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中医内科患者转移及肢体功能恢复用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17:08: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中医内科患者转移及肢体功能恢复用一体机。


背景技术:

2.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骨折的患者,而胫腓骨骨折是骨折领域一种常见的病症,经过正确的治疗大多数胫腓骨骨折都可以痊愈。但是要掌握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果治疗和康复的手段不正确容易产生后遗症,因此在胫腓骨骨折后的康复锻炼在治疗过程中也是十分常见的,在针对胫腓骨骨折的康复锻炼中,一般都是对患者下肢的锻炼,包括腿部和脚踝,通过关节的运动加速患者患处的愈合,但是现有的肢体功能恢复用具一般功能比较单一,仅能对患者的肢体进行锻炼,其对患者的康复作用十分有限,而中医的熏蒸治疗是用理气活血、和营通络的方法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疼痛,促进创伤愈合,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患者锻炼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熏蒸理疗的中医内科患者转移及肢体功能恢复用一体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中医内科患者转移及肢体功能恢复用一体机,有效的达到了可对患者进行转运与腿部锻炼的目的,实现了可针对患者康复阶段进行锻炼力度可控的效果,增加了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实现了可使装置作为临时病床使用的目的,减小了医院的病床压力,新增了可对患者锻炼时进行防护的功能,方便了对装置整体进行转移,实现了可适应不同体型患者使用的效果,增加了患者使用装置时的舒适性,增加了中药熏蒸理疗的效果,增加了可对患者背部进行锻炼的功能。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恢复板和第一转移架,所述第一转移架的上侧设有一个可升降的第二转移架,第二转移架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转移板,第一转移板的右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二转移板,第一转移架和第二转移架相互配合形成患者腰部锻炼的结构,所述恢复板的左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弧形板,弧形板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一个可左右移动的锻炼盘,所述恢复板的内部设有一个可随锻炼盘一同运动的锻炼杆,锻炼盘、弧形板与锻炼杆相互配合形成患者腿部锻炼的结构,所述锻炼杆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理疗板,理疗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理疗杆,所述恢复板的下部开设有一个理疗放置腔,理疗放置腔的左右两侧各连通有一个理疗连通腔,所述恢复板的前侧设有一个理疗管道,每个理疗连通腔的前侧均与理疗管道连通,理疗放置腔、理疗连通腔与理疗管道相互配合形成熏蒸理疗的结构,每个所述理疗杆的下侧均设有两个可上下移动的单向控制板,每个所述理疗杆的外侧均套装有一个理疗套筒,理疗杆、单向控制板与理疗套筒相互配合形成患者锻炼防护的结构,所述恢复板的左右两侧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支撑架,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侧均设有一个与恢复板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第二
支撑架与恢复板相互配合形成患者可平卧休息的结构,所述恢复板的上部设有两个可左右滑动的第一隐私杆,每个第一隐私杆的后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隐私杆,所述恢复板的上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隐私帘,第一隐私杆、第二隐私杆与隐私帘相互配合形成患者隐私防护与熏蒸辅助的结构。
5.优选的,所述恢复板的内部设有多个配重块,所述锻炼杆上开设有多个配重孔,所述锻炼杆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一个配重杆,配重杆与配重孔、配重块相互配合形成锻炼重量可调的结构,所述锻炼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绳,连接绳的左侧与锻炼盘固定连接,锻炼盘的后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一康复板,第一康复板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康复板,所述锻炼盘的后部滑动连接有一个康复杆,康复杆与锻炼盘相互配合形成第一康复板与第二康复板可折叠的结构,所述恢复板的左侧设有两个可转动的小滑轮,所述恢复板的内部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大滑轮,所述弧形板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锁紧螺纹,第一锁紧螺纹与恢复板相互配合形成弧形板限位的结构。
