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渗油感知方法及感应膜与流程

2022-11-16 07:49: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油液感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渗油感知方法及感应膜。


背景技术:

2.原油和成品油是当代重要资源,具有较高的价值。在原油或成品油的输送过程中,除了人为破坏输送结构外,因酸性土地的腐蚀、空气氧化和结构老化等原因,容易出现输送结构破损,导致油液泄漏的现象。一旦油液泄漏,不仅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损失,还会污染环境。因此检测油液泄漏在油液输送系统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3.相关技术中的油液泄漏检测方法包括在油液输送结构外周安装气体传感器;获取气体传感器产生的信号数据;当信号数据超过阈值时,发出报警。当油液发生泄漏后,油液散发出的气体被气体传感器获取,从而使气体传感器产生的信号数据发生变化并超过阈值,工作人员接到报警,得知油液发生泄漏,从而及时进行处理。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油液输送结构通常埋设在土壤中或架设在地面上,且长度较长。所处环境复杂,传感器容易受到干扰。例如,风雨天气、行人、车辆和动物等均容易影响气体传感器的判断准确性,导致传感器检测精度下降,误报率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有助于降低误报率,提高油液感知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渗油感知方法及感应膜。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渗油感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渗油感知方法,构成薄膜电容器的导电层和绝缘层中至少一个制备材料中添加有与油液接触后发生溶解或溶胀的粘结剂材料;将薄膜电容器两导电层通入低压交流电,使薄膜电容器与交流电供电端构成交流回路;获取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根据电信号与信号阈值比较的结果生成感知信号并输出。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薄膜电容器设置在油液输送结构的外周,当油液发生泄漏后,油液与薄膜电容器接触。薄膜电容器的导电层和/或绝缘层中设置有粘结剂。粘结剂与油液反应,发生溶解或溶胀。致使薄膜电容器所处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发生突变,从而生成感知信号。便于工作人员得知油液发生泄漏。采用粘结剂与油液反应的方式,触发感知信号的生成。相比使用传感器检测油液泄漏的方式,只有与油液接触后,本技术才会生成感知信号,不易受环境影响,有助于降低误报率。本技术中的薄膜电容器柔性较好,便于重复包覆在油液输送结构的外周。有助于提高感知精度。
8.可选的,薄膜电容器的导电层的制备材料至少由导电粉和所述粘结剂的混合物构成。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层中设置有粘结剂,油液发生泄漏后,与导电层接
触。当绝缘层中没有粘结剂时,导电层中的粘结剂发生溶解或溶胀反应。随着油液泄漏量的增大,油液与两层导电层均接触,当粘结剂与油液发生溶解反应时,导电层中的导电粉失去粘结剂的紧固作用,向四周分散,导致导电粉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薄膜电容器的电阻值增大,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发生变化;当粘结剂与油液发生溶胀反应时,导电层中导电粉之间的距离增大,电阻值随之增大,使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发生变化。甚至在油液量充足的情况下,导电粉之间失去粘结剂的约束作用或距离过远,致使薄膜电容器无法导电,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发生突变,促使感知信号生成。直接通过油液引发感知信号的生成,受环境影响程度低,误报率低。
10.可选的,薄膜电容器的绝缘层的制备材料至少由绝缘粉和所述粘结剂的混合物构成。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层中设置有粘结剂。当导电层中没有粘结剂时,油液与绝缘层接触后,使绝缘层中的粘结剂发生溶解或溶胀反应。当发生溶解反应时,导电层随着绝缘层发生形变,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当油液泄漏一定量后,绝缘层局部出现孔洞,孔洞两侧的导电层进入孔洞中相互接触,使薄膜电容器所处电路形成短路状态,电信号发生突变;当发生溶胀反应时,绝缘层厚度增大,两层导电层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且受到拉伸,厚度减小,最后被扯断。使薄膜电容器无法导电,交流回路呈断路状态,电信号发生变化。
12.当导电层中也含有粘结剂时,薄膜电容器的导电层和绝缘层均发生变化,致使薄膜电容无法导电或电阻值增大。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发生变化,促使感知信号生成。
13.可选的,所述粘结剂包括丁苯橡胶、聚异丁烯、聚丁二烯、乙丙橡胶、聚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羧甲基纤维素材料中至少一种;所述电信号包括电压信号、电流信号、时钟信号或电阻信号。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结剂易于购买。电信号可直接从交流回路中采集获得,简单、直接且易于后续处理。
