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预制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11-14 15:08: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叠合楼板中需设置钢筋桁架,当结构整体或局部跨度较大时,出于经济性、施工便捷性,无法通过提高配筋、板厚来实现叠合楼板仅靠自身承受施工阶段的荷载。传统的预制叠合楼板在施工时,需要在底部设置支撑结构,由于支撑结构需要在下层楼板浇筑完成并达到预计强度后才能设置,同时设置支撑结构本身也需要一定时间,导致无法做到楼板的快速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节省工期的预制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
4.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在主体钢结构构件的位于上层的两个钢梁上分别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吊点;
6.将叠合楼板铺设在主体钢结构构件的位于下层的两个钢梁上,其中叠合楼板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吊点;
7.利用连接件将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相连;
8.浇筑混凝土。
9.可选地,在主体钢结构构件的位于上层的两个钢梁上分别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吊点的步骤包括:
10.在对主体钢结构构件进行深化时,在位于上层的钢梁的底部设置预埋件来形成第一吊点。
11.可选地,预埋件与钢梁焊接固定或者可拆卸固定。
12.可选地,第二吊点形成于叠合楼板的桁架上。
13.可选地,第二吊点形成在叠合楼板的跨度方向的三分点处。
14.可选地,连接件为钢丝绳。
15.可选地,钢丝绳的靠近叠合楼板的一端设置有花篮螺栓,利用连接件将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相连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16.通过花篮螺栓调节钢丝绳的松紧以保证叠合楼板的水平度。
17.可选地,第二吊点的位置满足钢丝绳与靠近第一吊点一侧的叠合楼板的夹角角度为45度-60度。
18.可选地,每个第一吊点利用至少两个钢丝绳一一连接位于与第一吊点同一侧的至少两个第二吊点。
19.可选地,浇筑混凝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连接件。
20.本发明的预制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通过在主体钢结构构件的位于上层的两个钢
梁上分别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吊点,叠合楼板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吊点,利用连接件将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相连后再浇筑混凝土,使得通过连接件实现对预制叠合楼板的悬挂式支撑,保证其在施工阶段的刚度,同时,这种施工方法可以实现叠合楼板多层同步施工,达到节省工期的目的。
21.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22.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23.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预制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4.图2是图1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时的侧视示意图。
25.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4是图1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时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预制叠合楼板100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图1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时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时的俯视示意图。
28.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叠合楼板100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s102:在主体钢结构构件的位于上层的两个钢梁201上分别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吊点230;
30.s104:将叠合楼板100铺设在主体钢结构构件的位于下层的两个钢梁202上,其中叠合楼板100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吊点110;
31.s106:利用连接件300将第一吊点230和第二吊点110相连;
32.s108:浇筑混凝土。
33.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叠合楼板100的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采用预制叠合楼板100的钢结构施工中,该施工方法通过在主体钢结构构件的位于上层的钢梁201上形成至少两个第一吊点230,叠合楼板100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吊点110,利用连接件300将第一吊点230和第二吊点110相连后再浇筑混凝土,使得通过连接件300实现对预制叠合楼板100的悬挂式支撑,保证其在施工阶段的刚度,无需设置现有的脚手架支撑结构,同时,这种施工方法可以实现叠合楼板100多层同步施工,达到节省工期的目的。
34.本文中,钢梁201“位于上层”仅表示在施工时相对处于更上方的钢梁,钢梁202“位于下层”仅表示在施工时相对处于更下方的钢梁。可以理解,第一吊点230可以形成于主体钢结构构件的任何钢梁上。
35.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包括:在对主体钢结构构件进行深化时,在位于上层的钢梁201的底部设置预埋件203来形成第一吊点230。预埋件203与钢梁201
焊接固定或者可拆卸固定。预埋件203与钢梁201的可拆卸固定可以是例如通过螺栓固定。当预埋件203与钢梁201焊接固定时,在完成浇筑后,割除预埋件203;当预埋件203与钢梁201的可拆卸固定时,在完成浇筑后,只需将预埋件203拆除即可。
36.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叠合楼板100的施工方法中,连接件300可以为钢丝绳300。步骤s104中,在主体钢结构构件安装后,通过吊机将叠合楼板100铺设在主体钢结构构件的位于下层的钢梁202上。在楼板100安装到位后,脱离吊机的吊钩,工人将钢丝绳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吊点230和第二吊点110连接,来提供拉力。叠合楼板100受到位于下层的钢梁202的支撑力和钢丝绳300的拉力。
37.第二吊点110可以形成于叠合楼板100的桁架101上。可以是直接用桁架101的钢筋的合适位置作为第二吊点110,也可以通过在桁架101的钢筋的合适位置处加设一吊环来形成第二吊点110。第二吊点110的数量可以根据板宽确定。例如在应用中,4.4m跨度的楼板100通常需要在楼板100上设置四个第二吊点110,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吊点110形成在叠合楼板100的跨度方向的三分点处。第二吊点110越靠近板边,效率越低,因此第二吊点110优选设置在板跨的三分点处。
38.如图3所示,钢丝绳300的靠近叠合楼板100的一端设置有花篮螺栓301,步骤s106利用连接件300将第一吊点230和第二吊点110相连的步骤之后还包括:通过花篮螺栓301调节钢丝绳300的松紧以保证叠合楼板100的水平度。通过设置花篮螺栓301,可以调节钢丝绳300松紧,进而保证叠合楼板100的水平度。从成本和工期的角度上考虑,本发明实施例的施工方法采用花篮螺栓301及钢丝绳300,远优于传统的脚手架、木方支撑的方法。
39.继续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吊点110的位置满足钢丝绳300与靠近第一吊点230一侧的叠合楼板100的夹角α角度为45度-60度。钢丝绳300与靠近第一吊点230一侧的叠合楼板100的夹角α角度越大,提供的拉力越高,钢丝绳300的规格越小,因此该夹角α角度不小于45度。
40.为了减少钢丝绳300的使用数量来进一步提高效率,每个第一吊点230利用至少两个钢丝绳300一一连接位于与第一吊点230同一侧的至少两个第二吊点110。如图4所示,每个第一吊点230利用两个钢丝绳300连接位于与该第一吊点230同一侧的两个第二吊点110。可以理解,当钢梁201处于非靠边的中间位置时,该钢梁201的第一吊点230可以是左右两个叠合楼板100共用。
41.在步骤s108步骤之后,本发明实施例的施工方法还包括: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连接件300。
42.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制叠合楼板100的施工方法通过在主体钢结构构件的位于上层的两个钢梁201上分别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吊点230,叠合楼板100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吊点110,利用连接件300将第一吊点230和第二吊点110相连后再浇筑混凝土,使得通过连接件300实现对预制叠合楼板100的悬挂式支撑,保证其在施工阶段的刚度,无需设置现有的脚手架支撑结构,同时,这种施工方法可以实现叠合楼板100多层同步施工,达到节省工期的目的。
43.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
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