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

2022-11-16 10:00: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当儿童身体发生疾病后,为加快儿童康复进程进行输液治疗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但儿童年龄较小因为害怕以及输液过程中的枯燥,常会伴随着哭闹、躁动造成针头松动移位,进而会产生一定的危险性。
3.经查阅相关资料,专利申请号2020113055385,一种儿科护理输液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的底部四角连接有立柱,立柱的下端安装有移动轮,支撑座的顶部后侧连接有靠板,靠板的顶部左右两侧连接有挂钩,支撑座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扶手架,扶手架的上端连接有固定壳,固定壳的顶部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贯穿有竖杆,竖杆上端连接有托板,从动轴的前端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上端铰接有滑块,固定壳的顶部左右两侧通过合页铰接有弧板,弧板前端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该发明通过将输液袋悬挂在挂钩上,儿童手臂扎入针头后放在托板上,通过手臂的重量下压托板,使得竖杆沿导向槽伸入固定壳,利用齿条啮合传动直齿轮,使得从动轴带动活动杆进行转向,利用滑块配合滑槽进行限位导向,使得两组弧板相互靠近,能够对儿童手臂进行有效固定,避免儿童手臂乱动导致的输液受阻。
4.专利申请号2019201014796,一种便捷儿科输液护理床,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abs床头和abs床尾,所述床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的床腿,所述床板的顶部铺设有床垫,所述床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abs床头和abs床尾之间的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固定块相互之间的距离相等。该便捷儿科输液护理床,通过将盖板放在两个横杆之间,使得滑板插入滑槽内,通过将盖板放在两个横杆之间,使得滑板插入滑槽内,当需要阅读书籍时,只需将书籍放置在盖板上,然后沿滑槽滑动盖板,即可调整盖板与身体之间的距离,便于书籍的拿取,同时也方便在护理床上就餐,利用盖板可快速拆卸的特性,有利于提高使用便捷性,再通过固定条、固定块、锁紧螺栓和栏杆的配合使用,便于对栏杆和横杆进行拆卸收存,提高使用便捷性,利用点滴杆与基块的螺纹套接,便于点滴杆的安装和拆卸,提高操作便捷性,再通过医用橡胶制成的靠垫的倾斜设计,配合枕头,便于儿童倾靠输液。
5.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在输液的过程中将儿童手臂强制固定后,虽然保证了儿童输液过程中针头不会发生移位松动,但是长时间固定会导致儿童手臂处于压迫状态,较为不舒适,进而会使得儿童更加烦躁容易反抗哭闹;2)输液袋的支撑杆不能根据不同儿童的身高以及儿童输液过程中的身体姿态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得儿童在输液过程中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解决在输液
的过程中由于儿童手臂被强制固定,且长时间固定会导致儿童手臂处于压迫状态,较为不舒适,进而会使得儿童更加烦躁容易反抗哭闹的问题以及解决输液袋的支撑杆不能根据不同儿童的身高以及儿童输液过程中的身体姿态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得儿童在输液过程中活动范围受到限制的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包括护理床、辅助调节机构、输液袋支撑机构、手臂放置组件,所述辅助调节机构设置于护理床上,所述护理床一侧设有输液袋支撑机构,所述护理床另一侧设有手臂放置组件,辅助调节机构一端与护理床固定连接,辅助调节机构另一端与护理床内部滑动连接,输液袋支撑机构与护理床连接,手臂放置组件与护理床顶部进行滑动连接。
