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13:13: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燃烧器及燃气取暖器。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燃气取暖器中,燃烧器加热换热器,再由换热器加热空气,风机再将加热的暖气吹出,以供用户取暖。对于现有这些燃气取暖器中的燃烧器,燃气在气流的作用下是向燃烧器的前端喷射,而燃烧器上的点火针通常是在燃烧器的尾端放电,这样,点火针点燃的是从燃烧器前端回流的燃气,会存在点火不成功的情况,影响了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器及燃气取暖器,可以提升点火的成功率。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外壳、导流管和点火针,所述外壳包括燃烧部以及与燃烧部相连的引射部;所述燃烧部内设置有燃烧内腔,所述燃烧部的表面设置有多个与燃烧内腔连通的火孔,所述点火针的放电尖端靠近燃烧部;所述引射部内设置有引射腔,所述引射腔的一端在引射部的表面形成进气口,另一端与燃烧内腔连通;所述导流管固定在引射腔中并延伸至燃烧内腔,所述导流管靠近点火针的放电尖端处设置有穿孔,所述导流管内设置有用于将导流管内燃气引流至穿孔的引流结构。
6.优选的,所述引流结构为与导流管相连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倾斜凸出于导流管的内壁;在导流管的进气方向上,所述引流板与导流管的连接处位于穿孔的前方;在与导流管的进气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所述引流板逐渐远离导流管的内壁。
7.优选的,所述导流管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所述穿孔和引流板。
8.优选的,所述外壳由上盖以及位于上盖下方的下盖组合而成,所述上盖包括燃烧部的一部分和引射部的一部分,所述下盖包括燃烧部的另一部分和引射部的另一部分。
9.优选的,所述上盖的周边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与上盖之间形成插槽,所述下盖插接在插槽中。
10.优选的,所述上盖所包括的燃烧部以及下盖所包括的燃烧部上均设置有多个火孔。
11.优选的,所述引射腔包括沿进气方向顺次设置的收缩段和吼道,所述燃烧内腔包括与吼道相连的扩散段;所述导流管与吼道的内壁固定相连。
12.优选的,所述放电尖端靠近燃烧部的与引射部相连的一端,所述穿孔位于燃烧内腔的与引射腔相连的一端。
13.优选的,所述点火针固定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外壳上。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取暖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燃烧器。
15.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导流管靠近点火针的放电尖端处设置有穿孔,导流管内设置有用于将导流管内燃气引流至穿孔的引流结构,在燃气通过导流管流向燃烧内腔的过程中,一部分燃气在引流结构的引流作用下从穿孔流出,而穿孔是靠近点火针的放电尖端,因此,点火针的放电尖端直接点燃从穿孔流出的这一部分燃气,可以有效提升点火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剖视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分解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燃烧器在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20.其中,附图标记为:火孔100,燃烧部101,引射部102,燃烧内腔103,扩散段1031,引射腔104,收缩段1041,吼道1042,进气口105,上盖110,翻边111,插槽112,下盖120,导流管200,穿孔201,引流结构210,点火器300,放电尖端310,第一支架320。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公开提供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来帮助全面理解如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描述包括各种具体细节以帮助理解,但这些细节应被视为只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能够对本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明,可省略对公开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22.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字词不受限于字面含义,而只是被发明人用来使得能够对于本公开有清楚且一致的理解。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提供以下对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如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公开。
