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水处理膜及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22:48: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水处理膜及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处理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水处理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污水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水处理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超滤膜是一种用于超滤过程能将一定大小的高分子胶体或悬浮颗粒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高分子半透膜。
3.传统过滤装置通常采用简易的过滤网或者活性炭过滤板进行水源过滤,再将初步过滤的水源放入过滤池内进行加入各种化学物质进行过滤、沉淀,从而完成对水质的过滤和杂质去除,但其过滤工序繁琐,需多个过滤池,占地面积大,水源常掺杂化学物质异味,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水处理膜及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水处理膜及水处理装置,机箱内设置有多个过滤箱,通过一号内箱、三号内箱内的鹅卵砂层、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板对水质内杂质从大到小进行过滤,活性炭过滤板内能够有效地吸附水质内异味进行除臭,初步过滤完成后进入下端超滤水处理膜进行再次过滤,从而达到净化、分离、浓缩溶液的目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水处理膜及水处理装置,包括顶盖和机箱,所述顶盖上端面中点处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顶盖下端面两侧固定设置有卡件,所述机箱上端面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顶盖通过卡件嵌入设置于机箱上端的卡槽内,所述机箱一侧靠上端中点固定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靠近机箱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阀门,所述机箱另一侧靠下端中点固定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机箱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阀门,所述机箱内壁两侧靠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
6.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面靠近进水管一侧固定设置有一号内箱,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面中点固定设置有提升泵,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面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三号内箱,所述三号内箱内壁两侧靠上端嵌入设置有过滤网,所述三号内箱内壁两侧靠中点处固定设置有活性炭过滤板,所述三号内箱内部底端一侧固定设置有二号导管,所述机箱内壁两侧靠中点处固定设置有一号导管,所述机箱内壁两侧靠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面贯穿设置有多个三号导管,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超滤水处理膜,所述机箱内部底端位于第二支撑板下端固定设置有二号内箱;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机箱内设置有多个过滤箱,通过一号内箱、三号内箱内的鹅卵砂层、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板对水质内杂质从大到小进行过滤,活性炭过滤板内能够有效地吸附水质内异味进行除臭,初步过滤完成后进入下端超滤水处理膜进行再次过滤,从而
达到净化、分离、浓缩溶液的目的。
8.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泵分别通过两根导水管与一号内箱和三号内箱连接;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将一号内箱内的液体从低位提升至高位,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完成两个过滤箱内液体转换。
10.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贯穿机箱一侧与一号内箱连接,所述出水管贯穿机箱另一侧与二号内箱连接;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未过滤的水源之间汇入过滤箱进行过滤,完成过滤与排放之间的连贯性,加快工作效率。
12.进一步地,所述一号导管下端均匀的固定设置有多个连接管,多个所述超滤水处理膜上下端分别与多个连接管和三号导管固定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初步过滤的水源进入超滤水处理膜进行分离、进化和浓缩,对水源进行较为彻底的过滤,连贯性更强,效率更快。
14.进一步地,所述二号导管贯穿第一支撑板和二号内箱且与一号导管固定连接;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通过二号内箱过滤完成的水源进行下一步过滤工序,水源传导更简便快速。
16.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泵与一号内箱连接的导水管内固定设置有过滤棉;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防止一号内箱内的鹅卵砂层内的杂质进入提升泵中,导致增加过滤工序。