9.儿童躺在护理床上进行输液时,通过调节辅助调节机构,使得儿童可以躺或坐在护理床上,增加儿童的舒适性,儿童输液的手放置在手臂放置组件中,手臂放置组件对输液的手臂进行按摩,防止手臂因长时间保持不动,而造成手臂僵硬的情况发生,另外根据儿童在输液过程中的身体姿态,对手臂放置组件的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此外儿童通过输液袋支撑机构,对输液袋的位置以及高度进行调节,使得儿童在输液过程中的活动范围变大。
10.优选的,所述护理床包括床身、空腔ⅰ、床板、导向槽、梯形滑轨、空腔ⅱ、燕尾形滑槽,所述床板包括床板ⅰ、床板ⅱ,所述床板ⅱ包括限位槽,所述床板ⅰ一侧设有床板ⅱ,床板ⅱ内部设有限位槽,所述床身内部一侧设有空腔ⅰ,所述床身内部另一侧设有空腔ⅱ,所述空腔ⅰ一侧设有床板,所述空腔ⅰ另一侧设有导向槽,所述空腔ⅱ一侧设有燕尾形滑槽,所述空腔ⅱ另一侧设有梯形滑轨,空腔ⅰ位于床身内部且开口朝上,空腔ⅱ位于床身内部且开口朝下,空腔ⅰ与空腔ⅱ处于分隔状态,空腔ⅰ的内壁与床板ⅰ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床板ⅱ一端的两侧分别通过轴与空腔ⅰ的两内壁进行转动连接,床板ⅱ另一端通过限位槽与辅助调节机构进行滑动连接,导向槽关于空腔ⅰ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在空腔ⅰ的两内壁上,其中一组导向槽贯穿空腔ⅰ的内壁,另一组导向槽位于空腔ⅰ的内壁上且与空腔ⅱ相靠近,燕尾形滑槽位于床身底面上,梯形滑轨关于空腔ⅱ的中心线对称地设置有两组,梯形滑轨与床身顶面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辅助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电推缸、衔接板、推杆、u形板、滚柱,所述固定板一侧设有电推缸,电推缸一侧设有衔接板,衔接板一侧设有推杆,推杆一侧设有u形板,u形板一侧设有滚柱,电推缸的底部通过固定板与床身固定连接,电推缸的伸出端通过衔接板与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其中一组导向槽、u形板的底部与另一组导向槽滑动连接,u形板的底部与推杆固定连接,滚柱的两端分别通过轴与u形板顶部的两端进行连接,滚柱放置在限位槽内。
12.启动电推缸,电推缸收缩,电推缸的伸出端通过衔接板带动推杆沿导向槽移动,推杆通过u形板带动滚柱沿限位槽同步移动,进而使床板ⅱ绕轴转动,从而将儿童的躺姿调整为坐姿。
13.优选的,所述输液袋支撑机构包括水平移动调节组件、高度调节组件,所述水平移动调节组件一侧设有高度调节组件,高度调节组件一端与水平移动调节组件进行螺纹连接,高度调节组件另一端与水平移动调节组件进行滑动连接。
14.根据儿童的身高对高度调节组件进行调整,根据儿童在输液过程中身体的姿态对
水平移动调节组件进行调整,从而扩大了儿童在输液过程中的活动范围。
15.优选的,所述水平移动调节组件包括电机ⅰ、丝杠、丝杠螺母、移动板、连接板、加强筋、立柱、挡球、梯形滑条,所述立柱包括光滑段ⅰ、螺纹段、光滑段ⅱ,所述电机ⅰ一侧设有丝杠,丝杠一侧设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一侧设有移动板,移动板一侧设有梯形滑条,移动板另一侧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一侧设有光滑段ⅰ,光滑段ⅰ一侧设有加强筋,光滑段ⅰ另一侧设有螺纹段,螺纹段一侧设有光滑段ⅱ,光滑段ⅱ一侧设有挡球,丝杠一端与空腔ⅱ的内壁进行转动连接,丝杠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ⅰ输出端进行连接,电机ⅰ的底部通过电机座与床身固定连接,丝杠螺母与丝杠进行套接并通过螺纹进行螺纹连接,移动板一端与丝杠螺母固定连接,梯形滑条固定连接在移动板的中部且与燕尾形滑槽相配合进行滑动连接,移动板另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光滑段ⅰ与连接板的中部固定连接,加强筋关于立柱对称设置有两组,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通过加强筋与光滑段ⅰ进行固定连接,挡球与光滑段ⅱ固定连接。
16.启动电机ⅰ,电机ⅰ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带动丝杠螺母沿丝杠移动,丝杠螺母使动移动板通过梯形滑条沿燕尾形滑槽同步移动,移动板通过连接板带动立柱同步移动,加强筋使得立柱在移动过程中更加地稳定。
