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供东北坡耕地菜用大豆的覆盖作物栽培方法

2022-11-16 14:54: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菜用大豆的覆盖作物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统计显示,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和兴安盟)耕地总面积为33.2万km2,坡耕地面积约19.5万km2,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该区水土流失面积的70.59%,珍贵的黑土资源流失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由于东北地区属于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因此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极其重要。
3.菜用大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作为蔬菜在甜度、鲜度、口感和糯性等方面深受人们喜爱。由于菜用大豆的经济效益比普通大豆高两倍以上,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菜用大豆种植面积约为19万hm2,菜用大豆的种植面积较大,在东北地区的坡耕地中,常见菜用大豆的种植。在东北地区,菜用大豆通常5月份播种,8、9月份收获,由于气候条件的局限,菜用大豆收获后,种植菜用大豆的田地不再种植其他植物,地面裸露至第二年播种。这种方式增加了地表裸露时间,对于坡耕地而言,由于地表裸露无覆盖,其水土流失风险显著增加,坡耕地的跑水跑肥跑土的风险对黑土地保护极为不利。因此,需要一种增加东北坡耕地菜用大豆田地表覆盖,阻遏水土流失的栽培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东北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问题,而一种供东北坡耕地菜用大豆的覆盖作物栽培方法。
5.本发明东北坡耕地菜用大豆的覆盖作物栽培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6.一、选择地块
7.选择田地坡度小于8
°
的田块进行菜用大豆的栽培;
8.二、整地
9.在选取的地块上采用等高起垄的方法起垄,垄向按照等高线的走势等高起垄,垄宽为100-110cm,垄高15-30cm;从坡上第1垄开始,向下到第9垄,以9垄为一个单元;在第9垄下方,起一个垄宽为50-55cm、高为15-30cm的窄垄;
10.三、菜用大豆的播种与田间管理
11.在步骤二中垄宽为100-110cm的垄上种植两行大豆,两行菜用大豆间距40cm;其中在种植前每垄10-15cm深度施入底肥,正常田间管理,直至大豆进入开花期;
12.四、覆盖作物种植
13.播种大豆的同时在步骤二的50-55cm的窄垄上,种植覆盖作物紫花苜蓿或者黄花草木樨;在大豆的盛花期,在大豆植株的垄上,采用条播的方式种植覆盖作物黑麦草,与大豆植株距离为25cm,在垄沟采用撒播的方式种植覆盖作物鼠茅草
14.五、覆盖作物还田
15.待大豆正常收获后,步骤四所述的覆盖作物继续生长,待秋季或者第二年春季,结合整地进行覆盖作物还田;即完成了坡耕地菜用大豆的覆盖作物栽培方法。
16.进一步,步骤一中选择的田地,是适合种植菜用大豆的地区,田地要求前一季没有种植过豆类作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田块进行菜用大豆的栽培。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8.1、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具有坡长和坡缓的特点,9垄的间隔,是根据坡耕地坡长的特点设计的,如果垄宽是100cm-110cm的话,那么9垄为一个单元的设计,就是间隔9-9.9米做一个窄行。
19.2、本发明所述的窄行的设计可以在其上面种植覆盖作物,起到固土蓄水和拦截泥沙的作用,同时可以有效的节省耕地资源窄行垄作造成了微地貌的改变,这种改变有利于拦截地表径流和蓄水。
20.3、本技术在窄行上种植覆盖作物,一方面增加地表覆盖,减少地面裸露的面积,进而降低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土固土的作用;另外覆盖作物的根系生长,根系及其所在的土壤形成根土复合体,根土复合体的存在,对于固土是十分有利的。