6.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前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折叠杆,每个第一折叠杆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折叠杆,每个第一支撑架的中部均开设有一个折叠滑槽,每个折叠滑槽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两个可前后移动的折叠板,每个折叠板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凸块,每个第二折叠杆与对应的限位凸块相互配合形成第一折叠杆角度固定的结构,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部均设有一个可沿恢复板左右滑动的限位滑块,每个限位滑块与恢复板相互配合形成对应的第一支撑架限位的结构,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三折叠杆,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支撑限位杆,每个支撑限位杆与恢复板相互配合形成对应的第二支撑架限位的结构。
7.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恢复板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旋钮,每个支撑旋钮靠近恢复板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支撑连接架,每个支撑连接架上均开设有多个连接槽,每个所述折叠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短杆,连接短杆与连接槽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支撑旋钮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半圆板,每个半圆板均与对应的限位滑块滑动连接,每个所述限位滑块靠近恢复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拉簧,每个支撑限位杆的中部均设有两个第二拉簧,每个拉簧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均开设有一个月牙槽,每个月牙槽的上侧均设有一个圆形槽。
8.优选的,每个所述理疗杆的下侧均设有一个活塞,每个活塞的下侧均设有多个第三拉簧,每个第三拉簧的下端均与对应的单向控制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单向控制板的中部均开设有一个通气孔,通气孔、第三拉簧与单向控制板相互配合形成活塞缓慢下落的结构。
9.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移架的前部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一移动杆,第一移动杆的前后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移动轮,每个所述第一移动轮的右侧均设有一个与第一转移架固定连接的第二移动轮,所述第一移动杆的前侧设有一个与第一移动架固定连接的脚踏板,所述第一转移架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升降齿条,每个升降齿条的后侧均啮合有一个第一齿轮,每个第一齿轮均与第二转移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移架的下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主动转轴,每个所述第一齿轮远离对应的升降齿条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可随主动转轴一同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转移架的内部设有两个可随主动转轴一同转动的升降螺纹杆,每个升降螺纹杆均与第一转移架螺纹连接,主动转轴与升降螺纹杆、第一锥齿
轮、第一齿轮、升降齿条相互配合形成第二转移架升降的结构。
10.优选的,所述主动转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一个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的前后两侧各啮合有一个第二锥齿轮,每个第二锥齿轮远离主动锥齿轮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转轴,每个第一转轴远离对应的第二锥齿轮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锥齿轮,每个第三锥齿轮的下侧均啮合有一个第四锥齿轮,每个第四锥齿轮均与对应的升降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转轴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蜗杆,蜗杆的下侧啮合有一个蜗轮,所述第二转移架的前部设有一个与蜗轮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前后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五锥齿轮,每个第五锥齿轮的下侧均啮合有一个第六锥齿轮,每个第六锥齿轮的下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七锥齿轮,每个第七锥齿轮的下侧均与对应的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主动转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主动转轮。