17.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把手、环形转盘、环形槽、连接杆、滑动球、衔接块、承重板、挡板、滑杆、弹簧ⅰ,所述环形转盘包括内螺纹,所述衔接块包括通孔、连接槽,所述承重板包括连接凸起,所述滑杆包括挂钩,所述把手设置于环形转盘上,所述环形转盘一侧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一端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一侧设有滑动球,所述连接杆另一侧设有衔接块,衔接块一侧设有承重板,承重板一侧设有滑杆,滑杆一侧设有挡板,挡板一侧设有若干弹簧ⅰ,所述滑杆另一侧设有若干挂钩,环形转盘与螺纹段进行套接,环形转盘通过内螺纹与螺纹段进行螺纹连接,把手与环形转盘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环形槽位于环形转盘的上端面内,连接杆一端与滑动球固定连接,滑动球滑动连接在环形槽内,连接杆另一端与衔接块固定连接,衔接块一端通过通孔与光滑段ⅱ进行滑动连接,衔接块另一端通过连接槽、连接凸起的卡接配合与承重板进行固定连接,滑杆一端穿过承重板与挡板固定连接,滑杆另一端与挂钩固定连接,挡板通过弹簧ⅰ与承重板进行连接。
18.通过把手带动环形转盘上的内螺纹沿螺纹段螺旋向下转动,滑动球沿环形槽转动,滑动球通过连接杆使衔接块内的通孔沿光滑段ⅱ向下移动,衔接块带动承重板同步向下移动,弹簧ⅰ减轻了输液袋在下降过程中的晃动程度。
19.优选的,所述手臂放置组件包括放置板、放置块、放置腔、环扣、电机ⅱ、转轴、凸轮、圆盘、按摩柱、弹簧ⅱ,所述放置块包括燕尾槽、容纳腔、连接孔,所述按摩柱包括按摩球,所述放置板一侧设有放置块,放置块的中部设有放置腔,放置腔一侧设有若干连接孔,连接孔一侧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一侧设有电机ⅱ,所述转轴另一侧设有若干凸轮,凸轮一侧设有圆盘,圆盘一侧设有按摩柱,按摩柱一侧设有按摩球,所述按摩柱另一侧设有弹簧ⅱ,所述放置块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环扣,所述放置块底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燕尾槽,放置板悬空地与放置块固定连接,放置腔的侧壁上间隔均等地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与容纳腔相连接,容纳腔位于放置块的内部,转轴一端与容纳腔的内壁转动连接,转轴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ⅱ连接,电机ⅱ通过电机座与放置块固定连接,转轴间隔均等地与凸轮固定连接,凸轮与圆盘相接触,按摩柱一端与圆盘固定连接,弹簧ⅱ套接
在按摩柱上,按摩柱另一端穿过连接孔与按摩球固定连接,环扣间隔均等地与放置块顶面固定连接,燕尾槽与梯形滑轨相配合滑动连接。
20.手动推动放置块,放置块通过燕尾槽沿梯形滑轨扎移动,进而对手臂放置组件的位置进行调整,扎针手掌的手心朝下放置在放置板上,手臂放置在放置腔内,并通过绑带依次交叉穿过环扣对手臂进行固定,启动电机ⅱ,电机ⅱ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凸轮进行转动,当凸轮的最高点与圆盘相接触时,凸轮通过圆盘带动按摩柱沿连接孔移动,弹簧ⅱ处于压缩状态,按摩球对胳膊进行按压,当凸轮的最低点与圆盘相接触时,按摩柱依靠弹簧ⅱ的恢复力,带动按摩球离开胳膊,如此缓解了儿童在输液时的僵硬感。
2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
22.1)本发明通过按摩机构对在输液过程中的儿童被固定的手臂进行按摩放松,进而提高了儿童的舒适性,从而减少了儿童的烦躁甚至反抗哭闹。通过启动电机ⅱ,电机ⅱ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凸轮进行转动,当凸轮的最高点与圆盘相接触时,凸轮通过圆盘带动按摩柱沿连接孔移动,弹簧ⅱ处于压缩状态,按摩球对胳膊进行按压,当凸轮的最低点与圆盘相接触时,按摩柱依靠弹簧ⅱ的恢复力,带动按摩球离开胳膊,如此往往复运动,对输液的手臂进行按摩,提高了舒适性,减少了引起儿童烦躁甚至哭闹的因素。
23.2)本发明通过启动电机ⅰ,电机ⅰ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带动丝杠螺母沿丝杠移动,丝杠螺母使动移动板通过梯形滑条沿燕尾形滑槽同步移动,移动板通过连接板带动立柱同步移动,进而对输液袋在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调节;另外通过把手带动环形转盘上的内螺纹沿螺纹段螺旋向下转动,滑动球沿环形槽转动,滑动球通过连接杆使衔接块内的通孔沿光滑段ⅱ向下移动,衔接块带动承重板同步向下移动,进而降低输液袋的高度,根据儿童在输液过程中的姿态,通过水平移动调节组件、高度调节组件对输液袋的位置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扩大了儿童在输液过程中的活动范围。