23.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具有”、“可具有”、“包括”或“可包括”指示公开的相应功能、操作、元素等等的存在,但不限制额外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元素等等。此外,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具有”是要指示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征、数字、操作、元素、部件或者其组合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24.应理解,当一元素(例如,第一元素)与另一元素(例如,第二元素)“连接”时,该元素可直接与另一元素连接,或者在该元素和另一元素之间可以有居间的元素(例如,第三元素)。
2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外壳、导流管200和点火针300,外壳包括燃烧部101以及与燃烧部101相连的引射部102。燃烧部101内设置有燃烧内腔103,燃烧部101的表面设置有多个与燃烧内腔103连通的火孔100,点火针300的放电尖端310靠近燃烧部101,放电尖端310用于放电,以引燃从火孔100流出的燃气。引射部102内设置有引射腔104,引射腔104的一端在引射部102的表面形成进气口105,另一端与燃烧内腔103连通,燃气和空气可从进气口105进入到引射腔104,再流向燃烧内腔103。导流管
200固定在引射腔104中并延伸至燃烧内腔103,引射腔104中的燃气和空气经过导流管200再进入到燃烧内腔103。导流管200靠近点火针300的放电尖端310处设置有穿孔201,导流管200内设置有引流结构210,引流结构210用于将导流管200内的燃气引流至穿孔201。
26.在燃气通过导流管200流向燃烧内腔103的过程中,一部分燃气在引流结构210的引流作用下从穿孔201中流出,而穿孔201是靠近点火针300的放电尖端310,因此,从穿孔201流出的这一部分燃气与放电尖端310的距离更近,点火针300的放电尖端310直接点燃从穿孔201流出的这一部分燃气,可以有效提升点火的成功率。
27.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结构210为与导流管200相连的引流板,引流板凸出于导流管200的内壁,并相对导流管200的轴向倾斜设置;在导流管200的进气方向上,引流板与导流管200的连接处位于穿孔201的前方,因此,引流板可以拦截部分燃气,使得被拦截的这部分燃气可以流向引流板后方的穿孔201。同时,在与导流管200的进气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引流板逐渐远离导流管200的内壁,这相当于在进气方向上,燃气可以沿着引流板移动而逐渐靠近穿孔201,以起到引流燃气的作用。
28.进一步的,导流管200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穿孔201和引流板,具体可对导流管200的侧壁进行冲压,将导流管200的一部分侧壁冲压而形成引流板,导流管200缺失一部分侧壁的位置就形成穿孔201,以便于制造成型。
2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外壳由上盖110以及位于上盖110下方的下盖120组合而成,上盖110包括燃烧部101的一部分和引射部102的一部分,下盖120包括燃烧部101的另一部分和引射部102的另一部分。当上盖110和下盖120固定在一起时,二者围合形成燃烧内腔103和引射腔104。由于外壳是由分体的上盖110和下盖120组合而成,这可便于在引射腔104中安装导流管200。
30.进一步的,上盖110的周边设置有翻边111,翻边111与上盖110之间形成插槽112,下盖120插接在插槽112中,采用插接的方式可便于上盖110和下盖120组合在一起,同时,翻边111可起到限制下盖120相对上盖110移位的作用,并有助于提升上盖110和下盖120之间的密封性。
31.当然,为了加强上盖110和下盖120组合的稳固性,上盖110和下盖120还可通过螺钉或铆钉紧固在一起。
3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盖110所包括的燃烧部101以及下盖120所包括的燃烧部101上均设置有多个火孔100,以在燃烧部101的上方和下方都可形成火焰,加强火力。
33.进一步的,上盖110所包括的燃烧部101上的火孔100与下盖120所包括的燃烧部101上的火孔100不同,具体可以是尺寸和/或形状不同,且上盖110所包括的燃烧部101上的火孔100以及下盖120所包括的燃烧部101上的火孔100都在燃烧部101的表面不均匀分布,这可提升燃烧效率,有效降低co等有害气体的生成。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射腔104包括沿进气方向顺次设置的收缩段1041和吼道1042,燃烧内腔103包括与吼道1042相连的扩散段1031,由此形成类似文丘里管的结构。导流管200与吼道1042的内壁固定相连,具体的,导流管200可与吼道1042过盈配合,以卡固在吼道1042处。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电尖端310靠近燃烧部101的与引射部102相连的一端,穿孔201位于燃烧内腔103的与引射腔104相连的一端,因而穿孔201靠近放电尖端310,以使放电
尖端310能够顺利引燃从穿孔201流出的燃气。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点火针300固定在第一支架320上,第一支架320固定在外壳上,这方便控制点火针300的放电尖端310到燃烧部101之间的间距。
3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取暖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燃烧器。有关燃烧器的具体说明可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38.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