处的液体40的预先确定的第二阈值量设为第二阈值量m2。第二阈值量m2也可以是从废气导出管61排出的、包含亚硫酸氢离子(hso
3-
)的液体40的量为预先确定的限制值以上的液体40的量。第一阈值量m1也可以小于第二阈值量m2。
203.在第一位置p1处的液体40的第一量小于第一阈值量m1的情况下,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使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中的至少一方增加。在第一位置p1处的液体40的第一量小于第一阈值量m1的情况下,流量控制部70也可以在第二位置p2处的液体40的第二量小于第二阈值量m2的范围内使第一液体流量fl1和第二液体流量fl2中的至少一方增加。
204.在第二位置p2处的液体40的第二量为第二阈值量m2以上的情况下,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使第一角度η1(参照图17)增加。在角度控制部56使第一角度η1增加了的情况下,与角度控制部56使第一角度η1增加之前相比,在行进方向e1’上的比回旋部80靠下游侧积聚在侧壁62的液体40的量更容易增加。因此,排出到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外部的液体40的量容易减少。
205.废气导出管61也可以具有回收部51。回收部51也可以设置在行进方向e1’上比回旋部80靠下游侧处。回收部51对废气导出管61中的液体4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回收。
206.图23是表示图22所示的回收部51的详细的一例的图。回收部51也可以呈围绕侧壁62的周向的形状设置。在本例中,回收部51包括回收室55,所述回收室55对处理废气30后的液体40进行回收。
207.图24是表示图23所示的回收部51的一部分的xz截面的一例的图。在本例中,回收部51具有导入部59、回收室55和排水部53。导入部59和回收室55也可以分别设置于废气导出管61的内部和外部。在图24中,导入部59和回收室55的xz截面上的范围用两个箭头表示。排水部53也可以设置于回收室55的底面57。
208.在本例中,在回收部51设置有开口52和开口58。处理废气30后的液体40被导入到开口52。在本例中,开口52设置于反应塔10的内部。在本例中,废气导出管61的内部与导入部59通过开口52连通。开口52也可以设置于导入部59中的回旋部80一侧的端部。在本例中,导入部59和回收室55通过开口58连通。
209.将伴随着被回旋部82回旋的废气30的液体40设为液滴42。液滴42在侧壁62处容易液膜化。将侧壁62处液膜化的该液滴42设为液膜44。
210.本例的废气处理装置100还包括回收部51。因此,在本例的废气处理装置100中,回收部51能回收液膜44。因此,与废气处理装置100不包括回收部51的情况相比,液体40更难以伴随着废气30排出到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外部。
211.另外,在图22所示的废气处理装置100包括废气导出管61和液体检测部77的情况下,反应塔10也可以具有回旋部80。在反应塔10具有回旋部80的情况下,回收部51既可以为反应塔10所有,也可以为废气导出管61所有。在经过回旋部80的废气30中会产生压力损失。在图22的例子中,宽度wr大于宽度wg,因此,反应塔10具有回旋部80的情况下的该压力损失容易小于废气导出管61具有回旋部80的情况下的该压力损失。
212.图25是表示图22所示的废气处理装置100中的第一喷出部114、第二喷出部124和第一角度η1(参照图17)的控制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步骤s100是通过第二喷出部124喷出液体40的步骤。在步骤s100中,流量控制部70(参照图22)也可以对由第二喷出部124实现的液体40的喷出进行控制。
213.步骤s102是对第一位置p1处的液体40进行检测的步骤。在步骤s102中,液体检测部77(参照图22)也可以对第一位置p1处的液体40进行检测。在步骤s102中检测到第一位置
p1处的液体40的情况下,控制方法进入步骤s104。
214.步骤s104是通过第一喷出部114喷出液体40的步骤。在步骤s104中,流量控制部70(参照图22)也可以对由第一喷出部114实现的液体40的喷出进行控制。
215.如上所述,由第一喷出部14喷出的液体40容易促进废气30向回旋方向f1(参照图3)的回旋。由第一喷出部114喷出的液体40容易使废气30的速度增加。因此,伴随着废气30的液体40容易在行进方向e1’上的比第一喷出部14靠下游侧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积聚于侧壁15(参照图1和图2)。因此,该液体40容易在侧壁15处液膜化。因此,步骤s104中的第一位置p1处的液体40的量容易与步骤s102中的第一位置p1处的液体40的量相比减少。
216.步骤s106是对第二位置p2处的液体40进行检测的步骤。在步骤s106中,液体检测部77(参照图22)也可以对第二位置p2处的液体40进行检测。在步骤s106中检测到第二位置p2处的液体40的情况下,控制方法进入步骤s108。
217.步骤s108是对第一角度η1(参照图17)进行控制的阶段。在步骤s108中,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对第一角度η1进行控制。在步骤s108中,角度控制部56也可以使第一角度η1增加。
218.在角度控制部56使第一角度η1(参照图17)增加了的情况下,与角度控制部56使第一角度η1增加之前相比,在行进方向e1’上的比回旋部80靠下游侧积聚在侧壁62的液体40的量更容易增加。因此,排出到废气处理装置100的外部的液体40的量容易减少。
219.以上,使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加入各种改变或各种改进。加入了这样的改变或改进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这点能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得到明确。
220.应当注意的是,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中表示的装置、系统、程序和方法中的动作、顺序、步骤和阶段等各处理的执行顺序只要没有特别明示为“之前”“事先”等、或者在之后的处理中使用先前的处理的输出,都可以以任意的顺序实现。对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动作流程,为了方便起见,即使使用“首先”、“接着”等进行了说明,也不意味着必须按此顺序实施。(符号说明)
221.10反应塔;11废气导入口;12干管;13分支管;14第一喷出部;15侧壁;16底面;17废气排出口;18气体处理部;19液体排出口;20排水管;22干管;23分支管;24第二喷出部;30废气;31下表面;32废气导入管;34槽;36喷出面;37背面;38喷出开口;39上表面;40液体;42液滴;44液膜;46废液;50动力装置;51回收部;52开口;53排水部;54输出控制部;55回收室;56角度控制部;57底面;58开口;59导入部;60泵;61废气导出管;62侧壁;70流量控制部;72阀;77液体检测部;80回旋部;81支柱;82叶片部;83正面;84背面;85一端;86另一端;87旋转轴线;90液体喷雾部;97液体传感器;98废气流量测量部;99气体流量传感器;100废气处理装置;102导入端;104导出端;106中心轴线;114第一喷出部;124第二喷出部;131下表面;136喷出面;138喷出开口;139上表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