附图说明
24.附图1是本发明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25.附图2是本发明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3是本发明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又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4是本发明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中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5是本发明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中护理床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6是本发明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中辅助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7是本发明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中辅助调节机构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8是本发明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中高度调节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2.附图9是本发明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中立柱与移动板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10是本发明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中手臂放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11是本发明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中手臂放置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护理床;10、床身;11、空腔ⅰ;12、床板;120、床板ⅰ;121、床板ⅱ;1210、限位槽;13、导向槽;14、梯形滑轨;15、空腔ⅱ;16、燕尾形滑槽;2、辅助调节机构;21、固定板;22、
电推缸;23、衔接板;24、推杆;25、u形板;26、滚柱;3、输液袋支撑机构;30、水平移动调节组件;300、电机ⅰ;301、丝杠;302、丝杠螺母;303、移动板;304、连接板;305、加强筋;306、立柱;3060、光滑段ⅰ;3061、螺纹段;3062、光滑段ⅱ;307、挡球;308、梯形滑条;31、高度调节组件;310、把手;311、环形转盘;3110、内螺纹;312、环形槽;313、连接杆;314、滑动球;315、衔接块;3150、通孔;3151、连接槽;316、承重板;3160、连接凸起;317、挡板;318、滑杆;3180、挂钩;319、弹簧ⅰ;4、手臂放置组件;40、放置板;41、放置块;410、燕尾槽;411、容纳腔;412、连接孔;42、放置腔;43、环扣;44、电机ⅱ;45、转轴;46、凸轮;47、圆盘;48、按摩柱;480、按摩球;49、弹簧ⅱ。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1-11,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一种儿科输液护理装置,包括护理床1、辅助调节机构2、输液袋支撑机构3、手臂放置组件4,所述辅助调节机构2设置于护理床1上,所述护理床1一侧设有输液袋支撑机构3,所述护理床1另一侧设有手臂放置组件4,辅助调节机构2一端与护理床1固定连接,辅助调节机构2另一端与护理床1内部滑动连接,输液袋支撑机构3与护理床1连接,手臂放置组件4与护理床1顶部进行滑动连接。
