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直流无刷循环水泵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05:18: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直流无刷循环水泵。


背景技术:

2.直流无刷循环水泵可应用于冷暖床垫中,用于增强内部水流的流动性,现有的无刷循环水泵已经能够通过工作时始终保持悬浮状态的转子减少噪音,但在使用过程中,转子与轴、泵盖之间还是会容易产生相对摩擦,发出一定的机械噪音,因此,为进一步降低水泵发出的机械噪音,就需要需要通过减少转子与轴、泵盖之间的摩擦。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流无刷循环水泵。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直流无刷循环水泵,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泵盖、泵壳和后盖,所述泵盖内设置有轴,所述泵壳内侧固定设置有隔水套,所述轴外侧依次设置有轴承、转子、磁环、隔水套、铁芯和所述泵壳,所述轴承、转子和磁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铁芯靠近泵盖一侧设置有下线架,所述铁芯靠近后盖一侧依次设置有上线架和控制板,所述泵盖上还设置有对应轴的垫片。
6.所述泵盖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外侧设置有环形进水防滑条,所述出水口外侧设置有环形出水防滑条。
7.所述泵盖外侧设置有螺纹固定孔一,所述泵壳外侧设置有与螺纹固定孔一对应的螺纹固定孔二,所述螺纹固定孔一和螺纹固定孔二内螺纹设置有螺丝,所述螺纹固定孔一设置有对应螺丝外侧的环形凸条,所述螺纹固定孔二设置有对应所述环形凸条的环形凹槽。
8.所述泵壳靠近泵盖的端面设置有环形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9.所述进水口中心设置有轴固定腔,所述轴固定腔端面设置有垫片,所述轴固定腔还均匀设置有若干固定连接在进水口内侧的筋条,所述隔水套内设置有对应轴的轴固定腔二,所述轴分别固定设置在轴固定腔、轴固定腔二和垫片内。
10.所述转子端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叶轮,所述叶轮两侧设有弧线,各所述叶轮末端固定连接,所述叶轮中心设置有对应轴固定腔的圆形凹槽。
11.所述泵壳靠近后盖一侧设置有环形凹槽和环形凸条,所述后盖靠近泵壳一侧也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凹槽和环形凸条适配的凹槽和凸条。
12.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槽,所述上线架上设置有若干对应固定槽的定位柱和导向定位勾。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磁环、轴承和转子一体注塑成型,令磁环、轴承和叶轮同心,减少工作时转子的抖动,提高静音效果;另外,由于轴和垫片均由陶瓷材料制成,当由石墨材料制成的轴承在有水的状态下,能有自润滑的效果,减少轴承与
轴、垫片运动接触时产生的机械噪音;此外,叶轮末端相互固定连接,叶轮两侧设置有弧度,有利于水流从叶轮外侧集中抛出,提高水泵静音及水泵内腔排气快效果。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参照图1至图3,一种直流无刷循环水泵,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泵盖7、泵壳19和后盖1,所述泵盖7内设置有轴11,所述泵壳19内侧固定设置有隔水套,所述轴11外侧依次设置有轴承10、转子12、磁环9、隔水套、铁芯4和所述泵壳19,所述轴承10、转子12和磁环9分别固定连接,所述铁芯4靠近泵盖7一侧设置有下线架5,所述铁芯4靠近后盖1一侧依次设置有上线架3和控制板2,所述泵盖7上还设置有对应轴11的垫片13。
19.首先,所述轴承10、转子12和磁环9一同注塑成型,在运动过程中轴承10、转子12和磁环9,以及固定设置在转子12上的叶轮8同心运转,转动时达到不抖动、增强静音效果;另外,所述轴承10油石墨材质制成,所述轴11由陶瓷材质制成,由于石墨材质在有水的状态下能有自润滑作用,因此可降低轴承10围绕轴11转动时产生的噪音,增强水泵静音效果。
20.所述泵盖7设置有进水口15和出水口17,所述进水口15外侧设置有环形进水防滑条14,所述出水口17外侧设置有环形出水防滑条16,通过进水防滑条14和出水防滑条16可增强对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的稳定连接。
21.所述泵盖7外侧设置有螺纹固定孔一,所述泵壳19外侧设置有与螺纹固定孔一对应的螺纹固定孔二,所述螺纹固定孔一和螺纹固定孔二内螺纹设置有螺丝18,所述螺纹固定孔一设置有对应螺丝18外侧的环形凸条,所述螺纹固定孔二设置有对应所述环形凸条的环形凹槽,通过环形凸条和环形凹槽的相互配合,避免在螺纹固定泵盖7和泵壳19时两者产生相对滑动,造成安装不贴合的情况。
22.所述泵壳19靠近泵盖7的端面设置有环形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6,增强防水效果。
23.所述进水口15中心设置有轴固定腔,所述轴固定腔端面设置有垫片13,所述轴固定腔还均匀设置有若干固定连接在进水口15内侧的筋条,所述隔水套内设置有对应轴11的轴固定腔二,所述轴11分别固定设置在轴固定腔、轴固定腔二和垫片13内,优选的,所述垫片13设计为陶瓷垫片13,垫片13表面光滑,当转子13在工作时下沉时,转子13内的石墨材质的轴承10端面与陶瓷材质的垫片13端面接触,可防止叶轮8端面与泵盖7内的轴固定腔摩擦产生噪音,增强静音效果。
24.所述转子12端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叶轮8,所述叶轮8两侧设有弧线,叶轮8两侧的弧线能使水流从叶轮外侧集中抛出达到水泵静音及水泵内腔排气快效果,各所述叶轮8末端固定连接,进而加强叶轮8强度,防止叶轮8在工作过程中断裂,所述叶轮8中心设置有对应轴固定腔的圆形凹槽,该圆形凹槽可容纳轴固定腔和垫片13,令整体结构更紧凑,增强叶轮
8与泵盖7的配合作用。