11.优选的,所述第二转移架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卡扣,每个弧形卡扣与理疗管道、第一移动轮、第二移动轮相互配合形成装置转移的结构,所述第一转移板的上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透气垫,所述第二转移板的上部设有一个可拆卸的软垫,所述第二转移板的右部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把手,所述第一移动架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放置篮,所述恢复板的前侧转动连接有一个凸形板,所述恢复板的后侧开设有多个理疗孔,所述第一转移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夹板,所述夹板的前部螺纹连接有一个夹持螺纹杆。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移板的右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套管,所述第二转移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杆,每个弧形杆均可沿弧形套管滑动,每个弧形套管的内部均设有一个弧形弹簧,弧形弹簧与弧形套管、弧形杆相互配合形成第二转移板可回弹的结构,每个所述弧形杆上均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第一转移板的内部设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固定板,固定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板的后部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杆,转动杆的后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回弹弹簧,所述回弹弹簧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螺纹杆,固定螺纹杆与第一转移板螺纹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装置具有恢复板、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有效的达到了可将装置作为临时病床使用的目的,减小了医院的病床不足的压力。
15.2.本装置具有第一隐私杆、第二隐私杆与隐私帘,有效的增加了可对患者隐私进行防护的功能,并且能够增强对患者药熏的疗效。
16.3.本装置具有配重块、连接绳、弧形板和第一康复板、第二康复板,有效的达到了可对患者腿部及脚踝进行锻炼的目的,减小了患者患处康复所需的时间。
17.4.本装置具有配重杆、理疗板、理疗套筒和活塞,既达到了能够对患者的锻炼强度进行调节的目的,又能够减小患者在锻炼时受伤的风险。
18.5.本装置具有透气垫和软垫,有效的增加了患者在进行锻炼或转移时的舒适度,同时软垫也可作为病床状态的床头使用。
19.6.本装置具有第一移动轮、第二移动轮、第一转移板和弧形卡扣,既可以对患者进行转运,又能够方便对装置整体进行移动。
20.7.本装置具有升降齿条、第一转移架、第二转移架和升降螺纹杆,有效的达到了可对第一转移板的高度进行调节的目的,使装置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
附图说明
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的病床状态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的转运状态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中配重块的位置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中连接绳的位置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中理疗套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中第一支撑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发明中康复杆的位置示意图。
31.图10为本发明中主动转轴的位置示意图。
32.图11为本发明中第二转移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本发明中弧形杆的位置示意图。
34.图13为本发明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35.图14为本发明图1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36.图15为本发明图11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37.图16为本发明图12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38.图中:1-恢复板、2-第一转移架、3-第二转移架、4-第一转移板、5-第二转移板、6-弧形板、7-锻炼盘、8-锻炼杆、9-理疗板、10-理疗杆、11-理疗放置腔、12-理疗连通腔、13-理疗管道、14-单向控制板、15-理疗套筒、16-第一支撑架、17-第二支撑架、18-第一隐私杆、19-第二隐私杆、20-隐私帘、21-配重块、22-配重孔、23-配重杆、24-连接绳、25-第一康复板、26-第二康复板、27-康复杆、28-小滑轮、29-大滑轮、30-第一锁紧螺纹、31-第一折叠杆、32-第二折叠杆、33-折叠滑槽、34-折叠板、35-限位凸块、36-限位滑块、37-第三折叠杆、38-支撑限位杆、39-支撑旋钮、40-支撑连接架、41-连接短杆、42-连接槽、43-半圆板、44-第一拉簧、45-第二拉簧、46-月牙槽、47-圆形槽、48-活塞、49-第三拉簧、50-通气孔、51-第一移动杆、52-第一移动轮、53-第二移动轮、54-升降齿条、55-第一齿轮、56-主动转轴、57-第一锥齿轮、58-升降螺纹杆、59-主动锥齿轮、60-第二锥齿轮、61-第一转轴、62-第三锥齿轮、63-第四锥齿轮、64-蜗杆、65-蜗轮、66-第二转轴、67-第五锥齿轮、68-第六锥齿轮、69-主动转轮、70-弧形卡扣、71-透气垫、72-软垫、73-移动把手、74-放置篮、75-凸形板、76-理疗孔、77-夹板、78-夹持螺纹杆、79-弧形套管、80-弧形杆、81-弧形弹簧、82-固定孔、83-固定板、84-固定杆、85-转动杆、86-回弹弹簧、87-固定螺纹杆、88-脚踏板、89-第七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1-16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40.