38.儿童躺在护理床1上进行输液时,通过调节辅助调节机构2,使得儿童可以躺或坐在护理床1上,增加儿童的舒适性,儿童输液的手放置在手臂放置组件4中,手臂放置组件4对输液的手臂进行按摩,防止手臂因长时间保持不动,而造成手臂僵硬的情况发生,另外根据儿童在输液过程中的身体姿态,对手臂放置组件4的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此外儿童通过输液袋支撑机构3,对输液袋的位置以及高度进行调节,使得儿童在输液过程中的活动范围变大。
39.所述护理床1包括床身10、空腔ⅰ11、床板12、导向槽13、梯形滑轨14、空腔ⅱ15、燕尾形滑槽16,所述床板12包括床板ⅰ120、床板ⅱ121,所述床板ⅱ121包括限位槽1210,所述床板ⅰ120一侧设有床板ⅱ121,床板ⅱ121内部设有限位槽1210,所述床身10内部一侧设有空腔ⅰ11,所述床身10内部另一侧设有空腔ⅱ15,所述空腔ⅰ11一侧设有床板12,所述空腔ⅰ11另一侧设有导向槽13,所述空腔ⅱ15一侧设有燕尾形滑槽16,所述空腔ⅱ15另一侧设有梯形滑轨14,空腔ⅰ11位于床身10内部且开口朝上,空腔ⅱ15位于床身10内部且开口朝下,空腔ⅰ11与空腔ⅱ15处于分隔状态,空腔ⅰ11的内壁与床板ⅰ120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床板ⅱ121一端的两侧分别通过轴与空腔ⅰ11的两内壁进行转动连接,床板ⅱ15另一端通过限位槽1210与辅助调节机构2进行滑动连接,导向槽13关于空腔ⅰ1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在空腔ⅰ11的两内壁上,其中一组导向槽13贯穿空腔ⅰ11的内壁,另一组导向槽13位于空腔ⅰ11的内壁上且与空腔ⅱ15相靠近,燕尾形滑槽16位于床身10底面上,梯形滑轨14关于空腔ⅱ15的中心线对称地设置有两组,梯形滑轨14与床身10顶面固定连接。
40.所述辅助调节机构2包括固定板21、电推缸22、衔接板23、推杆24、u形板25、滚柱26,所述固定板21一侧设有电推缸22,电推缸22一侧设有衔接板23,衔接板23一侧设有推杆
24,推杆24一侧设有u形板25,u形板25一侧设有滚柱26,电推缸22的底部通过固定板21与床身10固定连接,电推缸22的伸出端通过衔接板23与推杆24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杆24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其中一组导向槽13、u形板25的底部与另一组导向槽13滑动连接,u形板25的底部与推杆24固定连接,滚柱26的两端分别通过轴与u形板25顶部的两端进行连接,滚柱26放置在限位槽1210内。
41.启动电推缸22,电推缸22收缩,电推缸22的伸出端通过衔接板23带动推杆24沿导向槽1210移动,推杆24通过u形板25带动滚柱26沿限位槽13同步移动,进而使床板ⅱ121绕轴转动,从而将儿童的躺姿调整为坐姿。
42.所述输液袋支撑机构3包括水平移动调节组件30、高度调节组件31,所述水平移动调节组件30一侧设有高度调节组件31,高度调节组件31一端与水平移动调节组件30进行螺纹连接,高度调节组件31另一端与水平移动调节组件30进行滑动连接。
43.根据儿童的身高对高度调节组件31进行调整,根据儿童在输液过程中身体的姿态对水平移动调节组件30进行调整,从而扩大了儿童在输液过程中的活动范围。
44.所述水平移动调节组件30包括电机ⅰ300、丝杠301、丝杠螺母302、移动板303、连接板304、加强筋305、立柱306、挡球307、梯形滑条308,所述立柱306包括光滑段ⅰ3060、螺纹段3061、光滑段ⅱ3062,所述电机ⅰ300一侧设有丝杠301,丝杠301一侧设有丝杠螺母302,丝杠螺母302一侧设有移动板303,移动板303一侧设有梯形滑条308,移动板303另一侧设有连接板304,连接板304一侧设有光滑段ⅰ3060,光滑段ⅰ3060一侧设有加强筋305,光滑段ⅰ3060另一侧设有螺纹段3061,螺纹段3061一侧设有光滑段ⅱ3062,光滑段ⅱ3062一侧设有挡球307,丝杠301一端与空腔ⅱ15的内壁进行转动连接,丝杠301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ⅰ300输出端进行连接,电机ⅰ300的底部通过电机座与床身10固定连接,丝杠螺母302与丝杠301进行套接并通过螺纹进行螺纹连接,移动板303一端与丝杠螺母302固定连接,梯形滑条308固定连接在移动板303的中部且与燕尾形滑槽16相配合进行滑动连接,移动板303另一端与连接板304固定连接,光滑段ⅰ3060与连接板304的中部固定连接,加强筋305关于立柱306对称设置有两组,连接板304的两端分别通过加强筋305与光滑段ⅰ3060进行固定连接,挡球307与光滑段ⅱ3062固定连接。