18.进一步地,所述一号内箱内设置有鹅卵砂层;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对水源进行初步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筛选。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为电子阀门;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远程控制,便于操作,同时起到控制进水量和排水量。
2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处理膜及水处理装置,机箱内设置有多个过滤箱,通过一号内箱、三号内箱内的鹅卵砂层、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板对水质内杂质从大到小进行过滤,活性炭过滤板内能够有效地吸附水质内异味进行除臭,初步过滤完成后进入下端超滤水处理膜进行再次过滤,从而达到净化、分离、浓缩溶液的目的。
24.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处理膜及水处理装置,提升泵有利于将一号内箱内的液体从低位提升至高位,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完成两个过滤箱内液体转换,进水管和出水管有利于未过滤的水源之间汇入过滤箱进行过滤,完成过滤与排放之间的连贯性,加快工作效率。
25.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处理膜及水处理装置,鹅卵砂层有利于对水源进行初步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筛选,过滤棉有利于防止一号内箱内的鹅卵砂层内的杂质进入提升泵中,导致增加过滤工序,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为电子阀门有利于远程控制,便于操作,同时起到控制进水量和排水量。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处理膜及水处理装置的轴测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处理膜及水处理装置的正剖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处理膜及水处理装置的顶盖轴测示意图;
29.图4为图2的a处放大图。
30.图例说明:
31.1、把手;2、顶盖;3、第一阀门;4、进水管;5、机箱;6、第二阀门;7、出水管;8、一号内箱;9、鹅卵砂层;10、第一支撑板;11、一号导管;12、第二支撑板;13、二号内箱;14、过滤网;15、活性炭过滤板;16、三号内箱;17、二号导管;18、超滤水处理膜;19、三号导管;20、提升泵;21、卡件;2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水处理膜及水处理装置,包括顶盖2和机箱5,顶盖2上端面中点处固定设置有把手1,便于工作人员打开顶盖2,顶盖2下端面两侧固定设置有卡件21,机箱5上端面两侧均开设有卡槽22,顶盖2通过卡件21嵌入设置于机箱5上端的卡槽22内,有利于顶盖2进行固定,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机箱5一侧靠上端中点固定设置有进水管4,进水管4靠近机箱5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阀门3,便于控制水源进水量,机箱5另一侧靠下端中点固定设置有出水管7,出水管7远离机箱5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阀门6,便于控制出水量,机箱5内壁两侧靠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0;
34.第一支撑板10上端面靠近进水管4一侧固定设置有一号内箱8,第一支撑板10上端面中点固定设置有提升泵20,有利于将一号内箱8内的液体从低位提升至高位,操作简单,第一支撑板10上端面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三号内箱16,三号内箱16内壁两侧靠上端嵌入设置有过滤网14,三号内箱16内壁两侧靠中点处固定设置有活性炭过滤板15,多层过滤,去除杂质和异味,净化水源,三号内箱16内部底端一侧固定设置有二号导管17,机箱5内壁两侧靠中点处固定设置有一号导管11,机箱5内壁两侧靠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2上端面贯穿设置有多个三号导管19,第二支撑板12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超滤水处理膜18,超滤水处理膜18对水源进行净化、分离、浓缩,机箱5内部底端位于第二支撑板12下端固定设置有二号内箱13。
35.提升泵20分别通过两根导水管与一号内箱8和三号内箱16连接,有利于将一号内箱8内的液体从低位提升至高位,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完成两个过滤箱内液体转换,进水管4贯穿机箱5一侧与一号内箱8连接,出水管7贯穿机箱5另一侧与二号内箱13连接,有利于未过滤的水源之间汇入过滤箱进行过滤,完成过滤与排放之间的连贯性,加快工作效率,一号导管11下端均匀的固定设置有多个连接管,多个超滤水处理膜18上下端分别与多个连接管和三号导管19固定连接,有利于初步过滤的水源进入超滤水处理膜18进行分离、进化和浓缩,对水源进行较为彻底的过滤,连贯性更强,效率更快,二号导管17贯穿第一支撑板10和二号内箱13且与一号导管11固定连接,方便通过二号内箱13过滤完成的水源进行下一步过滤工序,水源传导更简便快速,提升泵20与一号内箱8连接的导水管内固定设置有过滤棉,有利于防止一号内箱8内的鹅卵砂层9内的杂质进入提升泵20中,导致增加过滤工序,一号内箱8内设置有鹅卵砂层9,有利于对水源进行初步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筛选。
36.工作原理:首先打开第一阀门3排放未过滤的水源进入一号内箱8,一号内箱8内的鹅卵砂层9过滤水源内的大颗粒杂质,经提升泵20引导水源至三号内箱16内,水源经过过滤网14过滤后落入活性炭过滤板15进行再次过滤,活性炭过滤板15对水源内的杂质和异味进行吸附,然后水源由二号导管17和一号导管11流入超滤水处理膜18内,经超滤水处理膜18净化、分离、浓缩后排入二号内箱13,最后打开第二阀门6,水源由出水管7流出。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