实施例一,由图1-6和图10-12给出,本发明包括恢复板1和第一转移架2,为了达到可对患者进行转运与腿部锻炼的目的,所述第一转移架2的上侧设有一个可升降的第二转移架3,第二转移架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转移板4,第一转移板4的右侧设有一个可
转动的第二转移板5,第一转移架2和第二转移架3相互配合形成患者腰部锻炼的结构,所述恢复板1的左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弧形板6,弧形板6与恢复板1之间转动连接,但恢复板1转动成为床的状态时可以将弧形板6向下转动时收起,弧形板6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一个可左右移动的锻炼盘7,所述恢复板1的内部设有一个可随锻炼盘7一同运动的锻炼杆8,当锻炼盘7移动或转动时,锻炼杆8会随着一同上升或下降,锻炼盘7、弧形板6与锻炼杆8相互配合形成患者腿部锻炼的结构,所述锻炼杆8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理疗板9,理疗板9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理疗杆10,所述恢复板1的下部开设有一个理疗放置腔11,理疗放置腔11的左右两侧各连通有一个理疗连通腔12,所述恢复板1的前侧设有一个理疗管道13,每个理疗连通腔12的前侧均与理疗管道13连通,理疗放置腔11、理疗连通腔12与理疗管道13相互配合形成熏蒸理疗的结构,所述理疗放置腔11内可以放置中药熏蒸机,中药熏蒸机产生药熏蒸汽后通过理疗连通腔12与理疗管道13从理疗孔76中排出,对患者进行药熏理疗,每个所述理疗杆10的下侧均设有两个可上下移动的单向控制板14,每个所述理疗杆10的外侧均套装有一个理疗套筒15,理疗杆10、单向控制板14与理疗套筒15相互配合形成患者锻炼防护的结构,所述恢复板1的左右两侧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支撑架16,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架16的上侧均设有一个与恢复板1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架17,第一支撑架16、第二支撑架17与恢复板1相互配合形成患者可平卧休息的结构,所述恢复板1的上部设有两个可左右滑动的第一隐私杆18,每个第一隐私杆18的后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隐私杆19,所述第一隐私杆18通过滑轨与恢复板1之间滑动连接,使第一隐私杆18与第二隐私杆19可进行收纳,所述恢复板1的上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隐私帘20,隐私帘20的后部可通过拉链进行连接,隐私帘20的上部通过魔术贴与第一隐私杆18与第二隐私杆19可拆卸连接,第一隐私杆18、第二隐私杆19与隐私帘20相互配合形成患者隐私防护与熏蒸辅助的结构;
41.使用时,患者可坐在第一转移板4上,然后通过操作锻炼盘7进行腿部锻炼,通过操作第二转移板5进行背部锻炼,当患者通过锻炼盘7进行锻炼时,可带动理疗板9上下运动,理疗板9带动理疗杆10与活塞48上下运动,当活塞48向上运动时,单向控制板14在气流作用下向下运动,此时空气经过单向控制板14与活塞48之间的间隙进入理疗套筒15中,当理疗板9向下运动时,推动理疗套筒15中的气体进入理疗连通腔12中,从而推动理疗连通腔12中的重要熏蒸气体经过理疗管道13排出,使药熏蒸汽能够直接喷到患者皮肤,增强药熏效果,在进行锻炼与药熏的过程中,可展开第一隐私杆18与第二隐私杆19,然后将隐私帘20罩在第一隐私杆18与第二隐私杆19上,可增强药熏效果,同时也可对患者进行隐私防护。
42.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6和图9给出,为了达到可针对患者康复阶段进行锻炼目的,所述恢复板1的内部设有多个配重块21,所述锻炼杆8上开设有多个配重孔22,所述锻炼杆8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一个配重杆23,配重杆23与配重孔22、配重块21相互配合形成锻炼重量可调的结构,所述锻炼杆8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绳24,连接绳24的左侧与锻炼盘7固定连接,锻炼盘7的后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一康复板25,第一康复板25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康复板26,所述锻炼盘7的后部滑动连接有一个康复杆27,康复杆27与锻炼盘7相互配合形成第一康复板25与第二康复板26可折叠的结构,所述锻炼盘7对应第一康复板25的位置开设有一个矩形槽,所述第一康复板25的前端开设有一个圆形通孔,康复杆27可与圆形通孔相互配合对第一康复板25进行限位,所述恢复板1的左侧设有两个可转动的小滑轮28,所述恢复板1的内部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大滑轮29,大滑轮29与小滑轮