15.可选的,所述根据电信号与信号阈值比较的结果生成感知信号并输出的步骤包括:在电信号的数值变化范围大于或等于信号阈值时,生成感知信号并输出;所述电信号的数值包括频率和/或幅值。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计算电信号数值的变化量,将变化量与信号阈值进行比较,决定感知信号的生成。精度更高,不易误报,有助于降低误报率。
17.可选的,所述根据电信号与信号阈值比较的结果生成感知信号并输出的步骤包括:在电信号的值超过信号阈值中的信号上限阈值和/或低于信号下限阈值时,生成感知信号并输出。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获取的电信号超过信号阈值的上限值或下限值时,即生成感知信号。有助于提高灵敏度,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感应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感应膜,包括两个导电层和位于两个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导电层和所
述绝缘层中至少有一个制备材料包含用于与油液接触后发生溶解或溶胀的粘结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绝缘层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层由至少一条铺设在绝缘层一面的导电带形成;所述导电带迂回铺设在所述绝缘层上,相邻所述导电带之间均具有间隙。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应膜呈电容结构,将两个导电层接入同一个交流回路中后,交流回路中生成电信号数据。当油液与导电层或绝缘层接触后,粘结剂与油液发生溶解或溶胀反应。导致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数据因感应膜而改变。通过检测电信号数据的变化便可得知油液是否发生泄漏。感应膜能够与油液发生反应,从而改变自身所处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数据。直接通过油液获知油液的泄漏情况,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误报率低,检测精度较高。
21.可选的,所述导电层至少由导电粉和所述粘结剂的混合物构成;所述导电粉包括石墨粉、铝粉、铜粉、银粉、导电碳纤维、石墨烯、碳纳米管、科琴黑材料中至少一种;所述粘结剂包括丁苯橡胶、聚异丁烯、聚丁二烯、乙丙橡胶、聚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羧甲基纤维素材料中至少一种。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层中设置有粘结剂,当油液泄漏后,与导电层接触。导电层中的粘结剂发生溶解或溶胀,使导电层中的导电粉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导电层的电阻增大,甚至使导电层无法导电。当油液的泄漏量使两层导电层均与油液接触时,感应膜所处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数据及发生突变。此时向工作人员发生感知信号,有助于降低误报率。
23.可选的,所述绝缘层至少由绝缘粉和所述粘结剂的混合物构成;所述绝缘粉设为溶解度参数在14-20之间的聚合物;所述绝缘粉包括丁苯橡胶、聚异丁烯、聚丁二烯、乙丙橡胶、聚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中至少一种。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层和导电层中均包含有粘结剂,当油液泄漏时,绝缘层和导电层均因粘结剂发生变化。有助于增大感应膜所处交流电路中电信号的变化幅度,从而有助于降低误报率,提高感知精度。
25.可选的,所述导电层远离绝缘层的一面设有保护层,两个所述保护层中至少有一个设有若干用于供油液流入并抵达所述导电层的通孔;所述保护层由绝缘材质制成;所述保护层和通孔用于与油液形成毛细现象。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液通过通孔穿过保护层与导电层和/或绝缘层接触。保护层对导电层和绝缘层进行保护,使感应膜在运输、安装或者使用过程中,导电层和绝缘层不易被其他物体破坏。有助于降低误报率,保证检测精度。毛细现象有助于促进油液进入到通孔中,从而与导电层和绝缘层接触,触发感应膜所处交流回路中电信号数据的变化。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薄膜电容器的导电层和绝缘层中至少一个设置粘结剂,使油液与薄膜电容器接触后,引发薄膜电容器所处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变化。通过监测电信号的变化实现对油液泄漏的感知,不易受环境影响,误报率低,感知精度高;
2.导电层和绝缘层中均包含粘结剂,油液泄漏后,与薄膜电容器接触,导电层和绝缘层中的粘结剂均发生反应,使薄膜电容器所处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发生突变,所需油液量减少,灵敏度提高。
附图说明
