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市区下水管道施工摆放架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02:13: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摆放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市区下水管道施工摆放架。


背景技术:

2.下水管主要承担雨水、污水等下水的任务,下水管分为塑料下水管、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混凝土下水管一般在市政下水管道工程中经常使用。
3.现有的市区下水管道施工摆放架在对管道进行搬运移动时,大多堆积在一起,运输时容易相互碰撞导致破损,破损后会导致下水管漏水,且下水管堆积在一起取出也十分不便,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改进。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市区下水管道施工摆放架。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市区下水管道施工摆放架,包括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内固定安装有多组隔板,所述放置架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一、固定柱二、气杆装置二,所述固定柱一、固定柱二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下夹持环一、下夹持环二,所述固定柱二内设有气缸装置,所述气缸装置的伸缩端贯穿下夹持环二,所述气缸装置上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隔板上固定连接有两组气杆装置一,所述气杆装置一的伸缩端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夹持环一、上夹持环二,其中一个所述气杆装置一的伸缩端上设有卡口,所述气杆装置二的伸缩端与卡口相匹配,所述出气管的出气端分别与气杆装置一、气杆装置二固定连接。
7.为了气缸装置的运转,进一步地,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缸体、气缸活塞、挤压杆、气缸弹簧,所述气缸缸体固定连接在固定柱二内,所述气缸活塞滑动连接在气缸缸体内,所述气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气缸活塞、气缸缸体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杆固定连接在气缸活塞上,所述挤压杆贯穿气缸缸体,所述出气管固定连接在气缸缸体上。
8.为了气杆装置一的运转,更进一步地,所述气杆装置一包括气杆杆体一、顶杆一、气杆活塞一、气杆弹簧一,所述气杆杆体一固定连接在隔板上,所述气杆活塞一滑动连接在气杆杆体一内,所述气杆弹簧一的两端分别与气杆活塞一、气杆杆体一固定连接,所述顶杆一固定连接在气杆活塞一上,所述顶杆一贯穿气杆杆体一,所述卡口位于顶杆一上。
9.为了气杆装置二的运转,再进一步地,所述气杆装置二包括气杆杆体二、顶杆二、气杆活塞二、气杆弹簧二,所述气杆杆体二固定连接在放置架上,所述气杆活塞二滑动连接在气杆杆体二内,所述气杆弹簧二的两端分别与气杆活塞二、气杆杆体二固定连接,所述顶杆二固定连接在气杆活塞二上,所述顶杆二贯穿气杆杆体二。
10.为了便于取出,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上固定连接有出气分管,所述出气分管贯穿放置架,所述出气分管上固定连接有泄气阀。
11.为了提高夹持能力,更进一步地,所述下夹持环一、下夹持环二与上夹持环一、上夹持环二分别处于同一平面。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通过利用下水管道的重量使气缸装置的伸缩端下压,进而使气缸装置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进入气杆装置一、气杆装置二内,通过气压变化,使气杆装置一的伸长,进而借助上夹持环和下夹持环对下水管道进行夹持,同时,气杆装置二伸长,会卡住气杆装置一,进而使气杆装置一无法动作,进一步提高了对下水管道的夹持效果,防止下水管道在运输中相互挤压产生破损,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取出。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14.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5.