45.启动电机ⅰ300,电机ⅰ30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带动丝杠301转动,丝杠301带动丝杠螺母302沿丝杠301移动,丝杠螺母302使移动板303通过梯形滑条308沿燕尾形滑槽16同步移动,移动板303通过连接板304带动立柱306同步移动,加强筋305使得立柱306在移动过程中更加地稳定。
46.所述高度调节组件31包括把手310、环形转盘311、环形槽312、连接杆313、滑动球314、衔接块315、承重板316、挡板317、滑杆318、弹簧ⅰ319,所述环形转盘311包括内螺纹3110,所述衔接块315包括通孔3150、连接槽3151,所述承重板316包括连接凸起3160,所述滑杆318包括挂钩3180,所述把手310设置于环形转盘311上,所述环形转盘311一侧设有环形槽312,环形槽312一端设有连接杆313,连接杆313一侧设有滑动球314,所述连接杆313另一侧设有衔接块315,衔接块315一侧设有承重板316,承重板316一侧设有滑杆318,滑杆318一侧设有挡板317,挡板317一侧设有若干弹簧ⅰ319,所述滑杆318另一侧设有若干挂钩3180,环形转盘311与螺纹段3061进行套接,环形转盘311通过内螺纹3110与螺纹段3061进行螺纹连接,把手310与环形转盘31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环形槽312位于环形转盘311的上
端面内,连接杆313一端与滑动球314固定连接,滑动球314滑动连接在环形槽312内,连接杆313另一端与衔接块315固定连接,衔接块315一端通过通孔3150与光滑段ⅱ3062进行滑动连接,衔接块315另一端通过连接槽3151、连接凸起3160的卡接配合与承重板316进行固定连接,滑杆318一端穿过承重板316与挡板317固定连接,滑杆318另一端与挂钩3180固定连接,挡板317通过弹簧ⅰ319与承重板316进行连接。
47.通过把手310带动环形转盘311上的内螺纹3110沿螺纹段3061螺旋向下转动,滑动球314沿环形槽312转动,滑动球314通过连接杆313使衔接块315内的通孔3150沿光滑段ⅱ3062向下移动,衔接块315带动承重板316同步向下移动,弹簧ⅰ319减轻了输液袋在下降过程中的晃动程度。
48.所述手臂放置组件4包括放置板40、放置块41、放置腔42、环扣43、电机ⅱ44、转轴45、凸轮46、圆盘47、按摩柱48、弹簧ⅱ49,所述放置块41包括燕尾槽410、容纳腔411、连接孔412,所述按摩柱48包括按摩球480,所述放置板40一侧设有放置块41,放置块41的中部设有放置腔42,放置腔42一侧设有若干连接孔412,连接孔412一侧设有容纳腔411,容纳腔411内部设有转轴45,所述转轴45一侧设有电机ⅱ44,所述转轴45另一侧设有若干凸轮46,凸轮46一侧设有圆盘47,圆盘47一侧设有按摩柱48,按摩柱48一侧设有按摩球480,所述按摩柱48另一侧设有弹簧ⅱ49,所述放置块41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环扣43,所述放置块41底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燕尾槽410,放置板40悬空地与放置块41固定连接,放置腔42的侧壁上间隔均等地设有连接孔412,连接孔412与容纳腔411相连接,容纳腔411位于放置块41的内部,转轴45一端与容纳腔411的内壁转动连接,转轴45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ⅱ44连接,电机ⅱ44通过电机座与放置块41固定连接,转轴45间隔均等地与凸轮46固定连接,凸轮46与圆盘47相接触,按摩柱48一端与圆盘47固定连接,弹簧ⅱ49套接在按摩柱48上,按摩柱48另一端穿过连接孔412与按摩球480固定连接,环扣43间隔均等地与放置块41顶面固定连接,燕尾槽410与梯形滑轨14相配合滑动连接。
49.手动推动放置块41,放置块41通过燕尾槽410沿梯形滑轨14扎移动,进而对手臂放置组件4的位置进行调整,扎针手掌的手心朝下放置在放置板40上,手臂放置在放置腔42内,并通过绑带依次交叉穿过环扣43对手臂进行固定,启动电机ⅱ44,电机ⅱ4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带动转轴45转动,转轴45带动凸轮46进行转动,当凸轮46的最高点与圆盘47相接触时,凸轮46通过圆盘47带动按摩柱48沿连接孔412移动,弹簧ⅱ49处于压缩状态,按摩球480对胳膊进行按压,当凸轮46的最低点与圆盘47相接触时,按摩柱48依靠弹簧ⅱ49的恢复力,带动按摩球480离开胳膊,如此缓解了儿童在输液时的僵硬感。
50.以上内容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