28均可改变连接绳24的方向,使运动更加平稳,所述弧形板6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锁紧螺纹30,当患者进行锻炼时,可通过第一锁紧螺纹30将弧形板6与恢复板1之间进行限位,第一锁紧螺纹30与恢复板1相互配合形成弧形板6限位的结构;
43.使用时,可通过调节配重杆23与不同配重孔22的配合,从而调节锻炼的重量,当患者进行锻炼时,患者可脚踩第一康复板25与第二康复板26,进行腿部的屈伸锻炼,进行伸腿时,患者脚部带动锻炼盘7向左运动,通过连接绳24与配重杆23带动配重块21运动,从而实现对患者腿部肌肉的锻炼,当患者腿部伸直后,由于此时配重块21悬空,配重块21通过连接绳24带动锻炼盘7有转动趋势,可对患者的脚踝进行锻炼。
44.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3-8给出,为了达到患者锻炼的时候装置更加稳定的目的,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架16的前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折叠杆31,每个第一折叠杆31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折叠杆32,每个第一支撑架16的中部均开设有一个折叠滑槽33,每个折叠滑槽33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两个可前后移动的折叠板34,每个折叠板34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凸块35,每个第二折叠杆32与对应的限位凸块35相互配合形成第一折叠杆31角度固定的结构,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架16的上部均设有一个可沿恢复板1左右滑动的限位滑块36,每个限位滑块36均只能沿恢复板1左右滑动,不能产生相对转动,每个限位滑块36上均设有一个凸起,每个第一支撑架16对应限位滑块36的位置均开设有两个凹槽,恢复板1可通过限位滑块36对每个第一支撑架16进行转动限位,每个限位滑块36与恢复板1相互配合形成对应的第一支撑架16限位的结构,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架17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三折叠杆37,每个第三折叠杆37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卡块,每个第二支撑架17对应卡块的位置均开设有卡槽,能够对第三折叠杆37进行限位,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架17的上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支撑限位杆38,每个支撑限位杆38与恢复板1相互配合形成对应的第二支撑架17限位的结构。
45.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由图3-8和图13给出,为了达到可使装置作为临时病床使用的目的,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架16远离恢复板1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旋钮39,每个支撑旋钮39靠近恢复板1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支撑连接架40,支撑旋钮39靠近恢复板1的一侧均延伸出一个圆柱,每个支撑连接架40的上端均开设有凹槽,每个圆柱均与凹槽滑动连接,每个支撑连接架40上均开设有多个连接槽42,每个所述折叠板3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短杆41,连接短杆41与连接槽42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支撑旋钮39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半圆板43,每个半圆板43均与对应的限位滑块36滑动连接,每个所述限位滑块36靠近恢复板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拉簧44,每个支撑限位杆38的中部均设有两个第二拉簧45,每个拉簧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第二支撑架17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架17上均开设有一个月牙槽46,每个月牙槽46均为一斜面,每个月牙槽46的上侧均设有一个圆形槽47;
46.使用时,可在第一折叠杆31展开的状态下进行锻炼,可使装置更加稳定,当装置变换为病床状态时,可转动支撑旋钮39,支撑旋钮39带动支撑连接架40向上运动,每个支撑连接架40通过连接短杆41与连接槽42带动对应的折叠板34前后运动,使第二折叠杆32与限位凸块35之间解除配合,此时便可转动第一折叠杆31进行转动收起,在转动支撑旋钮39的同时,在半圆板43的作用下带动限位滑块36朝远离恢复板1的一侧运动,此时第一支撑架16与恢复板1之间便可相对转动,之后转动第二支撑架17,第二支撑架17带动对应的支撑限位杆
38沿对应的月牙槽46滑动,支撑限位杆38在第二拉簧45的作用下进入圆形槽47中,便对第二支撑架17进行限位,向前转动恢复板1后便可变换为病床状态,可在一定程度对医院病床不够的问题进行缓解。
47.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5-7给出,为了达到对患者锻炼时进行防护的目的,每个所述理疗杆10的下侧均设有一个活塞48,每个活塞48的下侧均设有多个第三拉簧49,每个第三拉簧49的下端均与对应的单向控制板14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单向控制板14的中部均开设有一个通气孔50,通气孔50、第三拉簧49与单向控制板14相互配合形成活塞48缓慢下落的结构;