28.图1是渗油感知方法的框图;图2是渗油感知方法中薄膜电容器的截面图;图3是感应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感应膜的另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感应膜的又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导电层;2、绝缘层;3、间隙;4、保护层;4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毛细现象是指浸润液体在细管里升高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降低的现象。例如,将细小的玻璃管插入水中,水会在管中上升一定高度才停止。此时,管中的水位高度高于管外的水位高度。再例如,把细小玻璃管插入水银中时,水银会在管中下降一定高度,也为毛细现象。
32.在洁净的玻璃上放一滴水,它会附着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浸入水中再取出,玻璃的表面会沾上一层水。这种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水相对于玻璃为浸润液体,即液体与细管是否能够发生毛细现象由液体与细管的相对材质决定。
33.毛细现象中液体上升或下降的高度计算公式为:h= 。式中h为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单位cm;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单位mn/m;为液体表面对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单位为度;为液体密度,单位g/cm
³
;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cm/s
²
;r为毛细管的半径,单位cm。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渗油感知方法。
35.参照图1和图2,渗油感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构成薄膜电容器的导电层1和绝缘层2中至少一个制备材料中添加有与油液接触后发生溶解或溶胀的粘结剂材料;s200、将薄膜电容器两导电层1通入低压交流电,使薄膜电容器与交流电供电端构成交流回路;s300、获取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s400、根据电信号与信号阈值比较的结果生成感知信号并输出。通过获取薄膜电容器所处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判断油液是否发生泄漏。即当油液发生泄漏后,油液与薄膜电容器的导电层1和/或绝缘层2接触。油液与导电层1和/或绝缘层2中的粘结剂发生溶解或溶胀反应,使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发生突变。电信号发生突变后,促使感应信号生成。使工作人员得知油液发生泄漏的信息,从而及时进行处理。由于直接利用与油液发生反应的粘
结剂感知油液的渗漏情况,感知精度较高,且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风雨天气、雷雨天气或人、车和动物等,误报率较低。
36.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低压交流电可选择由输出电压在4.3-12v之间的交流电源提供。交流电源指能够提供交流电的电源产品或电路模块,在本方案一实施例中,交流电源输出电压为5v,在另一实施例中,交流电源输出电压为5.5v。交流电源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薄膜电容器的两个导电层1上,从而构成交流回路。可以通过处理器或处理芯片获取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电信号可以是电压信号、电流信号、时钟信号或电阻信号。处理器或处理芯片获取到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后,与信号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生成感知信号,而后输出。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得知油液泄漏的情况,可以使用控制器接收处理器或处理芯片输出的感知信号。当控制器接收到感知信号后,可控制报警程序进行报警,也可控制与控制器连接的报警器报警。处理器可以是单片机或plc控制器;处理芯片可以是mcu或集成芯片;控制器可以是pc端或plc控制系统。
37.作为本实施例中薄膜电容器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薄膜电容器的导电层1的制备材料至少由导电粉和粘结剂的混合物构成,绝缘层2的制备材料选用可成膜的高分子材料,例如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酯、聚碳酸、聚苯硫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砜、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等。粘结剂包括丁苯橡胶、聚异丁烯、聚丁二烯、乙丙橡胶、聚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羧甲基纤维素材料中至少一种。导电粉选用具有导电功能的材料,例如石墨粉、铝粉、铜粉、银粉等导电金属粉,此外,导电粉也可选用导电碳纤维、石墨烯、碳纳米管、科琴黑等导电碳粉。
38.一种导电层1制作实施方式,参照图2,包括在制作导电层1时,将粘结剂与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溶解呈溶液。而后在溶液中加入导电粉,搅拌均匀即可。溶剂选用溶解度参数为14-20之间的有机溶剂,例如石油醚、正己烷等脂肪烃类或,或苯等芳香烃及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而后通过涂刷的方式将溶液涂刷在绝缘层2的表面上,通过自然风干或真空干燥等方式去除溶液中的溶剂,形成导电层1。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对管道类等环形的油液输送结构进行油液渗漏感知时,需要将溶液迂回涂刷在绝缘层2的表面上,形成至少一条连续的导电带。避免铺设薄膜电容器时,导电层1构成线圈结构。此外,也可通过改变薄膜电容器的铺设方式避免导电层1形成线圈结构。