25.所述泵壳19靠近后盖1一侧设置有环形凹槽和环形凸条,所述后盖1靠近泵壳19一侧也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凹槽和环形凸条适配的凹槽和凸条。
26.所述控制板2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槽,所述上线架3上设置有若干对应固定槽的定位柱和导向定位勾,通过固定槽与定位柱和导向定位勾的相互配合固定控制板2,令水泵在工作过程中控制板2不容易松脱,增强结构稳定性。
27.以上的实施方式不能限定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专业技术领域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整体构思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修饰与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创造涵盖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直流无刷循环水泵,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泵盖(7)、泵壳(19)和后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7)内设置有轴(11),所述泵壳(19)内侧固定设置有隔水套,所述轴(11)外侧依次设置有轴承(10)、转子(12)、磁环(9)、隔水套、铁芯(4)和所述泵壳(19),所述轴承(10)、转子(12)和磁环(9)分别固定连接,所述铁芯(4)靠近泵盖(7)一侧设置有下线架(5),所述铁芯(4)靠近后盖(1)一侧依次设置有上线架(3)和控制板(2),所述泵盖(7)上还设置有对应轴(11)的垫片(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无刷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7)设置有进水口(15)和出水口(17),所述进水口(15)外侧设置有环形进水防滑条(14),所述出水口(17)外侧设置有环形出水防滑条(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无刷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7)外侧设置有螺纹固定孔一,所述泵壳(19)外侧设置有与螺纹固定孔一对应的螺纹固定孔二,所述螺纹固定孔一和螺纹固定孔二内螺纹设置有螺丝(18),所述螺纹固定孔一设置有对应螺丝(18)外侧的环形凸条,所述螺纹固定孔二设置有对应所述环形凸条的环形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无刷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9)靠近泵盖(7)的端面设置有环形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6)。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无刷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5)中心设置有轴固定腔,所述轴固定腔端面设置有垫片(13),所述轴固定腔还均匀设置有若干固定连接在进水口(15)内侧的筋条,所述隔水套内设置有对应轴(11)的轴固定腔二,所述轴(11)分别固定设置在轴固定腔、轴固定腔二和垫片(13)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无刷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12)端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叶轮(8),所述叶轮(8)两侧设有弧线,各所述叶轮(8)末端固定连接,所述叶轮(8)中心设置有对应轴固定腔的圆形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无刷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9)靠近后盖(1)一侧设置有环形凹槽和环形凸条,所述后盖(1)靠近泵壳(19)一侧也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凹槽和环形凸条适配的凹槽和凸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无刷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2)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槽,所述上线架(3)上设置有若干对应固定槽的定位柱和导向定位勾。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无刷循环水泵,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泵盖、泵壳和后盖,泵盖内设置有轴,泵壳内侧固定设置有隔水套,轴外侧依次设置有轴承、转子、磁环、隔水套、铁芯和所述泵壳,铁芯靠近泵盖一侧设置有下线架,铁芯靠近后盖一侧依次设置有上线架和控制板,泵盖上还设置有对应轴的垫片;通过将磁环、轴承和转子一体注塑成型,令磁环、轴承和叶轮同心,减少工作时转子的抖动,提高静音效果;另外,由于轴和垫片均由陶瓷材料制成,当由石墨材料制成的轴承在有水的状态下,能有自润滑的效果,减少轴承与轴、垫片运动接触时产生的机械噪音;此外,叶轮设置有弧度,有利于水流从叶轮外侧集中抛出,提高水泵静音及水泵内腔排气快效果。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田仁东 张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卓高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30
技术公布日:2022/11/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