48.当患者进行锻炼时,在活塞48下落的过程中,单向控制板14在气流与第三拉簧49的共同作用下与活塞48之间紧密贴合,由于理疗套筒15中充满气体,气体只能向下运动流向理疗连通腔12中,此时在气压的作用下会对活塞48的下落速度产生一定的阻力,从而减小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负重过大而受伤的风险。
49.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0-12和图14给出,为了达到方便对患者与装置进行转运的目的,所述第一转移架2的前部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一移动杆51,第一移动杆51的前后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移动轮52,每个所述第一移动轮52的右侧均设有一个与第一转移架2固定连接的第二移动轮53,第二移动轮53为万向轮,可任意角度转动,所述第一移动杆51的前侧设有一个与第一移动架固定连接的脚踏板88,所述第一转移架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升降齿条54,每个升降齿条54的后侧均啮合有一个第一齿轮55,每个第一齿轮55均与第二转移架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移架3的下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主动转轴56,每个所述第一齿轮55远离对应的升降齿条5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可随主动转轴56一同转动的第一锥齿轮57,所述第二转移架3的内部设有两个可随主动转轴56一同转动的升降螺纹杆58,每个升降螺纹杆58均与第一转移架2螺纹连接,主动转轴56与升降螺纹杆58、第一锥齿轮57、第一齿轮55、升降齿条54相互配合形成第二转移架3升降的结构;
50.使用时,患者坐在第一转移板4上时,可将脚放在脚踏板88上进行休息,此时医护人员便可通过移动把手73推动患者移动进行转运,在患者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可通过调节第二转移架3的高度从而使装置适应不同体型患者的使用,需要调节高度时,可转动主动转轴56,主动转轴56通过中间传动带动每个第一锥齿轮57转动,每个锥齿轮通过对应的第一齿轮55带动升降齿条54移动,同时在主动转轴56转动的同时升降螺纹杆58转动,从而实现第二转移架3的升降的控制。
51.实施例七,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由图10-12和图14-15给出,为了达到装置可适应不同体型患者使用的目的,所述主动转轴5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一个主动锥齿轮59,主动锥齿轮59的前后两侧各啮合有一个第二锥齿轮60,每个第二锥齿轮60远离主动锥齿轮5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转轴61,每个第一转轴61远离对应的第二锥齿轮60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锥齿轮62,每个第三锥齿轮62的下侧均啮合有一个第四锥齿轮63,每个第四锥齿轮63均与对应的升降螺纹杆58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转轴5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蜗杆64,蜗杆64的下侧啮合有一个蜗轮65,所述第二转移架3的前部设有一个与蜗轮65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66,第二转轴66的前后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五锥齿轮67,每个第五锥齿轮67的下侧均啮合有一个第六锥齿轮68,每个第六锥齿轮68的下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七锥齿轮89,每个第七锥齿轮89的下侧均与对应的第一锥齿轮57啮合,所述主动转轴56的右
侧固定连接有一个主动转轮69;
52.使用时,可转动主动转轮69带动主动转轴56转动,主动转轴56通过主动锥齿轮59与第二锥齿轮60带动每个第一转轴61转动,每个第一转轴61通过第三锥齿轮62带动第四锥齿轮63转动,从而带动升降螺纹杆58转动,主动转轴56转动的同时通过蜗杆64带动蜗轮65转动,蜗轮65通过第二转轴66带动每个第五锥齿轮67转动,每个第五锥齿轮67分别通过对应的第六锥齿轮68与第七锥齿轮89带动第一锥齿轮57转动,从而使第二转移架3升降。
53.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由图10-12给出,为了达到使患者使用装置时更加舒服的目的,所述第二转移架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卡扣70,每个弧形卡扣70与理疗管道13、第一移动轮52、第二移动轮53相互配合形成装置转移的结构,所述第一转移板4的上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透气垫71,所述第二转移板5的上部设有一个可拆卸的软垫72,透气垫71与软垫72均通过按扣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转移板5的右部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把手73,所述第一移动架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放置篮74,放置篮74中可存放常用的医疗用品和隐私帘20,所述恢复板1的前侧转动连接有一个凸形板75,所述凸形板75与恢复板1之间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图中未示出),所述恢复板1的后侧开设有多个理疗孔76,所述第一转移板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夹板77,所述夹板77的前部螺纹连接有一个夹持螺纹杆78;