21.本发明利用覆盖作物的生长,填补大豆植株外的田地地表裸露,可以增加地表覆盖,减少降雨对地表的冲刷;菜用大豆是采摘鲜豆荚,所以,生产中,菜用大豆收获较早,收获后,种植菜用大豆的田块地表裸露,加之坡耕地保土保水性差,如遇降水,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采用种植覆盖作物的方法,在大豆收获后,覆盖作物仍然处于生长状态,避免菜用大豆收获后地表裸露,降低水土流失;选取的覆盖作物为禾本科植物,禾本科植物与菜用大豆构成了一个时间段的间作模式,这样可以避免大豆连作对大豆和土壤的不利影响,为菜用大豆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种植黑麦草和鼠茅草的时间为大豆盛花期,这样种植的植株,在生长初期,消耗的养分较少,这样可以避免其与菜用大豆的养分竞争,减少种植其他植物对菜用大豆生长的影响。本发明间隔一定宽度设置由紫花苜蓿构成的等高草带,紫花苜蓿具有发达的根系,其根系最深可达2米以上。根系深入土壤,有利于根系与土壤的深层接触,根系与土壤形成的根土复合系统有利于固土。
22.本发明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东北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问题,操作简单,利于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23.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东北坡耕地菜用大豆的覆盖作物栽培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24.一、选择地块
25.选择田地坡度小于8
°
的田块进行菜用大豆的栽培;
26.二、整地
27.在选取的地块上采用等高起垄的方法起垄,垄向按照等高线的走势等高起垄,垄宽为100-110cm,垄高15-30cm;从坡上第1垄开始,向下到第9垄,以9垄为一个单元;在第9垄下方,起一个垄宽为50-55cm、高为15-30cm的窄垄;
28.三、菜用大豆的播种与田间管理
29.在步骤二中垄宽为100-110cm的垄上种植两行大豆,两行菜用大豆间距40cm;其中
在种植前每垄10-15cm深度施入底肥,正常田间管理,直至大豆进入开花期;
30.四、覆盖作物种植
31.播种大豆的同时在步骤二的50-55cm的窄垄上,种植覆盖作物紫花苜蓿或者黄花草木樨;在大豆的盛花期,在大豆植株的垄上,采用条播的方式种植覆盖作物黑麦草,与大豆植株距离为25cm,在垄沟采用撒播的方式种植覆盖作物鼠茅草
32.五、覆盖作物还田
33.待大豆正常收获后,步骤四所述的覆盖作物继续生长,待秋季或者第二年春季,结合整地进行覆盖作物还田;即完成了坡耕地菜用大豆的覆盖作物栽培方法。
34.本实施方式步骤一中选择的田地,是适合种植菜用大豆的地区,田地要求前茬种植的是非豆科作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田块进行菜用大豆的栽培。
35.实施例1 2020年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在辽源地区种植了菜用大豆,采用大豆品种为翠绿宝。
36.具体方法:一、选择地块:选择田地坡度小于25
°
,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田块进行菜用大豆的栽培;其中选择的田地,是适合种植菜用大豆的地区,田地要求前一季种植的是非豆科作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田块进行菜用大豆的栽培。
37.二、整地:在选取的地块上采用等高起垄的方法进行起垄,垄向按照等高线的走势等高起垄,垄宽为100-110cm,垄高15-30cm;以9垄为一个单元,从坡上第1垄开始,向下9垄;在第9垄下方,起一个垄宽为50-55cm、高为15-30cm的窄垄;
38.三、菜用大豆的播种与田间管理:在步骤二中的地块中播种菜用大豆,在10-15cm深度施入底肥,在垄宽为100-110cm的垄上种植两行大豆,两行菜用大豆间距40cm;正常田间管理,直至大豆进入开花期;
39.四、覆盖作物种植:播种大豆的同时在50-55cm的窄垄上,种植覆盖作物紫花苜蓿;在大豆的盛花期,种植覆盖作物种类是黑麦草,黑麦草采用条播的方式种在大豆植株的垄上,与大豆植株距离为25cm;
40.五、覆盖作物还田:待大豆正常收获后,步骤四所述的覆盖作物继续生长,待秋季或者第二年春季,结合整地,覆盖作物还田;即完成了坡耕地菜用大豆的覆盖作物栽培方法。
41.具体效果:测定结果显示,与未种植覆盖作物的顺坡垄作(垄宽65cm)大豆田相比较,采用本方法种植的大豆田,减少径流45.2%,泥沙减少79.2%,鲜荚产量提高了4.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