39.在油液发生泄漏时,油液与导电层1和绝缘层2接触。随着油液泄漏量的增加,油液透过绝缘层2或从薄膜电容器的边侧与另一层导电层1接触。导电层1中的粘结剂与油液发生溶解或溶胀反应。当粘结剂与油液发生溶解反应时,导电粉失去粘结剂的紧固作用,流动到绝缘层2的表面上,导致导电粉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导致导电层1电阻增大。随着与导电层1接触的油液量的增加,粘结剂溶解程度增大,致使导电层1局部断裂。当两层导电层1均有局部发生断裂时,导致薄膜电容器所处交流回路呈现断路状态。
40.当发生溶胀反应时,粘结剂促使导电粉之间的距离增大,导致导电层1电阻值增大,甚至使导电层1无法导电。从而导致薄膜电容器所处交流回路呈断路状态。
41.作为本实施例中薄膜电容器的另一实施方式,参照图2,薄膜电容器的绝缘层2的制备材料至少由绝缘粉和粘结剂的混合物构成。导电层1的制备材料至少由导电粉和粘结剂的混合物构成。其中,绝缘粉选用溶解度参数为14-20之间的聚合物,例如丁苯橡胶、聚异
丁烯、聚丁二烯、乙丙橡胶、聚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丙烯和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将绝缘粉与粘结剂均匀混合后,形成绝缘层2,而后可以按照上一薄膜电容器实施方式中的方式铺设导电层1。
42.在油液发生泄漏时,油液与导电层1和绝缘层2接触。导电层1和绝缘层2中的粘结剂与油液发生溶解或溶胀反应。当粘结剂与油液发生溶解反应时,导电层1中的导电粉之间距离增大,甚至导致导电层1无法导电;绝缘层2因粘结剂溶解,形成孔洞。后续与薄膜电容器接触的油液穿过孔洞,与另一个导电层1接触,使薄膜电容器的电阻值增大甚至无法导电。从而导致薄膜电容器所处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值增大或形成断路。
43.当粘结剂与油液发生溶胀反应时,与油液优先接触的导电层1中的导电粉之间的距离增大,导电层1的电阻值增大。绝缘层2发生扩张形变,导致另一个导电层1受到拉扯,受到拉扯的导电层1中的导电粉之间的距离增大。若绝缘层2扩张形变程度继续增大,容易导致受到拉扯的导电层1局部断裂。
44.作为本实施例中薄膜电容器的又一实施方式,参照图2,薄膜电容器的绝缘层2的制备材料至少由绝缘粉和粘结剂的混合物构成。导电层1由导电粉构成。导电层1可以通过粘结等方式固定在绝缘层2的表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当只有绝缘层2中设置有粘结剂时,将导电层1制作成能够因绝缘层2的形变而发生形变的柔性层结构。当油液与绝缘层2接触后,绝缘层2中的粘结剂发生溶解或溶胀反应。当发生溶解反应时,绝缘层2形成孔洞,两侧的导电层1因孔洞产生形变,相向移动,从而接触,导致交流回路形成短路状态。当发生溶胀反应时,绝缘层2膨胀,两侧的导电层1受到拉扯,随着绝缘层2的膨胀相背移动,从而均被扯断,使交流回路电阻增大或呈断路。
45.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在获取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时,对电信号进行滤波去噪、校准、放大等处理,具体可通过集成在处理器或处理芯片中的滤波器、校准电路、功放电路等算法或电路实现。此外,在交流回路中的电流较小不满足采集器处理的范围时,需要对电流信号进行放大。为了获取电信号的数值,进行采样、时域变换和/或频域分析等处理,在处理器或处理芯片中可通过滤波器、信号处理器、放大器等电路或算法程序来实现。
46.获取到电信号后,s400、根据电信号与信号阈值比较的结果生成感知信号并输出的步骤包括:在电信号的数值变化范围大于或等于信号阈值时,生成感知信号并输出;其中,电信号的数值包括频率和/或幅值。
47.具体的,采集交流回路中的电压信号,当油液与薄膜电容器发生接触后,交流回路中的电阻值增大、或交流回路呈断路或交流回路呈短路。致使电压信号变化。此时处理器或处理芯片计算出变化前后的电压信号数值的差值。将差值与信号阈值进行比较。若差值大于信号阈值,则生成感知信号,否则不生成。
48.作为本方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s400、根据电信号与信号阈值比较的结果生成感知信号并输出的步骤包括:在电信号的值超过信号阈值中的信号上限阈值和/或低于信号下限阈值时,生成感知信号并输出。
49.具体的,采集交流回路中的电压信号,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的数值与信号阈值进行比较。信号阈值包括信号上限阈值和信号下限阈值。当电压信号的数值超过信号上限阈
值和/或低于信号下限阈值时,生成感知信号并输出。
50.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在薄膜电容器的导电层1和/或绝缘层2的制备材料中添加粘结剂材料,而后将薄膜电容器接入交流回路中。通过获取薄膜电容器所处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判断油液是否发生泄漏。当油液发生泄漏并与薄膜电容器接触时,粘结剂与油液发生溶解或溶胀反应,致使薄膜电容器所处交流回路中的电阻值增大,或交流回路呈断路或短路。从而导致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发生突变。此时生成感知信号并输出,提醒工作人员油液发生泄漏。