54.使用时,可根据使用需求将第一转移板4与第二转移板5放置在恢复板1的不同位置,当需要进行锻炼时,可处于恢复板1的后部,此时可通过夹板77与夹持螺纹杆78将第二转移板5与第一支撑架16之间进行固定,当恢复板1处于病床状态时,可将第一转移板4下降后放置在恢复板1后部的下侧,此时第二转移板5与软垫72便可作为病床的床头使用,当需要将装置整体进行转移时,可将恢复板1变换呈病床状态后将第二转移板5放置在恢复板1中部的下侧然后上升第二转移架3,此时便可将弧形卡扣70与理疗管道13进行卡紧,再次上升第二转移架3,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便可将装置整体进行移动。
55.实施例九,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0-12和图16给出,为了达到可对患者背部进行锻炼的目的,所述第一转移板4的右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套管79,所述第二转移板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杆80,每个弧形杆80均可沿弧形套管79滑动,每个弧形套管79的内部均设有一个弧形弹簧81,弧形弹簧81与弧形套管79、弧形杆80相互配合形成第二转移板5可回弹的结构,每个所述弧形杆80上均开设有多个固定孔82,所述第一转移板4的内部设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固定板83,固定板8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84,所述固定板83的后部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杆85,转动杆85的后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回弹弹簧86,所述回弹弹簧86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螺纹杆87,固定螺纹杆87与第一转移板4螺纹连接;
56.使用时,患者可通过弧形弹簧81对患者进行背部锻炼,不需要锻炼时可转动固定螺纹杆87,固定螺纹杆87向前移动通过回弹弹簧86带动转动杆85向前移动,从而使固定杆84向前移动与固定孔82配合,此时弧形杆80与弧形套筒便不可相对滑动。
57.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58.本发明使用时,首先可将中药熏蒸机放置在理疗放置腔11内,通过第一隐私杆18、第二隐私杆19与隐私帘20进行防护,之后患者可坐在第一转移板4上,然后脚踩第一康复板25与第二康复板26,进行腿部的屈伸锻炼,进行伸腿时,患者脚部带动锻炼盘7向左运动,通过连接绳24与配重杆23带动配重块21运动,从而实现对患者腿部肌肉的锻炼,当患者腿部
伸直后,由于此时配重块21悬空,配重块21通过连接绳24带动锻炼盘7有转动趋势,可对患者的脚踝进行锻炼,可通过调节配重杆23与不同配重孔22的配合,从而调节锻炼的重量,通过第二转移板5进行背部锻炼,当患者通过锻炼盘7进行锻炼时,通过连接绳24可带动理疗板9上下运动,理疗板9带动理疗杆10与活塞48上下运动,当活塞48向上运动时,单向控制板14在气流作用下向下运动,此时空气经过单向控制板14与活塞48之间的间隙进入理疗套筒15中,当理疗板9向下运动时,推动理疗套筒15中的气体进入理疗连通腔12中,从而推动理疗连通腔12中的重要熏蒸气体经过理疗管道13排出,使药熏热气能够直接喷到患者皮肤,增强药熏效果,同时第二转移板5可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升降,需要调节高度时,可转动主动转轴56,主动转轴56通过中间传动带动每个第一锥齿轮57转动,每个锥齿轮通过对应的第一齿轮55带动升降齿条54移动,同时在主动转动轴转动的同时升降螺纹杆58转动,从而实现第二转移架3的升降的控制,使装置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可根据使用需求将第一转移板4与第二转移板5放置在恢复板1的不同位置,当需要进行锻炼时,可处于恢复板1的后部,此时可通过夹板77与夹持螺纹杆78将第二转移板5与第一支撑架16之间进行固定,当恢复板1处于病床状态时,可将第一转移板4下降后放置在恢复板1后部的下侧,此时第二转移板5与软垫72便可作为病床的床头使用,当需要将装置整体进行转移时,可将恢复板1变换呈病床状态后将第二转移板5放置在恢复板1中部的下侧然后上升第二转移架3,此时便可将弧形卡扣70与理疗管道13进行卡紧,再次上升第二转移架3,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便可将装置整体进行移动。
59.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达到了可对患者进行转运与腿部锻炼的目的,实现了可针对患者康复阶段进行锻炼力度可控的效果,增加了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实现了可使装置作为临时病床使用的目的,减小了医院的病床压力,新增了可对患者锻炼时进行防护的功能,方便了对装置整体进行转移,实现了可适应不同体型患者使用的效果,增加了患者使用装置时的舒适性,增加了中药熏蒸理疗的效果,增加了可对患者背部进行锻炼的功能。
6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