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区下水管道施工摆放架结构示意图一;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区下水管道施工摆放架结构示意图二;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区下水管道施工摆放架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区下水管道施工摆放架图2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区下水管道施工摆放架中上夹持环一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区下水管道施工摆放架中上夹持环二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区下水管道施工摆放架中气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区下水管道施工摆放架中气杆装置二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放置架;101、隔板;201、下夹持环一;202、固定柱一;301、下夹持环二;302、固定柱二;303、气缸装置;304、气缸缸体;305、气缸活塞;306、挤压杆;307、气缸弹簧;308、出气管;309、出气分管;310、泄气阀;401、气杆装置一;402、卡口;403、气杆杆体一;404、顶杆一;405、气杆活塞一;406、气杆弹簧一;501、上夹持环一;502、上夹持环二;6、气杆装置二;601、气杆杆体二;602、气杆活塞二;603、顶杆二;604、气杆弹簧二。
25.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8,一种市区下水管道施工摆放架,包括放置架1,放置架1内固定安装有多组隔板101,放置架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一202、固定柱二302、气杆装置二6,固定柱一
202、固定柱二302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下夹持环一201、下夹持环二301,固定柱二302内设有气缸装置303,气缸装置303的伸缩端贯穿下夹持环二301,气缸装置303上固定连接有出气管308,隔板101上固定连接有两组气杆装置一401,气杆装置一401的伸缩端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夹持环一501、上夹持环二502,其中一个气杆装置一401的伸缩端上设有卡口402,气杆装置二6的伸缩端与卡口402相匹配,出气管308的出气端分别与气杆装置一401、气杆装置二6固定连接,气缸装置303包括气缸缸体304、气缸活塞305、挤压杆306、气缸弹簧307,气缸缸体304固定连接在固定柱二302内,气缸活塞305滑动连接在气缸缸体304内,气缸弹簧307的两端分别与气缸活塞305、气缸缸体304固定连接,挤压杆306固定连接在气缸活塞305上,挤压杆306贯穿气缸缸体304,出气管308固定连接在气缸缸体304上,气杆装置一401包括气杆杆体一403、顶杆一404、气杆活塞一405、气杆弹簧一406,气杆杆体一403固定连接在隔板101上,气杆活塞一405滑动连接在气杆杆体一403内,气杆弹簧一406的两端分别与气杆活塞一405、气杆杆体一403固定连接,顶杆一404固定连接在气杆活塞一405上,顶杆一404贯穿气杆杆体一403,卡口402位于顶杆一404上,气杆装置二6包括气杆杆体二601、顶杆二603、气杆活塞二602、气杆弹簧二604,气杆杆体二601固定连接在放置架1上,气杆活塞二602滑动连接在气杆杆体二601内,气杆弹簧二604的两端分别与气杆活塞二602、气杆杆体二601固定连接,顶杆二603固定连接在气杆活塞二602上,顶杆二603贯穿气杆杆体二601,出气管308上固定连接有出气分管309,出气分管309贯穿放置架1,出气分管309上固定连接有泄气阀310,下夹持环一201、下夹持环二301与上夹持环一501、上夹持环二502分别处于同一平面。
29.工作人员在对下水管道进行运输时,通过将下水管倾斜的放入放置架1内,先将下水管的一端放置在下夹持环一201内,然后将另一端放在下夹持环二301内,通过下水管的重量挤压气缸装置303的伸缩端,即挤压杆306,使气缸装置303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308进入气杆装置一401、气杆装置二6内,通过气压的增大,使气杆装置一401、气杆装置二6伸长,通过气杆装置一401的伸长,使上夹持环一501、上夹持环二502靠近下水管,通过上夹持环、下夹持环之间的的挤压固定下水管,同时,气杆装置二6的的伸缩端在伸长的过程中会进入气杆装置一401的卡口402内,进而阻止气杆装置一401伸缩端的伸缩,进而达到固定上夹持环、下夹持环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防止在运输过程中下水管意外晃动导致从夹持环中脱落。
30.其中设有卡口402的是固定连接有上夹持环一501的气杆装置一401。
31.在需要对下水管进行取出时,打开泄气阀310,进而使出气管308内的气体通过出气分管309排出,此时气杆装置一401、气杆装置二6内的气压降低,在内部气杆弹簧一406、气杆弹簧二604的作用下,气杆装置一401、气杆装置二6会收缩,此时,上夹持环一、501、上夹持环二502将会远离下水管,此时将不再对下水管进行夹持,便于工作人员取出下水管,同时在工作人员取出下水管后,气缸装置303内的气缸弹簧307将复位,收集外界空气通过出气分管309进入气缸缸体304内,便于下次的夹持。
32.隔板101的数量由放置架1的大小决定,放置架1的目的是进行分层,便于放置下水管,借此同时运输多组下水管。
33.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
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