51.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感应膜,用于感应油液。参照图3,感应膜包括两个导电层1和一个位于两个导电层1之间的绝缘层2。两个导电层1分别铺设在绝缘层2的一个面上,并与绝缘层2固定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胶接,也可以是热熔连接。导电层1和绝缘层2中至少有一个制备材料包含用于与油液接触后发生溶解或溶胀的粘结剂。粘结剂包括丁苯橡胶、聚异丁烯、聚丁二烯、乙丙橡胶、聚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羧甲基纤维素材料中至少一种。粘结剂与油液接触后,发生溶胀或溶解反应。
52.作为感应膜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3,导电层1和绝缘层2中均设有粘结剂。其中,导电层1至少由导电粉和粘结剂的混合物构成。导电粉包括石墨粉、铝粉、铜粉、银粉、导电碳纤维、石墨烯、碳纳米管、科琴黑材料中至少一种;绝缘层2至少由绝缘粉和粘结剂的混合物构成。绝缘粉设为溶解度参数在14-20之间的聚合物;具体的,绝缘粉包括丁苯橡胶、聚异丁烯、聚丁二烯、乙丙橡胶、聚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中至少一种。
53.作为感应膜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3,导电层1中设有粘结剂,绝缘层2中不设有粘结剂。导电层1至少由导电粉和粘结剂的混合物构成。导电粉包括石墨粉、铝粉、铜粉、银粉、导电碳纤维、石墨烯、碳纳米管、科琴黑材料中至少一种;绝缘层2由可成膜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例如聚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
54.作为感应膜的又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3,绝缘层2中设有粘结剂,导电层1中不设有粘结剂。为了便于对油液进行检测,导电层1设为能够跟随绝缘层2局部变化而产生形变的柔性结构。绝缘层2至少由绝缘粉和粘结剂的混合物构成。绝缘粉设为溶解度参数在14-20之间的聚合物;具体的,绝缘粉包括丁苯橡胶、聚异丁烯、聚丁二烯、乙丙橡胶、聚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中至少一种。导电层1可以由铝粉、铜粉、银粉中至少一种材料制成。
55.参照图3,导电层1由至少一条铺设在绝缘层2一面的导电带形成。作为导电层1的一种实施方式,导电带设置有一条,且导电带迂回铺设在绝缘层2上,相邻导电带之间均具有间隙3。间隙3使导电带中通有交流电时,导电带的任何位置均通有交流电。便于使油液与导电带接触时,造成导电带所处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数据发生变化。
56.作为导电层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4,导电带设置有多条,多条导电带均铺设在绝缘层2的表面上,且多条导电带相互平行。相邻导电带之间形成有间隙3。需要应用感应膜时,使用导线将多条导电带串联在交流回路中即可。
57.作为导电层1的又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5,导电带设置有多条,多条导电带均铺设在绝缘层2的表面上,且导电带均迂回设置。位于同一表面上的相邻导电带首尾相连。
58.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在向导电层1中通入交流电时,导电层1的任意位置均流通有交流电。从而使导电带之间形成有间隙3。但也可以使用绝缘介质对导电带进行分隔,达到此目的。
59.参照图5,导电层1远离绝缘层2的一面设置有保护层4,保护层4由绝缘材质制成,具体的,保护层4包括橡胶或塑料材料中至少一种。保护层4对导电层1和绝缘层2起到物理保护,有助于防止保护层4和绝缘层2与其他物体刮碰,结构被破坏。保护层4也可设置成防腐蚀层,有防腐材料制成。对导电层1和绝缘层2进行保护,避免受到腐蚀。保护层4与绝缘层2或导电层1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粘结,也可以是通过热熔加工实现连接。两个保护层4中至少有一个设有若干用于供油液流入并抵达导电层1的通孔41。在图5中,两个保护层4中只有一个设有通孔41。在使用感应膜时,将设有通孔41的保护层4与油液传送结构的外周面抵接。当油液发生泄漏时,油液穿过通孔41与导电层1抵接。不难理解的是,两个保护层4上均可以设置通孔41。
60.参照图5,保护层4和通孔41与油液形成毛细现象。本技术中的毛细现象指油液与保护层4接触后,油液因毛细现象自动进入通孔41中的情况。即指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升高的现象。实现方式为根据感应膜感知的油液类型,选择具有绝缘性质,且能够与感知的油液形成浸润现象的材质即可。由于毛细现象中液体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的半径有关,即与通孔41的半径有关,因此可根据保护层4的厚度设置通孔41的半径。即通孔41的半径越小,油液进入到通孔41中的深度越大,从而便于油液与导电层1接触。
6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感应膜的实施原理为:需要对油液进行感知时,例如对油液的泄漏进行实时检测。即可将感应膜设置在油液输送结构的外周侧,并将感应膜的两个导电层1连接在同一交流回路中。感应膜呈电容结构,交流回路中生成有电信号数据。当油液与感应膜接触后,感应膜使交流回路中的电阻值增大,甚至使交流回路呈现断路状态。从而导致交流回路中的电信号数据发生突变。通过获取交流电路中的电信号数据的变化,即可得知油液是否发生泄漏。
6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